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论文-马维超,施晓杰,张倩,冯波,陈武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论文-马维超,施晓杰,张倩,冯波,陈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猪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活性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马维超,施晓杰,张倩,冯波,陈武[1](2019)在《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猪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处理(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后,猪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ET-1、IL-1β水平的变化。首先采用D-半乳糖凝胶树脂层析法提取猪E coli LT,利用SDS-PAGE验证蛋白纯度,并用Vero细胞检验提取物的生物学活性,最后采用CCK-8法检测LT对猪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剂量时间效应,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ET-1、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提蛋白为AB_5结构的LT,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0.01 mg/L的提取蛋白作用3 h后便可显着降低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P<0.05);作用细胞6 h后,0.01,0.1和10 mg/L LT组细胞培养上清中ET-1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0.01和1 mg/LLT组IL-1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E coli LT可以显着改变猪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郁磊,吴娟,朱国强[2](2012)在《热敏肠毒素促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的黏附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利用PCR技术,以K88ac标准株C8390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 toxins,LT)基因,大小约1.1 kb。将其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ACYC184,构建和筛选出含正确插入LT基因的pACYC-LT重组质粒。采用同样方法,构建和筛选出两种含点突变LT基因的重组质粒(pACYC-LT72和pACYC-LT192)。进一步将上述重组质粒DNA转化入不表达任何毒素的大肠杆菌SE5000株。GM1-ELISA结果表明,上述重组菌均能在体外正常表达LT毒素蛋白。以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为模型,比较了表达和不表达LT的细菌对细胞黏附性能。数据表明,LT的表达使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效应明显增加(12.3±3.4倍)。两种LT毒素蛋白的单氨基酸突变体的表达证明了LT毒素的ADP核糖基化作用对其增强致病菌对肠细胞的黏附作用是必要的。蛋白激酶A的抑制剂Rp-cAMP、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剂DDA和LT毒素的受体GM1都可阻断LT毒素对细菌黏附性能的提升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贾宇臣,赵凯,郑源强,陈琦,王利[3](2011)在《肠毒素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马铃薯中表达的肠毒素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口服免疫原性,将转基因马铃薯块茎冷冻干燥后,研磨成粉状,选择4周龄的小鼠,以灌胃给药的方式进行免疫,分0.2g、0.4g和0.6g叁个剂量试验组,免疫叁次,每周一次(0,7d 14d),对照组用5μg细菌中表达的抗原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利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小鼠血清、粪便特异性抗体表达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本文来源于《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7-22)

王会,何孔旺[4](2011)在《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大肠杆菌K88(LT+,ST+)菌株中扩增热敏肠毒素B亚基基因,得到454bp的片段,AT克隆后,定向连接到pET32a(+)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codeplus),通过IPTG30℃诱导,表达了重组的LTB。SDS-PAGE电泳显示,其分子量约为34KD左右,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且复性后保留部分生物学活性。动物实验证明LTB与CpG共同作用,可显着增强豚鼠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06期)

王会,何孔旺,陆承平[5](2011)在《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大肠杆菌K88(LT+,ST+)菌株中扩增热敏肠毒素B亚基基因(ltb),得到454 bp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后,与pET32a(+)定向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 30℃诱导表达重组LTB蛋白。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Da,超声波裂解后,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鉴定,纯化复性后的LTB蛋白保留部分与GM1结合的生物学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索占伟,胡格,刘钟杰,于志强,段慧琴[6](2009)在《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白头翁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LT)致腹泻中的作用及中药成分白头翁素的作用机理,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观察LT对其形态的影响,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LT对RIMECs分泌NO的影响,建立了LT损伤RIMECs的体外细胞病理模型,同时研究了白头翁素对正常以及LT刺激后RIMECs分泌NO的影响。结果显示:LT可引起RIMECs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细胞长宽比增加,连接疏松,并使RIMECs分泌NO的水平显着升高;白头翁素对正常RIMECs分泌NO无显着影响,但可显着抑制LT引起的RIMECs分泌NO的升高作用。提示RIMECs损伤是LT引起腹泻的重要机制,抑制LT致RIMECs分泌NO升高是白头翁素的重要药理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10-01)

