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锂锰氧尖晶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尖晶石,锂离子电池,正极,氧化物,结构,晶体,锂离子。
锂锰氧尖晶石论文文献综述
陈姿,江奇,李欢,邱家欣,刘青青[1](2016)在《基于高温固相法的锂锰元素比对尖晶石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已成为目前叁大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电极材料之一~([1])。高温固相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产业化等优点。但此法在煅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锂元素挥发的问题~([2]),从而影响其性能的发挥。因此加入少许过量的锂元素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鲜有关于专门研究锂锰元素比来制备尖晶石锰酸锂,考察其容量性能、循环性能和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报道。特别是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这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杨珊珊,阮慧敏,沈江南,高从堦[2](2015)在《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制备方法及构效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离子筛作为一种溶液提锂的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实际研究与推广应用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结合已有的研究,详细介绍了目前研究最多的叁种锂锰氧化物离子筛前体(Li Mn2O4、Li4Mn5O12和Li1.6Mn1.6O4)和对应锰氧化物离子筛(λ-Mn O2、Mn O2·0.31H2O和Mn O2·0.5H2O)制备方法的比较;重点分析了叁种前体和离子筛的晶体结构特征以及离子筛吸附性能的本质区别;对粉状离子筛的成型(造粒和成膜)作了详细阐述并与粉状离子筛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目前锂锰氧化物离子筛实际吸附量与理论吸附量的差异和选择性以及离子筛溶损等现存的问题。随着离子筛成型技术的改善和掺杂新型离子筛的开发,有望制备工业化应用的海水提锂吸附剂。(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5年06期)
蔡羽,朱金娥,李董轩,赵胜利[3](2009)在《螯合剂量和锂锰比对尖晶石LiMn_2O_4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螯合剂量和Li与Mn的摩尔比对尖晶石LiMn2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以PAA为螯合剂,以LiNO3和Mn(NO3)2为锂源和锰源,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无杂相、分散性好、尖晶石结构完整的LiMn2O4粉体。前驱体干凝胶在烧结450℃时开始逐步形成尖晶石LiMn2O4结构。随着PAA量减少,尖晶石结构峰越来越明显;当Li与Mn的摩尔比为1.06:2,且PAA与总金属离子摩尔比为0.3:1时,PAA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既能满足结晶所需要的热量,又可避免杂相Mn2O3的出现;在电流密度0.1mA/cm2,截止电压3.5~4.3V测试条件下,该材料循环性能稳定,有望成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09年16期)
钱文生[4](2008)在《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分析国内外关于尖晶石LiMn_2O_4研究现状,针对尖晶石LiMn_2O_4材料均匀性不好、物相复杂、结构不稳定和电化学性能差等缺陷,研究了尖晶石型LiMn_2O_4材料的制备、性能与改性,得到了物理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良、循环寿命长的LiMn_2O_4材料。以电解锰粉为原料,采取两段高温氧化的方法制备锰氧化物,考查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升温速率对产物物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段高温氧化的材料性能差,两段高温氧化的材料性能好。升高温度,锰氧化物中氧含量增大,一次颗粒增大,微观形貌改善,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颗粒长大。确定了高密度锰氧化物的热处理制度:从室温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700℃,保温9h,自然降温,球磨至中位径D_(50)≈3.0μm,过筛,随后再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1050℃进行第二次氧化,保温7h,随后自然降温,球磨至D_(50)≈4.0μm,过筛,筛下物即为锰氧化物。该氧化物为Mn_3O_4和Mn_2O_3混合物,D_(50)≈4.0μm时粉体的振实密度为2.70g·cm~(-3)。以自制高密度锰氧化物为前驱体,以Li_2CO_3为锂源,采用机械活化和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尖晶石LiMn_2O_4。TG-DSC分析表明:混合物在500℃放热并发生明显失重,即开始形成尖晶石LiMn_2O_4,930℃吸热发生尖晶石相向四方相转变。XRD和SEM分析表明:650℃以下的烧结产物含有杂相Mn_2O_3,650~900℃的烧结产物为纯立方尖晶石LiMn_2O_4,烧结温度升高,颗粒尺寸增大,点阵参数a增大。烧结温度对颗粒形貌有显着影响,650℃以下微观颗粒形貌较差,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八面体型一次颗粒形貌明显,850~900℃的合成产物颗粒表面出现少量的细碎颗粒。随着烧结温度升高,首次放电比容量先增大后减少,750℃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延长烧结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首次放电比容量。配锂量对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有明显影响,缺锂锂锰氧化物首次放电比容量较低,电化学循环性能较差,富锂锂锰氧化物首次放电比容量也较低,但电化学循环性能良好,其中Li_(1.015)Mn_2O_4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为111.25mAh·g~(-1)(0.1C,4.2V,vs.C),循环30周期容量保持率为95.03%。分别以Co_3O_4、NiO、TiO_2、ZrO_2为掺杂体,制备了掺杂锂锰氧化物Li_(1.015)Mn_(2-x)M_xO_4(M=Co、Ni、Ti、Zr)。考查了掺杂离子、掺杂量对锂锰氧化物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Li_(1.015)Mn_(1.9)Zr_(0.1)O_4外,Li_(1.015)Mn_(2-x)M_xO_4(M=Co、Ni、Ti;x≤0.1)均具有尖晶石结构,掺杂改善了锂锰氧化物体系中阳离子的排序。随着掺杂量的增大,首次放电比容量降低,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增强,掺杂量x≤0.0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未明显降低,掺杂量x≥0.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明显降低。掺杂改善了微观形貌,细化了晶体颗粒,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振实密度。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对尖晶石型LiMn_2O_4脱/嵌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换电流密度和Li~+离子扩散系数均与嵌锂电位有关,并且在4.0V附近出现最大值,交换电流密度和Li~+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93.5 mA·g~(-1)、0.66×10~(-12)cm~2·s~(-1)。掺杂对交换电流密度和Li~+离子扩散系数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30)
