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原交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分枝,杆菌,树突,噬菌体,细胞,病毒。
抗原交叉论文文献综述
肖彤洋[1](2019)在《结核分枝杆菌与母牛分枝杆菌交叉免疫及20种结核蛋白抗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耐多药结核的日益增多,结核分枝杆菌与HIV共感染人数的持续增加以及庞大的潜伏感染人群等因素增加了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难度。疫苗是从根源上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BCG是目前唯一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抗结核疫苗,但是其抗结核感染的保护效果欠佳,因此人们正致力于研发新的疫苗取代或增强BCG,目前新疫苗的研发包括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旨在抑制潜伏感染患者的再燃和缩短活动性结核病人的治疗周期,采用母牛分枝杆菌全菌蛋白提取物研制的一种治疗性疫苗目前己经进入临床叁期研究,但是关于母牛分枝杆菌全菌蛋白提取物发挥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还未知,而基因组学和免疫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深入研究免疫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研究母牛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和卡介苗的交叉免疫反应,探讨母牛分枝杆菌全菌蛋白提取物免疫防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机制。首先对母牛分枝杆菌(ATCC 95051)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分析,共注释了5941个编码基因,再使用BLAST对3株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16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共鉴定到2164个母牛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源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不同功能类别中。进一步固体培养法培养母牛分枝杆菌(ATCC 95051)、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卡介苗(BCG,中国株),收集菌体后,采用超声破碎菌体制备全菌蛋白抗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检测交叉免疫反应水平。体液免疫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IgG水平;细胞免疫采用细胞因子释放试验(CRA)检测各类细胞因子水平。3种分枝杆菌抗原免疫的小鼠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IgG和细胞因子IFN--y和IL-2,而产生较低水平的IL-4。交叉免疫试验结果显示,母中分枝杆菌、H37Rv和BCG分别同免疫后小鼠进行交叉免疫检测,均能产生高水平的IFN-γ和IL-2及高滴度IgG抗体。使用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芯片与母牛分枝杆菌免疫小鼠的血清交叉反应,检测与IgG或IgM反应的阳性蛋白,进一步使用STRING软件分析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共检测到424个与IgG反应的阳性蛋白及212个与IgM反应的阳性蛋白,其中72个蛋白同时与IgG和IgM反应,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发现这些阳性蛋白以单独或相互作用的形式发挥相关交叉免疫作用。预防性疫苗则针对的是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健康人,研发预防性疫苗的一个重点突破口就是寻找更多的优势保护抗原。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反向疫苗学筛选出了若干结核优势抗原,这些抗原不仅可用于疫苗的构建,还可用于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建立。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价廉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相较于只能对菌阳肺结核进行诊断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还具有能对菌阴肺结核进行诊断的优势。目前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瓶颈是缺乏特异性的诊断用抗原,因此,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旨在找到新的抗原或抗原组合用于血清学诊断,同时也为疫苗用抗原的筛选提供参考。首先克隆、表达和纯化了 20个结核分枝杆菌蛋白,然后通过ELISA实验检测其在258份人血清及4种动物血清中的反应情况,进一步通过Perl软件筛选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优的血清学诊断抗原组合。单个蛋白分析结果显示,效果最好的是Rv0432和Rv0934,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0%/68.79%和66.34%/84.16%;蛋白抗原组合分析结果显示,效果最好的组合是Rv1886c-Rv0934和Rv1886c-Rv2318-Rv0934,灵敏度平和特异度分别为80.25%/73.27%和81.53%/70.30%。而与动物免疫血清的反应结果显示有12个蛋白抗原能特异性地与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的小鼠血清反应,而不存在与母牛分枝杆菌或BCG的交叉免疫反应。抗原的评价包括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评价,承上本研究的第叁部分,进一步对Rv0674蛋白进行免疫原性评价。首先用Rv0674免疫BALB/c小鼠,然后采用ELISA检测体液免疫,用CRA检测细胞免疫,阳性对照选用了Ag85B。结果显示Rv0674可以诱导高水平的IFN-γ和IL-2以及高滴度的IgG,表明Rv0674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此外,细胞因子谱和IgG亚型谱分析显示Rv0674诱导以Thl细胞因子为主的Th1/Th2混合型保护性免疫反应。综上所述,母牛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存在较多的同源免疫蛋白抗原,能引起较强的交叉免疫反应,为用母牛分枝杆菌研制新的抗结核疫苗提供基础科学依据;蛋白组合Rv1886c-Rv0934和Rv1886c-Rv2318-Rv0934可作为潜在的新血清学诊断标志物;Rv0674可作为新的候选保护性抗原用于抗结核疫苗的构建。(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9-06-30)
