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美学论文_徐越野

导读:本文包含了解释学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解释学,美学,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黑格尔,方法论,柏拉图。

解释学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徐越野[1](2019)在《试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视域下的家具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伽达默尔是当代西方美学思潮中解释学美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美学观点是审美的历史性、理解性。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的理念下的家具美学给了我们全新的认识,了解了家具中蕴含的美不仅仅只有家具外表的美,而且能让我们感受到在历史长河的沉淀过程中家具所蕴含的内涵美。(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20期)

张曦[2](2019)在《基于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翻译实践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由文本为研究核心的解释学到"生命解释学",再到"此在解释学",解释学的重心从理解"作者"和解释"原作"逐步转向为解释者对自身的理解和解释。伽达默尔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并创立了他"对话"的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将其解释学美学中"游戏"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以及对艺术真理性的探讨,不难发现在翻译游戏中,作者、原本、译者、译本和读者五大关系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最终在实现翻译目的的同时,也让译者和读者在游戏中得到美学反思。(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王晴[3](2016)在《保罗·利科的解释学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利科以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思想严谨而着称。但是,国内对其研究仅仅集中在哲学、修辞学、语言学、伦理学领域,谈及文艺学,也只是在文本理论和隐喻理论方面游移,缺乏对利科解释学美学思想的系统研究和深入解释。而利科解释学美学思想蕴含丰富的内容,既能扩展我们理解文本、隐喻、悲剧、叙事等理论的视域,又能提供我们思索文论发展的方法参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21期)

寇瑞冰,朱力[4](2015)在《环境设计中的解释学美学与接受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解释学美学的"视界融合"原则使过去视界与现在视界相结合,因而当代环境设计可在可行范围内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活化"与"保育";据"效果历史"原理,艺术(包括建筑艺术)作品的生命是超越时间限制的,处于不同历史时空的人们解读作品可见仁见智;"合法的偏见"原理为个人意识乃至社会意识有力地影响人们对建筑的解读提供了一个美学视角,人们据此可改变和拓展历史建筑的功能。而在接受美学影响下,环境设计立足于接受者即环境使用者的真实需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郑良俊,谢明桦[5](2015)在《方法论视野下狄尔泰解释学美学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狄尔泰解释学作为近代解释学发展中贡献最大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价值已从普遍意义上的解释学体系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它其中的美学思想为艺术作品的诠释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于艺术作品的诠释,尤其是其在声乐作品学习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例证式的论述。(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5年10期)

王峰,杨梓露[6](2013)在《关于解释学美学和语言学美学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学必须经受语言分析的洗礼方能浴火重生,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所提供的语言分析方法是美学得以更新自身的契机,只有将美学研究彻底奠基于语言分析上,才能完成美学中的"语言转向"。相比较而言,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方法对主体论美学的批判虽然有力,但从理路上还存在不彻底之处。因此,转向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所开辟的美学语法道路是必然之理;由解释学美学"拐"入语言学美学实乃学术思考的自然之果。(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吉永生,张迎春[7](2013)在《哲学解释学美学对柏拉图和黑格尔传统的批判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从存在论角度重新肯定美与艺术的真理价值的尝试中,古代的柏拉图和近代的黑格尔坚持美、尤其是艺术与真理的本质联系的深刻洞见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前后递进的柏拉图和黑格尔学说一方面可谓尽人皆知,另一方面也颇多争执。这恰好彰显了哲学解释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使能够准(本文来源于《西南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王波[8](2013)在《审美的实践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对伽达默尔的审美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审美与实践的关系的回顾、比较和分析,即对古希腊到德国古典时期审美与实践的关系和现代美学的审美与实践关系的回顾以及审美与实践二者从分裂到弥合过程的分析,引导和呈现出伽达默尔审美与实践的结合。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伽达默尔审美与实践结合的具体内容。首先,伽达默尔通过对游戏、节日和象征这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揭示艺术的整体性、重复性、同时性、时间性、可展示性和可开放性,更重要的是艺术的这些性质使人对艺术的理解成为可能。其次,伽达默尔又通过“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揭示出艺术的历史性,艺术的“视域”和当下观赏者的“视域”融合在一起,形成对话、交流过程,这一过程丰富了艺术整体的含义,同时观赏者将一种智慧带人到自身的实践之中,这种智慧能够指引自身的生活和行为。在论文最后,具体的阐述了实践对艺术理解的影响以及艺术作品的理解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3-03-28)

楚小利[9](2012)在《解释学美学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音乐艺术的审美本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得以实现,就要尽可能地使音乐教学具备一定的审美品格。可以说,只有一定审美品格的音乐教学才能真正体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而非技术的教育理念。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光是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真正理解什么是音乐、什么(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2年06期)

杨林[10](2010)在《“理解”主题下的解释学美学及其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t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叁者对审美理解的不同解释使得这一语词经过了从"技"到"道"的转变,凸现了其作为"存在"的非理性、主题性以及通往语言的过渡性特征,解释学美学的现代性由此凸显。(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解释学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由文本为研究核心的解释学到"生命解释学",再到"此在解释学",解释学的重心从理解"作者"和解释"原作"逐步转向为解释者对自身的理解和解释。伽达默尔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并创立了他"对话"的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将其解释学美学中"游戏"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以及对艺术真理性的探讨,不难发现在翻译游戏中,作者、原本、译者、译本和读者五大关系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最终在实现翻译目的的同时,也让译者和读者在游戏中得到美学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释学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徐越野.试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视域下的家具美[J].山西青年.2019

[2].张曦.基于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翻译实践讨论[J].艺术教育.2019

[3].王晴.保罗·利科的解释学美学思想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

[4].寇瑞冰,朱力.环境设计中的解释学美学与接受美学[J].包装学报.2015

[5].郑良俊,谢明桦.方法论视野下狄尔泰解释学美学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J].艺术品鉴.2015

[6].王峰,杨梓露.关于解释学美学和语言学美学的对话[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吉永生,张迎春.哲学解释学美学对柏拉图和黑格尔传统的批判继承[J].西南学刊.2013

[8].王波.审美的实践维度[D].黑龙江大学.2013

[9].楚小利.解释学美学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2

[10].杨林.“理解”主题下的解释学美学及其现代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0

论文知识图

:民间建筑之中的语言应用,采自《...河南大学着作(1)河南大学着作(5)河南大学着作(4)河南大学着作(3)河南大学着作(2)

标签:;  ;  ;  ;  ;  ;  ;  

解释学美学论文_徐越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