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华溪蟹论文_孙宾,刘莹莹,李鹏,严洁,周开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江华溪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粒体,胰腺,精巢,损伤,淋巴细胞,分子量,转录。

长江华溪蟹论文文献综述

孙宾,刘莹莹,李鹏,严洁,周开亚[1](2017)在《中华绒螯蟹与长江华溪蟹胚胎发育相关miRNA识别与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llumina/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中华绒螯蟹和长江华溪蟹胚胎的小RNA深度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筛选获得中华绒螯蟹的8 569 743条和长江华溪蟹的8 719 465条干净序列(Clean Unique Reads),长度分布在20 nt~22 nt区间内的分别占有30.47%(Ejs-OB:中华绒螯蟹胚胎测序文库)和30.38%(SY-OJC:长江华溪蟹胚胎测序文库).用SOAP程序将小RNA定位到基因组,结果 Ejs-OB中分析筛选出5 745 279个小RNA,其中13 472种小RNA与基因组的序列匹配;SY-OJC中分析筛选出4 397 509个小RNA,其中18 407种小RNA与基因组的序列匹配.分类注释的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和长江华溪蟹分别有6 293 445(Ejs-OB)和5 596 614(SY-OJC)条miRNA候选序列,但未预测发现新miRNA.在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结果中发现miR-1183、miR-1357、miR-1591、miR-2382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差异显着.在两文库中搜寻到一些共同miRNA*序列,其中miR-139*、miR-1419g*、miR-1798*、miR-202*、miR-2068*和miR-454*也是表达变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miRNA可能在调控与中华绒螯蟹和长江华溪蟹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徐娟娟[2](2013)在《比较系统地理研究揭示的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渐渗杂交》一文中研究指出同域或邻域分布的动物物种之间常发生渐渗杂交。淡水蟹类据推测很可能存在广泛的种间杂交,但迄今尚无淡水蟹物种间基于群体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例证。中国特有种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onanense)和长江华溪蟹(S. yangtsekiensis)呈邻域分布、共享黄河、淮河,乃至长江水系。本文联合使用线粒体和微卫星两类分子标记,通过比较系统地理研究和杂交个体分析,对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两个物种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种群历史动态,种群间的历史基因流估计和个体归属进行分析,探讨两个物种之间的渐渗杂交。结果发现:(1)基于线粒体数据提示,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具有共享单倍型,两种华溪蟹都不是单系群,河南华溪蟹与长江华溪蟹的陕县、桐柏种群组聚为一支,并且它们彼此之间具有频繁的基因流。而基于微卫星数据的分析一致支持两个物种是相互独立的类群,但二者间存在遗传信息混杂的个体。并通过杂交分析,提示这些混杂个体为两个近缘种的杂交后代。上述结果表明,对于这样核质表现不一致,本文认为可能是由于这两个近缘华溪蟹物种相互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尚不完善,发生了渐渗杂交。而且,这种遗传渐渗的发生具有空间分布上的特点。(2)河南华溪蟹与长江华溪蟹的陕县、桐柏种群之间发生的渐渗杂交,表现为深度的线粒体基因渐渗和轻微的核基因渐渗。线粒体DNA与核DNA在遗传方式、进化速率、自然选择的差异以及偏性扩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可能导致两种华溪蟹种群间的核、质渐渗杂交程度相异。(3)种群遗传分析显示,河南华溪蟹曾发生近期的快速辐射、种群爆发式增长,以及在分布区内表现出频繁的基因流和长距离扩散。长江华溪蟹未曾表现出种群扩张。河南华溪蟹正处于种群繁盛的时期。对两个物种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进一步提示,在更新世末次盛冰期,两种华溪蟹的有效种群大小下降。推测迫于冰期干冷的气候影响,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陕县、桐柏种群)的分布区收缩,并向伏牛山东部共同的避难所靠拢,增加了两个物种发生接触的机会。气候变化与区域环境条件对河南华溪蟹与长江华溪蟹渐渗杂交事件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并推测,随着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两种华溪蟹之间的渐渗杂交很可能发生了很多次,目前依然存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5-10)

