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筛选论文_张锟,梅泽龙,孙周通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通量筛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量,甲酰胺,芽孢,菌株,庆大霉素,可溶性,菌种。

高通量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张锟,梅泽龙,孙周通[1](2019)在《酮高通量筛选方法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医药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同时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精香料。酮的化学合成需要昂贵的氧化剂或环境不友好的卤代烃。酶法合成酮如醇脱氢酶、醇氧化酶、漆酶、脱氨酶等是化学法合成的替代。但是,天然酶存在活力、选择性、稳定低等问题。高效挖掘新酶或定向进化已知酶,需要建立高通(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段光前,李硕硕,李鑫,黄开耀[2](2019)在《裂殖壶菌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促进婴幼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养殖等行业。为了获得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高产油、高产DHA的裂殖壶菌工程株,文中建立了一套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基于尼罗红染色的高通量筛选方案。首先利用紫外线(UVC)诱变的方式快速构建裂殖壶菌的随机突变体库。然后采用优化后的筛选条件如裂殖壶菌的最佳尼罗红染色条件(二甲基亚砜浓度为20%,尼罗红终浓度为2.0μg/mL,孵育时间为10 min,孵育温度为40℃)和更合理的筛选依据(多功能酶标仪实现高通量测量的单位细胞密度油脂量)等,对3 648株突变体进行筛选,得到了3株高产油突变体(D03432、D05106和D01521)。摇瓶发酵实验表明,这3株突变体在生物量、油脂含量和DHA产量上均高于野生型菌株,其中突变体D03432和D05106的油脂量分别达到了干重的64.74%和63.13%,远高于野生型菌株的43.19%。而且这两株突变体的DHA产量分别是野生型菌株的2.26倍和2.37倍。最后,对突变体D03432和D05106进行了5 L发酵罐发酵培养,相较于野生型菌株,这两株突变体不仅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有所增加,而且DHA产量更是分别增加了45.5 1%和66.46%,展现出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此外,本筛选方案对其他产油微生物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振远,张覃轶,张顺平,张春雷,王建超[3](2019)在《基于高通量筛选的高性能NO_x气敏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nO_2,BaTiO_3,ZnO为原材料设计一组材料体系,利用气敏膜并行合成仪并行制备45种气敏膜,通过高通量气敏性能无人测试仪表征气敏性能,筛选出对氮氧化物(NO_x)气体敏感性、选择性较好的材料。通过对NO,NO_2,苯、甲醛、CO、乙醇气体的气敏性能测试,发现当SnO_2和BaTiO_3按摩尔比6∶2复合时,在200℃时对500×10~(-9)NO,500×10~(-9)NO_2响应值分别有142,113.4,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最后,对SnO_2—BaTiO_3复合材料如何提升传感器性能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07期)

