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内迁论文-陈光文,魏迎春

人口内迁论文-陈光文,魏迎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内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罕东左卫,人口,族属,内迁

人口内迁论文文献综述

陈光文,魏迎春[1](2018)在《明代罕东左卫族属人口与部众内迁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立于敦煌的沙州卫废置内迁后,明廷又以只克为指挥使在沙州卫故地设立罕东左卫。该卫部众主要由蒙古、西番(藏族)构成,也有一定数量的撒里畏兀尔人等其他族属。由于吐鲁番的袭扰和诸卫之间的互相劫掠,罕东左卫的人口和族属时有变化,并最终难以自立不得不废置内迁。内迁部众主要有都督佥事乞台、日羔剌所率部众,总牙部众,剌麻番僧哈尔麻、结思冬部众及帖木哥、土巴部众,均被明廷安插于肃州一带居住。(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8年01期)

左薇[2](2018)在《浅析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四川经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爆发后,大量人民为躲避战火内迁。人口内迁对四川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工业、商业、农村经济等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四川经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03期)

苏东来[3](2015)在《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川人生活方式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人口被迫内迁西部,对后方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使沿海地区先进的生活习俗、文明方式在内迁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战时大量人口内迁四川,迁川的外省人与四川人之间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彼此之间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从而引发了战时川人生活方式的重大变迁。(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5年07期)

王丽娟[4](2014)在《“用工荒”逐年加剧 工人都去哪儿了》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年春节刚过,“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又如期而至,令城市、企业心“慌”不已。而今年的“用工荒”似乎来得更猛一些,无论是涉及的区域范围还是严重程度都比往年“略胜一筹”。虽然各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但令人尴尬的是,无论是涨薪还是增加软福利,这些过去屡试不爽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4-02-27)

敖凯[5](2013)在《《抗日战争时期人口内迁研究》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程朝云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23.1万字,28元程朝云的《抗日战争时期人口内迁研究》一书,以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的战区、沦陷区人口向后方的迁移为研究对象,该书鉴于学界目前对战时人口迁移的研究大多偏重于某一方面、或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的现状,重在对战时人口内迁问题作整体性研究。作者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在大量占有和考证原始史料,尤其是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关档案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档案、报刊杂志、各种资料集、回忆录、当事人日记等的反复甄别、推敲,对战时人口内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细致地梳理和论述了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背景、构成、规模与分期、过程与具体路线,战时内迁人口在后方的分布与生活就业状况,战时内迁人口对抗战的贡献、对迁入地的影响,战时内迁人口的个体生命体验以及知识分子奔赴陕甘宁边区等问题,在一些问题如难(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谭刚[6](2012)在《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内迁运动,至少超过一千万的沿海人口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入西部大后方。大量人口内迁,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城市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习俗现代化。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抗战时期西部现代化属于中国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类型。(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7期)

朱海嘉,常云平[7](2012)在《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重庆的负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到后方对陪都重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人口过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口过多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过多的劳动力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人口密集也引发疾病传播与流行。其负面效应是国民政府在后方统治逐渐恶化的具体体现。(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5期)

刘鹤[8](2012)在《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湘西民族地区。内迁人员迁入和兴办机械半机械化企业,加速了湘西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同时,大量人口内迁产生的巨大消费量也使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加速。(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吕彦[9](2011)在《建国后新疆内迁人口乡土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从内地迁往新疆的移民多达数百万,这些移民到达新疆以后分布在天山南北,来自各地的文化,语言,风俗相互影响,并且融合了当地世居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多元乡土意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1年23期)

刘鹤[10](2011)在《抗战时期内迁人口与湘西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湘西。内迁人口拉动市场需求,使湘西大米、茶叶等食品商品化进一步提高,也使纱布、民族饰品生产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内迁人口对文化用品和陶器、工艺品等生活用品的需求促进了湘西经济市场化的提高。大量人口内迁,促进了湘西旅栈业、饮食业和理发、照相等服务业的发展。大批商户内迁,促进了湘西经济市场化。内迁人口从事商业性生产经营,推动了湘西经济市场化。(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1年10期)

人口内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战爆发后,大量人民为躲避战火内迁。人口内迁对四川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工业、商业、农村经济等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四川经济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内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光文,魏迎春.明代罕东左卫族属人口与部众内迁考[J].敦煌学辑刊.2018

[2].左薇.浅析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四川经济影响[J].文存阅刊.2018

[3].苏东来.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川人生活方式变迁[J].中华文化论坛.2015

[4].王丽娟.“用工荒”逐年加剧工人都去哪儿了[N].中国改革报.2014

[5].敖凯.《抗日战争时期人口内迁研究》出版[J].抗日战争研究.2013

[6].谭刚.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2

[7].朱海嘉,常云平.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重庆的负面效应[J].求索.2012

[8].刘鹤.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历史考察[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9].吕彦.建国后新疆内迁人口乡土意识[J].黑龙江史志.2011

[10].刘鹤.抗战时期内迁人口与湘西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考察[J].求索.2011

标签:;  ;  ;  ;  

人口内迁论文-陈光文,魏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