潘达[3](2013)在《长江华溪蟹和无齿隐匿相手蟹转录组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短尾类包含超过6,793种已知物种,其中约32%栖居于淡水(Ng et al.,2008, Samuel et al.,2011).淡水蟹类经历了长期的淡水生活,在生殖、个体发育和机体盐水平衡的调节等方面已发生很大的适应性变化。然而蟹类基因组学研究数据的匮乏限制了对淡水蟹类适应进化的研究。转录组作为基因组中所有蛋白编码基因的总和,可以为推断生物的适应进化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转录组测序为我们在目前条件下研究淡水蟹类的适应进化提供了一个快捷、可行的途径。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nngtse kiense)属真淡水蟹类,是我国特有的华溪蟹属的代表。无齿隐匿相手蟹(Sesarma neglectum)分布于东亚沿海,常见于河口咸淡水环境中。本论文以长江华溪蟹和无齿隐匿相手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种蟹类转录组的测序和比较研究,以期在转录组水平对蟹类的淡水适应进化进行探讨。本文对两种蟹类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分别获得59,084,458和62,386,654条原始读段。在筛除低质量的序列后,利用Trinity软件对序列进行了组装和拼接,分别得到了95,148和102,019条基因序列。用Blast软件将基因序列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了比对,超过30%的基因获得了功能注释。通过GO和COG注释对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类。此外,在两种蟹类的转录组序列中还分别检测到大量的SSR候选标记,极大的丰富了在核基因水平开展种群进化研究的分子遗传信息。在两种蟹类的转录组中共鉴别出4,930对直系同源基因,通过选择压力分析,发现9对同源基因Ka/Ks的比值大于0.5,其中2对基因的Ka/Ks比值大于1。通过RPKM法对两个转录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了121,218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了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将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与本实验室测序获得的中华绒螯蟹不同发育阶段的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数据进一步比较,基于基因序列同源性和功能注释筛选获得了5条可能与两种蟹类机体渗透压调节或高渗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是V家族ATP酶、碳酸酐酶、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90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基因。通过对不同盐度条件驯养的两种蟹类鳃组织的半定量RT-PCR检验,发现HSP70和HSP90在两种蟹类中产生与盐度应激相应的表达变化;其余叁条离子通道基因在两种蟹类中的表达也随着盐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提示它们很可能在淡水蟹类的渗透压调节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该结果为今后通过实时定量PCR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5-10)

雷雯雯,徐团,王兰[4](2012)在《镉诱导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镉(0、7.25、14.50、29.00、58.00和116.00mg/L)处理不同时间(1d、3d、5d和7d)对长江华溪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组及染毒时间较短时镉对心肌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心肌出现空泡变性、玻璃样变性、炎细胞浸润等病理现象,在染毒7d虽然观察到疑似的凋亡细胞,但凋亡率较低;荧光显微镜未观察到心肌细胞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未出现凋亡细胞所特有的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镉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活性也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因此,在本实验所选取的浓度和时间范围内,镉未诱导长江华溪蟹心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这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观察到的肝胰腺、精巢组织在染毒2d、7d发生细胞凋亡的情况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心脏组织的特殊性、不同组织对镉的积累量不同有关。(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2年02期)