莫红梅[4](2019)在《基于split-GFP体内重组高通量筛选系统提高嗜热酯酶的可溶性表达及催化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热酯酶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绿色生物催化剂之一,因其具有耐热性、pH稳定性和有机溶剂耐受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前期从超嗜热菌Aquiex aeolicus VF5(风产液菌)基因组中筛选得到一种嗜热酯酶基因Aaeo1,实现了其在大肠杆菌系统(Escherichia coli)中的异源表达,发现其存在包涵体及催化活力低的问题。为了得到高效的嗜热酯酶,利用定向进化对其进行分子改造,通过两步高通量筛选法得到可溶性表达和催化活力同时提高的突变株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具体包括:(1)建立了易错PCR(error-prone PCR,epPCR)突变反应体系。确定最优条件:Mg~(2+)7 mmol·L~(-1),Mn~(2+)0.2 mmol·L~(-1),平均突变率为0.31%,满足构建文库要求;(2)建立了灵敏、快速、高效的两步高通量筛选法。以split-GFP为报告基因结合定向进化手段构建突变文库,与以全长增强型GFP(EGFP)为报告基因相比,有效地降低了筛选过程中的荧光背景和假阳性程度,阳性突变率从88%提高至95%。根据荧光强度与酶活力/蛋白浓度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流式细胞分选仪从库容量不小于10~4的突变文库中初筛得到可溶性表达提高的突变株,对初筛目的菌株进行酶活力复筛;(3)筛选获得了可溶性表达和酶活力同时提高的突变株。通过两步高通量筛选得到了2株优势突变菌株EP1和EP2,分别含有4个氨基酸突变位点:I8V/I51V/F127I/E170D、V17G/H22R/K92N/I158K。可溶性蛋白含量是野生型的2倍左右,纯化后的突变酶EP1和EP2的比活力分别是野生型的3.14、3.2倍左右。通过定点突变筛选得到突变株I51V、E170D和I51V/E170D的粗酶活分别是野生型的2.35、2.46、4.5倍。对两个位点分别构建小型饱和突变文库,筛选后进行组合得到突变株I51L/E170D的酶活力是野生型的4.8倍左右。纯化后突变酶I51V、E170D和I51L/E170D的比活力分别是野生型的6.86、10.01、14.86倍;(4)研究突变酶的一系列酶学性质。突变酶均在70 ~oC时测定最大酶活性,突变后仍保持嗜热性,且在高温条件下更稳定。突变酶的最适pH值均为8.0,且在微碱性环境下催化效果更佳。突变酶EP1和EP2的K_m值降低,说明突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k_(cat)/K_m值分别是原始酶的2.42、2.35倍,因此催化活性增强。突变酶I51V、E170D和I51L/E170D的K_m值提高,k_(cat)/K_m值分别是野生型Aaeo1的5.65、4.79、10.7倍,催化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底物结合口袋的变化导致突变酶的催化能力的提高;(5)通过同源建模分析了Aaeo1突变体酶活提高的机制。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模拟显示,推测E170D突变改变了Aaeo1的口袋。第170位点与活性位点Asp163的距离约为8.9?,第51位点与Ser62之间仅由一个β-sheet连接,可能会通过长距离或短距离影响酶活力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俞本杰,田怀香,于海燕,陈臣[5](2019)在《高产丁二酮乳酸菌的高通量筛选及其在发酵乳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酵乳制品中,丁二酮被认为是重要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之一。通常通过外源添加来提高丁二酮的含量,从而改善发酵乳的风味。随着人们对自然健康的追求,筛选高产丁二酮的乳酸菌及提高其内源产生是当今发酵乳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丁二酮为指标,运用多孔板-酶标仪相耦合的方法对十几种传统发酵制品进行高产丁二酮乳酸菌菌株的高通量筛选,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149 x+0.0932, R2=0.9966,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收率和稳定均较好,使用酶标仪测量的丁二酮浓度与使用气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值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总体效率比传统筛选方法相比提高了5~30倍。通过该方法,筛选出高产丁二酮乳酸菌L. casei TCS,产量为(9.54±0.12) mg/L。通过GC-MS和感官评价对四种不同干酪乳杆菌制备的发酵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L. caseiTCS制得发酵乳共检测出37种化合物,整体化合物总浓度为165.20 mg/L,高于其他干酪乳杆菌。L. casei TCS发酵乳中丁二酮的含量为(9.54±0.12) mg/L,乙偶姻的含量为(20.13±0.28) mg/L,远高于其他3种发酵乳。在典型发酵乳味、奶油味和整体接受性这叁种感官属性上,L. casei TCS发酵乳与其他3种发酵乳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该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通量筛选技术具有低成本和高精度的优点,大大提高筛选效率;筛选出的菌株产香效果好,对于发酵乳制品风味改善和品质提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05-22)

