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军论文-罗勇

卫所军论文-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所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所军户,张志淳,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千户所

卫所军论文文献综述

罗勇[1](2016)在《明代滇缅边境卫所军户的社会流动——以永昌张志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流动是个人地位、财富、权力在社会上的位置的转变。一般认为,在明代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四种户籍中,军户社会地位最低;加之卫所体系内部的军官、舍人、汉军、土军等阶层差别形成的不平等,使军户试图摆脱军户身份。明朝则通过世袭法、清军、武选等方式保障卫所军队数量,~①同时为了维持卫所体系的阶层差别,稳定卫所体系,允许卫所体系内部的社会(本文来源于《明代云南治理与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6)

刘婷玉[2](2016)在《明代的卫所军屯与畲族族源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所军屯制度,作为有明一代军事制度的核心,对明代以来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复杂的影响。自顾诚、王毓铨先生的研究至今,涉及明代军屯社会影响的研究不绝如缕,成果丰硕。而尤其因为卫所多设置于边疆地区,且有政策性针对边疆民族状况的性质,对于明代卫所与边疆民族的研究,也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①对于明代西北、西南、东北边疆的卫所与民族关系的研究,代不乏人,而对于东南边疆卫所与民族关系,却鲜有人论及。本文拟以新搜集的少数民族文书研究入手,探索明代福建地区卫所军屯制度的建立对畲族民族格局变迁的重大影响。畲族作为东南边疆(福建、浙江、江西)(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明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6-08-22)

覃朗[3](2015)在《明代贵州卫所军户与科举制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大量卫所在贵州地区设置,贵州进入卫所时代。伴随着卫所制度的松弛,卫所移民面对的社会困境和生存压力与日剧增。这里便以此为背景,探讨明代贵州地区的卫所建立与松弛之后,国家对于贵州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卫所子弟通过科举考试,来缓解自身的困境。(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赵世瑜[4](2015)在《卫所军户制度与明代中国社会——社会史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卫所军户制度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以往的研究多限于制度史或军事史的角度。如果要了解明朝为何对其疆域采取二元管理体制、卫所军户制度虽百弊丛生却为何长期延续等问题,不仅要从明朝开国立制的角度着眼,还要从社会的各个侧面加以分析。明清以来大量民间文献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卫所军户制度的信息,表明社会史视角的审视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冯燕群[5](2015)在《从朱有炖杂剧看明代卫所军户生存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初强力推行军户世袭制,军士饱受压榨,差役繁重,生活困窘艰辛。这种状况引起周宪王朱有炖的极大关注,并在其杂剧中有深刻反映。(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10期)

何一民,吴朝彦[6](2015)在《明代卫所军城的修筑、空间分布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卫所军城是在继承原有城市的基础上,依托卫所制度建立的军事性城镇,主要分布在北边、沿海和内地民族聚居地区。卫所军城初兴之时,以军事功能为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构成的异质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功能也发生分化,其中部分卫所军城迭加了行政、经济和文化功能,演变成综合性城市。明代卫所军城的设置不仅对于明代政治、军事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明代城市以及清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谢湜[7](2014)在《“以屯易民”:明清南岭卫所军屯的演变与社会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岭山地,以军户为身份的人群,随着卫所调戍制度的改变以及军屯的散乱,在明中后期控制了军屯,获得了屯田所户籍。清初湖南清丈和兴屯的过程中,官方实施了较为温和的改革措施,强调亲族保结、民间报垦、延缓升科。叁藩之乱打乱了改革节奏,在康熙定鼎后施行的新一轮兴屯招垦、裁屯归县、编户计丁等改革中,失去屯籍的军屯户和民田寄庄户面临户籍及学籍的普遍需求。联里朋甲的规定,旨在解决这类土地人居格局的难题,其合同户籍内部的组织方式,承续的是明代中后期军屯散乱后的人地关系格局,反映了从顺治朝至康熙朝帝国统治艺术的转变。经过明清国家制度转型与南岭社会变迁,一种整齐可观的明代军屯社会结构,竟在清代得以构筑。(本文来源于《文史》期刊2014年04期)

常建华[8](2010)在《研究卫所、军户与军役的优秀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于志嘉撰着的《卫所、军户与军役:以明清江西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长期专注于明代卫所、军户与军役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经验,这也使该书体现出较高的学术价值。    明朝以徭役定户籍,分民为军、民、匠、灶(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0-10-22)

张金奎[9](2010)在《叁个明代卫所军户的个案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所军户是与明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联系的一个特定的群体。卫所军户的发展状态直接关系到对明代社会演进状况的总体评价。本文试从族谱资料出发,结合相关史料,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叁个军户家族做一个简单的个案分析。一、西宁严氏家族关于严氏的情况,集中反映在11世孙严维宪续修之《湟中严氏族谱》中。据孙维宪于康熙五年撰写的序言称,严氏族谱在明代曾叁次修撰,初创于一世祖严渊,五世祖严肃和七世祖严威时两度续修,"为书炳炳烺烺,焕然可观"。但崇祯七年、十六年、十(本文来源于《明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期刊2010-06-24)

李成燕[10](2010)在《《明代卫所军户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所军户是明史研究中的又一项重大课题,进一步探讨明代兵制,了解明代经济与社会,都需要深入地研究明代卫所军户。但是,这一课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足的够重视。如有的专题研究不深,有的研究不够全面,甚至有的无人问津,仍是一片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张金奎着《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0年02期)

卫所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所军屯制度,作为有明一代军事制度的核心,对明代以来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复杂的影响。自顾诚、王毓铨先生的研究至今,涉及明代军屯社会影响的研究不绝如缕,成果丰硕。而尤其因为卫所多设置于边疆地区,且有政策性针对边疆民族状况的性质,对于明代卫所与边疆民族的研究,也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①对于明代西北、西南、东北边疆的卫所与民族关系的研究,代不乏人,而对于东南边疆卫所与民族关系,却鲜有人论及。本文拟以新搜集的少数民族文书研究入手,探索明代福建地区卫所军屯制度的建立对畲族民族格局变迁的重大影响。畲族作为东南边疆(福建、浙江、江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所军论文参考文献

[1].罗勇.明代滇缅边境卫所军户的社会流动——以永昌张志淳为例[C].明代云南治理与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2].刘婷玉.明代的卫所军屯与畲族族源探析[C].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明定陵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6

[3].覃朗.明代贵州卫所军户与科举制度探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

[4].赵世瑜.卫所军户制度与明代中国社会——社会史的视角[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冯燕群.从朱有炖杂剧看明代卫所军户生存状况[J].文教资料.2015

[6].何一民,吴朝彦.明代卫所军城的修筑、空间分布与意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谢湜.“以屯易民”:明清南岭卫所军屯的演变与社会建构[J].文史.2014

[8].常建华.研究卫所、军户与军役的优秀成果[N].人民日报.2010

[9].张金奎.叁个明代卫所军户的个案考察[C].明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2010

[10].李成燕.《明代卫所军户研究》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

标签:;  ;  ;  ;  

卫所军论文-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