金芬芬,徐团,秦圣娟,王兰[5](2011)在《镉对长江华溪蟹肝胰腺线粒体抗氧化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镉对水生生物的污染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3年对福州市等12个贝类养殖区的调查发现,其动物体内的镉含量均超标。镉在水生动物体内的蓄积,鱼类最多,甲壳类次之。溶于水的镉离子被动物体的鳃组织吸收后,经由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从而影响整个代谢过程。由自由基介导的生物体内的氧化损伤是镉离子毒性效应的主要体现。其过氧化胁迫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诱导生物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代谢物;间接降低生物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后者是通过作用于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如SOD、CAT等)和抗氧化剂(如(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徐团,李颖君,金芬芬,雷雯雯,王茜[6](2011)在《镉对长江华溪蟹精巢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条件下,将健康性成熟雄性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暴露于0、7.25、14.5、29、58和116mg/L浓度的镉(Cd2+)溶液中,分别于1d、3d、5d和7d时测定精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均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急性镉暴露对精巢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酶活力变化和脂质过氧化加剧有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1年05期)

秦圣娟,秦琴,金芬芬,王兰[7](2011)在《镉对长江华溪蟹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浴法研究了镉(Cd2+)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免疫系统相关酶的影响。Cd2+处理组浓度分别为7.25mg/L、14.5mg/L、29mg/L、58mg/L和116mg/L,同时设对照组。分别在Cd2+处理24h、48h、72h和96h取血清进行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在相同处理时间,随着Cd2+浓度增加,PO和SOD活力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分别于24h、7.25mg/L和96h、14.5mg/L时达到最大值。当处理浓度相同、作用时间延长时,ACP活力先升后降,且在48h、58mg/L时升至最高,AKP活力则持续上升。表明Cd2+对长江华溪蟹免疫相关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其作用和效果具有浓度及时间效应。PO和SOD活力变化能够灵敏反映Cd2+对水生动物的胁迫程度,可作为指示镉污染的生物学指标。(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1年05期)

