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肠粘膜淋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细胞,粘膜,小肠,白细胞,细胞,凝集素,空肠。
小肠粘膜淋巴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康磊,李文立,姜建阳,李方正,任慧英[1](2012)在《谷氨酰胺添加水平对热应激肉鸡小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添加不同水平谷氨酰胺对热应激肉鸡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科宝-500肉鸡24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0只,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Ⅱ、Ⅲ、Ⅳ、Ⅴ和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8%、1.2%、1.6%和2.0%的谷氨酰胺,试验时间15~42日龄,共28d。试验期间从每天早上0900到下午1700温度维持在35±1℃8h,下午1700至次日早上0900温度维持在30±1℃,鸡舍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试验测定了热应激条件下21、28、35、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显着提高了21d、28d、35d、42d热应激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P<0.05)。因此,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谷氨酰胺可改善热应激肉鸡的肠道免疫性能。(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高娟,李芳兰,周一珺,杨花梅,陈同辛[2](2009)在《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小肠粘膜及派氏结T淋巴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肠道绒毛及PP(Peyer’spatches)即派氏结形态学变化和T淋巴细胞发育及活化状况。方法:SD大鼠48只饲养于相同条件下,于16天、3周、5周、7周、9周、11周时随机取8只,取小肠组织及PP,常规制作小肠组织HE染色切片后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SD大鼠小肠粘膜及PP形态学发育情况。收集PP,酶消化后得到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P中CD3+淋巴细胞及CD3+CD4+、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PP中的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3~7周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及隐窝深度随周龄呈增长趋势,7周后各指标呈小幅波动。(2)PP数目及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3)5周时CD3+、CD3+CD4+淋巴细胞及IL-4mRNA表达显着高于3周时(P<0.01),5周以后各周龄间无显着性差异;5周时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及IFN-γmRNA和IL-2mRNA表达显着低于3周时(P<0.01),5周后各周龄间无显着性差异,16天时PP中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显着低于3周时(P<0.01)。结论:小肠粘膜7周前随周龄逐渐发育成熟,7周后小肠粘膜发育渐趋稳定;PP数目和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成年期达到最大值;断乳前后是PP中淋巴细胞发育活化重要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9年08期)
杨凌云,何振娟,朱建幸,魏晓锋,陈同辛[3](2007)在《乳凝集素对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及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吮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在3w和5w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发育情况,分别在1、2、3、4和5w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结果(1)GL组3w空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GB组3w空肠绒毛周长及绒毛高度超过GF组;GL组5w空肠和回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和GB组。(2)5w各组小肠绒毛发生变化,绒毛表面由高密度的手指状变为平滑叶状或舌状,GL组绒毛面积和高度恢复较GB和GF组好。(3)GL组回肠CD4+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GB组较GL组好;GL组回肠CD25+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P<0.05)。结论乳凝集素对近端空肠粘膜形态发育和小肠CD4+和CD25+淋巴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帮助断奶期绒毛的恢复。(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杨凌云,何振娟,朱建幸,魏晓锋,陈同辛[4](2006)在《乳凝集素对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摄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作用。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各组在3周和5周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发育情况,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和5周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小肠淋巴细胞(CD4+,CD8+,CD25+(本文来源于《2006(第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11-01)
杨凌云,何振娟,朱建幸,魏晓锋,陈同辛[5](2006)在《乳凝集素对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摄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作用。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各组在3周和5周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发育情况,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和5周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小肠淋巴细胞(CD4+,CD8+, 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结果 (I)GL组3周空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P<0.05),GB组3周空肠绒毛周长及绒毛高度超过GF组(P<0.05);GL组5周空肠和回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和GB组(P<0.01)。(2)5周各组小肠绒毛发生变化,绒毛表面由高密度的手指状变为平滑叶状或舌状,GL组绒毛面积和高度恢复较GB和GF 组好。(3)GL组回肠CD4+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P<0.05),同时GB组较GL组好(P<0.05);GL 组CD25+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P<0.05)。结论乳凝集素对近端空肠粘膜形态发育和小肠CD4+ 和CD25+淋巴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帮助断奶期绒毛的恢复。(本文来源于《第叁届长叁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9-01)
