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本草考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本草,黄柏,蛤蚧,伤寒论,种质,丹参,药性。
本草考证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余意,张小波,杨健,郭兰萍[1](2019)在《药用枸杞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药用枸杞的名称、品种、性味及功效等进行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枸杞提供文献依据。方法:立足传统本草文献进行梳理和校对,并同《中国植物志》及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进行古今对照。结果:梳理清楚了枸杞的名称、品种、性味及功效。结论:枸杞产地经历了由河北、江苏逐渐向陕西、甘肃等地的变迁,最终形成了以宁夏为道地产区的稳定状态;古时药用枸杞的品种由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逐步变为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枸杞子同枸杞根(地骨皮)的功效自唐代开始就有区别,至《本草纲目》变得完全清晰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枸杞子功效中的"内热消渴"在传统本草文献中为地骨皮的功效。(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沈洁,杨敏,吴文辉,徐冲,冷静[2](2019)在《脆蛇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查阅、考证历代本草医方典籍中脆蛇的相关记载信息,追溯其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临床运用等历史沿革,总结近现代脆蛇医药学专着、科研报道,分析其现代研究进展,为合理应用、规范炮制及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文献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21期)
李加太[3](2019)在《藏药“徐坎”的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坎是一味常用的藏药,药用历史悠久,在《月王药诊》、《晶珠本草》等藏药经典中已有其应用记载,《晶珠本草》记载其植物形态为"叶厚、黄色、有光泽者,称邦徐,为山生,质佳;叶薄,黑色,光滑者,称那合徐,为林生,质劣"。但在现代藏文和汉文版藏医着作中,徐坎的植物形态描述不一致,而且存在一物多名的现象。通过对古现代藏药学文献的考证、专家咨询和证实了徐坎的原植物是芸香科植物多脉茵芋Skimmia multinervia和山矾科植物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Thunb.)Miq.(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董帅,王辉,谢治深[4](2019)在《丹参功用本草考证及现代药理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参,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应用历史在2000年以上,历代本草古籍对其均有收录。历代医家对丹参的药性、功效认识深刻,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药材之一。丹参中主要含丹酚酸类、丹参酮类、挥发油类及无机元素等化学成分,现代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还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保护器官等药理活性。其中丹参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程铭恩,詹志来,张卫,杨洪军,沈津湛[5](2019)在《经典名方中黄柏的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柏是一味临床常用中药,现今市场上有"川黄柏"和"关黄柏"2个不同基原的品种,药用茎皮,以皮厚色深者为佳。该研究对历代本草着作中黄柏的种质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黄柏的名称、基原、炮制加工等均发生了演变。《神农本草经》中已经载有"檗木",唐宋时期的本草中除载正名"檗木"外,还载有附名"檀桓"和别名"黄檗",其基原来源于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茎或根;宋代,"檗木"的基原演变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的茎皮;明代,部分本草以"黄檗"为正名,其基原和药用部位保持不变,均"以川产者为佳";民国时期"黄檗"之名演变为"黄柏",并出现川黄柏、关黄柏和洋黄柏的品种分化,关黄柏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黄檗Ph. amurense;近代虽然黄柏仍存在品种分化,但市场仍以川黄柏为药用主流。现今,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100首经典名方中,黄柏入方7首,其基原主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 chinense的茎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张卫,王嘉伦,张志杰,彭华胜,詹志来[6](2019)在《经典名方药用百合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晰百合基原植物变迁沿革与加工炮制工艺,该文通过梳理古代医药文献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研究认为百合科植物野百合及其变种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为中国古代药用百合的正品。自宋代医家寇宗奭开始将百合科植物卷丹L. lancifolium作为药用百合品种使用,其后仍有一些明清医家效仿。但绝大多数医家认为其"不堪入药",该文从此观点;山丹即百合科植物细叶百合L. pumilum,自《日华子本草》开始将其作为药用百合品种,但主要用于外科,功效也与传统百合功效不同。