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轴流泵论文-王婷婷,潘绪伟,成志超,仝妍妍

潜水轴流泵论文-王婷婷,潘绪伟,成志超,仝妍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水轴流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潜水轴流泵,计算网格,ICEM,CFD

潜水轴流泵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婷,潘绪伟,成志超,仝妍妍[1](2019)在《潜水轴流泵流程CFD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利用计算机超强计算能力得到流体控制方程的近似解,具有成本低和能模拟较复杂或较理想的过程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工程实践。泵站的进水流道为泵提供均匀的进水条件,其出口断面的流速均匀性将影响水泵性能的发挥,出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设计使水流流向出水池的过程中更好地扩散,尽可能多地回收动能,不产生旋涡。(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9年11期)

吴晨晖[2](2019)在《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一般由开敞式进水池、轴流泵叶轮、扩散导叶体以及井筒式出水流道4部分组成。由于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及工程投资小等优点,近年来在城市排涝工程及农业灌溉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已有的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发现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效率较低,因此针对该型泵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来提升其水力性能以降低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商用CFD软件对某常用的原始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并针对不同流量下的内流特性及水力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原始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较差,其中开敞式进水池及轴流泵叶轮的性能较好而扩散导叶体及井筒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较大。扩散导叶体内部在不同流量下均存在大范围的回流区域,使得导叶体出口的剩余环量较大,水流在井筒内及井筒与出水管之间的连接段出现明显的脱流并在出水管进口处形成大范围旋涡,回流旋涡区域随着流量的上升而增大。针对扩散导叶体中导叶轮毂出口半径L1、扩散管轮毂出口半径L2、导叶间距d及扩散管出口半径L34种几何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计算发现:泵装置的扬程及效率随着L1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随着IL2及L3的上升,扬程及效率也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随着d的逐渐上升,扬程效率先生后下降。通过k值分析得出影响泵装置扬程效率的因素排列依次为L1>La>L3>d,通过综合频率法得出了最优组合方案。该方案在设计工况下扬程与效率分别为3.76m及74.6%,相比于原始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在设计流量下的扬程效率提高了 8%,优化效果明显。针对井筒式出水流道中倒角距离A、出水管半径R、电机收尾角度θ以及电机尾部与出水管中心线的距离L 4种几何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计算发现:随着A的逐渐上升,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先上升后下降;泵装置的扬程及效率随着R的上升逐渐上升且上升的速率逐渐减小;随着θ的上升,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先上升后保持不变;而随着L的上升,扬程效率逐渐上升。影响泵装置扬程效率的因素排列依次为R>L>θ>A,考虑到工程投资不应过大的情况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设计流量下的最佳组合方案的扬程效率分别为3.94m及78.85%,优化效果较明显。对原始方案及最终优化方案在不同流量下分别进行定常及非定常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优化方案扩散导叶体内部的流态均好于原始方案,设计流量下导叶体的水力损人相比减小了 26.5%,优化方案的井筒式出水流道的流态优于原始方案,出水管进口内部的回流区域较小,水力损失相比原始方案小了 43.1%。不同流量下,优化方案扩散导叶体内各采样点的压力脉动及压力脉动强度小于原始方案。综合来看,优化方案在内流特性、水力性能及压力脉动特性均好于原始方案。对于常用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整体结构尺寸,推荐(?)1与(?)2保持在10.43(?)18.22(?)及24.81(?)32.02(?)间。在工程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井筒式出水流道的整体高度及出水管半径,并对井筒与出水管的相贯线进行倒角或倒圆处理。(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常勇[3](2019)在《潜水轴流泵安装与运行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早期泵站已满足不了现代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境、区域性开发建设的要求。近年来,低扬程、大流量、高效率新型潜水轴流泵的投入使用,不仅改变了过去国产低电压大功率水泵在技术和设备上的不足,泵站的工程效益和运行效率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对新建的塘于路泵站潜水轴流泵的安装与运行进行分析,总结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海河水利》期刊2019年01期)

杨晓春,张春,杨春霞[4](2019)在《隔墩对潜水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及压力脉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进水流道有、无隔墩两种方案,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潜水轴流泵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计算以及压力脉动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隔墩能改善叶轮室的进水条件,改善进水流道内水流的流态;但由于过流面积的减少,会增加水泵装置的水力损失;设置隔墩前后,泵装置内压力脉动规律基本保持一致的同时,压力脉动幅值有所变化,对提高泵装置的稳定运行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9年01期)

曾建文[5](2018)在《对防洪排涝泵站潜水轴流泵故障特点及其原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防洪排涝泵站采用潜水轴流泵,而防洪排涝泵站是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潜水轴流泵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但是,水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故障,所以要及时掌握故障的特点以及发生的原因,对于保障机组的稳定运行,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非常显着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于防洪排涝泵站潜水轴流泵的故障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27期)

周军[6](2018)在《古树庙泵站潜水轴流泵和立式混流泵运维护特点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投运多年的城市防渗泵站潜水轴流泵和立式混流泵的结构特点出发,结合二者的运行维护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提高对两种泵的全方位理解认知。(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5期)

