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速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分布式,运动学,车辆,直流电机,轮毂,水陆。
差速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靳立强,田端洋,宋琪[1](2019)在《多轴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电子差速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阶段电动轮驱动车辆电子差速控制无法适应任意行驶工况、电机性能要求较高等问题,提出自适应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对轮毂电机进行转矩指令控制,转速随动的方式,使车轮根据自身受力状态实现差速;同时介绍了多轴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动力学整车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整体控制策略,模拟传统汽车从动力系统到差速器的功率分配特性,利用驾驶员期望车速和反馈的实际车速的差值输入到PID控制器中,输出得到各电机目标需求转矩。最后提出差速性能评价方法,并针对差速问题的3种主要工况进行离线仿真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自适应电子差速控制能够控制车轮理论和实际行驶距离误差小于0.5%左右,验证了自适应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以及较高的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2](2019)在《杭州杭叉桥箱有限公司电驱差速锁式越野叉车驱动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企业综述杭州杭叉桥箱有限公司是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生产叉车驱动桥、转向桥等产品。公司成立于2005年,坐落于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占地面积27648m~2,厂房面积30395 m~2,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实现年产值5.4亿余元。目前,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公司拥有大主加工中心等先进的生产设备,具有行业内领先的驱动桥装、油漆、泊洗为一体的先进流水线。经过十余年努力和持续发展,公司己经成长为集机械设计、加(本文来源于《起重运输机械》期刊2019年14期)
剧冬梅,项昌乐,陶溢,徐小军,王文浩[3](2019)在《电驱动差速转向轮式水陆两栖车辆可收放悬架机构运动学分析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减小车辆在水中的形状阻力,需要将轮式两栖车的轮子提升到水线以上。针对该需求提出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可收放悬架方案。对两栖车收放悬架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了其运动规律;制定了悬架参数优化策略,以提高悬架在水中的收放高度,改善陆地的行驶特性;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Insight中设计了参数优化实验,通过分析参数灵敏度确定优化变量,根据所选的优化变量,分别以行走机构收放高度、翻转角度、外倾角以及主销内倾角等参数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行走机构收放过程和运动学特性的优化效果明显,在保障陆上性能的同时大幅减小了水上航行阻力。(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玉柱,潘汉明[4](2019)在《双轮边电机驱动的电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系统仿真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ckerman转向模型构建应用于电动客车的双轮边电机驱动电子差速控制系统,并在Simulink中搭建控制模型。利用TruckSim仿真软件构建整车模型,并与Simulink控制系统进行联合仿真。在一辆12m电动公交车上对控制模型进行了测试。仿真及实车试验表明,双轮边电机驱动的电动客车运行平稳,可有效减小轮胎磨损,避免驱动轮打滑。(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陈奋裕[5](2019)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取消了传统汽车复杂的传动系统,大大简化了底盘结构,不仅降低了车辆整备质量,同时留出了更多的乘坐空间,在提高传动效率的同时,更易于实现车辆底盘的模块化、电气化和主动控制,可获得更佳的驾乘体验。因此,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备受各大企业和高校关注。尽管如此,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备更多可控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来各驱动轮协调控制的问题。尤其是在车辆转向时,由于内外侧车轮运动轨迹长度不同,将引发转速需求与转矩控制间的矛盾,即所谓的差速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以后轮独立驱动分布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滑转修正的自适应差速控制策略。首先,本文根据车辆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四分之一车辆模型、Ackermann转向几何模型和多自由度转向力学模型,并针对各模型分析明确了单驱动轮与地面的力学关系、车辆转向时的几何关系及转向时车辆的受力情况。其次,借鉴传统差速器以路面附着力实现速差的原理,提出以两侧驱动轮附着系数相等为控制依据的基于车辆模型垂直载荷比分配的模型自适应差速;同时,以Ackermann转向几何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两侧驱动车轮的转速约束,提出以两侧车轮估算车速差为控制参考量进行滑转修正的限滑控制策略,将两者结合实现车辆的限滑差速控制。进一步,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运用CarSim建立了车辆模型,并与采用Matlab/Simulink构建的控制策略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机械差速器相比,在实现电子差速的同时,本文所提出的差速方案在车轮限滑上更具优势。最后,本文设计开发了一款电子差速控制器,并搭建了双后轮轮毂电机驱动的分布式电动汽车试验车,进行了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滑转修正的自适应电子差速控制策略通过转矩协调控制可达到较好的差速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2)
卢林芳[6](2019)在《面向转向稳定性的差速驱动AGV结构与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GV作为现在智能化仓储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极大地提高了仓储作业的效率。AGV承担着仓储物流中的货物运送任务,其运行状态极为重要。本文针对某轻载前轮差速式货叉AGV原地转向过程中,出现旋转中心偏移甚至甩尾,严重影响AGV正常运行工作。另外,该轻载型货叉AGV存在尺寸过大问题,不仅耗能,并且影响其运行的灵活性。为此,本文采用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AGV原地转向稳定性研究,并对AGV进行优化。另外,研究相应的控制策略,设计AGV转向控制系统,改善货叉AGV转向稳定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建立AGV原地转向动力学模型,并对AGV旋转中心偏移现象进行分析,推导AGV原地转向稳定性的相关公式,获得影响AGV原地转向稳定性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为后面AGV原地转向仿真提供理论依据,对类似的AGV动力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2)采用仿真的方法,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AGV原地转向进行仿真,得出运动参数和结构参数对AGV原地转向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验证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并为后文AGV优化工作提供理论基础。