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东部分布有广泛的新生代钠质强碱性玄武岩,作为地幔熔融的直接产物,为我们讨论中国东部大陆板内强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及地幔源区的性质提供了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选择位于东北松辽盆地西侧的内蒙古辉河强碱性玄武岩与华南浙江西部的建德强碱性玄武岩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品进行手标本和显微镜下的观察,结合常规的地球化学研究手段(主、微量元素组成,Sr-Nd-Hf-Pb放射性成因同位素组成)和Mg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测试,来讨论中国东部强碱性玄武岩的源区特征及其岩石成因,同时通过和周围其它新生代玄武岩进行对比来讨论强碱性玄武岩和弱碱性玄武岩在成因上的联系和差别。辉河玄武岩出露于中国东北的兴蒙造山带上,位于大兴安岭-太行重力梯度带的西侧。从岩性上看,辉河玄武岩为钠质碱性霞石岩,具有低的SiO2(37.7-41.3 wt.%)、Al2O3(10.0-12.0wt.%)含量,中等到高的MgO(7.51-11.0wt.%)含量和高的TiO2(3.50-3.72wt.%)、CaO(10.6-13.1wt.%)、Fe2O3T(13.8-15.9wt.%)含量。微量元素上与碳酸盐熔体具有亲缘性,即微量元素蛛网图上K、Zr-Hf、Ti的负异常(Hf/Hf*=0.58-0.69,Ti/Ti*=0.62-0.83),同时还具有高Ca/Al(1.19-1.72)和Zr/Hf 比值(43.5-46.6)。同时,其还具有明显低于正常地幔值的δ26Mg值(δ26Mg=-0.47‰~-0.350‰)。辉河霞石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以及轻的镁同位素组成表明其起源于一个碳酸盐化的地幔源区。当辉河霞石岩与同样位于重力梯度带西侧地区的柴河玄武岩放在一起对比时可以发现,二者的δ26Mg值与Ti/Ti*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与Ca/Al、La/Sm和La/Yb 比值则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我们认为,二者在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比值上的差异以及以上所呈现出的相关性是由一个不均一的碳酸盐化地幔不同程度部分熔融过程引起的。同时,在此之前,中国东部具有轻镁同位素组成的均位于DTGL的东侧,且被认为与地幔过渡带中滞留的太平洋板片所带来的碳酸盐物质有关,而位于西侧的柴河玄武岩则不具有镁同位素的异常。辉河霞石岩轻的镁同位素组成表明,在邻近东亚大地幔楔的西侧地幔中,同样存在有再循环碳酸盐沉积物的贡献,说明整个东亚地区地幔过渡带中巨大的碳储库很有可能是多次俯冲事件的结果中国东南部浙江境内分布有大量新生代板内玄武岩,这些玄武岩的分布受到三条北东-南西向的断裂控制,将浙江玄武岩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其中,出露于浙江西部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建德玄武岩是浙江境内最古老的新生代玄武岩(约40Ma)。为进一步认识浙江境内新生代岩浆作用的本质,本文报道了建德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和Sr、Nd、Hf、Pb同位素组成,并在与浙江其它新生代玄武岩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建德玄武岩为碧玄岩,与浙江西部其它新生代玄武岩一样,碱性程度明显高于浙江中部和浙江东部的新生代玄武岩(以弱碱性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为主)。这些碧玄岩具有较低的SiO2(41.3-42.3wt.%)和A1203(9.70-12.6wt.%)含量,较高的MgO(8.90-15.6wt.%)、CaO(8.92-12.1wt.%)、TiO2(2.78-3.18wt.%)和Fe2O3T(14.1-16.2 wt.%)含量以及较高的高Ca/Al(1.02-1.16)比值。不相容微量元素组成上与火成碳酸岩有亲缘性,即蛛网图上表现为明显的K、Zr-Hf、Ti的负异常(Hf/Hf*=0.74-0.77,Ti/Ti*=0.70-0.74),同时还具有高的Zr/Hf 比值(48.5-50.1),表明其地幔源区含有碳酸盐组分。建德碧玄岩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32-0.7034,εNd=5.85-5.95,εHf-7.78-8.56)和较高的 206Pb/204Pb(18.491-18.554)、207Pb/204Pb(15.488-15.518)和208Pb/204Pb(38.387-38.523)比值。相比于浙江中部和东部玄武岩,浙江西部玄武岩及建德碧玄岩具有更高的碱含量、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La/Yb 比值和更明显的K、Zr-Hf、Ti负异常,表明浙江西部玄武岩是碳酸盐化地幔低程度熔融的产物。浙江新生代玄武岩Ti/Ti*与Ba/Th、K/La比值之间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其源区存在两端元混合的特征。其中,以浙江西部玄武岩(包括建德碧玄岩)为代表的地幔端元是由含碳酸盐的再循环洋壳熔融产生的碳酸盐熔体与亏损地幔反应形成的碳酸盐化地幔,以低的Ba/Th、K/La、Ti/Ti*比值和较低的87Sr/86Sr为特征。以浙江东部玄武岩为代表的地幔端元具有和碳酸盐化地幔端元互补的、较高的Ba/Th、K/La和Ti/Ti*比值,以及较高的87Sr/86Sr,代表熔融残余的再循环洋壳。因此,浙江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是不均一的,这种不均一性主要是由具有成因联系的两种端元组分所控制。综上所述,中国东部强碱性玄武岩的共同特征是与碳酸盐熔体具有亲缘性,即低的Si02含量,高的CaO含量和Ca/Al、Zr/Hf 比值以及K、Zr-Hf、Ti的负异常,表明再循环碳酸盐物质在中国东部新生代强碱性玄武岩源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和周围其它弱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时都具有更高的Ca/Al值和更明显的Zr-Hf、Ti负异常(更低的Hf/Hf*和Ti/Ti*值),表明中国东部强碱性玄武岩是一个含碳酸盐物质的地幔较低程度部分熔融的结果。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何叶
