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羽毛球论文-余建熹

男子羽毛球论文-余建熹

导读:本文包含了男子羽毛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羽毛球,东京奥运会,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竞争格局

男子羽毛球论文文献综述

余建熹[1](2019)在《世界羽毛球发展态势及东京奥运会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前景展望——基于第23、24届羽毛球世锦赛成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以东京奥运周期中23届和24届羽毛球世锦赛成绩为主要依据,分析我国男子羽毛球发展现状及各国在各单项上的竞技实力,前瞻东京奥运会周期世界男子羽毛球竞争格局。结论如下:我国男子羽毛球队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年轻选手比赛经验不足,心理素质较差、技战术观念滞后等的尴尬局面。在竞争格局上,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在世界羽坛上的优势地位遭到了严峻挑战,以丹麦为首的西方国家羽毛球队实力逐渐增强,亚欧之间的竞争力呈缩小之态势。在男子单打项目上,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男子双打项目,则呈现出叁足鼎立之势;混双方面,我国实力强劲,力压群雄,保持着较强的竞技水平。(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翅鹏[2](2019)在《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石宇奇、桃田贤斗在比赛中后退步法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羽毛球运动员石宇奇、桃田贤斗在比赛中后退步法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位选手在比赛中都善于运用DZH蹬转一步(起跳)、JCE交叉两步这两种后退步法在不同后退路线、后场击球技术相结合、得失分率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石宇奇的步法运用熟练程度要低于桃田贤斗,从而导致得分率和控场能力要略低于桃田贤斗。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为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张作为,刘学涛,张晓丹[3](2019)在《天津市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及其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天津羽毛球队在经过全运会的历练后,现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青年羽毛球运动员是天津羽毛球队的主力军,也是往国家羽毛球队输送的新鲜血液,队员的先天条件和发展潜力备受关注。天津羽毛球队成员年龄偏小,部分身体形态还尚未发育完全。目前,国内外对青年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及其特征的研究较少,对天津市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及其特征的研究更少。研究目的:客观了解天津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今后天津羽毛球队青年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了能够挖掘现役队员潜力,提高运动成绩,以期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天津羽毛球队17名青年男子运动员(运动等级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指标初选、复选和精选叁个步骤。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羽毛球专项学习经验,进行指标的初选。其次,经过咨询国内一线羽毛球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专家,确定复选指标,并对17名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基本身体形态的测量使用体型尺,体成分的测量由韩国身体成分测量仪Inbody520来完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测试的数据进行精选。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时,首先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KMO检验系数>0.5,P值<0.05时,认为各变量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为集中重要因子,对因子载荷矩阵采用了方差极大法进行正交旋转,根据特征值λi>1、累计贡献率大于80%,得出反映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几个主成分,并根据指标的贡献率和专项经验,确定身体形态特征指标中,各主成分的代表性指标。统计学显着性水平定为0.05。研究结果:(1)天津市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复选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第一主成分因子为充实度因子,包含BMI、克托莱指数、体脂百分比、胸围/身高4项指标。其中BMI与克托莱指数因子载荷较高,且二者相差不大,分别为0.983和0.966;指标权重为0.28和0.27。其次是体脂百分比指标,因子载荷0.872,指标权重为0.25。最后是胸围/身高指标,因子载荷0.733,指标权重0.21。因BMI与克托莱指数均为身高、体重指标计算得知,所以二者的指标权重相差不大。(2)第二主成分为下肢长度因子,包括踝围、跟腱长、下肢长/身高叁个指标。踝围指标因子载荷为0.866,指标权重0.36;跟腱长指标因子载荷为0.804,指标权重0.33;下肢长/身高指标因子载荷为0.736,指标权重0.31。叁个指标的因子载荷以及指标权重相差不大,其中踝围与跟腱长的因子载荷要较高于下肢长/身高指标,重要性高于下肢长/身高指标。肌肉围度越大,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也较好,因此踝围是反映羽毛球运动员跳跃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跟腱越长的运动员,其弹跳能力越好,在羽毛球比赛中的起跳扣杀能力也越强。