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隐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差分隐私,基因隐私,基因数据效用
基因隐私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吴振强,彭长根,雷秀娟[1](2019)在《SNP连锁不平衡下的基因隐私保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测序成本大幅降低,使基因数据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疾病关联研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的身份、表型和血缘关系等敏感信息相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容易导致患者的隐私信息泄露.为此,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相关系数,提出矩阵差分隐私保护模型以实现基因数据和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的隐私保护,同时确保基因数据具有一定的效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基因数据隐私与效用的权衡,并对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下的基因隐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季冬梅[2](2017)在《精准医疗对基因隐私保护带来的法律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准医疗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完善与发展,但也带来患者个人隐私尤其是基因信息保护的问题,及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框架及具体规则成为当务之急。美国近期发布《精准医疗隐私与信赖最终原则》与《精准医疗计划安全原则框架》,成为相关保护原则与框架建设中的领先者。为促进我国相应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建设,有必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美国制度框架中的可取之处,明确在精准医疗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知情同意、诚实信用、合理注意、利益平衡等原则,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基因信息保护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7年08期)
刘鑫[3](2015)在《人体基因专利与人体基因隐私的冲突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基因是一种具有专利权和隐私权双重属性的权利客体,在其权利行使过程中彰显出财产权范畴的专利权和人格权范畴的隐私之间激烈的权利冲突。基于此,从专利权和隐私权所共同具有权利独占、内容公开、权利限制的叁个维度来探究人体基因专利与人体基因隐私之间权利冲突的具体表现,并从授权机制完善和协商机制建构两个方向提出权利冲突的平衡举措。(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秦天宝,虞楚箫[4](2015)在《基因隐私的法律保护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信息和基因隐私的特殊性使得理论和实务界对基因隐私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仍需对法律保护的限度加以思考。从法理层面、法律层面和现实层面进行分析,可知:基因隐私的绝对保护缺乏法理依据并对立法带来巨大挑战,破坏法律的整体性;绝对保护将促成基因决定主义的再度盛行,有碍社会的整体进步。基因隐私的法律保护应遵循一定的限度,必须采取"小综合立法模式",从实体上完善例外情况的规定,在程序上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以达到对基因隐私有效且合理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秦天宝[5](2013)在《论我国基因隐私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科技的发展激发了一种新的隐私保护需要——基因隐私。学界在对基因隐私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达成一致后,对具体的法律保护进路存有争议。通过梳理基因隐私综合立法和单独立法两种保护模式的学理论证、立法实践及立法背景,根据我国实际,可以认为,我国现阶段应当采取以小综合立法模式为主,辅以行业自律机制,并在条件成熟时,向单独立法的保护进路发展。(本文来源于《政法论丛》期刊2013年06期)
朱姝,胡庆澧,沈铭贤,丘祥兴,朱伟[6](2013)在《“保护基因隐私,防止基因歧视”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基因检测相关的立法还是空白。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调查了我国公众对基因检测技术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基因歧视的态度和看法,发现公众反对基因歧视、保护基因隐私的呼声高涨,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规范基因检测技术、禁止基因歧视的法律法规。(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3年01期)
邱瑞贤[7](2010)在《携带地贫基因为何揾工难?》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周前,32岁的郎浩(应当事人要求化名)终于得到了那个最后的答案——他考了叁个月的主管职位,忽然消失了。 郎浩觉得是因为自己体检报告上的四个字:怀疑地贫。从2005年知道自己有地贫基因家族史以来,郎浩“跳槽”了数个公司;这一次,他认为遗传的基因(本文来源于《广州日报》期刊2010-07-30)
操秀英[8](2010)在《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基因隐私?》一文中研究指出■ 将新闻进行到底 等待半年的一纸判决证实了小谢当初的想法:“对胜诉没有报太大希望。” 备受关注的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日前一审判决,叁位考生的请求均被驳回。 6月12日,其中两位考生通过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法院向佛山中院提交了上诉(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0-07-15)
吕静[9](2009)在《捍卫基因隐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咖啡杯或口香糖,甚至一顶旧帽子,就可能获得你的生命特征;现在,已经到了需要采取一致的国际间行动、保护每个人的DNA隐私的时候了(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周刊》期刊2009年05期)
林香玉[10](2005)在《论保险公司对基因隐私的有限知情权——保险领域的基因歧视现象引发的法律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歧视是随着基因技术发展而引发的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在保险领域的基因歧视与隐私权保护之间关系实质是基因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协调选择问题。保险公司应该能够成为基因隐私知情权主体,但这种知情权不是无限的,即保险公司对基因隐私享有有限知情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基因隐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精准医疗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完善与发展,但也带来患者个人隐私尤其是基因信息保护的问题,及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框架及具体规则成为当务之急。美国近期发布《精准医疗隐私与信赖最终原则》与《精准医疗计划安全原则框架》,成为相关保护原则与框架建设中的领先者。为促进我国相应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建设,有必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美国制度框架中的可取之处,明确在精准医疗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知情同意、诚实信用、合理注意、利益平衡等原则,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基因信息保护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隐私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吴振强,彭长根,雷秀娟.SNP连锁不平衡下的基因隐私保护模型[J].软件学报.2019
[2].季冬梅.精准医疗对基因隐私保护带来的法律挑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
[3].刘鑫.人体基因专利与人体基因隐私的冲突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5
[4].秦天宝,虞楚箫.基因隐私的法律保护限度[J].江西社会科学.2015
[5].秦天宝.论我国基因隐私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J].政法论丛.2013
[6].朱姝,胡庆澧,沈铭贤,丘祥兴,朱伟.“保护基因隐私,防止基因歧视”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3
[7].邱瑞贤.携带地贫基因为何揾工难?[N].广州日报.2010
[8].操秀英.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基因隐私?[N].科技日报.2010
[9].吕静.捍卫基因隐私[J].中国新闻周刊.2009
[10].林香玉.论保险公司对基因隐私的有限知情权——保险领域的基因歧视现象引发的法律思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 差分隐私; 基因隐私; 基因数据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