改变液流方向论文_赵筱艳,马世东,古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变液流方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向,收率,剩余,油藏,水淹,数值,油井。

改变液流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赵筱艳,马世东,古亮[1](2016)在《改变液流方向技术挖潜剩余油在镰刀湾长2油藏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镰刀湾长2油藏目前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含水高达94%,面临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本文在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精细油藏描述及动态监测工作,通过实施改变液流方向技术,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挖潜剩余油。共实施27口井,累计增加产量5500t,增加可采储量25×104t,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期刊2016年23期)

刘志宏,鞠斌山,黄迎松,吴聃,贾俊山[2](2015)在《改变微观水驱液流方向提高剩余油采收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弄清特高含水油藏微观剩余油类型及提高剩余油的动用效果,进行了微观水驱油特征试验研究。在分析剩余油的几何特征和建立孔喉特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剩余油分类。采用微观可视化驱替试验、图像识别与统计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改变液流方向对微观剩余油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不改变液流方向的水驱剩余油饱和度为20.90%;改变液流方向后,继续水驱后剩余油饱和度降为9.69%;改变液流方向后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1.2百分点。研究表明,改变液流方向后,随着注水量增加,分支状和连片型剩余油饱和度呈指数递减,油膜状、柱状和滴状剩余油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符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水驱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卢云霞,汪婷,刘博[3](2015)在《双河油田Ⅴ下层系主力层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评价双河油田Ⅴ下层系主力层动用状况,运用历史井网恢复等手段,结合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描述了各小层不同时期水淹特征,明确了油水井的连通状况以及见水的优劣势方向,评价出了主力层剩余油潜力区;并通过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液流方向的技术对策,即利用井网抽稀,注水井调剖,调层,卡堵水,动态调配等多种手段有效提高了单元储量动用程度,改善了Ⅴ下层系主力层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期刊2015年02期)

李伟才,崔连训,赵蕊[4](2012)在《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水动力改变液流的工作原理。其次,结合油田实际地质及生产情况,从注水井增补及开发层位调整方面,对油田52口生产井制订了改变液流方向的具体措施。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上述措施进行了评价,预测措施实施后15年综合含水率上升6.36%,产油量增加26.51×104t,日产油增加59.34 t/d。预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应用在宝北区块这样的高含水、低渗透油藏中能取得较好效果。该技术可有效抑制低渗透储层含水率上升,增加单井产量,提高储层水驱采收率。(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2年05期)

孙恒,蒋康宁,牛世忠[5](2007)在《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改变液流方向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岗采油厂萨尔图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井网演变历史分析、精细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北区反十叁点井网平面矛盾突出的特点,开展了改变液流方向试验(一是抽稀井网试验;二是"十"字号井转注试验),从剩余油研究、水驱规律多角度出发,实现了井网调整试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小了层间矛盾,为提高水驱效率提供了依据,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期刊2007年03期)

周书院,陈雷,解立春,袁海龙[6](2007)在《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安塞油田王窑区中高含水期措施挖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塞油田王窑区1990年进入注水开发阶段,目前区块综合含水高达49.1%,预测最终采收率24.8%。从1988年到2002年在该区块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工作和数值模拟工作,摸清王窑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同时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对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液流方向和调整井等手段有效动用剩余油。改变液流方向技术主要动用点状、岛状分布的剩余油,共转注油井41口,累计增加原油产量8.27×104t,累计增加可采储量53×104t,该技术在高含水期挖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俞启泰,谢绪权,罗洪[7](2000)在《改变液流方向可行性评价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个评价油井转注降低油水井数比改变液流方向措施可行性的计算公式,其推导基础是投入产出平衡原则。公式全面考虑了影响改变液流方向效果的4类14个主要因素:①油藏参数:油水粘度比、油藏面积、油层厚度、平面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和概率50%处渗透率;②井冈参数:油水井数比、井网密度、开距不均匀系数、转注使油水井数比降低的系数;③开发参数:转注时油藏综合含水率、转注时的采油速度;④经济参数:原油价格、平均单井转注费用、单位经营成本。分析认为提出的公式具有代表性。(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00年03期)

计秉玉,杨际平,吕志国[8](1994)在《改变液流方向的数值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变液流方向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秉玉,杨际平,吕志国(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为深入研究改变液流方向的效果,在考虑储层平面矛盾和现有注采井网的情况下,设计了50多个模型运用VIP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下面列出几个计算实例,说明改变液流方向的作用机理及...(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1994年02期)

改变液流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弄清特高含水油藏微观剩余油类型及提高剩余油的动用效果,进行了微观水驱油特征试验研究。在分析剩余油的几何特征和建立孔喉特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剩余油分类。采用微观可视化驱替试验、图像识别与统计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改变液流方向对微观剩余油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不改变液流方向的水驱剩余油饱和度为20.90%;改变液流方向后,继续水驱后剩余油饱和度降为9.69%;改变液流方向后原油采收率可提高11.2百分点。研究表明,改变液流方向后,随着注水量增加,分支状和连片型剩余油饱和度呈指数递减,油膜状、柱状和滴状剩余油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符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水驱提高剩余油采出程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变液流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1].赵筱艳,马世东,古亮.改变液流方向技术挖潜剩余油在镰刀湾长2油藏的应用[J].中国石油石化.2016

[2].刘志宏,鞠斌山,黄迎松,吴聃,贾俊山.改变微观水驱液流方向提高剩余油采收率试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5

[3].卢云霞,汪婷,刘博.双河油田Ⅴ下层系主力层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5

[4].李伟才,崔连训,赵蕊.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

[5].孙恒,蒋康宁,牛世忠.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改变液流方向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

[6].周书院,陈雷,解立春,袁海龙.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安塞油田王窑区中高含水期措施挖潜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

[7].俞启泰,谢绪权,罗洪.改变液流方向可行性评价公式[J].断块油气田.2000

[8].计秉玉,杨际平,吕志国.改变液流方向的数值模拟计算[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4

论文知识图

连片分布型剩余油分布图(沙叁中84)胡12—平1水平井轨迹示意图轮南油田Tl油组平面滞流区分布在制定具...改变液流方向不同方案对比图数值模拟预测曲线3 改变液流方向方案指标对比图

标签:;  ;  ;  ;  ;  ;  ;  

改变液流方向论文_赵筱艳,马世东,古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