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治野[1]2004年在《“怎么”反问句的研究及其教学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反问句是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它虽然采用问句形式,但表达的却不是疑问,而是否定的含义。这种语义变化使其中的疑问代词也产生一定变化。在反问句中,疑问代词不再是句子的焦点所在,其语义和功能都出现一定的虚化。 本文以“怎么”反问句为研究对象,按照形式为主,兼顾意义的标准将其分成八类,通过变换和替换对不同类型“怎么”反问句的反问度以及其中“怎么”的虚化情况进行考察,并从结构、语义、功能等方面加以分析。文章还结合整个疑问代词系统的情况进一步探讨了表方式的“怎么1”与表原因的“怎么2”在反问句中虚化程度差异的原因,指出其根源在于它们各自所属的语义范畴的不同。 最后,本文对反问句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教学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王颖[2]2011年在《留学生特指问反问句运用情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反问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句式,具有丰富的结构形式和表达功能,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对于留学生来说,要想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汉语反问句并不容易,不同类型的反问句对留学生学习造成的困难也不尽相同。特指问反问句即是其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因为学习者往往会将这些反问句和疑问句弄混,在辨识、理解和运用上都存在困难,成为汉语学习的难点。给予此种认识,本文以特指问反问旬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旨在考察留学生掌握和运用特指问反问旬的情况,并结合教材分析其成因,探索特指问反问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启示。由于目前在关于特指问反问句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方面,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特指问反问句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总结了特指问反问句常用的6种语用功能。同时,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分析,总结了特指问反问句常用的12种句型。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考察了留学生对特指问反问句这6种功能和12种句型的运用情况。调查表明,总体上来说,留学生对特指问反问旬各种功能和句型的理解情况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而造成理解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疑问代词在反问旬中的虚化程度。但是在特指问反问句使用方面,留学生则存在很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回避使用特指问反问旬、典型句型使用错误等。为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考察了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综合教材、口语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反问句的教学安排,也对参加问卷调查的留学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大纲和教材中的特指问反问句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在功能介绍上,目前的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反问句功能的介绍非常简单,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特指问反问句,并没有涵盖常用的6种语用功能,且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功能,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反而出现的比较少;而在典型句型上,无论是大纲还是教材,都没有强调特指问反问句的句型,导致学生只知道疑问代词可以表达反问,但使用的时候往往出现偏误。在练习方面也往往只是机械性操练,没有强调语境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对目前的特指问反问句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结合语境进行教学;二是加强典型句型教学。希望对今后的特指问反问句教学能有所启示。
刘芳[3]2016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反问句及其教学》文中指出反问句是中国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较有特点的一种假性疑问句。鉴于反问句的特殊性,语法界对其研究一向比较重视,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前贤们对反问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叁个平面、反诘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学术性较强。本文在前贤们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为核心,主要研究教材中反问句出现的类型、反问句的修辞效果、反问句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效果、反问句的误用以及应对策略。首先:运用分析归纳法,分析并总结教材中出现的反问句类型,其中特指问型反问句数量最多,选择问型反问句数量最少。然后探讨各种类型的反问句在初、高中教材中的分布特点以及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其次:分析反问句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效果。在此,主要分析了反问句在小说、戏剧、记叙文、写景散文、议论文中的表达效果。