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敏感性论文_郭晓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赤霉素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霉素,敏感性,性状,基因,水稻,粳稻,小麦。

赤霉素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丽[1](2019)在《谷子矮秆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矮秆突变体是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试验采用赤霉素浸渍法对谷子矮秆突变体衡谷12号和正常植株冀谷19号的赤霉素反应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GA处理后,衡谷12号突变体植株的根长和节间间距均与正常植株无显着差异,并随着GA浓度的增加,二者均表现增长的趋势;外源GA处理后,衡谷12号突变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的侧根数均表现出受抑制的趋势,且衡谷12受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正常植株。(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王清海,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苏瑾[2](2015)在《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Rht14、Rht16和Rht18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其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这些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选用分别含有Rht14、Rht16和Rht18的四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ANW16D(Rht14)、ANW16F(Rht16)、ANW16G(Rht18)及其高秆轮回亲本LD222以及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测量其不同浓度GA3处理下小麦的株高,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3种矮秆小麦的赤霉素反应类型。在成熟期对LD222近等基因系小麦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穗长、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节间表皮细胞、种子表皮细胞及种子体积等进行测量,分析Rht14、Rht16、Rht18这3个矮秆基因对小麦这些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ANW16D、ANW16F和ANW16G这3个矮秆小麦株高恢复到正常LD222株高的最适GA3浓度为10-4mol/L;3个矮秆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且敏感性大小为中国春<ANW16G<ANW16F<ANW16D<LD222;Rht14、Rht16、Rht18均是通过降低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度来使小麦株高降低,降低效应为Rht18<Rht16<Rht14;它们降低小麦株高的根本原因均是缩短了小麦节间表皮细胞长度且缩短效应与降低株高效应一致;3个矮秆基因均在降低小麦株高的同时不影响种子的体积。(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苏瑾,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3](2012)在《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四倍体矮秆番麦、高秆对照品种Langdon(LDN)和六倍体中国春、矮秆推广品种川麦42、川麦43、川麦55六份材料,测量其赤霉素处理前后的幼苗高度,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矮秆番麦赤霉素反应类型。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品种所含的矮秆基因,同时测量6个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分析Rht22基因对胚芽鞘长度的效应。结果表明,矮秆番麦及供试的其他5个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小麦。川麦42含有Rht8基因;川麦43含有RhtB1b+Rht8基因;川麦55含有RhtB1b基因。Rht22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小于川麦42、川麦43中含有的矮秆基因。矮秆基因降低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为Rht22<Rht8<RhtB1b+Rht8。(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付淑换,郭媛,刘健,徐奇,洪德林[4](2010)在《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位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为选育和改良高敏感性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秀水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60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其4个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敏感性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其QTL进行定位。[结果]控制剑叶角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3个,分别位于第3、9、9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5.59%,13.00%和11.80%,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C堡和C堡;控制株高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1和8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8.46%和10.97%,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和C堡;控制第1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只有1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0.0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控制第2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也只有1个,位于第1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7.3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减少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外源赤霉素的使用量、节约制种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付淑换,郭媛,刘健,徐奇,洪德林[5](2010)在《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位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为选育和改良高敏感性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秀水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260个株系为研究材料,研究其4个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处理的敏感性并对其QTL进行定位。敏感性用反应指数衡量,反应指数越大,敏感性越高。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的粳稻SSR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17个连锁群上每隔2cm计算LOD值。采用排列组合1000次方法确定LOD阈值,以保证全基因组检测到的QTL犯Ⅰ类错误概率小于5%。当实际求得的LOD值大于LOD阈值时,就认为该区段存在1个QTL,其置信区间为LOD峰值向下1个LOD值单位区间。QTL命名遵循McCouch等规则。估算每个QTL的贡献率和加性效应。[结果]控制剑叶角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3个,分别位于第3、9、9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5.59%,13.00%和11.80%,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秀水79,C堡和C堡;控制株高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共有2个,分别位于第1和8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8.46%和10.97%,增效等位基因分别来自C堡和秀水79;控制第1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只有1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0.0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控制第2节间长度对赤霉素敏感性的QTL也只有1个,位于第1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7.3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C堡。[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减少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外源赤霉素的使用量、节约制种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0年02期)

唐娜,姜莹,何蓓如,胡银岗[6](2009)在《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和室内胚芽鞘长度调查,比较赤霉素(GA3)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结果】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对129份供试品种进行分类,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小麦品种58份,含有Rht-D1b的24份,含有Rht8的73份。其中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16份品种含有Rht-D1b和Rht8。赤霉素敏感性检测发现含有矮秆基因Rht-B1b或Rht-D1b的小麦品种多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含有矮秆基因Rht8的小麦品种多对赤霉素反应敏感,而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Rht8或Rht-D1b+Rht8的小麦品种绝大多数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以及同时含有赤霉素不敏感和赤霉素敏感2个矮秆基因的小麦品种(Rht-B1b+Rht8和Rht-D1b+Rht8)降低株高的效应较大,分别为24.6%、30.4%、28.2%和32.2%,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降低株高的效应为14.3%。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以及Rht-B1b+Rht8和Rht-D1b+Rht8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缩短了胚芽鞘长度,其效应分别为25.4%、31.3%、28.4%和31.3%,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缩短胚芽鞘长度的效应较小,仅为6.0%。【结论】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限制了胚芽鞘的伸长,不适于旱地小麦改良利用,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既降低了株高又不影响胚芽鞘长度,是旱地小麦改良中比较理想的矮秆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11期)