周妍英,李瑞金,任国锐,王兰[8](2011)在《镉对长江华溪蟹金属硫蛋白mRNA表达的诱导及低分子量壳聚糖的联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2+)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在肝胰腺、鳃、肌肉和心脏中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及低分子量壳聚糖(low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简称LMWC)的联合作用.镉浓度分别为29、58和87mg.L-1,镉与LMWC的联合作用组分别为58mg.L-1Cd2++20mg.L-1LMWC、58mg.L-1Cd2++40mg.L-1LMWC和58mg.L-1Cd2++80mg.L-1LMWC;处理时间均是4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镉胁迫下,长江华溪蟹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MTmRNA表达显着增加,而心脏中的变化不显着.在LMWC和镉共同作用下,MTmRNA的表达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比镉单独作用(58mg.L-1Cd2+)显着下降,而肌肉和心脏中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镉能诱导长江华溪蟹4种组织中MTmRNA的表达,且具有组织差异性;在LMWC与镉联合作用下,MTmRNA的表达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高爱保[9](2011)在《重金属诱导长江华溪蟹RNA差异显示及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虾蟹养殖已成为主导产业,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因此,应当大力加强养殖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严格控制水体污染,有效限制抗生素和其它化学药物的使用,尽量确保养殖水域的适养性和出塘产品的安全性,从生产源头上保证虾蟹产品的质量,实现无公害生产,以此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超量排放,严重污染了养殖用水水源以及养殖自身的污染,也造成水质下降,环境恶化,病害日趋严重,发病面积逐步扩大,经济损失严重。例如,工农业和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对水域产生威胁。水污染的结果将导致虾蟹成活率降低和养殖成本提高,严重影响我国虾蟹养殖业的发展和水产品的出口创汇。因此,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例如Cd、Cu)对经济虾蟹的影响,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掌握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危害程度,从基因表达水平上阐明重金属协迫对渔业健康养殖的危害机理,而且对环境检测污染导致的生物体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丰富甲壳动物毒理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e).十足目(Decapoda)、溪蟹科(Potamidae)、华溪蟹属(Sinopotamon)。华溪蟹是我国淡水蟹类特有属的代表,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大,见于整个长江水系及其支流等广阔地区的中高山区及丘陵、平原等不同的生态区。本研究以长江华溪蟹为实验材料,参照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经不同浓度(5mg/L、0.5mg/L、0.05 mg/L.0.005 mg/L Cd2+和0.1 mg/LCu2+)镉、铜诱导24h、48h、96h,从分子水平研究在不同组织中积累的选择性与基因表达的差异性。一方面,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d和Cu在组织中的积累。结果表明,镉、铜在体内的积累均具有组织特异性,积累量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积累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基本是:鳃>肝胰腺>心脏。在96h,Cd积累量达最大值,其中鳃为75±3.8μg/g,肝胰腺为70±2.9μg/g,但心脏中含量很少且在24h未检测到。Cu在未处理之前本底含量较高,鳃和肝胰腺中就达到20.8±1.2μg/g,而心脏中未检测到。Cd和Cu联合染毒后,Cu积累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但是Cd的积累量与单独Cd处理比较积累量明显增加。在Cd 5mg/L+Cu0.1mg/L染毒96h,Cd积累量在肝胰腺中高达121.3±3.1μg/g,鳃中101.2±3.4μg/g,心脏中8±0.9μg/g。另一方面,分别提取叁种组织的RNA,用RT-PCR技术合成一链cDNA,采用锚定引物与20个随机引物之间组合的PCR反应,对染毒前后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研究,以寻找重金属应答基因。结果表明,锚定引物与20个随机引物之间组合进行PCR扩增差异条带较多,经筛选、再扩增并进行克隆测序验证其真实性,得到了应答基因的EST序列,提交序列到(?)GenBank中。首次获得了长江华溪蟹β-actin基因序列,并提交到GenBank中,登录号为GQ415418,同时对七种蟹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华溪蟹和地蟹(Gecarcinus lateralis)、张口蟹(Neohelice granulata)亲缘关系较远,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缘关系很近,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关系较远。用NJ法和ML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相同的拓扑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长江华溪蟹单独形成一支,与其它海洋蟹的亲缘关系远,支持溪蟹单独划分为总科。随后,以SYBR Green I为染料,β-actin为内参,检测样本荧光信号的域值循环数(Ct),用Comparative Delta-delta Ct法对叁种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基因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用SPSS15.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升高,MT表达量也升高。MT表达在24h增加量较少,48h表达量急剧升高,且鳃和肝胰腺中增加量高于心脏组织的。Cd浓度5mg/L处理96h,肝胰腺MT基因表达最高增加到22.5倍,但0.05mg/L和0.005 mg/L Cd浓度组及对照组MT表达量变化不明显。在镉处理组中加入浓度为0.1 mg/L的Cu后,当Cd浓度为5 mg/L、0.5 mg/L时,铜诱导鳃和心脏MT表达量急剧升高,促进效应明显。鳃MT基因表达量的最大值在5 mg/L 96h由12.5倍升高到18.36倍。而对于Cd浓度0.05 mg/L和0.005 mg/L, Cu的促进效应不明显。经重金属胁迫后,长江华溪蟹MT基因表达受时间影响不明显,但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因而MT可作为监测镉污染的生物标识物。结论如下:1、长江华溪蟹组织中镉积累量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联合染毒后Cd积累量明显增加。2、mRNA差异显示结果初步筛选并获得了一些重复性较好的差异条带,可能为镉应答基因。3、镉诱导长江华溪蟹MT基因表达出现清晰的剂量效应,Cu的存在能增强Cd的诱导MT基因的表达效果,两种金属表现出协同效应。4、长江华溪蟹可以做为一种检测镉污染的指示生物。(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1-06-01)

秦琴,秦圣娟,王兰[10](2011)在《镉对长江华溪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镉在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主要组织器官肝胰腺、鳃、肌肉和卵巢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积累。镉不但可以损坏长江华溪蟹肝胰腺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主要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影响肝胰腺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而且影响免(本文来源于《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3-25)