导师: 陈立辉
关键词: 中国东部,强碱性玄武岩,碳酸盐,低程度部分熔融
来源: 南京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 P534.6;P588.145
总页数: 90
文件大小: 6602K
下载量: 193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南海世界首次发现碳酸岩母岩浆向碱性玄武岩连续转化现象[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1)
- [2].地壳再循环与大陆碱性玄武岩的成因:以山东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 2012(01)
- [3].青藏高原东北缘马泉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4].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及其蓝宝石成矿模式探讨——以鲁西昌乐地区为例[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5].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钛闪石的地球化学特征[J]. 地质论评 2015(06)
- [6].河北汉诺坝碱性玄武岩的源区和成因[J]. 地学前缘 2019(06)
- [7].西准噶尔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中碱性玄武岩的成因:晚泥盆世地幔柱的产物?[J]. 地学前缘 2013(03)
- [8].准噶尔地块东北缘志留纪碱性玄武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 2018(03)
- [9].华北克拉通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源区研究概述[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2)
- [10].西藏多龙矿集区玄武岩类化学组分特征及构造背景[J]. 有色金属工程 2017(03)
- [11].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萨嘎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J]. 中国地质 2015(05)
- [12].封面说明[J]. 科学通报 2015(14)
- [13].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1)
- [14].西秦岭竹林沟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15].依兰地区原黑龙江群碱性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的发现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探讨[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03)
- [16].吉林白山地区玄武岩中宝石矿床成矿特征[J]. 地质与资源 2011(04)
- [17].吉林省辽源晚中生代碱性玄武岩成因及岩石圈地幔性质[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03)
- [18].碱性岩及碱性与亚碱性岩系列的界线——基于全球火山岩数据的探讨[J]. 地质通报 2019(12)
- [19].高分遥感数据在火山岩中的解译及成矿预测——以新疆泉水沟地区为例[J]. 遥感信息 2016(02)
- [20].北祁连石灰沟奥陶纪玄武岩流体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1].西藏仲巴地区格绒松多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J]. 西部探矿工程 2016(11)
- [22].西藏古堆地区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与勘探 2017(02)
- [23].青海省同仁地区早白垩世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的确定及意义[J]. 西北地质 2012(01)
- [24].大陆亚碱性火山岩的成因多样性:以敦化—密山和东宁火山岩带为例[J]. 岩石学报 2008(11)
- [25].昌乐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刚玉、尖晶石巨晶岩相学、矿物化学特征[J]. 地质论评 2017(02)
- [26].山东刚玉巨晶的成因——来自矿物包裹体的证据[J]. 矿物学报 2009(04)
- [27].北太行山安妥岭早白垩世碱性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01)
- [28].华北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来源及其对寄主岩岩浆过程的制约:以莒南和鹤壁为例[J]. 岩石学报 2008(01)
- [29].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斜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及意义[J]. 矿物学报 2008(02)
- [30].地幔不同深度单斜辉石含水量的高压实验[J]. 地质通报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