反问句在小说和记叙文中显露出来的语气较丰富,可表示说话人消极的情感态度,也可表示说话人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戏剧中显露出来的语气次之,在议论文中显露出来的语气最为单一。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写景散文中反问句所带有的语气较和缓,在议论文中反问句所带有的语气较强硬。这跟文体特点是分不开的。议论文的文体本身结构严谨、说理性强,而散文则感情细腻、温和优美。再次: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反问句的认识、运用反问句时出现的误用情况以及误用原因。问卷调查分为普通班和实验班两种,因此在分析误用现象时,普通班误用与实验班误用也分开讨论,但不难发现二者在误用中有交叉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各有形成误用的原因,但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方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讨论,并给予一线教师一些中肯的建议。综上所述,本文以中学语文教材为核心,围绕教材,研究反问句的类型、表达效果、误用及应对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李周[4]2008年在《反问句的叁个平面研究》文中提出反问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句式多样、功能复杂的句类,由于其特殊性,一直以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反问句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根据叁个平面理论,分别对现代汉语反问句作句法、语义、语用叁个方面的多维立体研究,力图使人们对现代汉语反问句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文章采用变换分析及功能分析的方法,结合本文研究,最后针对汉语反问句教学提出了建议。全文共分四个主要部分:引言部分。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阐释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并对选用的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介绍。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反问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分析。传统语法观点认为,反问句和一般问句在句式上并无区别,各种疑问句或陈述句加上反问语气都可以构成反问句,通过归纳反问句的结构类型,并对反问句的结构与一般问句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人们所说的反问句和一般问句的“同构”只是狭义的同构,二者在形式上是有显着的区别的。反问句有区别于一般问句的独有特点。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反问句的语义分析。探讨了影响反问句形成和理解的多种因素,我们认为语境、重音、语调、反问句的语义以外,其他一些认知因素也影响反问句的理解和形成。本章还指出了反问句语义说明的对象,分为说明行为和说明言论两种,另外对反问句的语义条件及反问句的隐性意义和显性意义作了分析。第叁章主要分析了反问句的语用价值以及对反问句语用含义的理解和把握。探讨了反问句与一般问句在语义、语用方面的差别。分析了反问句的答句与一股问句答句的差别,最后,结合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针对目前反问句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教学的思考和建议,提倡按照“句义对等式—语义内涵—语用功能”的思路来进行教学。希望以此找到反问句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切入口,使反问句教学上的难点有所突破,使学习者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反问句进行交际。
刘晓菁[5]2013年在《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使用偏误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反问句是中国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也是汉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句型。在多个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要求留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反问句,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问句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很不理想。百余年来,反问句的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反问句教学这个方向,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开始尝试,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刚刚起步,赵雷、董付兰、于天昱等的对外汉语反问句方面的研究,标志着这一中心研究方向的开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思路仍有局限,且专着性着作少有。本文尝试以反问句的偏误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调查结果和调查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反问句教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数据和资料,丰富反问句的研究内容。这是本文研究的学术意义;另一方面,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这是本文研究的实际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问句虽然在初级阶段的课文中会出现一些,但是初级汉语学习者因为汉语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有限,所以很少使用。