姜翔鹤[7](2008)在《赤霉素对常山胡柚贮藏期果实的敏感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赤霉素在其他柑橘类作为保鲜剂已使用多年,多与2,4-D配合使用,目前常山胡柚贮藏保鲜一直应用2,4-D,由于2,4-D成本低、效果好,深受柚农的喜爱,但随着人们对果品质量安全性认识的提高,日本肯定列表及欧盟的农产品农残标准均不允许有2,4-D检出,随着各销售企业的不断开拓和常山胡(本文来源于《浙江柑桔》期刊2008年01期)

杨淑琴,康建宏[8](2007)在《不同生育期水稻长穗颈基因对内源赤霉素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及对GA_3敏感性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有突变的长穗颈基因eui1、eui2和野生型基因Eui的水稻(Oryzasativa L.),协青早不育系和保持系6个品系为材料,研究长穗颈基因在不同生育期对内源赤霉素(GAs)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和苗期、孕穗末期对GA3敏感性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协eB(1)和协eA(1)不同器官和组织的GAs质量摩尔浓度逐渐升高.到了孕穗末期,尤其是协eB(1)幼穗内的GAs质量摩尔浓度剧烈增加,是协B的7倍.协eB(2)和协eA(2)的内源GAs质量摩尔浓度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基本也呈上升趋势,但不及协eB(1)和协eA(1),却明显高于协B和协A,表明:含eui1和eui2基因的水稻,其节间基部、剑叶和幼穗中含有较高的GAs,从而使最上节间明显伸长.不论在苗期还是孕穗末期,各器官和组织对GA3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依次为eui1>eui2>Eui.(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刘松,林钰琼,胡国成,斯华敏,傅亚萍[9](2005)在《转基因水稻对赤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品种中花11及其转基因株系为材料,研究它们在苗期对GA3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用100mg/L的GA3在二叶期对各植株进行喷雾,5d后各个株系苗高都比以喷水的对照组显着增长.在充分考虑起始株高和试验期间对照正常生长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比净伸长率(specificnetelongateratio,GA3处理的净伸长率和对照净伸长率之比)的概念,并建议根据比净伸长率分析各株系对GA3的敏感性.应用该方法发现2份对GA3钝感的材料.文章报道这一结果并探讨了造成用比净伸长率与常用的“株高增长率”分析水稻品种/株系对GA3敏感性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李西明,马良勇,朱旭东,杨长登[10](2005)在《不同矮源基因水稻对赤霉素和多效唑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携带sd q(t)等不同矮生基因的材料进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研究表明,不同矮生基因对外源赤霉素(GA3 )的反应敏感性从敏感至不敏感依次为:d c(t),D 53,sd 1(籼 ),隐性高秆 (eui), [sd 1, sd e(t) ] (特矮 ),d 29,multi dwarf(多基因矮秆),d 1,tallplant(野生型高秆), sd 6,d 32,sd g,sd q(t),[sd 1, sd q] (黔农);对外源多效唑 (PP333)反应最为敏感的是携带sd q(t)、sd g和eui基因的材料,最不敏感的是多基因矮秆 83N1041和携带d 59的DM107 4.在非sd 1矮生基因的育种利用上,可以在苗期利用 50mg·L-1 GA3 或 30mg·L-1 PP333对部分矮生基因进行有效筛选,提高携带非sd 1矮生基因新品种的育种效率.(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赤霉素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Rht14、Rht16和Rht18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其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这些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选用分别含有Rht14、Rht16和Rht18的四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ANW16D(Rht14)、ANW16F(Rht16)、ANW16G(Rht18)及其高秆轮回亲本LD222以及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测量其不同浓度GA3处理下小麦的株高,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3种矮秆小麦的赤霉素反应类型。在成熟期对LD222近等基因系小麦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穗长、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节间表皮细胞、种子表皮细胞及种子体积等进行测量,分析Rht14、Rht16、Rht18这3个矮秆基因对小麦这些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ANW16D、ANW16F和ANW16G这3个矮秆小麦株高恢复到正常LD222株高的最适GA3浓度为10-4mol/L;3个矮秆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且敏感性大小为中国春<ANW16G<ANW16F<ANW16D<LD222;Rht14、Rht16、Rht18均是通过降低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度来使小麦株高降低,降低效应为Rht18<Rht16<Rht14;它们降低小麦株高的根本原因均是缩短了小麦节间表皮细胞长度且缩短效应与降低株高效应一致;3个矮秆基因均在降低小麦株高的同时不影响种子的体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霉素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晓丽.谷子矮秆突变体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

[2].王清海,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苏瑾.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5

[3].苏瑾,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2

[4].付淑换,郭媛,刘健,徐奇,洪德林.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5].付淑换,郭媛,刘健,徐奇,洪德林.粳稻农艺性状对外源赤霉素敏感性的QTL定位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0

[6].唐娜,姜莹,何蓓如,胡银岗.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9

[7].姜翔鹤.赤霉素对常山胡柚贮藏期果实的敏感性试验[J].浙江柑桔.2008

[8].杨淑琴,康建宏.不同生育期水稻长穗颈基因对内源赤霉素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及对GA_3敏感性的反应[J].农业科学研究.2007

[9].刘松,林钰琼,胡国成,斯华敏,傅亚萍.转基因水稻对赤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0].李西明,马良勇,朱旭东,杨长登.不同矮源基因水稻对赤霉素和多效唑的敏感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粳稻异交相关性状对赤霉素敏感性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3供试样品序列Fig.3Thesequ...突变体AG07对外源赤霖素敏感性的测验以...44个供试品种Xgwm261引物PCR...在光和黑暗下GA3对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萌...

标签:;  ;  ;  ;  ;  ;  ;  

赤霉素敏感性论文_郭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