潘廷云[2](2018)在《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苗安全性、最适抗原含量、免疫持续期及交叉免疫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AvianColibacillosis,AC)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是养禽业重要的细菌病之一。由于抗生素治疗存在菌株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的缺陷,有效的疫苗防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本研究分别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O1(E516)、02(E058)、078(E522)叁个菌株及由本实验室构建的脂多糖缺失E516△lpxL△lpxM、E058△lpxL△lpxM、E522△lpxL△lpxM株为抗原,与MontanideTS△71 VG油佐剂制成多价灭活苗。探讨脂多糖缺失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最适抗原含量、免疫持续期和疫苗侯选株与流行株的交叉免疫保护。一鸡大肠杆菌病亲本株和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比较研究选取本实验室保存鸡致病性大肠杆菌E516(01)、E058(02)、E522(078)和构建的脂多糖缺失株 E516△lpxL△lpxM、E058△lpxL△lpxM、E522AlpxL△lpxM分别制成抗原含量为2.0 × 109 CFU/mL、2.0 × 1010 CFU/mL的多价灭活疫苗,以两倍正常剂量免疫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亲本株还是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为2.0 × 109 CFU/mL免疫组的安全性优于2.0 × 1010 CFU/mL免疫组;在2.0 × 109 CFU/mL免疫组中,脂多糖缺失多价疫苗的安全性优于亲本株多价灭活疫苗。二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最适免疫抗原含量研究本研究制备抗原含量分别为2.0 × 108.5CFU/mL、2.0 × 109 CFU/mL和2.0 × 109.5 CFU/mL的01、02、078血清型亲本株及脂多糖缺失株油佐剂多价灭活疫苗。免疫后对其特异性抗体水平、亲本株攻毒保护率及免疫鸡攻毒后内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数据显示,抗原含量为2.0 ×108 5 CFU/mL免疫,亲本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50.0%、55.6%、55.6%,脂多糖缺失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50.0%、55.6%、66.7%;抗原含量为 2.0 ×109 CFU/mL 免疫,亲本株疫苗对 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80.0%、88.9%、88.9%;脂多糖缺失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90.0%、88.9%、100.0%;抗原含量为2.0 ×109.5 CFU/mL免疫,亲本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70.0%、77.8%、77.8%;脂多糖缺失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80.0%、88.9%。、100.0%。因此,本实验室制备的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不同抗原含量免疫组的保护率均高于相同抗原含量亲本株疫苗组,该疫苗的最适抗原含量2.0 × 109 CFU/mL。叁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研究本研究以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分别在免疫后30 d、60 d、90 d和120 d进行亲本株攻毒,根据特异性抗体水平、亲本株攻毒保护率及鸡内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分别为88.9%、87.5%、87.5%;在6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均为66.7%;在9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分别为50.0%、50.0%、66.7%;在120 d攻毒,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均未出现病死鸡。因此,免疫后30 d、60 d、90 d攻毒,鸡均得到不同程度保护。但由于成年鸡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敏感性降低,免疫后120 d攻毒免疫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病死鸡,所以本研究暂定该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为3个月。四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交叉免疫保护研究本研究以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后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对01、02、078亲本株和近年流行的菌株O1(Y12,T12)、02(E172,E899)、078(Y14,Y48)进行攻毒和免疫鸡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01血清型E516、Y12、T12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80.0%、87.5%;对02血清型E058、E172、E899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88.9%、80.0%;对078血清型E522、Y14、Y48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80.0%、80.0%。