有些在初级阶段学习的反问句,也可能到了中高级阶段才能理解和使用。反问句的学习和使用主要是在中高级阶段。所以本文调查和研究的对象是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按照刘月华等(1983)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带标记的反问句一共可以分为十九小类,本文选择了其中的四个标记词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是:“难道”、“怎么”、“哪儿”、“不是…吗”。研究偏误需要足够的语料,本文的语料是通过叁个途径获得的。一是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分别考察反问句的理解和反问句的运用。二是语料库检索法,在暨南大学的中介语语料库中输入标记词,通过系统检索和人工筛选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符合需要的语料。叁是结合教学实践,收集学生在写作中的运用的反问句。对以上叁种途径获得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首先,在这四类反问句中,留学生最常使用的是“怎么”,其次是“难道”,“不是…吗”和“哪儿”用的比较少。其次,我们把留学生出现的反问句偏误分类整理后发现:反问句的偏误类型比较集中,附加成分的偏误占很大的比例,情态动词的偏误尤为突出。反问句难以习得,留学生很少使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的最后分别从大纲的角度、反问句自身的难度和特点方面、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方面来解释。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向中高级的留学生提出了叁个问题,从留学生的角度分析反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度和困境。
刘娅琼[6]2010年在《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为研究对象。“否定反问句”指的是带有“不、没”等否定词的是非问形式反问句,主要包括“不是…(吗)”“不/没…(吗)”“没看见/听见…(吗)”等,本文根据其句法表层形式将之称为否定反问句。“特指反问句”指的是采用特指问形式的反问句,具体来说,指句子中含有疑问代词,不是用来征询信息的,而是表达与该句字面肯否定形式相反的断言——原句S1中的疑问代词由某个带有存在量词的名词或谓词短语来替换,形成S2,特指反问句表达与S2相反的断言。本文认为反问句采用了问句形式,它表达与句子字面肯否定形式相反的断言。本文在会话分析理论、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观性)、语义学、语用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反问句使用环境”的研究框架,即从反问句所在话轮中的位置及其在序列结构(主要是触发反问句的言行和对反问句的回应等)考察反问句使用的语言环境;从会话参与者之问地位的高低考察反问句使用时的人际环境;从反问句针对的情境语义信息内涵考察反问句使用的场景环境;等等。在详尽考察语料中反问句使用环境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反问句的话语功能主要在于表达说话人不同程度的负面事理立场。并根据说话人使用反问句的负面程度高低、是否直接针对听者或他人、对方言行是否影响言者等因素,把反问句表达的负面事理立场四分为:提醒、意外、反对、斥责。所谓“负面事理立场”,指说话人对事物、行为的不合理性做出的判断。语料考察发现,否定反问句所针对的情况基本都是已知或可及性信息,因此认为反问句不是用来传递命题信息而是传递非命题信息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从交际行为来看,在使用否定反问句时,说话人提及了对方应知信息,让对方注意到自己的言行忽视了该信息,或提示对方应激活某些应知信息。从这个角度看,否定反问句构成的是一个带有责过性质的言语评断行为,因此可以说它在整体上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而对特指反问句来说,大多数都是因为对方或他人做出了有悖于常识或事实的言行而使用的。而且七成的特指反问句都重复或部分重复了对方或他人的语句或者以代词指称或语言表述对方行为。(剩下的未(部分)重复对方或他人语句的特指反问句,基本都是针对对方或他人行为的,即对方或他人未发出语句)说话人重复或部分重复对方或他人的语句或者指称对方行为等构成特指反问句,旨在表明自己对对方言行的立场。具体地说,是想表明对方的言行与事实或常识不符。从这个角度来说,特指反问句就是说话人对对方或他人言行合理性的判断,这正是事理立场的表现。由此可以认为特指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一样,在整体上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负面事理立场。反问句的使用环境和话语功能因反问句结构类型和语料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论文依次考察了否定反问和特指反问句在自然会话、影视对白中的使用环境和话语功能。在考察反问句使用环境时,本文发现不同语料中反问句的使用环境有同有异。其中相同之处有:反问句主要使用于较为熟悉的、地位平等的参与者之间;反问句通常都是请对方激活某应知信息,进而认识到自己言行中的疏忽或不合理的;大多数反问句具有直接触发语,换言之,反问句通常具有针对性;个别没有针对性的反问句多数起到提供背景、推进话题、转移话题等作用。关于不同语料中不同反问句使用环境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反问句在话轮中的位置、地位较低的参与者使用反问句的频率、反问句回应形式(认同式、延迟式、知悉式、其他类、他人回应、无回应等)的差异等。在考察不同语料中两类反问句表达言者立场的情况时,论文发现:就否定反问句而言,自然会话中“提醒”最多(六成以上),“斥责”最少(2%左右);而影视对白中,“提醒”最多(59%),“斥责”次之(19%)。单从“斥责”立场的出现频率来看,影视对白是自然会话的数倍。就特指反问句而言,自然会话中“反对”最多(四成以上),“提醒”次之(叁成左右),“斥责”最少(不足一成);而影视对白中,情景喜剧与电影对白不同:情景喜剧“提醒”最多(40%),“反对”次之(32%),“意外”最少(10%);电影对白中,“斥责”最多(41%),“提醒”次之(33%),“意外”最少(7%)。这些结果表明,特指反问句表达的言者立场负面程度高于否定反问句,影视对白中反问句表达的言者立场负面程度高于自然会话。这与两种反问句的成因以及影视对白语料的娱乐性质有关。论文专节讨论了两类反问句在自然会话和影视对白中表现的差异,并指出这些使用环境或话语功能的差异,应该归于反问句的话语功能——表达言者负面事理立场及其社会效应——和影视对白的表演性质,后者使得影视对白中的语句受到准备性、动作性、娱乐性、时限性等影响。