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麻栗坡县六河乡营盘山小学663606;云南省文山麻栗坡县马街乡普腊小学663606
摘要:在截止到2014年,我国有将近8亿的农村人口。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中小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我国农村学生的数量也是十分巨大。但是,在这些学校当中,虽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有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与城市的孩子们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农村的中小学学校,都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给“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有利条件。但是,“校园足球”的开展,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本文将对在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将“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落实到实处,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活动。
关键词:校园足球农村小学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村中小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在这些学校中,虽然有着宽广的土地,但是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却并不是十分丰富。与城市相比,农村拥有着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为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基本条件。在这里,足球活动的开展,并不需要去如城市一般在水泥地上种植草皮,只要选择相对平整广阔的土地,给孩子们一个足球,就足以让足球活动开展起来。另外,在农村学生的数量巨大,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更加能够吃苦耐劳,将这项运动坚持下来。
一、开展“校园足球”的必要性
1.地理环境的优越。在我国的农村,拥有十分广阔的土地。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奔跑与玩耍。足球活动的开展,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便是要有足够的土地,农村土地的广阔恰好符合这个特点。在城市中,土地的制约,让城市中的学校没办法去建立足球场,就算有了足够的地方,还要种植草皮等等这些花费,都会给学校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样看来,在农村积极开展“足球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2.学生的自身特点。农村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性格中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特点。在足球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他们能够很好地坚持下去。整日的奔跑玩耍,也让他们的身体素质很好。而且,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相比,数量巨大,会让足球运动在推广过程中有很大的推进力量。
3.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虽然与之前相比,课外生活丰富了不少。孩子们的家长会让他们上一些兴趣特长班等等,但是与城市的孩子们相比较,他们能接收到的课本之外的知识仍然有限。在体育课上的内容,也还是传统的几项。开展“校园足球”,能够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起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
4.足球运动的要求较低。对于足球活动而言,与其他的体育运动相比只需要一个足球、一块平整的土地就够了,足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造成经济压力,所以在开展起来,与其他的运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开展“校园足球”的可行性
1.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要开展“校园足球”,最重要的便是要让孩子们喜欢它,并且愿意去玩、去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引导。无论是在体育课也好,还是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都注重培养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多给他们讲一些与足球有关的故事,还可以观看一些视频录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有兴趣,才会更加有利于足球运动的开展。
2.社会力量的支持。无论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力量的支持。同样的,“校园足球”的开展,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资金的来源。对于资金的来源,一方面是财政拨款,政府要对这项事业的开展有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其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可以从一些大的企业入手,成立足球基金会等等,将他们的一些捐款专项用于足球运动的发展。
3.建立起社会氛围。通过多方的途径去宣传足球,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一种开展足球运动的热潮。在这样一种热潮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愿意去接纳这项运动,这会给“校园足球”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4.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水平。孩子们对于足球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里的体育老师。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体育老师足球的专业水平,在给孩子们的教育上更加系统化。在招聘老师的时候,将足球纳入考虑的一个方面。另外,也可以从外部聘请专业的教练员给孩子们加以指导,从而让他们的训练更加专业和正规。
5.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现在十分注重对在校运动员的培养,对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有就是专业的运动学习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将文化教育和运动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孩子们的专业素质,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更加专业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天峰“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优化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8,(2),67-69。
[2]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2-143。
[3]卫平来校园足球活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0,31,(4),83-88。
[4]虞中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15,26,(6),79-83。
[5]苏丽敏赖天德体教结合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J].中国学校体育,2012,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