熊建美,李贞,李务荣,李敏,高慧英[6](2006)在《人小肠各段粘膜上皮及固有层淋巴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成年人小肠各段粘膜层内的淋巴细胞的分布规律,为探讨小肠粘膜的免疫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成年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粘膜层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计数。结果上皮内淋巴细胞各段间无显着差异,固有层淋巴细胞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有显着差异(P<0.05,P<0.01)。绝大部分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核下区,只有少数位于或超过核水平,P<0.01。结论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多位于核下方,固有层内淋巴细胞数量自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吴皓,林洪生,水野海腾,肖诚,赵林华[7](2005)在《小鼠小肠粘膜淋巴细胞的分离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粘膜免疫越来越得到广大免疫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在中药治疗免疫性疾病机制中得到应用[1]。人体粘膜是机体与外界相隔的最大屏障,面积大于400 m2。粘膜接触大量抗原,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粘膜内和粘膜下含有大量弥散的淋巴细胞,其数量相当于脾脏细胞总数。(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彭胜男,朱清仙[8](2005)在《正常大鼠小肠粘膜 T 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TCR αβT 细胞和TCR γδT 细胞在大鼠小肠粘膜各肠段间、上皮与固有层间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体视学测量方法,对10只180-220g 的雄性Wistar 大鼠小肠粘膜T 细胞的数密度、体密度、表面积密度、平均体积和表面积体积比进行测量,并比较它们在各肠段间、上皮与固有层间的差异。结果大鼠小肠粘膜T 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密度依次减小;上皮内T 细胞数密度小于固有层T 细胞数密度。TCR γδT 细胞平均体积比TCR αβT 细胞大。上皮内T 细胞的平均体积和表面积体积比均比固有层中的大。结论大鼠小肠粘膜T 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数量递减,上皮内少于固有层;TCR γδT 细胞的体积比TCR αβT 细胞的大,上皮内T 细胞比固有层T 细胞大且形状相对不规则。(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10-01)
彭胜男,朱清仙[9](2005)在《大鼠烫伤后小肠粘膜T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TCRαβ和TCRγδT 细胞在正常大鼠小肠粘膜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它们在烫伤后的改变,以阐明烫伤后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为烫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形态学依据。方法将40只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烫伤后1d(24h)、3d(72h)和7d组,n=10。正常对照组,不给予烫伤;另外叁组用烫伤控制仪造成TBSA30%Ⅲ°烫伤。相邻切片用小鼠抗大鼠CD_3抗体和TCRγδ抗体ABC 免疫组化方法染色,用方网测试系统测量计数,分别求出其各体视(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10-01)
付凯飞,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马俊杰[10](2005)在《中子照射对小鼠小肠粘膜T/B淋巴细胞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肠道免疫组织包括Peyer’s 结和淋巴样滤泡、固有层淋巴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Peyer’s结是肠粘膜免疫的传入诱导部分,对肠粘膜免疫状态和免疫功能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主要通过研究小鼠受不同剂量裂变中子照射后肠Peyer’s 结淋巴细胞比值、数量变化及死亡情况,探讨中子辐射对肠粘膜免疫细胞损伤特点,以为肠道中子辐射损伤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基础。方法:用2.5和4.0Gy 的90%中子全身一次照射100只BALB/c 小鼠,并于照后6h,1、2、3、5、(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10-01)
小肠粘膜淋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肠道绒毛及PP(Peyer’spatches)即派氏结形态学变化和T淋巴细胞发育及活化状况。方法:SD大鼠48只饲养于相同条件下,于16天、3周、5周、7周、9周、11周时随机取8只,取小肠组织及PP,常规制作小肠组织HE染色切片后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SD大鼠小肠粘膜及PP形态学发育情况。收集PP,酶消化后得到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P中CD3+淋巴细胞及CD3+CD4+、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PP中的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3~7周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及隐窝深度随周龄呈增长趋势,7周后各指标呈小幅波动。(2)PP数目及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3)5周时CD3+、CD3+CD4+淋巴细胞及IL-4mRNA表达显着高于3周时(P<0.01),5周以后各周龄间无显着性差异;5周时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及IFN-γmRNA和IL-2mRNA表达显着低于3周时(P<0.01),5周后各周龄间无显着性差异,16天时PP中淋巴细胞IL-4mRNA、IFN-γmRNA及IL-2mRNA的表达显着低于3周时(P<0.01)。结论:小肠粘膜7周前随周龄逐渐发育成熟,7周后小肠粘膜发育渐趋稳定;PP数目和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成年期达到最大值;断乳前后是PP中淋巴细胞发育活化重要时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肠粘膜淋巴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康磊,李文立,姜建阳,李方正,任慧英.谷氨酰胺添加水平对热应激肉鸡小肠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高娟,李芳兰,周一珺,杨花梅,陈同辛.不同发育时期大鼠小肠粘膜及派氏结T淋巴细胞发育活化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
[3].杨凌云,何振娟,朱建幸,魏晓锋,陈同辛.乳凝集素对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及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7
[4].杨凌云,何振娟,朱建幸,魏晓锋,陈同辛.乳凝集素对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C].2006(第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5].杨凌云,何振娟,朱建幸,魏晓锋,陈同辛.乳凝集素对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C].第叁届长叁角围产医学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6].熊建美,李贞,李务荣,李敏,高慧英.人小肠各段粘膜上皮及固有层淋巴细胞分布规律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
[7].吴皓,林洪生,水野海腾,肖诚,赵林华.小鼠小肠粘膜淋巴细胞的分离及鉴定[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
[8].彭胜男,朱清仙.正常大鼠小肠粘膜T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研究[C].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9].彭胜男,朱清仙.大鼠烫伤后小肠粘膜T淋巴细胞的变化分析[C].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10].付凯飞,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马俊杰.中子照射对小鼠小肠粘膜T/B淋巴细胞损伤特点的实验研究[C].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