林影,韩双艳,袁清焱,李承[6](2019)在《酶高效表达体系构建及高通量筛选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能源及轻工业等领域,随着低碳经济发展及绿色制造的发展需求,酶制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当今生命科学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分子进化、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新酶分子的挖掘与改造。而代谢工程及反应过程工程成为酶制剂发酵生产调控的关键。同时,酶制剂高效表达菌株及其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的构建也是新酶发现与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桥梁。本文从酶高效表达载体和宿主出发,重点介绍了高效表达体系的构建原理和方法,包括重组酶表达载体表达元件的优化、重组酶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提高酶蛋白质的折迭通量、优化蛋白分泌运输途径、降低蛋白降解途径的作用、初级代谢途径的优化等。还总结了高效菌株的筛选方法,并展开合理预测。(本文来源于《生物产业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杨祖明,王颖,姚明东,肖文海[7](2019)在《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菌种进化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菌种进化工程是绿色生物制造的重要策略,利用高效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和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理想的实用菌株。针对菌种进化工程中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基于颜色或荧光、基于细胞生长、基于生物传感器以及基于液滴微流体平台等4个方面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的重要进展,同时也介绍了各种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特点,为研究人员从不同进化文库中获得生理特性或者代谢能力显着提高的目标菌株提供了理论指导,极大地提高进化文库的筛选效率,降低了菌株筛选的时间和成本。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高通量筛选技术的重要影响,以期提高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精度、效率和应用范围,进而加速菌种进化过程和工业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吕彤,涂然,袁会领,刘浩,王钦宏[8](2019)在《毕赤酵母液滴微流控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斯德毕赤酵母是当前应用最为方便和广泛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表达外源蛋白的能力,文中建立了基于液滴微流控的毕赤酵母高通量筛选方法,并以木聚糖酶融合荧光蛋白为例,筛选获得木聚糖酶表达和分泌能力提高的突变株。通过PCR扩增得到木聚糖酶xyn5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片段,并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出木聚糖酶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PIC9K-xyn5-gfp,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得到表达木聚糖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毕赤酵母SG菌株。该菌株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后进行单细胞液滴包埋,液滴培养24 h后进行微流控筛选,获得高表达木聚糖酶的突变菌株,进而用于下一轮的诱变突变库构建和筛选。以此类推,经过5轮液滴微流控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SG-m5,其木聚糖酶活为149.17 U/mg,较出发菌株提升300%,分泌外源蛋白的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160%。文中建立的毕赤酵母单细胞液滴微流控高通量筛选方法能达到每小时10万菌株的筛选通量,筛选百万级别的菌株库仅需10 h,消耗荧光试剂体积100μL,对比传统的微孔板筛选方法降低试剂成本近百万倍,为高效、低成本筛选获得表达和分泌外源蛋白能力提高的毕赤酵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琳培[9](2019)在《信号肽突变促进透明质酸酶分泌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增强透明质酸酶在微生物胞外的分泌表达,本文采用强组成型启动子P43,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基因组中整合表达水蛭来源的透明质酸酶,并利用RECODE突变技术构建信号肽突变库,通过高通量96微孔板初筛,将1000株突变株中胞外酶活提高50%以上的20株突变体进行摇瓶复筛,最终获得了叁株胞外酶活显着提升的突变株B. subtilis MspLHyalA-C(比野生型LHyal酶活提高55.50%-66.85%),摇瓶中粗酶活最高达到6.04×104 U/mL,为透明质酸酶的定向进化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田江涛,李敏超,杭海峰,郭美锦,储炬[10](2019)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庆大霉素C_(1a)含量在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庆大霉素C_(1a)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实现诱变菌株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检测庆大霉素C_(1a)含量的手段,对庆大霉素C_(1a)单组分生产菌株进行ARTP、LiCl、微波和ARTP+LiCl诱变,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并在5L发酵罐中对高产稳定性菌株进行验证。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液中庆大霉素C_(1a)含量进行测定,最大相对误差为3.98%;筛选获得了10株高产菌株,其中AL324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摇瓶效价提高了52%;通过稳定性传代实验,获得了4株高产稳定性菌株。5L发酵罐验证实验表明AL324与出发菌株相比效价提高了81.3%。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检测发酵液中庆大霉素C_(1a)含量,该方法应用于高通量筛选中,获得了高产菌株,筛选结果表明ARTP+LiCl复合诱变方法的正突变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庆大霉素C_(1a)高产菌株诱变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高通量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促进婴幼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养殖等行业。为了获得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高产油、高产DHA的裂殖壶菌工程株,文中建立了一套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基于尼罗红染色的高通量筛选方案。首先利用紫外线(UVC)诱变的方式快速构建裂殖壶菌的随机突变体库。然后采用优化后的筛选条件如裂殖壶菌的最佳尼罗红染色条件(二甲基亚砜浓度为20%,尼罗红终浓度为2.0μg/mL,孵育时间为10 min,孵育温度为40℃)和更合理的筛选依据(多功能酶标仪实现高通量测量的单位细胞密度油脂量)等,对3 648株突变体进行筛选,得到了3株高产油突变体(D03432、D05106和D01521)。摇瓶发酵实验表明,这3株突变体在生物量、油脂含量和DHA产量上均高于野生型菌株,其中突变体D03432和D05106的油脂量分别达到了干重的64.74%和63.13%,远高于野生型菌株的43.19%。而且这两株突变体的DHA产量分别是野生型菌株的2.26倍和2.37倍。最后,对突变体D03432和D05106进行了5 L发酵罐发酵培养,相较于野生型菌株,这两株突变体不仅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有所增加,而且DHA产量更是分别增加了45.5 1%和66.46%,展现出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此外,本筛选方案对其他产油微生物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具有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通量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1].张锟,梅泽龙,孙周通.酮高通量筛选方法建立与应用[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段光前,李硕硕,李鑫,黄开耀.裂殖壶菌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J].生物工程学报.2019

[3].李振远,张覃轶,张顺平,张春雷,王建超.基于高通量筛选的高性能NO_x气敏材料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4].莫红梅.基于split-GFP体内重组高通量筛选系统提高嗜热酯酶的可溶性表达及催化活力[D].江南大学.2019

[5].俞本杰,田怀香,于海燕,陈臣.高产丁二酮乳酸菌的高通量筛选及其在发酵乳中的应用[C].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9

[6].林影,韩双艳,袁清焱,李承.酶高效表达体系构建及高通量筛选关键技术[J].生物产业技术.2019

[7].杨祖明,王颖,姚明东,肖文海.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菌种进化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8].吕彤,涂然,袁会领,刘浩,王钦宏.毕赤酵母液滴微流控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9

[9].张琳培.信号肽突变促进透明质酸酶分泌的高通量筛选方法[J].轻工科技.2019

[10].田江涛,李敏超,杭海峰,郭美锦,储炬.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庆大霉素C_(1a)含量在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在15个临床株中PCR结果高通量筛选流程筛选过程示意图(摘自文献)细胞裂解液细菌培养结果敲低RAD23A促进IL-6和IFN-β的分泌吴茱萸植株

标签:;  ;  ;  ;  ;  ;  ;  

高通量筛选论文_张锟,梅泽龙,孙周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