本研究得出此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对疫苗候选株和流行株均提供不低于80.0%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晨曦,华荣虹,张云[3](2018)在《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表位交叉反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的抗原表位,本研究以纯化的抗DTMUV E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6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淘选,通过对阳性噬菌体克隆测序分析,确定DTMUV E蛋白的模拟表位氨基酸序列,将模拟表位序列与GST蛋白融合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利用DNAStar对表位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通过dot blotting方法分析抗原表位在黄病毒阳性血清间的交叉反应性。结果鉴定了DTMUV E蛋白的一个线性抗原表位EVEPPFG,并且该表位在DTMUV与其它黄病毒中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Dot blotting结果显示抗原表位EVEPPFG在黄病毒阳性血清间具有交叉反应性。因此,EVEPPFG为黄病毒共享型的抗原表位,这对于黄病毒E蛋白的抗原结构功能的研究以及研制表位疫苗和诊断抗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任宏艳,张天玉,赵思敏,董慧霞,李卫霞[4](2017)在《TLR2-MyD88通路在B细胞交叉提呈肿瘤来源自噬小体抗原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B细胞表面TLR2在B细胞交叉提呈肿瘤来源自噬小体(tumor derived-autophagosome,DR)抗原诱导效应T细胞再活化过程中的作用,DR经淋巴结注射方式免疫C57BL/6小鼠,收获免疫小鼠的淋巴结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以负载DR的C57BL/6、TLR2~(-/-)和MyD88~(-/-)及TLR2抗体封闭的小鼠脾脏B细胞作为pAPC。DR分别与分离纯化的WT C57BL/6、TLR2~(-/-)和MyD88~(-/-)及TLR2抗体封闭后的小鼠B细胞共孵育,然后与免疫小鼠CD4~+T和CD8~+T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与WT C57BL/6小鼠B细胞组相比,负载DR的TLR2~(-/-)B细胞和MyD88~(-/-)B细胞及TLR2抗体封闭的B细胞活化效应CD8~+T和CD4~+T细胞产生的IFN-γ水平显著降低。以上结果提示B细胞交叉提呈DR抗原、诱导效应T细胞活化依赖于TLR2/MyD88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7年05期)
刘亚静,张群,朱利塞,鲁海冰,胡俊英[5](2017)在《E种肠道病毒与羊肠道病毒间的抗原交叉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肠道病毒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成员,主要引起人和动物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最新的病毒分类,肠道病毒属包括9个肠道病毒种和3个鼻病毒种。其中E种和F种肠道病毒主要感染牛,G种肠道病毒主要感染猪。羊肠道病毒感染是国内外新发的一种传染病。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从严重腹泻羊群分离出的山羊肠道病毒CEV-JL14是一种不同于E、(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0)
赵子昭,赵西宝,陈玮琳[6](2017)在《CD8α~+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原交叉提呈作用与调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方式称为抗原的交叉提呈作用,亦可启动CD8~+T细胞反应。小鼠淋巴组织包含一类表达CD8α以及其他特殊表面分子的树突状细胞(DC),该CD8α~+DC通过特殊的抗原摄取和加工处理方式对细胞相关抗原和可溶性抗原进行更高效的交叉提呈作用。我们主要总结了CD8α~+DC介导的抗原交叉提呈作用的细胞内机制、作用及调控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曹俊[7](2017)在《耻垢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交叉免疫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smegmatis,MS)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共同抗原及其免疫原性,为耻垢分枝杆菌作为结核潜在疫苗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低温超声破碎、活菌碾磨破碎两种方法提取MS和MTB菌体抗原,以及自己收集的培养后期上清滤液蛋白,通过Western blot观察菌体抗原与抗血清的免疫交叉反应。将MS超声破碎抗原和MTB超声破碎抗原分别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匀后肌肉注射于小鼠,免疫不同次数后7天,以Elispot技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经不同细菌抗原分别刺激后能产生抗原特异性IFN-γ的淋巴细胞水平,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类细胞因子水平,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S与MTB间存在一些主要分布在10-100KD的共同抗原,能与两细菌的抗血清产生较强的交叉免疫反应;ELISPOT及流式细胞学结果显示经两细菌分别致敏的小鼠均能两种分枝杆菌抗原产生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应答,随免疫次数的增加免疫反应也增强,免疫两针接近高峰,免疫叁针达到平衡并出现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调节。CD4+T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免疫组(P<0.05),且对非分枝杆菌属的布氏杆菌对照抗原几乎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ELISA结果显示两细菌抗原分别免疫的小鼠血清中含有大量能与共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并且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免疫叁针接近高峰。