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互溶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房间空调器,润滑油,互溶性,R290
互溶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锐,雷博雯,陈振华,李金波,吴建华[1](2019)在《与工质互溶性较差的润滑油对制冷系统影响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工质R290是现今备受关注的房间空调器替代工质之一,但其润滑油的选择尚未统一。应用于R22的矿物油与R290有良好的互溶性,但选用矿物油作为R290压缩机润滑油时,油池中溶解的制冷剂过多,导致润滑油工作黏度不足,并增加系统所需充注量,因此需要更大的粘度等级。PAG合成油与R290部分互溶,其互溶程度可以通过改变PAG的分子结构调整。目前,部分R290房间空调器选用了互溶性较差的PAG油。本文针对R290房间空调器的润滑油选择问题,对以往工质替代过程(HFC替代R12、R22,R32替代R410A)中有关制冷剂/润滑油较差的互溶性对空调器性能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R290系统应用互溶性较差的润滑油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陈裕博,杨昭,翟瑞,冯彪,吕子建[2](2019)在《R290/R1234yf与矿物油的互溶性测试及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互溶性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循环性能。为了解决新型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匹配问题,搭建了一套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测试系统,在温度范围223.15~303.15 K内,开展了R290/R1234yf和矿物油的互溶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油率为10%±0.5%的情况下,当R290占混合制冷剂的质量分数在25%~35%变动时,R290/R1234yf和矿物油的临界互溶温度随着R29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测试含油率范围内,基于常见的制冷工况,当R290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高于30%时,溶液将呈现均一透明的状态;R290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低于20%时,溶液将出现絮状物或分层现象。通过元素贡献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临界互溶温度预测方程,并将结果以叁元图的方式呈现,对新型环保制冷剂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金梧凤,于斌,高攀,徐磊[3](2018)在《R32与新型PVE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自主设计搭建溶油性测试系统,测试获得新型PVE油与R32的两相分离温度曲线,分析其互溶性,接着将R32与POE,R32与PVE两种组合使用至某型号热泵分体式空调,对比研究了R32与新型PVE油配合使用对空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含油率范围内,R32与R410A专用POE油的互溶性不理想,分离温度高于R410A与POE组合,而PVE油与R32的互溶性有较大改善,最低分离温度可比R410A与POE低8.4℃;空调性能影响方面,R32配合PVE的使用可降低配合POE使用时排气温度约2.6℃,在制冷量和COP方面也具优势。(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胡斌,刘海峰,王小峰,郑尊清[4](2017)在《含水乙醇与柴油混合互溶性及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不同温度、含水量和高碳醇对乙醇/柴油互溶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柴油、乙醇和正己醇以20∶60∶20体积比混合作为测试燃料,开展了不同含水乙醇及喷油压力下的柴油机燃烧和排放试验.结果表明:含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会引起乙醇/柴油互溶性变差,利用不同高碳醇助溶剂均可解决混合燃料相分离现象.乙醇中含水量的小幅升高会使滞燃期延长,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升高,同时能降低氮氧化物(NOx)和总碳氢化合物(THC)排放,CO排放基本保持不变,但负荷较低时会使CO排放升高.在含水乙醇/柴油燃料应用过程中,理想的喷油压力边界范围将会缩窄:低喷油压力易使燃烧恶化,而高喷油压力容易导致柴油机工作粗暴,且NO_x与CO排放也呈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晓玲,沈博,黄蕾,张洁,黄风林[5](2017)在《醇类助溶剂对甲醇与柴油混合燃料互溶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分离法研究了室温下5~18个碳的正构醇助溶剂对甲醇与柴油的互溶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5℃下所考察的9种醇类助溶剂中8种可以促进甲醇在柴油中的溶解,形成稳定透明的混合燃料,十二醇的助溶效果较好;同时,测定了含助溶剂的甲醇柴油中甲醇含量对所得到的混合燃料油密度和运动黏度的影响,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混合燃料油密度和运动黏度均明显降低,以十四醇为助溶剂,甲醇含量不超过20%时能保证混合燃料的密度和黏度达到国标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甲[6](2017)在《我国乙醇柴油互溶性之助溶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日益枯竭、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紧对混合燃料的开发和利用。乙醇柴油作为混合燃料研究的一个方向,其互溶性制约着生产、使用、运输、储存等各方面。因此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助溶剂,并对它们做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7年04期)
