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课程论文-赵亚玲,毕育学,侯樊兴,邱明龙,裴磊磊

临床专业课程论文-赵亚玲,毕育学,侯樊兴,邱明龙,裴磊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专业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导师制,预防医学实践,医学教育

临床专业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玲,毕育学,侯樊兴,邱明龙,裴磊磊[1](2019)在《学生对基于导师制和PBL的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课程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学生对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课基于导师制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为改善课程安排和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参加过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686名完成问卷调查的学生,认可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89.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实用,78.3%的学生认为授课形式新颖;2/3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时间安排合理,7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和群体健康意识及科研思维和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5.3±12.5)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和较差者及对指导教师不满意者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低于学习成绩居中和对指导教师满意者(均P<0.05)。结论学生总体上满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课程达到了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树立公共卫生和群体健康观并培养科研思维和能力的目的,该教学方式和理念值得在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赵辉,李晓娥,林晓燕,井含君[2](2019)在《对分课堂模式下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发挥对分课堂模式对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的价值作用,笔者以《对分课堂模式下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为课题,从对分课堂模式相关概述及其特点入手,对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对分课堂模式下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林玉兰,张雪晖,Nele,Brusselaers[3](2019)在《提高临床专业留学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预防医学课程存在课程内容抽象、教材规范化程度低、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难推进等问题,提出规范教材、采用灵活教学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解决方案,提高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玉萍,玛依娜·卡哈尔,迪丽达尔·库德热提,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张蓓[4](2019)在《临床专业学生病原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使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临床专业学生病原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使用效果、影响因素及民族差异。方法通过立意抽样方法抽取491名临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获得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被调查学生中27.7%认为该课程对自己帮助很大,61.1%认为有帮助,只有11.2%认为帮助不明显,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主要是在线浏览,少数民族学生则是下载存盘使用,使用效果评价和利用方式对应分析发现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同学主要是存盘以后再次利用,认为有帮助同学的主要是下载到本地观看或者采取多种方式,而在线浏览的并不多;网络资源模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教学大纲(46.5%)、课件(46.3%)、教案(38.2%)以及复习题(25.2%),少数民族学生使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模块的频率高于汉族(P<0.05);37.9%、33.4%、32.2%的学生认为"资源内容的丰富程度"、"获取有用资源的便利程度"和"网页访问速度"是影响该课程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汉族学生认为"获取有用资源的便利程度"和"资源的形式及格式"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频率高于少数民族学生(P<0.05);受调查大学生认为"资源无法下载(39.1%)"、"部分内容无法浏览(25.7%)"和"访问内容显示速度太慢(24.6%)"为访问网页时的主要障碍因素,少数民族学生认为"个人电脑或无法连接到网络"为主要障碍因素,汉族学生认为"资源无法下载"为主要因素,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该课程的使用效果良好,网站使用和影响因素认知存在一定民族差异,同时也发现网络课程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模块,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对今后该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董冰[5](2019)在《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在临床专业妇产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在妇产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9名临床专业妇产科理论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平行班级,A班34名学生,B班35名学生。分别采用传统常规教学授课(A班)和微课程结合翻转课堂授课(B班),对比两组学生临床授课效果差异。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微课程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用时更短,更接近妇产科理论课临床特点,且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微课程结合翻转课堂授课模式展开见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时A班学生考试知识成绩较B班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传统常规见习授课模式相比,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授课效果更好,学生更喜欢该教学法,更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节奏,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妇产科理论课授课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07期)

李科志,唐艳萍,黄山,何剑波,梁新强[6](2019)在《医学高校非临床专业课程“动态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概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医学高校非临床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分析"大数据"思维和非临床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医学高校非临床专业课程"动态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从数据库内容管理、数据库的组织及维护、资源的评分等方面提出数据库的构建思路。(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16期)

吴晓梅,时景璞,王海龙,周波,马冰[7](2019)在《规培模式下临床专业研究生课程成绩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正式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并轨工作前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其是否适应改革后的集中学习模式,为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2012~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成绩的描述,分析"并轨"前后,学生对重要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否有变化。结果 "临床医学研究方法"课程考核平均成绩并轨前3年为(75.91±13.10)分,并轨后3年为(74.73±10.26)分;并轨后专硕学位研究生的高分数段构成比下降,90~100和80~89分数段由并轨前的11%和34%下降为并轨后的6%和28%。2012—2017年连续6年,未见考试成绩明显下降和高低分数段构成比明显改变的趋势。结论高密度集中授课的确对专硕学位研究生的考核成绩有影响,平均分数和高分数段构成比均有所下降,但是平均分下降幅度并不大,不及格构成比也没有明显上升。并轨之后的学习模式对专硕学习重要理论课程没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掌握及理解程度,可以达到教学培养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李国敏[8](2018)在《高职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标准的建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和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技能是大势所趋,对高职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研究也很有必要。通过分析高职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学习现状、时代背景,提出课程标准的建设思路和构想,以期提高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中药的应用技术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8年32期)

黄强,刘小龙,欧阳满,王钏,舒婷[9](2018)在《浅谈非临床专业开设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最基础、前沿的学科,其与医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目前生物化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但是生物化学又同时最难懂、最枯燥的学科之一。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低下。那么生物化学在医学院校是否必须开设。通过研究表明学习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能使得医学生理解、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医学生毕业后称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8年22期)

赵亚红,刘梅[10](2018)在《本科临床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也是目前医学中最前沿的、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根据《医学遗传学》教学特点,结合我们前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将课程设置为核心内容课堂授课、布置研讨临床病例、学生自主学习文献、课题展示学习成果四个方面对《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开展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理念,通过将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我国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90期)

临床专业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充分发挥对分课堂模式对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的价值作用,笔者以《对分课堂模式下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为课题,从对分课堂模式相关概述及其特点入手,对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对分课堂模式下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专业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亚玲,毕育学,侯樊兴,邱明龙,裴磊磊.学生对基于导师制和PBL的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课程的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

[2].赵辉,李晓娥,林晓燕,井含君.对分课堂模式下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

[3].林玉兰,张雪晖,Nele,Brusselaers.提高临床专业留学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孙玉萍,玛依娜·卡哈尔,迪丽达尔·库德热提,阿孜尔古丽·阿布都克日木,张蓓.临床专业学生病原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使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9

[5].董冰.以微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在临床专业妇产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

[6].李科志,唐艳萍,黄山,何剑波,梁新强.医学高校非临床专业课程“动态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概论》为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吴晓梅,时景璞,王海龙,周波,马冰.规培模式下临床专业研究生课程成绩趋势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8].李国敏.高职临床专业中医学课程标准的建设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

[9].黄强,刘小龙,欧阳满,王钏,舒婷.浅谈非临床专业开设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必要性[J].东西南北.2018

[10].赵亚红,刘梅.本科临床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8

标签:;  ;  ;  ;  

临床专业课程论文-赵亚玲,毕育学,侯樊兴,邱明龙,裴磊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