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等土传病害,探究了烟株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分别在烟株不同生长期采集根部土壤进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测定和16S/18S rDNA基因测序,以分析烟株生长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随烟株生长先增多后减少,其中旺长期数量最多;真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多,以旺长期数量最少。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变化,真菌群落多样性在旺长期最低。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旺长期变化较大,细菌优势菌群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丰度较团棵期减少30%±12%,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丰度增加116%±19%,真菌优势菌群Ascomycota(子囊菌门)丰度增加57%±36%,norankk-Fungi丰度减少83%±17%。烟株生长发育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旺长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与青枯病发生存在一定联系,特别是真菌优势菌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青枯病的发生。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林书震,李小龙,李红丽,詹义忠,芦阿虔,田艳华,王岩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基因测序,群落结构,多样性,烟草青枯病
来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作物
单位: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南平市烟草公司邵武分公司
基金: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科技项目(NYK2017-08-03)
分类号: S154.3;S572
页码: 14-24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2173K
下载量: 148
相关论文文献
- [1].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 农药学学报 2019(Z1)
- [2].土壤微生物组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20(16)
- [3].浅析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 吉林农业 2019(15)
- [4].土壤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J]. 乡村科技 2019(21)
- [5].中国土壤微生物组: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03)
- [6].“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创新[J]. 生物学教学 2017(05)
- [7].长期施氮对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6)
- [8].基于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土壤微生物培育技术温室调控研究[J]. 自动化应用 2017(06)
- [9].中国土壤微生物组: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6)
- [10].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种植的关系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0)
- [11].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1)
- [12].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5)
- [13].土壤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作用[J]. 南方农业 2014(33)
- [14].对“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改良设计[J]. 中学生物学 2019(11)
- [15].土壤微生物的前世今生[J]. 大众科学 2018(07)
- [16].森林土壤微生物计量学研究进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7].周山森林公园土壤及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关系[J]. 陕西林业科技 2020(03)
- [18].试论土壤微生物对城市园林发展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19(02)
- [19].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证据、机理和争议[J]. 生态学报 2018(01)
- [20].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J]. 环境化学 2017(02)
- [2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揭示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06)
- [22].新研究进一步揭示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化工管理 2016(07)
- [23].不同温度下的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与水溶性有机碳和转化酶的关系[J]. 环境科学 2015(04)
- [24].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11)
- [25].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初探[J]. 作物研究 2012(S1)
- [26].宁夏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 [27].烯酰吗啉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4)
- [28].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影响的评价[J]. 土壤通报 2010(05)
- [29].土壤微生物资源管理、应用技术与学科展望[J]. 生态学报 2010(24)
- [30].土壤微生物资源在农业中的开发和利用[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