徐磊[7](2016)在《实验研究R32与新型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制冷行业也加快了制冷剂更新换代的步伐。近年来,各种环境友好型绿色制冷剂依次被推出,目的就是在于保护臭氧层、减少温室效应,其中作为R410A替代制冷剂的R32,以优良的热力性能和环保特性成为了广受业界看好的替代制冷剂之一,但由于制冷剂和冷冻机油互溶性的要求,R32专用油的开发一直成为阻碍其实用化的障碍之一。为研究R32与油互溶性及其对空调性能的影响,本文依次搭建了制冷剂溶油性测试实验平台和空调性能测试实验平台,结合热阻数值理论计算,对新开发的R32专用冷冻机油:PVE型冷冻机油进行实用性测试。PVE油与R32互溶性测试方面,基于国家现有实验规范,对实验设备进行改善,搭建了一套适合高压制冷剂溶油性测试实验台,依次测试了R410A/POE,R32/POE,R32/PVE几种组合在各含油率下的两相分离温度,通过与传统POE油的比较,验证了新型PVE油与R32互溶性的改善。空调性能测试方面:选用一台2匹热泵分体式空调,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的布置,获得了R410A/POE,R32/POE,R32/PVE组合时,空调系统各项性能参数的变化,并对PVE的油量对性能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了R32与新型PVE油搭配使用时互溶性的改善及PVE油量的增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传统POE油与R32互溶性较差,不能满足R32专用油的要求,在实验测试含油率范围内,两相分离温度都明显高于R410A/POE组合,最大温差出现含油率20%左右,约为8.4°C。较差的互溶性会导致换热器内表面残留较厚的油膜,造成热阻上升,换热效果下降,同时压缩机回油困难,润滑效果下降。而搭配新型PVE油时,R32和PVE油的互溶性明显改善,混合物的两相分离温度在测试含油率范围内都低于R410A/POE和R32/POE组合,最大温差出现在含油率20%左右,达到25.9°C。新型PVE油在空调系统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样得到改善,R32/PVE组合的压缩机排气温度相比R32/POE组合下降了约2.6°C,这是由于互溶性更好的PVE油更容易回油,压缩机润滑效果提升,摩擦热减少,并且耗功相比R32/POE组合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PVE油在换热器壁面不易形成油膜,减少了热阻,提升了换热效果,空调的制冷量和COP值相比R410A/POE和R32/POE组合都有提升:R32/POE组合的制冷量比R410A/POE组合高出约17.9%,R32/PVE组合高出约24.6%;R32/POE组合的COP比R410A/POE组合高出约7.74%,R32/PVE组合高出约12.79%。最后,随着PVE油量的增加,蒸发器侧热阻先减少后增加,最低值低于R410A/POE组合26.47%,低于R32/POE组合10.71%,冷凝器侧热阻一直增加,而热阻的变化也影响着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最终系统的COP随PVE油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充注量270cc处。因此,作为R32专用油的新型PVE油,其与R32的互溶性不仅优于传统POE油,在空调系统的使用中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同时,还对换热效果起到了改善作用,满足R32专用油的使用要求。并且考虑到蒸发器侧热阻随油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充注270cc PVE油时,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肖潇,郑轶,王云芳,张武高[8](2015)在《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与柴油的互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各种比例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和柴油的互溶性,重点考察了环境温度、含水量和互溶剂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0℃下,各种浓度的PODE与柴油的混合溶液性能稳定;环境温度降低到5℃时,PODE含量不高于20%的混合液不出现明显的密度分层现象,但含40%、60%、80%PODE的混合溶液出现明显的密度分层;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到0℃后,含10%PODE以上的混合液都发生明显的密度分层。水在各种浓度的PODE与柴油混合溶液中直接析出,对混合溶液的相容性没有明显影响。在所选互溶剂中,丁醇能有效降低PODE/柴油的密度分层温度,具有良好的助溶效果,且丁醇浓度越大,助溶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5年03期)
田田[9](2015)在《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各国对气候问题的关注,具有臭氧层消耗作用以及促进全球变暖的制冷剂逐渐被行业淘汰。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将对其在制冷系统中的使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推广使用新型环保制冷剂,加速HCFCs等制冷剂的替代进程,有必要对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互溶性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使用立方形状态方程和活度系数法对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溶解度曲线进行了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推测了临界互溶温度曲线。通过比较不同制冷剂的油溶性差异,提出了溶解度参数法和经验公式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评价了矿物油和18种制冷剂的互溶性。结果表明,该法兼有溶解度参数法和经验公式法的优点,不仅适用的制冷剂种类广泛而且互溶性评估结果比较准确。根据相关标准建立了互溶性测试实验台,对多种纯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互溶性进行了测试。对RE170+R227ea+矿物油,RE170+R1234ze(E)+矿物油基于含油率15%左右的互溶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CF3I、RE170、R161和矿物油都有很好的互溶性;R134a、R227ea、R152a和酯类油的互溶性也很好。