张昕,许登清,代忠旭[5](2008)在《烧结对铋修饰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铋修饰锂锰氧化物,研究了烧结对样品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使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的结晶更加完整,有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稳定.(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周华,张海朗[6](2008)在《Mg、F共掺杂锂锰尖晶石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浸渍法"合成了Mg和F共掺杂的不同温度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9Mg0.1O4-yFy(y=0.03、0.05、0.1);煅烧温度为700、750和800℃。通过XRD对样品进行测试,样品为单一尖晶石结构的物相;并用SEM对样品进行了形貌研究。当y=0.05时样品表面光滑,粒度分布范围小。用所制备的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组装了模拟锂离子电池;在室温下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随着材料制备温度的升高,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逐渐增加,但充放电循环的容量损失也逐渐增加;而在800下℃,y=0.05时,其初始放电容量高达117 mAh/g;6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其初始容量的83%,该材料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08年03期)
徐粉燕,钟辉,罗静[7](2008)在《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结构及掺杂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离子筛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的叁维晶体结构,讨论了这种结构经嵌入和脱出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通过掺杂改性提高尖晶石结构稳定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08年01期)
周华,张海朗[8](2007)在《Mg、F共掺杂锂锰尖晶石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锰尖晶石LiMn_2O_4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特别在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但是LiMn_2O_4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容量衰减;而产生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的不稳定性、锰的溶解和John-Teller效应。通过降低材料中的Mn~(3+)来抑制Jahn-Teller效应的发生,可部分改善LiMn_2O_4尖晶石的循环性能。一般掺杂阳离子可以减少尖晶石(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07年S1期)
周华,张海朗[9](2007)在《Mg、F共掺杂锂锰尖晶石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锰尖晶石 LiMn_2O_4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特别在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但是 LiMn_2O_4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容量衰减;而产生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的不稳定性、锰的溶解和 Johnn-Teller 效应。通过降低材料中的 Mn~(3+)来抑制 Jahn-Teller 效应的发生,可部分改善 LiMnO_4尖晶石的循环性能。一般掺杂阳离子可以减少尖晶石材料中 Mn~(3+)的量,而掺杂阴离子特别是掺氟虽然一方面可以增加 Mn~(3+)的量,氟的电负性比氧大,(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詹清光,曾荣华,吕东生,李伟善[10](2007)在《铜掺杂对尖晶石锂锰氧化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量铜掺杂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并用扫描电镜、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制备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随掺杂量增加,样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降低,充放电效率增大,循环稳定性增加。(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07年04期)
锂锰氧尖晶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离子筛作为一种溶液提锂的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在实际研究与推广应用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结合已有的研究,详细介绍了目前研究最多的叁种锂锰氧化物离子筛前体(Li Mn2O4、Li4Mn5O12和Li1.6Mn1.6O4)和对应锰氧化物离子筛(λ-Mn O2、Mn O2·0.31H2O和Mn O2·0.5H2O)制备方法的比较;重点分析了叁种前体和离子筛的晶体结构特征以及离子筛吸附性能的本质区别;对粉状离子筛的成型(造粒和成膜)作了详细阐述并与粉状离子筛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目前锂锰氧化物离子筛实际吸附量与理论吸附量的差异和选择性以及离子筛溶损等现存的问题。随着离子筛成型技术的改善和掺杂新型离子筛的开发,有望制备工业化应用的海水提锂吸附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锂锰氧尖晶石论文参考文献
[1].陈姿,江奇,李欢,邱家欣,刘青青.基于高温固相法的锂锰元素比对尖晶石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2].杨珊珊,阮慧敏,沈江南,高从堦.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制备方法及构效性能分析[J].化工进展.2015
[3].蔡羽,朱金娥,李董轩,赵胜利.螯合剂量和锂锰比对尖晶石LiMn_2O_4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
[4].钱文生.尖晶石型锂锰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5].张昕,许登清,代忠旭.烧结对铋修饰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周华,张海朗.Mg、F共掺杂锂锰尖晶石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
[7].徐粉燕,钟辉,罗静.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离子筛的结构及掺杂改性[J].矿产综合利用.2008
[8].周华,张海朗.Mg、F共掺杂锂锰尖晶石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合成化学.2007
[9].周华,张海朗.Mg、F共掺杂锂锰尖晶石的合成与性能研究[C].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10].詹清光,曾荣华,吕东生,李伟善.铜掺杂对尖晶石锂锰氧化物性能的影响[J].电池工业.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