语料分析表明,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在使用上体现出功能和形式的差别:首先,特指反问句的负面程度高于否定反问句。换言之,在礼貌程度上,特指反问句比否定反问句低一点。这在两种反问句的句法形式中可以找到答案:否定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与原句字面相反的断言,即一个肯定形式的断言;而特指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否定其预设,即否定一个带有存在量词的命题,换言之,特指反问句表达的是一个空集,也就是说特指反问句表达的命题没有外延。从交际的角度来看,让对方通过自己的语句得出一个肯定断言与一个没有外延的命题,礼貌程度显然不同。其次,在语句形式上,“具有直接触发语”的特指反问句多数重复或部分重复了前文的语句,未重复前文语句的特指反问句一般是由对方或他人行为触发而使用的,句中多以代词指称或以语言表述这些行为。而否定反问句没有这一特点。上述两个差别影响到具体场景下说话人对反问句形式的选择。本文共分为8个部分。其中第1部分为汉语反问句研究综述;第2部分介绍本文的理论方法、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第3部分考察自然口语中的否定反问句;第4部分考察影视对白中的否定反问句;第5部分考察自然口语中的特指反问句;第6部分考察影视对白中的特指反问句;第7部分比较两类反问句在自然口语与影视对白中的差异;第8部分为结语。
朱淑仪[7]2007年在《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人的研究表明,汉语反问句是一个不容易真正习得的难点。为了摸清在已有的教学安排下,留学生对反问句的习得情况,本文对中级和高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虑到对语言项目的习得关系到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让学生选择反问句的正确意思以此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反问句的真实内容,二是通过有条件的造句来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反问句,调查的项目主要是四大类十四小类带有形式标记的反问句。对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表明: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在反问句运用能力上有显着差异,而在理解能力上并没有显着差异;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存在显着相关。除了以上的定量分析,为了更细致地说明问题,我们还分别对调查中所得的诱导性语料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即使到了高级水平,留学生仍不能灵活使用地道的反问句,因为和反问句同现的附加成分较多,其语气上的搭配和限制很复杂,所以大部分句子都有偏误,最主要的偏误是语气等附加成分错误、残缺或多余。这些调查所得的诱导性语料虽然能反映一定问题,但仍是不太真实而且代表性不强,因此,我们又从中介语语料库中调出这十四小类的反问句,区分中级和高级,先是概括这些非诱导性语料的总体特点,再总结具体的偏误形式,把这一结果和调查问卷中得出的结果进行对照,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认为:留学生对反问句的习得确实存在困难,主要问题是运用而不是理解,原因在于使用反问句的语言环境不充分,练习不够,以至使用的反问句大多是残缺错误的,特别是在反问语气的准确把握上常出问题。在这个调查研究所得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反问句的教学建议:一是在教材编写方面,在涉及反问句的课文设计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少用文化背景因素太复杂的情景,而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切近留学生活,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用例;对反问句在教材语法体系定位,无需拘泥于反问句究竟是表否定还是表强调,而应把反问句的形式标记和具体的语用功能更好地对应起来,有计划地放入不同级别的教材中;教材中的练习应偏重于煅炼学生的运用能力,多设计一些交际性练习,有意识地把反问句融入学生的交际中。二是在教师教学方面,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操练上,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大操练的量,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地道的反问句,在练习中纠正有偏误的反问句,从而逐渐向母语者的水平靠拢;另外,为了加强学生使用反问句的意识,应对学生进行适量的元认知方面的学习策略培训。
韩师斯[8]2009年在《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反问句是一种用疑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句类。汉语中是非问、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这四种疑问句形式都可以用于反问句,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其中以是非问、特指问用得较多。反问句具有形义相反的特点,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否定形式则表达肯定意义。由于汉语反问句特定的表述功能,在交际的不同语境中表达特定语气和感情色彩,对于缺乏语感的外国学习者来说,往往觉得难以驾驭,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偏误,因此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在汉语反问句本体研究和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考察和分析初中级水平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反问句时出现的各种偏误,侧重从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两方面分析偏误的类型及偏误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对外汉语教材和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提供某些理论和现实的参考依据。