(3)第叁主成分为上肢长度因子,包括上肢长/身高、指间距-身高两个指标。上肢长/身高指标因子载荷为0.901,指标权重0.50;指间距-身高指标因子载荷为0.898,指标权重0.50。两个上肢部位的长度指标,反映了羽毛球运动员在球场上的身体覆盖面积,长度越长,运动员的身体覆盖面积越大,到达球场边线的速度越快。另外,指间距-身高指标也决定了运动员击球点的高度,指标越大,运动员的击球点越高,比赛中挥拍下压的机会越多,其进攻潜力越大。(4)第四主成分为围度因子,包括上臂围差、髂宽比肩宽两个指标。上臂围差指标因子载荷为0.823,指标权重0.61;髂宽比肩宽指标因子载荷为0.537,指标权重0.39。二者相比,明显上臂围差的指标权重较大,围度指标越大,说明肌肉的横断面积越大,运动员的力量也越大,肌肉的爆发力也越好。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上臂围差越大,其挥臂能力越强。研究结论:(1)天津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评价的一级指标包括充实度指标、下肢长度指标、上肢长度指标、围度指标,指标权重分别为0.40、0.34、0.15、0.11。其中充实度指标中的二级指标选取体脂百分比,指标权重为0.25;下肢长度指标中选取跟腱长,指标权重0.33;上肢长度指标选取指间距-身高,指标权重0.50;围度指标中选取上臂围差,指标权重0.61。(2)天津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体型较为均匀,体脂率较低,但身体肌肉含量缺乏;身体形态长度指标欠佳,球场覆盖面积小;身体围度较低,挥臂能力和爆发力较差,应注重加强力量训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穆盼阳[4](2019)在《羽毛球项目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桃田贤斗技战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羽毛球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目前世界羽毛球的发展已经呈现出群雄辈出、势均力敌的局面,男子单打比赛的发展也朝着更加强化体能、提高速度、力量的方向发展。近两年来,日本羽毛球运动员桃田贤斗在经历赌博风波后,在2017年底复出后,先后击败多个国内外的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并且,其作为新一代世界顶尖男子单打运动员,其战术打法也被广泛研究,通过对其技战术打法的研究,来探讨当今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打法的现状,以及为研究当今男子单打技战术发展趋势做参考。研究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桃田贤斗近两年来的6场比赛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其在发球、接发球、前场、中场、后场技术使用特点、以及前场、中场、后场得失分技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旨在得出桃田贤斗在比赛当中的技战术使用特点、技术的制胜规律,进而找出应对其打法特点的策略,并提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从而能够为我国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制胜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依据。研究结论:1.在发球方面,桃田贤斗主要以反手发前场1、2号位为主,少有发后场高球或平高球。右区发球时主要以1号位为主,2号位为辅;在左区发球时,1、2号位发球落点较为平均。2.在接发球方面,在接发前场球处理上,桃田贤斗主要以相对保守的挑球为主,同时结合推球和搓放,但是接发球动作隐蔽,变化较多;在接发后场球的处理方面,多以吊球来处理,辅以高球。负局相对于胜局来说,在接发前场球的处理上,挑球和搓放的使用率增加,推球的使用率减少,对于接发后场球处理上无较大差异。3.在前场技术使用方面,桃田贤斗多使用挑球、搓放、勾球等技术动作,网前手法细腻,得分率较高,在网前通过大角度的挑球进行调动,结合高质量的搓放及勾球,迫使对方起高球,有较强的控网意识;在负局时适当增加网前推球的使用率。4.在中场球技术的使用上,桃田贤斗多使用挡球技术,结合抽球和突击技术进行处理。5.在全场区域来讲,后场是桃田贤斗得分率最高的区域,在后场球处理上多以吊球和杀球等下压进攻型技术为主,主动时果断下压,被动时也多以吊球来进行过渡,并辅以高球进行调整。6.桃田贤斗有很强的直接得分能力,前后场衔接快,杀球落点刁钻,杀球后上网快,且自身主动失误较少。7.从桃田贤斗失分情况得出,桃田贤斗自身技术扎实,稳定性较好,主动失误率低,在接杀时重心较低,角度刁钻的杀球或出其不意的吊球往往能迫使其失分。建议:1.我国运动员要想在对战桃田贤斗的比赛中获取胜利,首先应应加大发球路线变化,通过发前场球与后场球的结合,来限制桃田贤斗对于网前和后场的控制;在接发球上,利用桃田贤斗发球路线较为集中在前场的特点,使用推球和搓放的结合,避免桃田贤斗抢到高点下压进攻。2.在前场对战中,网前应结合近网搓球和远网放球,使其无法回出高质量的网前球,利用速度快,弧度低的推球和大角度的挑球来进行调动,破坏其节奏,加强抢网意识,针对其过渡时的习惯球路进行调动和控制。3.我国运动运在与其进行比赛中,要有意识提高自身进攻能力,加强步法灵活性练习,提高后场进攻的技术路线变化能力,利用桃田贤斗在防守时重心较低,在接大角度的杀球时多以鱼跃的方式进行处理的特点,杀球后快速上网进行下压进攻。4.我国运动员在与桃田贤斗的比赛中,应加强自身的防守能力练习,桃田贤斗后场进攻能力多建立在对方回后场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在主动起高球的情况下很难被一拍杀死,因此在比赛中要对其进行调动,迫使其失去最佳进攻击球点,在主动防守的同时寻找机会,才能使自身处于主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铁军,詹建国[5](2019)在《男子羽毛球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能力诊断方法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吴焕群等提出乒乓球运动员"叁段评估理论"诊断方法以来,随着乒乓球规则的不断革新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先后衍生出了不同的"阶段性评估理论",使得乒乓球技战术诊断与评估理论的发展日臻完善;但通过研究发现,有关羽毛球项目技战术特征的研究,多为采用比赛态势指标(制胜球、受迫性失误、非受迫性失误或优势、均势和劣势等)进行定性的规律归纳研究,而鲜有像乒乓球项目技战术特征研究中,采用得分率、使用率指标进行隐性的定量规律挖掘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借鉴乒乓球项目"叁段评估理论"的思维逻辑,采用得分率、使用率指标,构建优秀男子羽毛球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能力诊断与评估标准和能力制胜模型,以为科学诊断我国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能力及比赛中技战术的合理运用提供借鉴。