长江华溪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域或邻域分布的动物物种之间常发生渐渗杂交。淡水蟹类据推测很可能存在广泛的种间杂交,但迄今尚无淡水蟹物种间基于群体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例证。中国特有种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onanense)和长江华溪蟹(S. yangtsekiensis)呈邻域分布、共享黄河、淮河,乃至长江水系。本文联合使用线粒体和微卫星两类分子标记,通过比较系统地理研究和杂交个体分析,对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两个物种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种群历史动态,种群间的历史基因流估计和个体归属进行分析,探讨两个物种之间的渐渗杂交。结果发现:(1)基于线粒体数据提示,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具有共享单倍型,两种华溪蟹都不是单系群,河南华溪蟹与长江华溪蟹的陕县、桐柏种群组聚为一支,并且它们彼此之间具有频繁的基因流。而基于微卫星数据的分析一致支持两个物种是相互独立的类群,但二者间存在遗传信息混杂的个体。并通过杂交分析,提示这些混杂个体为两个近缘种的杂交后代。上述结果表明,对于这样核质表现不一致,本文认为可能是由于这两个近缘华溪蟹物种相互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尚不完善,发生了渐渗杂交。而且,这种遗传渐渗的发生具有空间分布上的特点。(2)河南华溪蟹与长江华溪蟹的陕县、桐柏种群之间发生的渐渗杂交,表现为深度的线粒体基因渐渗和轻微的核基因渐渗。线粒体DNA与核DNA在遗传方式、进化速率、自然选择的差异以及偏性扩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可能导致两种华溪蟹种群间的核、质渐渗杂交程度相异。(3)种群遗传分析显示,河南华溪蟹曾发生近期的快速辐射、种群爆发式增长,以及在分布区内表现出频繁的基因流和长距离扩散。长江华溪蟹未曾表现出种群扩张。河南华溪蟹正处于种群繁盛的时期。对两个物种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进一步提示,在更新世末次盛冰期,两种华溪蟹的有效种群大小下降。推测迫于冰期干冷的气候影响,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陕县、桐柏种群)的分布区收缩,并向伏牛山东部共同的避难所靠拢,增加了两个物种发生接触的机会。气候变化与区域环境条件对河南华溪蟹与长江华溪蟹渐渗杂交事件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并推测,随着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两种华溪蟹之间的渐渗杂交很可能发生了很多次,目前依然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江华溪蟹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宾,刘莹莹,李鹏,严洁,周开亚.中华绒螯蟹与长江华溪蟹胚胎发育相关miRNA识别与比较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徐娟娟.比较系统地理研究揭示的河南华溪蟹和长江华溪蟹渐渗杂交[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潘达.长江华溪蟹和无齿隐匿相手蟹转录组的比较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雷雯雯,徐团,王兰.镉诱导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yangtsekiense)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2

[5].金芬芬,徐团,秦圣娟,王兰.镉对长江华溪蟹肝胰腺线粒体抗氧化酶活力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1

[6].徐团,李颖君,金芬芬,雷雯雯,王茜.镉对长江华溪蟹精巢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1

[7].秦圣娟,秦琴,金芬芬,王兰.镉对长江华溪蟹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1

[8].周妍英,李瑞金,任国锐,王兰.镉对长江华溪蟹金属硫蛋白mRNA表达的诱导及低分子量壳聚糖的联合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11

[9].高爱保.重金属诱导长江华溪蟹RNA差异显示及定量分析[D].山西大学.2011

[10].秦琴,秦圣娟,王兰.镉对长江华溪蟹免疫功能的影响[C].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论文知识图

Cd2+对长江华溪蟹鳃GR活力的影...Cd2+对长江华溪蟹肝胰腺GST活力...长江华溪蟹精子超微结构模式图Cd2+对长江华溪蟹肝胰腺GPx活力...Cd2+对长江华溪蟹肝胰腺GR活力...Cd2+对长江华溪蟹鳃GST活力的影...

标签:;  ;  ;  ;  ;  ;  ;  

长江华溪蟹论文_孙宾,刘莹莹,李鹏,严洁,周开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