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区,独居老人,个案工作
社会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吴帅[1](2019)在《社区独居老人的个案工作案例分析——基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与认知行为模式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河北省保定市XYJY社区中的X案例,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以及认知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帮助社区中家庭支持缺失的独居老人建构社区支持网络,丰富老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加强社区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从而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2期)
李丹[2](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贫困儿童自信心提升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向城市,以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这一进程对社会而言,有益处,也有弊端。城市中出现了大量贫困家庭,贫困家庭儿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攀比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因为自身家庭的一些特殊原因,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会产生自卑心理,无法融入正常的城市生活中,也难以健康成长。本研究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出发点,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对一名自信心不足的服务对象进行了介入研究,本研究选取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叁个月的个案服务。在服务的前期笔者主要运用会谈的方法,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治疗技巧中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治疗技巧,让服务对象排解内心焦虑不安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挖掘自己的优点及长处,以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服务的后期,笔者设计了叁次小组游戏,邀请8名服务对象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服务对象的交往能力,让他不再逃避,不再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从而融入他所生活的环境中,这样才能让服务对象意识到人性的美好,不再自卑。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大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理论基础、文献综述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个案对象的选取以及案主的基本背景资料。第叁部分主要是服务关系的建立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第叁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本次个案工作进行评估,以总结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周达卫[3](2019)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的青少年戒毒实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禁毒办发布《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吸毒人员255.3万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达到56.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家庭的支柱,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彻底铲除毒品,帮助青少年戒毒,实现生理和心理上的脱离毒瘾,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兴旺。强制戒毒是我国的法定戒毒方式,在帮助青少年生理戒毒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很难根除青少年心理上的毒瘾,青少年一旦重新回到原来的环境,极易复吸。社会工作在帮助青少年戒毒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尤其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从心理上、生理上、社会上叁方面结合介入青少年戒毒,帮助青少年提高“人在情景中”的适应力,改善外部社会环境,达到从心理上戒除毒瘾,效果尤为显着。本研究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青少年戒毒的个案为例,通过该模式的服务技巧、服务流程,以达到心理戒毒为目标,对吸毒青少年开展个案服务。服务过程分为叁部分,首先通过直接服务的技巧,给戒毒青少年提供情感性支持,倾听戒毒青少年的内心宣泄,缓解调和毒瘾青少年的内心压抑,实现自我认知,恢复内心平静和自信;其次是通过间接的服务技巧,为戒毒青少年提供物质上的工具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改善戒毒青少年的外部社会环境,比如家庭、朋友、工作等社会支持系统;最后发掘戒毒青少年的潜能,增强戒毒青少年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实现助人自助,实现心理上的戒毒。在服务介入过程中,运用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假设、基本原则、服务程序和服务技巧,运用社会工作个案方法对戒毒青少年进行服务,并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对青少年的改变、计划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心理社会模式能够有效的帮助青少年在心理上进行戒毒,但吸毒易复发,后续效果还需进一步跟踪和改进。(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期刊2019-05-01)
何晓玲[4](2019)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失地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的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征地需要,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随之增加,失地老人作为失地农民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并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成都市X社区的失地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指导,运用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失地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通过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相结合开展专业服务,改善案主的内在心理状况和外部环境状况,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处,从而达到更好地适应状态。最后,反思总结整个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积累实务经验。(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16期)
高照莲,郝永胜[5](2018)在《心理社会治疗对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将心理社会治疗应用于胃癌患者中对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6月于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94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将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与免疫功能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更低,实验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更高;且差异十分显着(P<0.05)。结论:与单独进行常规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社会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着,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显着缓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8年12期)
王宝庆[6](2018)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服务业员工情绪管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服务型企业的首要产品是服务,服务业员工在工作中除了要付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以外,还需要付出情绪劳动,将自身的情绪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出售,以获取企业更大的利润。因此,服务型企业员工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服务型企业为此更加关注员工服务的质量,通过各种奖励和惩罚措施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并制定一系列的情绪表达规则,维护企业高端服务的形象。但是,目前企业的关注点仅仅聚焦在服务的结果层面,即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在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情绪问题及其预防,以及员工情绪管理失败后情绪问题的治疗没有予以应有的关注。面对较高的压力环境和管理者的漠视态度,导致服务型员工在工作中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与其内在的情绪处于不一致,甚至是相对立的状态,即情绪管理措施多处于一种浅层表演。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人在情境中”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相结合,通过个案工作的开展,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叁个层面全面探讨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和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根据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分析服务型企业员工的整体情况,并从中选取20名员工进行情绪问题的具体处理情况,从中进一步选取一名重点访谈对象,全方位地收集该对象相关信息进行研判和分析,从社会工作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剖析,为案主W切实解决工作中的情绪问题,使其与社会环境产生良性互动,将浅层表演转变为深层表演。在评估阶段运用情绪劳动量表的前测和后测对案主W的变化进行量性评估,更精确的分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服务业员工情绪管理个案研究中的可行性。