以42场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得到比赛中每拍的平均得分率,通过对比赛中的得分率均值曲线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其得分率均值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1-6拍段,7-12拍段及13拍之后拍段得分率曲线均有明显不同;而1-6拍段内发球轮(1、3、5拍)和接发球轮(2、4、6拍)得分率曲线也有明显不同且各具规律。经对发球轮(奇数拍)和接发球轮(偶数拍)相对应拍的得分率差异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6拍段内奇、偶拍得分率呈现显着性差异,接发球轮得分率远远大于发球轮得分率,接发球轮占据绝对优势;在7-12拍段内,发球轮与接发球轮第7和第8拍,第9和第10拍,第11和第12拍得分率差异性检验结果 P值分别为:0.124,0.462和0.409,P值均>0.05,表明发球轮和接发球轮得分率已没有显着性差异,且通过对P值数值大小分析可知,偶数拍第8拍得分率虽仍高于奇数拍第7拍,但7、8拍得分率差距相较于前6拍奇、偶拍得分率差距已明显减小,表明从第7拍开始,发球轮和接发球轮技战术攻防态势已明显发生一定转变;而至奇、偶拍第9与第10拍,第11与第12拍得分率就更为接近,表明9-12拍段攻防态势已基本趋于平衡。由此可见,在7-12拍段,发球轮和接发球轮攻防态势发生了很大转变,这种转变由接发球轮优势逐渐缩小向接发球轮与发球轮攻防态势基本平衡方向转变。而在13之后拍段,奇数拍第13拍与偶数拍12、14拍得分率均呈显着性差异,而15拍之后奇、偶相对应拍得分率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表明13拍为1个转折点,在第13、14拍,接发球轮得分率又占据明显优势;而15拍之后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得分率又趋于平衡。综合上述对比赛中得分率的阶段性特点分析,结合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攻防特点及以往研究成果(均把13拍之后分为13-20拍段和20拍之后拍段2个阶段),经专家访谈,将整个比赛过程划分并命名为发抢阶段(1、3、5拍)、接抢阶段(2、4、6拍)、攻守转换阶段(7-12拍)、多拍相持阶段(13-20拍)和超多拍相持阶段(20拍之后)。在上述阶段划分的基础上,依据统计学理论,将比赛5个阶段的得分率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个等级;将比赛5个阶段的使用率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构建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技战术得分率与使用率诊断与评价方法——"五段指标评估法",而后通过对5个阶段的得分率与获胜概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技战术能力制胜回归模型和模型系数检验结果,回归方程模型为:Y=0.054+0.167*X1+0.227*X2+0.301*X3+0.146*X4+0.063*X5。其后为验证技战术能力制胜模型的精准度,以李俊慧、刘雨辰双打组合10场比赛为实例验证对象,将10场比赛5个阶段的得分率代入制胜模型,得到获胜概率的预测值,经与真实获胜概率比较得出:能力制胜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比赛的获胜概率。而后采用决策系数分析的方法对5个阶段技战术能力对比赛的重要程度进行判定,将模型系数检验结果中所得到的直接效用系数和总效用系数代入决策系数的计算公式:R2(i)=2biriy-bi2,其中,R2(i)为Xi对Y的决策系数;bi是Xi的回归系数(直接效用系数);riy为Xi与Y的相关系数(总效用系数),得到决策系数,经分析得出5个阶段技战术能力对比赛获胜的重要程度大小排序为:接发抢攻阶段,多拍相持阶段,发球抢攻阶段,攻守转换阶段,超多拍相持阶段;其中,多拍相持阶段和发球抢攻阶段较为接近。最后采用"五段指标评估法",对李俊慧、刘雨辰组合10场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实例分析,经对照得分率和使用率评估标准,得到10场比赛5个阶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评估等级,经分析得出:李俊慧、刘雨辰组合整体实力强劲,接抢阶段、攻守转换阶段及多拍相持阶段能力突出,尤其以接抢阶段技战术能力为最;而相对而言,发抢阶段和超多拍相持阶段为其弱势阶段,且发挥不够稳定。由此表明:"五段指标评估法"能够科学地反映男子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各阶段的技战术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郑超[6](2019)在《浅议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羽坛,各项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双打项目运动员也在不断地研究新技术和新打法,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羽毛球双打比赛中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以求能够更好的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提高训练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国运动球项目的整体竞技水平。(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刘国海[7](2019)在《浅析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项竞技性、全身性、综合性的体育运动,羽毛球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在耐力、爆发力方面获得更好的表现。本文尝试探讨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意义以及具体的训练思路。(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2期)

