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道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教学策略
信息道德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1](2019)在《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指的是以网络通信为基础,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融合在一起。具体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制学科中,使二者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促使学科的教学目标更高效地实现。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这一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源于《名师在线》期刊2019年33期)
林春才,谭英[2](2019)在《家校联通,用信息技术拓展道德教育渠道》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创造性工具,甚至有网络可以改变人类基因的观点。在网络普及的时代,令教师无奈的虚拟体验、令家长痛恨的网游、令社会焦虑的键盘侠,使未成年人生活蒙上诸多阴影。能否在"互联网+"环境中找到一种强化新时代的青少年思想品德培养方法?用新技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进行正向引导作用,跨越学科壁垒,家庭、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通过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关注孩子品德的正导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人才。(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2期)
吴翔[3](2019)在《引导监管 升华净化——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不断进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走进了家庭,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当我们享受着网络带来地便捷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严重的道德失范也开始通过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有限,面对着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的时候,他们又该如何选择,计算机教师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吴丽,柏晋萍[4](2019)在《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综合性课程,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课程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说理性较强,缺乏趣味性,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新课程改革需要。为真正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就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其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外知识,扣好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2019年11期)
崔雪梅,杨柳青青,钟永江[5](2019)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可塑性极强、逆反心理较突出的青少年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为青少年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柴继荣[6](2019)在《巧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种教育观念日益加强,虽然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了许多成就,可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一些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够正确使用、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初中生。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针对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出几条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结合的策略。(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31期)
陈庆泉[7](2019)在《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我市各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去年我市多所学校已经配备了实施"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相关设施,"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实践证明,合理利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以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不足。它为激发学生学习兴(本文来源于《新教师》期刊2019年10期)
金胜华[8](2019)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生成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的逐步推广和深入内化,如何应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生成性问题,并以此为资源和契机,转化为生成性课程则成为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从信息技术的"硬性教学资源"与生成性问题的"柔性教学资源"的融合共生视角出发,积极探究二者有机融合,发挥教育合力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谌海清[9](2019)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信息技术运用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在教学相长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进而改变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搭建一个全新的师生沟通平台,创设不同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科研版)》期刊2019年10期)
闫茂峰[10](2019)在《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给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且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应该顺应教育的发展,完成教学创新和改善;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做好该学科的教学引导对于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人生价值观的养成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灵活应用作具体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29期)
信息道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创造性工具,甚至有网络可以改变人类基因的观点。在网络普及的时代,令教师无奈的虚拟体验、令家长痛恨的网游、令社会焦虑的键盘侠,使未成年人生活蒙上诸多阴影。能否在"互联网+"环境中找到一种强化新时代的青少年思想品德培养方法?用新技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进行正向引导作用,跨越学科壁垒,家庭、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通过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关注孩子品德的正导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人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J].名师在线.2019
[2].林春才,谭英.家校联通,用信息技术拓展道德教育渠道[J].作家天地.2019
[3].吴翔.引导监管升华净化——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19
[4].吴丽,柏晋萍.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
[5].崔雪梅,杨柳青青,钟永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
[6].柴继荣.巧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高考.2019
[7].陈庆泉.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J].新教师.2019
[8].金胜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生成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
[9].谌海清.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
[10].闫茂峰.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