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之谜论文-马鹏飞,董竹

股利之谜论文-马鹏飞,董竹

导读:本文包含了股利之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金分红,股利折价,大股东掏空,公司价值

股利之谜论文文献综述

马鹏飞,董竹[1](2019)在《股利折价之谜——基于大股东掏空与监管迎合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股利支付动机—股利价值效应—股利折价"的分析路径,从大股东掏空与监管迎合视角分析中国"股利折价之谜"。研究发现,当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掏空公司时,中小投资者倾向退出投资,股利支付公司的价值受损,形成股利折价;但监管迎合动机下的现金股利反而对公司价值存在正向效应,表明投资者认同上市公司迎合监管行为,监管迎合不是股利折价根源。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股东还可能将监管迎合作为掩饰其掏空的"面具"。本文首次对"股利折价之谜"进行分析并对其根源精准定位,揭示监管政策的积极作用,反对以往"监管悖论"观点;同时提出未来监管政策应重点关注大股东掏空,提高股利支付公司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杨超,山立威[2](2018)在《创始人家族控股、股权分置与现金股利之谜——基于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代理理论,研究创始人家族控股、股权分置对家族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创始人家族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水平显着高于非创始人家族企业,而且在创始人家族企业,非流通股份比例越高,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水平越高,非创始人家族企业则刚好相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不仅降低了非流通股份比例,而且弱化了创始人家族企业通过高比例派现进行增值变现的动机,减少了两类家族企业之间的现金股利分配的差异,不过整体上促使家族企业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而且也降低了家族企业的资金侵占水平。(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杨宝,沈珍,丁欢[3](2018)在《中国式“股利之谜”的统计特征研究——基于199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不仅有利于投资者保护,而且有助于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塑造。本文旨在系统考察"中国式股利之谜"的统计特征。本文以199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基于每股股利的视角,分别从年度、行业、板块、地区、公司性质等不同维度对现金分红情况作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现金分红的连续性偏弱;现金分红呈现集中化趋势,表现出行业、板块趋同;现金分红水平存在板块倒置的问题;半强制分红监管政策有助于股利政策趋于合理。(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8年05期)

魏慧,平佳楠[4](2016)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铁公鸡”不发放现金股利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吝于发放现金股利,被称作中国资本市场的"铁公鸡"。本文以"铁公鸡"公司为原始样本,通过与配对样本的比较,试图破解"铁公鸡"们不发放现金股利之谜。结果发现:"铁公鸡"不派现的原因是有差别的;对于现金流充裕的公司,代理问题和财务状况是其不发放现金股利的主要原因;而现金流短缺的公司,不派现的原因错综复杂,代理问题、成长机会以及财务困境都具有显着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韩文丽,付竹,严筱波[5](2013)在《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基于2012年A股股利分配状况公告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股利分配理论的梳理,分析了中国A股市场对于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公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反应偏好股票股利分配,而上市公司却偏好现金股利分配。本文从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监管层叁个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13年05期)

谢诗蕾[6](2010)在《控制权特征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之谜——基于利益侵占假说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Black提出“股利之谜”以来,西方学者从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顾客群效应理论等方面对其展开广泛研究和讨论,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也同样存在难解的“股利之谜”并具有中国特色。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偏低。赢利状况普遍良好(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0年01期)

赵珺[7](2009)在《股利之谜与非完全市场下的股利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股利是公司向股东分配资金的最主要机制。然而目前,仍存在大量研究学者并未解决的问题:股利之谜。文章回顾了股利支付及股份回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用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公司为何要支付股利以及为何要进行股份回购,并对公司如何制定股利政策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9年23期)

吕长江[8](2008)在《百家争鸣难结论:股利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有叁类理论试图解释"股利之谜":代理理论(道德风险)、信号理论(逆向选择)和行为金融理论。这些理论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公司支付股利","为什么投资者喜欢股利","股利如何影响股价","管理者对分配股利的态度怎样"等问题。在详细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股利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杨鸣宇,任静[9](2006)在《“股利之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股利之谜”的研究是财务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解析股利之谜的主流理论出发,介绍了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行为学解释的内涵及一些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及其对今后“股利之谜”研究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教育》期刊2006年S2期)

罗宏[10](2005)在《解析股利之谜:研究进展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股利之谜的探索是近30年来财务研究的热点和难题。本文从信号传递假说、代理成本假说和行为学解释等解析股利之谜的主流理论出发,回顾和评述了西方近年来探悉股利之谜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对解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行为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05年09期)

股利之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研究创始人家族控股、股权分置对家族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创始人家族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水平显着高于非创始人家族企业,而且在创始人家族企业,非流通股份比例越高,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水平越高,非创始人家族企业则刚好相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不仅降低了非流通股份比例,而且弱化了创始人家族企业通过高比例派现进行增值变现的动机,减少了两类家族企业之间的现金股利分配的差异,不过整体上促使家族企业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而且也降低了家族企业的资金侵占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利之谜论文参考文献

[1].马鹏飞,董竹.股利折价之谜——基于大股东掏空与监管迎合的探索[J].南开管理评论.2019

[2].杨超,山立威.创始人家族控股、股权分置与现金股利之谜——基于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8

[3].杨宝,沈珍,丁欢.中国式“股利之谜”的统计特征研究——基于199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的考察[J].财会通讯.2018

[4].魏慧,平佳楠.中国资本市场的“铁公鸡”不发放现金股利之谜[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6

[5].韩文丽,付竹,严筱波.中国A股纯股票股利消失之谜——基于2012年A股股利分配状况公告效应的研究[J].西南金融.2013

[6].谢诗蕾.控制权特征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之谜——基于利益侵占假说的分析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0

[7].赵珺.股利之谜与非完全市场下的股利政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

[8].吕长江.百家争鸣难结论:股利之谜[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

[9].杨鸣宇,任静.“股利之谜”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6

[10].罗宏.解析股利之谜: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5

标签:;  ;  ;  ;  

股利之谜论文-马鹏飞,董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