该文认为细叶百合这一品种不应作为传统药物百合使用,应作为另一种药物如"红百合"的来源品种使用。因此,《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百合的3个药用品种即卷丹、百合和细叶百合与我国传统用药规律并不完全相符。建议经典名方研发时选用野百合及其变种为药用百合的品种来源。药用百合的产地主要有甘肃成县、湖北荆州、安徽滁州以及山东菏泽。药用百合古代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包括鲜品与干品)、炙法与蒸法3类,经典名方所使用的百合炮制方法应结合具体方剂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李会娟,车朋,魏雪苹,齐耀东,尹震[7](2019)在《药材南五味子与五味子的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药材南五味子与五味子(北五味子)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但历史上南、北五味子同作"五味子"药用,使得2种药材的本草信息记载始终相互交织。产区分布相混杂、基原物种不明确、功效侧重不清晰等问题阻碍了南、北五味子药材资源开发和临床应用。该研究从南、北五味子药材的名称、产区分布、基原物种、功效及加工炮制等几个方面对南五味子和五味子进行本草考证,追本溯源,厘清了古代本草中南、北五味子:①古代产区及相对应的现代分布区域;②在古代供药用的基原物种;③应用时期及应用范围;④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侧重;⑤加工炮制方式。该研究为正确评估南五味子与五味子的品质、促进药材的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本草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朱亮,王群星,龚鸣,吴志强,徐菲拉[8](2019)在《小柴胡汤的临床治验及其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外透内清、扶正祛邪的功效,用药精当、直指病机,被后世誉为和剂之祖。该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7味药组成,各药相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和枢机,理叁焦。张景岳评价其"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本草考证是现代研究药物基原品种的术语,通过对古代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分析、对比、考据,来论述药物在历史上使用的品种情况[1]26。同一品名的药材由古及今,品种有延续性,也伴有变迁。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文献研究,对小柴胡汤中7味药物古今药用品种的延续性和变迁进行挖掘整理,对其名称、产地变迁等方面展开考证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聂韡,刘畅,单承莺[9](2019)在《艾草的本草考证及资源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以及文献资料,对艾草的本草记载、名称、形态以及我国所有种的资源分布进行了整理综述,以便更好的综合利用艾草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9年04期)
陈美池,谢明,郑佳,姜珊,李娜[10](2019)在《蛤蚧的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蛤蚧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医学历史上治疗疾病的常用药。为了明晰蛤蚧在史料及现代文献中的记载,本文将古代文献中关于蛤蚧产地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介绍进行梳理考证;对在考证过程中发现的蛤蚧毒性方面存在的分歧提出合理解释,为蛤蚧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8期)
本草考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查阅、考证历代本草医方典籍中脆蛇的相关记载信息,追溯其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临床运用等历史沿革,总结近现代脆蛇医药学专着、科研报道,分析其现代研究进展,为合理应用、规范炮制及现代科学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草考证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余意,张小波,杨健,郭兰萍.药用枸杞本草考证[J].世界中医药.2019
[2].沈洁,杨敏,吴文辉,徐冲,冷静.脆蛇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3].李加太.藏药“徐坎”的本草考证[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4].董帅,王辉,谢治深.丹参功用本草考证及现代药理认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程铭恩,詹志来,张卫,杨洪军,沈津湛.经典名方中黄柏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9
[6].张卫,王嘉伦,张志杰,彭华胜,詹志来.经典名方药用百合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9
[7].李会娟,车朋,魏雪苹,齐耀东,尹震.药材南五味子与五味子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9
[8].朱亮,王群星,龚鸣,吴志强,徐菲拉.小柴胡汤的临床治验及其本草考证[J].中国乡村医药.2019
[9].聂韡,刘畅,单承莺.艾草的本草考证及资源分布[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
[10].陈美池,谢明,郑佳,姜珊,李娜.蛤蚧的本草考证[J].中国现代中药.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