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前言,综述汉语反问句本体以及对外汉语反问句教学的研究成果,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调查研究,主要说明问卷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调查结果的分析;第叁章汉语反问句的教学建议,在分析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偏误的类型和偏误原因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第四章总结,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张天成[9]2017年在《汉语与泰语特指型反问句的对比与分析》文中提出汉语中有一类含有特指疑问代词的反问句,本文简称"特指型反问句"。这是一种独特的句型,属于反问句的一种。笔者认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特指型反问句比较多,因此,与中国人交流比较容易接触到各类特指型反问句的用法。虽然泰语中的(?)(什么)、(?)(怎么)、(?)(谁)、(?)(哪里)等疑问代词也具有反问功能,但是泰语特指型反问句在泰国社会日常交际中的使用情况与中国不同,二者在句法格式、语用功能等方面究竟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特指型反问句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拟对以上内容加以研究,以期对对外汉语特指型反问句教学实践有所帮助。为了促进汉语特指型反问句这类较复杂句式在泰国的教学,笔者首先需要考察中国与泰国社会日常生活中使用特指型反问句的基本情况,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中泰电视剧并对其中出现的特指型反问句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其运用特征,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希望本研究能为对泰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杨婷婷[10]2013年在《留学生“什么”反问句学习情况考察》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汉语中,反问句是对其形式有所否定的无疑而问的问句。疑问代词“什么”除了在疑问句中表疑问之外,还能在反问句中充当否定标记。由于“什么”反问句在结构形式上和疑问句大致相似,留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理清“什么”反问句的特点,弄清楚留学生在学习“什么”反问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所在,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很有意义的。全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范围,从“反问句”研究和“什么反问句”研究两方面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即: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第二部分: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考察母语语料库中746句“什么”反问句,从语音、语义、句法叁个层面区分“什么”反问句和疑问句,同时还对比“什么”诘醒句,从而界定了“什么”反问句的范围,即“什么”在句中充当否定标记无疑而问的问句。据此,本文将语料库中的“什么”反问句句型分为叁类:普通框架式、特殊固定式和特殊特有式;在语用功能上,将其衍生功能分为七类:反对辩驳、告诫劝说、抱怨指责、惊讶诧异、感叹说理、谦虚客气、补充强调。第叁部分:根据“什么”反问句的句型、语义、功能等特点制定问卷,问卷包括“基本信息”、“识别”、“理解”和“运用”四个部分,并对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2012年——2013年度各级别的80个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份。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什么”反问句学习难度大,整体把握程度较低;第二,留学生普遍在识别和理解上较好,但在运用上存在较大问题,主要是回避现象较多;第叁,留学生学习“什么”反问句存在学习阶段的群体差异:高级最好,初级最差;第四,“什么”反问句不同的识别条件、语用功能和句型结构对不同级别的留学生来说存在不同的难易程度和习得顺序。该部分还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母语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汉语学习时间和回避策略;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教学影响和语言环境影响。第四部分:针对留学生学习、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最后结合不同的教学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第五部分:结语,主要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怎么”反问句的研究及其教学思考[D]. 肖治野. 暨南大学. 2004
[2]. 留学生特指问反问句运用情况研究[D]. 王颖.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反问句及其教学[D]. 刘芳.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4]. 反问句的叁个平面研究[D]. 李周. 西南大学. 2008
[5]. 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使用偏误考察[D]. 刘晓菁. 南京大学. 2013
[6]. 汉语会话中的否定反问句和特指反问句研究[D]. 刘娅琼. 复旦大学. 2010
[7]. 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情况考察[D]. 朱淑仪. 北京语言大学. 2007
[8]. 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D]. 韩师斯. 厦门大学. 2009
[9]. 汉语与泰语特指型反问句的对比与分析[D]. 张天成. 山东大学. 2017
[10]. 留学生“什么”反问句学习情况考察[D]. 杨婷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