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班论文-赵山林

四喜班论文-赵山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喜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喜班,昆曲,折子戏

四喜班论文文献综述

赵山林[1](2019)在《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四喜班演出昆曲折子戏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四喜班的昆曲并没有由"渐变"发展到"尽变","四喜的曲子"的传统仍有延续,表现在昆曲折子戏仍然经常演出、知名演员人数众多、表演精彩纷呈等方面;各家堂子坚持教习昆曲折子戏,直到光绪初年,仍然是"雏伶昆剧,惟四喜最多";一代又一代昆曲传承人靠折子戏的学习成长起来,同时又为京剧艺术的发展输送了丰富的滋养。画像《同光十叁絶》所绘十叁位京剧代表性人物中,就有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杨鸣玉六位与四喜班有渊源,与昆曲有渊源,其中规律值得深入探究。(本文来源于《戏曲与俗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段飞翔[2](2019)在《台湾清代戏剧文献所见“四喜班”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碑刻所载戏曲史料往往都比较零散,也多无密切关联性,但为中国剧场史、演出史上重要话题的研究提供过关键性材料,所以其文献价值不容忽视。在对遗存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市县的836通清代碑刻进行爬梳之后,获得32通涉及演剧活动信息的珍贵碑刻。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文献深入辨析这些史料,对区域戏曲史以及"四喜班"的研究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胜江[3](2007)在《四喜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喜班是晚清戏曲变革环境中从徽班向京剧班社嬗变的优秀演剧团体。本论文试图在材料的收集和梳理上,做一个历史的描述,并从中提出徽班向京班转变及演剧组织生存发展的若干规律。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四喜班之正名。从各类书籍资料对比中指出人们在四喜班认识上的分歧和模糊。进而在相关史料的分析综合中提出四喜班的性质及起讫:四喜班是一个历史发展意义上的演剧团体,经历徽班向京班的转变。活动时间约为嘉庆六年至宣统二年,期间虽有聚散。第二章:四喜班之演员与剧目。通过现有史料的排比,梳理出四喜班历史上活动的演员至少721人,剧目630种左右。从演员的产地、角色;剧目的题材、体制等方面探讨其反映的问题和特色。第叁章:四喜班之演剧活动与组织制度。从茶园、戏园营业演剧、堂会演剧、宫廷演剧以及演员私宅演剧等演剧形态分析其演剧活动。并从内、外两方面探讨其社会活动所遵循的组织制度。第四章:四喜班戏曲史之地位与意义。从剧目、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舞台表演方面指出其为晚清戏曲变革中的开拓者;从四喜班转变为第一代京班,特色商业营运机制的引入两方面指出其为京剧艺术的孕育者。(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7-04-01)

四喜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碑刻所载戏曲史料往往都比较零散,也多无密切关联性,但为中国剧场史、演出史上重要话题的研究提供过关键性材料,所以其文献价值不容忽视。在对遗存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市县的836通清代碑刻进行爬梳之后,获得32通涉及演剧活动信息的珍贵碑刻。因此,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文献深入辨析这些史料,对区域戏曲史以及"四喜班"的研究均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喜班论文参考文献

[1].赵山林.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四喜班演出昆曲折子戏考述[J].戏曲与俗文学研究.2019

[2].段飞翔.台湾清代戏剧文献所见“四喜班”考述[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

[3].黄胜江.四喜班研究[D].安徽大学.2007

标签:;  ;  ;  

四喜班论文-赵山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