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锂钒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极,氧化物,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无机,纳米材料。
锂钒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辉[1](2013)在《锂钒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锂钒氧化物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正极改性和探索新型正极材料的原则。具有层状或隧道式微观结构是选择锂离子电池候选正极材料的必要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新疆有色金属》期刊2013年06期)
杨辉[2](2013)在《锂钒氧化物的掺杂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几种锂钒氧化物的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探讨了掺杂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若干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掺杂元素及掺杂合成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新疆有色金属》期刊2013年03期)
陈一维,张颖,汪大云,韩恩山[3](2011)在《Mn~(4+)-掺杂锂钒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iOH·H_2O、NH_4VO_3和Mn(CH_3COO)_2·4H_2O为原料,以柠檬酸(C_6H_8O_7·H_2O)为络合剂,用凝胶溶胶法按xLiV_3O_8·yLiMn_2O_4(x:y=1:0,4:1,8:1,12:1,16:1)合成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Mn~(4+)-LiV_3O_8,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层状晶体结构和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当x:y=12:1时,在1.8-3.8V范围内以0.1C倍率循环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387.9mAh/g,比未掺杂Mn~(4+)时(299.9mAh/g)提高了29.3%。经过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为376.4mAh/g,充放电效率维持在97%以上。(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崔朝军,吴广明,张明霞,孙娟萍,杨辉宇[4](2009)在《锂钒氧化物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水热法,以V2O5粉末和LiOH.H2O为原料,十六烷基胺(C16H33NH2)为模板剂,合成了锂钒氧化物纳米管正极材料.对合成样品进行了SEM、TEM、XRD、FT-IR和XPS表征和分析,并利用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锂钒氧化物为末端开口纳米管,管壁为均匀有序的多层结构,管长在1~3μm之间,管内径约30nm左右,外径约70nm左右.XPS分析表明样品中V、O、C、Li元素均由多种化学状态组成.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锂钒氧化物纳米管具有良好的锂离子注入/退出可逆性.(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顾军,李娟[5](2009)在《F-掺杂锂钒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iF、LiOH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F掺杂锂钒氧化物LiV3F2xO8-x(x=0.01、0.025、0.05、0.1)。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的结晶性较好、结构完整。F的掺杂能有效提高锂钒氧化物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但如果掺杂量过多,则会损坏材料的循环充放电性能。在所有掺杂样品中,理论组成为LiV3F0.05O7.975的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李志友,曹笃盟,周科朝[6](2008)在《热电池用锂钒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放电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V2O5-V2O3-Li2O体系的3种化合物LiV3O8、γ-LiV2O5和VO2,并以其作为热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锂硼合金为负极、LiCl-KCl为电解质进行500℃、100 mA/cm2的放电实验,研究该正极活性物质在放电中的物相转变过程,同时对V2O5、β-Li0.3V2O5、VnO2n+1和VnO2n?1的放电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iV3O8、γ-LiV2O5和VO2均进行分解式放电反应,生成LiV2O5、Li3VO4、V2O3和LiVO2等物相。分析认为V2O5和β-Li0.3V2O5可能出现嵌入反应直至转变为γ-LiV2O5,再由γ-LiV2O5进行放电,VnO2n+1和VnO2n?1放电最终也将生成Li3VO4和V2O3。γ-LiV2O5和VO2放电过程中V4+歧化反应产生Li3VO4相和V2O3相,Li3VO4相较差的电子导电性使正极材料失去快速放电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杨辉[7](2007)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发展十分迅速。锂离子电池的优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的选择及制备,其中正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层状LixMO_2和尖晶石型LixM_2O_4结构的化合物上(M=Co、Ni、Mn、V等过渡金属离子)。由于Co的资源有限,导致LixCoO_2类正极材料的价格昂贵,具有完整结构的LixNiO_2制备较为困难,LixMn_2O_4在使用过程中容量下降快。考虑到锂钒氧化物类正极材料价格低、无污染、容量大、综合电性能好等因素,更具有实际使用价值,所以锂钒氧化物类正极材料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为是新一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锂钒化合物系列主要有LixVO_2、LixV_2O_4、Li6V5O15及Li1+xV3O8和LiNiVO4,它们都具有很好的嵌锂性能,一些新的钒系嵌锂化合物如LiVPO4F、LiVP2O7、Li3V2(PO)3、VOPO4已出现,使钒系化合物更加丰富。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晶体结构、颗粒形貌、物理性质等方面均表现出特殊的行为。