当R227ea占混合制冷剂RE170+R227ea的质量分数从38%至55%变动时,临界互溶温度上升十分迅速。因此在RE170+R227ea矿物油制冷系统中,为防止管路堵塞或者制冷性能降低,建议R227ea的比例不超过50%。当R1234ze(E)占RE170+R1234ze(E)的质量分数从31%到70%变动时,临界互溶温度上升十分迅速,当质量分数高于70%时,溶液在室温下已经生成大量絮状物,因此建议R1234ze(E)的质量分数不超过60%。针对定含油率下混合制冷剂和矿物油的互溶性,本文提出了两种评估方法,经验公式法和新判别式加权法。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验结果都比较相符。其中,经验公式法简单实用,新判别式加权法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针对R600a+R227ea+矿物油,R600a+R1234ze(E)+矿物油在不同含油率下的互溶性进行了测试,提出了适用于二元混合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评估的叁角互溶图。叁角互溶图以两种制冷剂和一种矿物油的质量分数为坐标,详细描述了制冷剂含量和含油率变化对互溶性的影响。对于R600a+R227ea+矿物油,当R600a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低于20%时,在很低的含油率及室温下都有可能发生两相分离;当质量分数高于35%时,则不会发生两相分离现象。对于R600a+R1234ze(E)+矿物油,当R600a的质量分数在10%~25%变动时,临界互溶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低于10%时,在很低的含油率及室温下可能发生两相分离。(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5-01)
田田,杨昭,吴曦,余壮壮[10](2015)在《RE170、RE170/R227ea与矿物油的互溶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冷剂R22逐步淘汰,RE170、RE170/R227ea新型环保制冷剂有应用前景,其和润滑油能否互溶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使用效果。根据标准SH/T 0699—2000建立了一套制冷剂和润滑油的互溶性测试系统,对RE170、RE170/R227ea和矿物油的互溶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E170的矿物油溶液在含油率为10%~60%时,当温度低至-50℃时没有出现分层或絮状物,二者互溶性非常好;混合制冷剂RE170/R227ea的矿物油溶液在含油率为14.6%±0.5%的基准情况下,当R227ea的质量分数在35%~60%变动时RE170/R227ea和矿物油的低温两相分离温度随R227ea含量增加而上升,当R227ea质量分数低于38%时混合制冷剂和矿物油在-50℃时仍能良好互溶,当R227ea质量分数超过55%时混合制冷剂和矿物油在室温下已经不能互溶。最后,结合经验公式法和溶解度参数法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来评价纯制冷剂及二元混合制冷剂和矿物油的互溶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互溶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互溶性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循环性能。为了解决新型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匹配问题,搭建了一套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测试系统,在温度范围223.15~303.15 K内,开展了R290/R1234yf和矿物油的互溶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油率为10%±0.5%的情况下,当R290占混合制冷剂的质量分数在25%~35%变动时,R290/R1234yf和矿物油的临界互溶温度随着R290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测试含油率范围内,基于常见的制冷工况,当R290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高于30%时,溶液将呈现均一透明的状态;R290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低于20%时,溶液将出现絮状物或分层现象。通过元素贡献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临界互溶温度预测方程,并将结果以叁元图的方式呈现,对新型环保制冷剂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互溶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锐,雷博雯,陈振华,李金波,吴建华.与工质互溶性较差的润滑油对制冷系统影响的研究综述[J].流体机械.2019
[2].陈裕博,杨昭,翟瑞,冯彪,吕子建.R290/R1234yf与矿物油的互溶性测试及评价方法[J].化工学报.2019
[3].金梧凤,于斌,高攀,徐磊.R32与新型PVE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8
[4].胡斌,刘海峰,王小峰,郑尊清.含水乙醇与柴油混合互溶性及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7
[5].王晓玲,沈博,黄蕾,张洁,黄风林.醇类助溶剂对甲醇与柴油混合燃料互溶性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张甲.我国乙醇柴油互溶性之助溶剂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7
[7].徐磊.实验研究R32与新型冷冻机油的互溶性及其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D].天津商业大学.2016
[8].肖潇,郑轶,王云芳,张武高.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与柴油的互溶性研究[J].柴油机.2015
[9].田田.制冷剂与冷冻机油互溶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
[10].田田,杨昭,吴曦,余壮壮.RE170、RE170/R227ea与矿物油的互溶性评价[J].化工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