索占伟,胡格,刘钟杰,于志强,段慧琴[7](2009)在《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白头翁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的疾病之一,可引起动物腹泻,导致死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细菌产生的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是引起腹泻的主要毒素之一。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不仅构成肠道局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孔春梅,郑丽兰,穆祥,许剑琴,刘小宝[8](2006)在《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的检测及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免疫溶血试验、兔回肠结扎试验,探讨了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制备的方法和检测方法。试验表明:平板免疫溶血试验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出热敏感肠毒素,并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比肠结扎试验灵敏度高,而且简便易行;试验将细菌接种到产毒素培养基上培养,进行增菌,然后离心取上清液,沉淀溶于PBS液中用多黏菌素B浸出,均用80%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之后用SephadexG-100凝胶层析分离纯化,最后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热敏肠毒素的纯度。(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6年14期)

王鲁,吴立夫[9](2003)在《电针对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致肠水、钠分泌的拮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antagonis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intestinal secretions of liquid and dielectrics mediated by Escherichia coli(E.coli) 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 were studied in the ligated rabbit ile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at Houhai and Baihui acupoints markedly declined the retention of liquid and the net secretion of sodium ion induced by LT in loops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王嘉福,陆承平[10](2003)在《猪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和热敏肠毒素基因的融合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猪源大肠杆菌编码ST前体 (pro ST)和LT的B亚单位 (LTB)成熟多肽的序列 ,再通过套式PCR将pro ST编码序列 3′端和LTB编码序列 5′端融合 ,并置于同一阅读框内 ,得到ST和LTB的融合基因 ,将此序列克隆到pGEM T质粒中 ,序列分析后 ,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 ,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得到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同时具有ST和LTB的抗原性 ,且无ST和LT的生物毒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利用PCR技术,以K88ac标准株C8390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热敏肠毒素(heat-labile toxins,LT)基因,大小约1.1 kb。将其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ACYC184,构建和筛选出含正确插入LT基因的pACYC-LT重组质粒。采用同样方法,构建和筛选出两种含点突变LT基因的重组质粒(pACYC-LT72和pACYC-LT192)。进一步将上述重组质粒DNA转化入不表达任何毒素的大肠杆菌SE5000株。GM1-ELISA结果表明,上述重组菌均能在体外正常表达LT毒素蛋白。以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为模型,比较了表达和不表达LT的细菌对细胞黏附性能。数据表明,LT的表达使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效应明显增加(12.3±3.4倍)。两种LT毒素蛋白的单氨基酸突变体的表达证明了LT毒素的ADP核糖基化作用对其增强致病菌对肠细胞的黏附作用是必要的。蛋白激酶A的抑制剂Rp-cAMP、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剂DDA和LT毒素的受体GM1都可阻断LT毒素对细菌黏附性能的提升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马维超,施晓杰,张倩,冯波,陈武.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猪小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9

[2].郁磊,吴娟,朱国强.热敏肠毒素促进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的黏附的初步研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2

[3].贾宇臣,赵凯,郑源强,陈琦,王利.肠毒素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转基因马铃薯口服免疫原性研究[C].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4].王会,何孔旺.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

[5].王会,何孔旺,陆承平.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1

[6].索占伟,胡格,刘钟杰,于志强,段慧琴.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白头翁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C].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2009

[7].索占伟,胡格,刘钟杰,于志强,段慧琴.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白头翁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9

[8].孔春梅,郑丽兰,穆祥,许剑琴,刘小宝.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的检测及纯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

[9].王鲁,吴立夫.电针对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致肠水、钠分泌的拮抗作用[J].畜牧兽医学报.2003

[10].王嘉福,陆承平.猪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和热敏肠毒素基因的融合及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3

标签:;  ;  ;  ;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论文-马维超,施晓杰,张倩,冯波,陈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