通过本次社会工作实践发现,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相比个案工作的其它模式来看,在企业员工情绪问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采用多种服务技巧为案主进行服务,使案主走出心理困境,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人在情境中”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运用于服务业员工情绪管理是可行的。两种理论的结合使案主重拾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本次研究针对的是一个个案的研究,即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案主W的情绪管理的研究有显着的成效,但是并不能保证对大部分的服务业员工情绪管理都有影响;同时,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方法的结合,是否会对服务业员工情绪管理的研究有更全面、深刻的影响呢?这些讨论也将成为今后学者们需要关注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林,杨梨,许珍芳[7](2018)在《心理社会治疗在疏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为个案,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进行个案服务介入,帮助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压力疏解。通过对照护者的需求评估,发现家庭照护者面临的主要压力包括与家人、失能老人家属的沟通不畅;照护工作内容繁杂;缺乏社会支持等。结合对照护者的直接介入与围绕照护者家人、失能老人家庭的间接介入,最终实现其与家人关系的正常化,与失能老人家属和谐相处。(本文来源于《社会福利》期刊2018年05期)
王林,杨梨,许珍芳[8](2018)在《心理社会治疗在疏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位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为个案,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进行个案服务介入,帮助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进行压力疏解。通过对照护者的需求评估,发现家庭照护者面临的主要压力包括与家人、失能老人家属的沟通不畅;照护工作内容繁杂;缺乏社会支持等。结合对照护者的直接介入与围绕照护者家人、失能老人家庭的间接介入,最终实现其与家人关系的正常化,与失能老人家属和谐相处。(本文来源于《社会福利(理论版)》期刊2018年05期)
顾焓冉[9](2018)在《社会治疗与公共艺术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以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治疗方式,运用在特殊儿童的生活环境的改造上。然后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进行检验,实验证明:特殊儿童对艺术的热爱和普通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对于抽象的理解也超过笔者的预期。在针织艺术、新媒体公共艺术和表演艺术出现后,这些特殊儿童给与了很大的热情,对他们的身心起到了正面的影响。这种非语言的治疗,能够让儿童在参与艺术的同时释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信心,锻炼社交能力,起到治疗身心的效果。笔者通过这项研究试图设计出针对特殊儿童行之有效的公共艺术的社会治疗方式。在特殊儿童这个群体正在不断扩大的当下,笔者希望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特殊儿童的康复起到一定作用,并为今后特殊儿童康复空间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让大众增加对公共艺术的投入,提升对特殊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8-05-04)
赵媛媛[10](2018)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等负面特征显着的双相情感障碍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及其家人幸福,乃至破坏社会和谐的重性精神疾病,各种原因使得其存在识别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和服药依存性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现代医学模式的主导下,当前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电抽搐治疗、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但由于诸多客观因素使得治疗效果不甚明显,患者复发率居高不下。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正不断得到关注和认可,已有学者将其引入精神康复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笔者尝试将个案工作中综合性较强的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运用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以期探索一条可行、有效的康复路径,为患者带去福祉,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拓宽道路。本研究在充分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实习机构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空间。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Z为个案案主,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系统收集、整理并分析案主相关信息资料,准确界定其存在的问题,与案主一起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共同商定解决措施。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人在情景中反思、心理模式动力反思及人格发展反思的方法将案主早期不良经历与当前的疾病状态产生连接,并使用支持、直接介入和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强化案主的改变动机,以“同行者”的角色与案主一起成长、进步。为巩固案主取得的良好成果,积极与案主的重要他人进行会谈,为促成良好亲子沟通搭建桥梁,努力为案主完善院内支持网络体系,营造和乐共融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为期近叁个月的服务提供使案主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得以明显改善,自我效能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升。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此次个案干预的优点和不足,积累相关实务经验,为今后推动社会工作在精神康复领域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社会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向城市,以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这一进程对社会而言,有益处,也有弊端。城市中出现了大量贫困家庭,贫困家庭儿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攀比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因为自身家庭的一些特殊原因,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会产生自卑心理,无法融入正常的城市生活中,也难以健康成长。本研究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出发点,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对一名自信心不足的服务对象进行了介入研究,本研究选取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叁个月的个案服务。在服务的前期笔者主要运用会谈的方法,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治疗技巧中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治疗技巧,让服务对象排解内心焦虑不安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挖掘自己的优点及长处,以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服务的后期,笔者设计了叁次小组游戏,邀请8名服务对象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服务对象的交往能力,让他不再逃避,不再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从而融入他所生活的环境中,这样才能让服务对象意识到人性的美好,不再自卑。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大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理论基础、文献综述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个案对象的选取以及案主的基本背景资料。第叁部分主要是服务关系的建立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第叁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本次个案工作进行评估,以总结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吴帅.社区独居老人的个案工作案例分析——基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与认知行为模式分析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
[2].李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贫困儿童自信心提升的个案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周达卫.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的青少年戒毒实务研究[D].井冈山大学.2019
[4].何晓玲.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失地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的介入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高照莲,郝永胜.心理社会治疗对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体会[J].名医.2018
[6].王宝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服务业员工情绪管理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7].王林,杨梨,许珍芳.心理社会治疗在疏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中的运用[J].社会福利.2018
[8].王林,杨梨,许珍芳.心理社会治疗在疏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压力中的运用[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8
[9].顾焓冉.社会治疗与公共艺术关系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8
[10].赵媛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康复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