结论MS与MTB间存在这些共同抗原使MS致敏动物能引起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反应,为MS用于结核新疫苗佐剂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李航,姜利建,刘晋宇,兰岚,凌芳芳[8](2016)在《新孢子虫与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应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本试验根据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设计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通用引物,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MD18T-NcAMA1、pMD18T-TgAMA1及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V4-Nc/TgAMA1,将ADV4-Nc/TgAMA1和骨架质粒pacAd5线性化后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后,收集病毒液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Nc/TgAMA1在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中获得表达,测定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滴度为109 PFU/mL,接种BALB/c小鼠后,Ad5-Nc/TgAMA1接种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VAX1-Nc/TgAMA1质粒组和PBS对照组。结果表明,构建的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本试验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2期)
李晨曦,华荣虹,张云[9](2016)在《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交叉反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的抗原表位,本研究以纯化的抗DTMUV E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B6为固相筛选分子,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通过结合、洗脱、扩增的顺序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确定出DTMUV E蛋白模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针对表位的寡核苷酸序列,与GST蛋白融合表达进行Western-Blot分析,成功鉴定出了DTMUV E蛋白的一个线性抗原表位374EVEPPFG380。通过对DTMUV以及黄病毒属几种病毒E蛋白序列之间的比对,结果显示鉴定出的线性抗原表位在DTMUV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无氨基酸位点的差异,且在其他黄病毒中也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利用Dot-Blotting方法验证了该表位与DTMU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同时该抗原表位与寨卡病毒(ZIKV)、登革热病毒(DEN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西尼罗河病毒(WNV)、黄热病度(YFV)阳性血清具有交叉反应性。因此该表位可能为黄病毒属所共有的一个线性抗原表位,这对了解坦布苏病毒及黄病毒属其他病毒E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构功能以及研制表位疫苗和诊断抗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9)
闫素仙,于辉,谢影哲,刘珍珍,杨章民[10](2016)在《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外源抗原的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外源抗原在进入DC的内体后,常规情况下会进入经典的MHCⅡ递呈途径。而经一些受体介导内吞的抗原会从内体释放进入胞质,经免疫蛋白酶体降解成肽段进入MHCⅠ类分子递呈途径,或在内体中被降解成抗原肽后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直接转运到DC表面,这一递呈途径被称为交叉递呈。外源抗原交叉递呈对有效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引发抗肿瘤、抗病毒免疫反应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参与交叉递呈的DC表面内吞受体、交叉递呈途径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抗原交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AvianColibacillosis,AC)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是养禽业重要的细菌病之一。由于抗生素治疗存在菌株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的缺陷,有效的疫苗防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本研究分别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O1(E516)、02(E058)、078(E522)叁个菌株及由本实验室构建的脂多糖缺失E516△lpxL△lpxM、E058△lpxL△lpxM、E522△lpxL△lpxM株为抗原,与MontanideTS△71 VG油佐剂制成多价灭活苗。探讨脂多糖缺失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最适抗原含量、免疫持续期和疫苗侯选株与流行株的交叉免疫保护。一鸡大肠杆菌病亲本株和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比较研究选取本实验室保存鸡致病性大肠杆菌E516(01)、E058(02)、E522(078)和构建的脂多糖缺失株 E516△lpxL△lpxM、E058△lpxL△lpxM、E522AlpxL△lpxM分别制成抗原含量为2.0 × 109 CFU/mL、2.0 × 1010 CFU/mL的多价灭活疫苗,以两倍正常剂量免疫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亲本株还是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为2.0 × 109 CFU/mL免疫组的安全性优于2.0 × 1010 CFU/mL免疫组;在2.0 × 109 CFU/mL免疫组中,脂多糖缺失多价疫苗的安全性优于亲本株多价灭活疫苗。