本文从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对锂钒氧化物(纳米LiV3O8、反尖晶石型LiNiVO4和LiCoVO4、及过渡金属对LiV3O8的掺杂)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结构和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锂钒氧化物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成功的采用低热固相烧结法制得结构完整的纳米材料LiV3O8。考察了合成条件对产物纯度和结构的影响,并对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法与sol-gel法比较,温度降低到300℃,时间也缩短到6h,与一般的湿法合成相比,工艺简单,所得产物结构完整、杂质含量低,有利于改善其电化学性能。(2)使用sol-gel法制备了LiV3O8并对其性能作了研究。通过过渡金属离子(Mn、Ti、Co、Ni)不同量的掺杂,对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改善。(3)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LiV3O8,考察了不同原料以及不同的合成温度对产物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4)使用低热固相烧结法,利用聚苯胺作为辅助,制备了具有一维棒状的多孔纳米材料锂钒氧化物,并对其性能作了研究,表明该材料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7-06-02)
童庆松,成月,施继成,刘永梅,郑立群[8](2006)在《改性锂钒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程序烧结法,在400℃制备了掺氟质量含量0.19%、具有Li1.2V3O8型单一物相结构的修饰锂钒氧化物。研究表明,该样品的颗粒尺寸属于亚微米,以0.25C的倍率电流充放电时,最大放电容量为273mAh·g-1,40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17%。样品电池存放300天的初始放电容量仍然可达220mAh·g-1,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预示着该样品潜在的应用前景。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掺氟稳定了晶相结构。XPS分析表明掺氟增大了样品各元素的结合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刘丽英,田彦文,翟玉春,徐茶清[9](2006)在《锂钒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i_2CO_3和NH_4VO_3为原料,采用非熔融态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通过TG-DTA,XRD分析确定了合成反应的主要历程.XRD测试表明,580℃焙烧10h获得的产物为单一相层状结构,晶型发育良好.循环伏安测试表明,Li~+在材料中嵌入脱出的机理不同,嵌入是分步进行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锂钒氧化物的初始容量为252.9mAh.g-1,5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7.07%,循环性能优良.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有利于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童庆松,刘永梅,施继成,吴俊莉,郑立群[10](2006)在《改性锂钒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LiV3O8的价格低、理论比容量高、有一定可充性,是锂离子电池潜在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在充放电和存放过程中,LiV3O8会使电解液分解。分解的电解液也反过来影响该正极材料的稳定性。为了改善充放电循环性能,考虑到锂钒氧化物中氧离子半径(γ 02-=140pm)与氟离子半径(γ F-=133pm)接近,加之氟的电负性大,若采用掺杂的氟离子的方法,掺杂的氟离子可能取代LiV3O8结构中部分氧位,起到稳定层间结构的作用。本文用固相掺杂氟离子的方法改善LiV3O8 的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探索氟离子对锂钒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06年中国固态离子学暨国际电动汽车动力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锂钒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几种锂钒氧化物的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探讨了掺杂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若干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掺杂元素及掺杂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锂钒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辉.锂钒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J].新疆有色金属.2013
[2].杨辉.锂钒氧化物的掺杂改性研究[J].新疆有色金属.2013
[3].陈一维,张颖,汪大云,韩恩山.Mn~(4+)-掺杂锂钒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11
[4].崔朝军,吴广明,张明霞,孙娟萍,杨辉宇.锂钒氧化物纳米管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9
[5].顾军,李娟.F-掺杂锂钒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09
[6].李志友,曹笃盟,周科朝.热电池用锂钒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放电模式[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
[7].杨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钒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07
[8].童庆松,成月,施继成,刘永梅,郑立群.改性锂钒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C].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9].刘丽英,田彦文,翟玉春,徐茶清.锂钒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6
[10].童庆松,刘永梅,施继成,吴俊莉,郑立群.改性锂钒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C].2006年中国固态离子学暨国际电动汽车动力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