陈滔,张锦,刘星玉[8](2019)在《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男子单打进攻方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水平羽毛球男子单打进攻方式进行分析的研究后得出,1)男子单打进攻方式分为8种,进攻1:发接发抢攻,进攻2:重复网前后突击进攻,进攻3:重复网前后推、扑、勾球进攻,进攻4:挡、放球捕捉推球突击进攻,进攻5:控制底线捕捉高球突击进攻,进攻6:控制底线捕捉软过渡进攻,进攻7:底线强攻,进攻8:其他进攻; 2)进攻方式使用率前叁位的依次为:发接发抢攻,挡球、放球后捕捉推球突击进攻,控制底线后捕捉高球突击进攻; 3)中国男子单打运动员在打法上较为保守,依旧多采用"防守反击"的方式,需加强发接发抢攻意识,争夺发接发阶段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白加帅[9](2019)在《2018年福州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半决赛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等方法,对2018年福州羽毛球男单半决赛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桃田贤斗中场的攻防转换能力明显比谌龙强,并且在吊球得分上占据明显优势。但比赛过程中双方失误过多,数据表明双方都应提高网前搓放的稳定性以及对球的掌控力,谌龙要加强杀球的质量以及中场的攻防转换能力,同时也应该提高心理素质。(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4期)

彭涛[10](2019)在《我国优秀男子双打羽毛球运动员第叁拍技战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在球场上的击球动作,是由判断加上快速反应。反应快就能够抓抓场上主动。羽毛球属于在高速运动和变化中进行的比赛项目,在发球后第叁拍要想占据主动,不但要求发球的质量高,更要有出色的第叁拍的技术。因此,通过对接发球规律的研究,从发球开始,提前预判对手的回球线路,有准备的接第叁拍,就能够早判断、快反应,提高第叁拍球技术质量。(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7期)

男子羽毛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羽毛球运动员石宇奇、桃田贤斗在比赛中后退步法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位选手在比赛中都善于运用DZH蹬转一步(起跳)、JCE交叉两步这两种后退步法在不同后退路线、后场击球技术相结合、得失分率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石宇奇的步法运用熟练程度要低于桃田贤斗,从而导致得分率和控场能力要略低于桃田贤斗。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为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子羽毛球论文参考文献

[1].余建熹.世界羽毛球发展态势及东京奥运会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前景展望——基于第23、24届羽毛球世锦赛成绩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

[2].杨翅鹏.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石宇奇、桃田贤斗在比赛中后退步法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9

[3].张作为,刘学涛,张晓丹.天津市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及其特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穆盼阳.羽毛球项目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桃田贤斗技战术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张铁军,詹建国.男子羽毛球双打运动员技战术能力诊断方法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郑超.浅议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7].刘国海.浅析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才智.2019

[8].陈滔,张锦,刘星玉.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男子单打进攻方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

[9].白加帅.2018年福州羽毛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半决赛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分析[J].西部皮革.2019

[10].彭涛.我国优秀男子双打羽毛球运动员第叁拍技战术分析[J].体育风尚.2019

标签:;  ;  ;  ;  

男子羽毛球论文-余建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