二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最适免疫抗原含量研究本研究制备抗原含量分别为2.0 × 108.5CFU/mL、2.0 × 109 CFU/mL和2.0 × 109.5 CFU/mL的01、02、078血清型亲本株及脂多糖缺失株油佐剂多价灭活疫苗。免疫后对其特异性抗体水平、亲本株攻毒保护率及免疫鸡攻毒后内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数据显示,抗原含量为2.0 ×108 5 CFU/mL免疫,亲本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50.0%、55.6%、55.6%,脂多糖缺失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50.0%、55.6%、66.7%;抗原含量为 2.0 ×109 CFU/mL 免疫,亲本株疫苗对 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80.0%、88.9%、88.9%;脂多糖缺失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90.0%、88.9%、100.0%;抗原含量为2.0 ×109.5 CFU/mL免疫,亲本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70.0%、77.8%、77.8%;脂多糖缺失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80.0%、88.9%。、100.0%。因此,本实验室制备的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不同抗原含量免疫组的保护率均高于相同抗原含量亲本株疫苗组,该疫苗的最适抗原含量2.0 × 109 CFU/mL。叁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研究本研究以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分别在免疫后30 d、60 d、90 d和120 d进行亲本株攻毒,根据特异性抗体水平、亲本株攻毒保护率及鸡内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分别为88.9%、87.5%、87.5%;在6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均为66.7%;在9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分别为50.0%、50.0%、66.7%;在120 d攻毒,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均未出现病死鸡。因此,免疫后30 d、60 d、90 d攻毒,鸡均得到不同程度保护。但由于成年鸡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敏感性降低,免疫后120 d攻毒免疫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病死鸡,所以本研究暂定该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为3个月。四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交叉免疫保护研究本研究以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后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对01、02、078亲本株和近年流行的菌株O1(Y12,T12)、02(E172,E899)、078(Y14,Y48)进行攻毒和免疫鸡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01血清型E516、Y12、T12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80.0%、87.5%;对02血清型E058、E172、E899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88.9%、80.0%;对078血清型E522、Y14、Y48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80.0%、80.0%。本研究得出此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对疫苗候选株和流行株均提供不低于80.0%的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原交叉论文参考文献
[1].肖彤洋.结核分枝杆菌与母牛分枝杆菌交叉免疫及20种结核蛋白抗原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
[2].潘廷云.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苗安全性、最适抗原含量、免疫持续期及交叉免疫保护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李晨曦,华荣虹,张云.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表位交叉反应性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
[4].任宏艳,张天玉,赵思敏,董慧霞,李卫霞.TLR2-MyD88通路在B细胞交叉提呈肿瘤来源自噬小体抗原过程中作用的初步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7
[5].刘亚静,张群,朱利塞,鲁海冰,胡俊英.E种肠道病毒与羊肠道病毒间的抗原交叉性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6].赵子昭,赵西宝,陈玮琳.CD8α~+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原交叉提呈作用与调控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7
[7].曹俊.耻垢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交叉免疫反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
[8].李航,姜利建,刘晋宇,兰岚,凌芳芳.新孢子虫与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应答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6
[9].李晨曦,华荣虹,张云.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交叉反应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10].闫素仙,于辉,谢影哲,刘珍珍,杨章民.树突状细胞交叉递呈外源抗原的机制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