杨魏,雷晓宇,张志民,李怀诚,王福军[7](2017)在《基于载荷分布的潜水轴流泵叶轮与导叶水力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潜水轴流泵进行叁维反问题设计,以水力效率为设计目标,提出叶轮、导叶适合的载荷分布形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单因素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载荷参数对潜水轴流泵内外特性的影响,得到水力效率较优的载荷分布形式:叶轮叶片为前载型,导叶叶片为轮毂中载、轮缘前载型。具体的载荷参数取值范围:对于叶轮,斜率取值范围为-1~0,前载点取值范围为0.25~0.45,后载点取值范围为0.55~0.75;对于导叶,轮毂斜率在0附近取值,轮缘斜率取值范围为0~0.75,轮毂前载点取值范围为0.25~0.45,轮缘前载点在0.25附近取值,轮毂后载点取值范围为0.55~0.75。叶轮设计中发现:前载型叶片对原泵叶根尾缘的二次流有改善作用。导叶设计中发现:由于潜水轴流泵导叶的扩散式结构特点,导叶近壁面易出现分离涡,轮毂中载、轮缘前载型叶片能够有效地抑制导叶近壁面的涡分离。(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王吉烈[8](2017)在《孤河泵站潜水轴流泵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潜水轴流泵是孤河水库提升泵站的重要蓄水设备。由于泵站运行环境较差,运行中显现出损坏率高、维修成本高的缺点。因此,在泵站运行中,采取对过流设施加强维护,及时清理前池淤泥和杂物,加强机泵维修监督检查等措施,对延长机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十分重要。本文对其在这些年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辛健[9](2017)在《大型行星齿轮变速潜水轴流泵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型行星齿轮变速潜水轴流泵在下小河排涝泵站的应用及各项检测,对大型行星齿轮变速潜水轴流泵的参数选型及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通用机械》期刊2017年05期)

刘慧[10](2017)在《浅谈潜水轴流泵安全运行保障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潜水轴流泵因其优势特点在黄河原水提升和水库清水外供中得以广泛使用。在改善工作环境、带来较好效益的同时,由于运行环境恶劣等诸多因素影响,潜水轴流泵在自动化保护、控制电缆等方面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问题,影响了生产运行。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并落实潜水轴流泵安全运行的保障措施。(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7年01期)

潜水轴流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一般由开敞式进水池、轴流泵叶轮、扩散导叶体以及井筒式出水流道4部分组成。由于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及工程投资小等优点,近年来在城市排涝工程及农业灌溉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已有的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发现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效率较低,因此针对该型泵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来提升其水力性能以降低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商用CFD软件对某常用的原始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并针对不同流量下的内流特性及水力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原始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较差,其中开敞式进水池及轴流泵叶轮的性能较好而扩散导叶体及井筒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较大。扩散导叶体内部在不同流量下均存在大范围的回流区域,使得导叶体出口的剩余环量较大,水流在井筒内及井筒与出水管之间的连接段出现明显的脱流并在出水管进口处形成大范围旋涡,回流旋涡区域随着流量的上升而增大。针对扩散导叶体中导叶轮毂出口半径L1、扩散管轮毂出口半径L2、导叶间距d及扩散管出口半径L34种几何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计算发现:泵装置的扬程及效率随着L1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随着IL2及L3的上升,扬程及效率也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随着d的逐渐上升,扬程效率先生后下降。通过k值分析得出影响泵装置扬程效率的因素排列依次为L1>La>L3>d,通过综合频率法得出了最优组合方案。该方案在设计工况下扬程与效率分别为3.76m及74.6%,相比于原始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在设计流量下的扬程效率提高了 8%,优化效果明显。针对井筒式出水流道中倒角距离A、出水管半径R、电机收尾角度θ以及电机尾部与出水管中心线的距离L 4种几何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计算发现:随着A的逐渐上升,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先上升后下降;泵装置的扬程及效率随着R的上升逐渐上升且上升的速率逐渐减小;随着θ的上升,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先上升后保持不变;而随着L的上升,扬程效率逐渐上升。影响泵装置扬程效率的因素排列依次为R>L>θ>A,考虑到工程投资不应过大的情况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设计流量下的最佳组合方案的扬程效率分别为3.94m及78.85%,优化效果较明显。对原始方案及最终优化方案在不同流量下分别进行定常及非定常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优化方案扩散导叶体内部的流态均好于原始方案,设计流量下导叶体的水力损人相比减小了 26.5%,优化方案的井筒式出水流道的流态优于原始方案,出水管进口内部的回流区域较小,水力损失相比原始方案小了 43.1%。不同流量下,优化方案扩散导叶体内各采样点的压力脉动及压力脉动强度小于原始方案。综合来看,优化方案在内流特性、水力性能及压力脉动特性均好于原始方案。对于常用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的整体结构尺寸,推荐(?)1与(?)2保持在10.43(?)18.22(?)及24.81(?)32.02(?)间。在工程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井筒式出水流道的整体高度及出水管半径,并对井筒与出水管的相贯线进行倒角或倒圆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水轴流泵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婷,潘绪伟,成志超,仝妍妍.潜水轴流泵流程CFD分析及结构优化[J].治淮.2019

[2].吴晨晖.井筒式立式潜水轴流泵装置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D].扬州大学.2019

[3].常勇.潜水轴流泵安装与运行浅析[J].海河水利.2019

[4].杨晓春,张春,杨春霞.隔墩对潜水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及压力脉动的影响[J].治淮.2019

[5].曾建文.对防洪排涝泵站潜水轴流泵故障特点及其原因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8

[6].周军.古树庙泵站潜水轴流泵和立式混流泵运维护特点解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7].杨魏,雷晓宇,张志民,李怀诚,王福军.基于载荷分布的潜水轴流泵叶轮与导叶水力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17

[8].王吉烈.孤河泵站潜水轴流泵故障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

[9].辛健.大型行星齿轮变速潜水轴流泵应用技术研究[J].通用机械.2017

[10].刘慧.浅谈潜水轴流泵安全运行保障措施[J].内江科技.2017

标签:;  ;  ;  ;  

潜水轴流泵论文-王婷婷,潘绪伟,成志超,仝妍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