(3)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货叉AGV车体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在存在设计余量的情况下,以车体轻量化为目标,车体结构强度和刚度为约束,对车体材料以及尺寸进行优化。并通过动力学分析,对AGV的偏心距进行优化,完成AGV的车体结构优化。另外,对AGV原地转向相关的运动参数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4)针对优化后的货叉AGV存在的结构以及装配方面的不足,研究AGV原地转向控制策略,采用自适应的模糊PID控制算法,构建货叉AGV转向控制系统,进行AGV转向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通过调试后,货叉AGV旋转中心偏移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优化后的货叉AGV原地转向稳定,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并且实现轻量化设计,降低功耗,对工程实际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赵贞莲,张瑞成,姜栋,李海龙[7](2019)在《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差速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分布式驱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转向时两驱动轮的差速控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PID算法设计了满足阿克曼转向原理的差速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和RecurDyn软件构建了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联合仿真平台,通过连续转弯工况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车辆连续转向时差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04期)
陈秋霞,范烨,倪丽慧[8](2019)在《两轮差速的服务机器人底盘驱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底盘驱动系统技术是服务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DRV8701P、STM32F103的服务机器人底盘驱动系统,实现直流电机的驱动,完成服务机器人两个动力轮的驱动、控制;电路拓扑为H结构,实现电机正反转,电流可以达到40A,电压可以到达45V,占空比可以实现0~100%,控制范围很广。(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陈晓菲,刘平,杨明亮,孙磊,罗立全[9](2019)在《基于滑转率的四轮轮边驱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四轮驱动电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问题,考虑车辆转向过程中垂直载荷转移以及转向过程的横向稳定性,提出了以车轮滑转率为控制目标的电子差速控制策略,通过对4个驱动电机进行转矩调节以达到控制目标。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下进行离线仿真,经验证该策略可以根据不同转向工况对各个驱动电机转矩实时分配,将仿真结果与无电子差速策略的车辆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相同转向工况下采用电子差速策略的车辆比无电子差速策略的车辆具有更好的差速效果和横向稳定性。在基于dSPACE/Infineon-TriCore搭建的硬件在环实验平台上进行半实物仿真,验证该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徐高欢,刘武,谢荣盛[10](2019)在《变性高阶比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差速泵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差速泵性能,提出了一种变性高阶比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的六叶片差速泵。建立了变性高阶比傅里叶非圆齿轮传动模型和六叶片差速泵性能指标计算模型,编写差速泵性能分析软件。计算和分析不同阶数比和不同变性系数下的差速泵排量、流量和脉动率等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高阶数比非圆齿轮副有利于提高六叶片差速泵综合性能,变性系数改变有利于降低单泵脉动率。经试验台测试,在相同泵尺寸及管路环境下,变性高阶比差速泵第一叶轮输入轴微应变均值下降35. 2%,降低了差速泵流量脉动。而非圆齿轮的不根切最大模数增加27. 7%,增强了承载能力。排量变化不大,降低了1. 2%。该设计更有利于低脉动、大载荷工况。(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差速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企业综述杭州杭叉桥箱有限公司是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生产叉车驱动桥、转向桥等产品。公司成立于2005年,坐落于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占地面积27648m~2,厂房面积30395 m~2,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实现年产值5.4亿余元。目前,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公司拥有大主加工中心等先进的生产设备,具有行业内领先的驱动桥装、油漆、泊洗为一体的先进流水线。经过十余年努力和持续发展,公司己经成长为集机械设计、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速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靳立强,田端洋,宋琪.多轴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电子差速控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杭州杭叉桥箱有限公司电驱差速锁式越野叉车驱动桥[J].起重运输机械.2019
[3].剧冬梅,项昌乐,陶溢,徐小军,王文浩.电驱动差速转向轮式水陆两栖车辆可收放悬架机构运动学分析与参数优化[J].兵工学报.2019
[4].张玉柱,潘汉明.双轮边电机驱动的电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系统仿真与试验[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
[5].陈奋裕.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系统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9
[6].卢林芳.面向转向稳定性的差速驱动AGV结构与控制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赵贞莲,张瑞成,姜栋,李海龙.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差速控制技术研究[J].建筑机械.2019
[8].陈秋霞,范烨,倪丽慧.两轮差速的服务机器人底盘驱动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9
[9].陈晓菲,刘平,杨明亮,孙磊,罗立全.基于滑转率的四轮轮边驱动客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10].徐高欢,刘武,谢荣盛.变性高阶比傅里叶非圆齿轮驱动差速泵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