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被害论文-单勇

预防被害论文-单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防被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未成年人涉网被害,数据权利,《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平台责任

预防被害论文文献综述

单勇[1](2019)在《未成年人数据权利保护与被害预防研究——以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影响和系统性塑造,未成年人群体的"数字生活"日臻成型,但未成年人涉网被害也随之加剧。无论是群体层面的信息泄露和被滥用,还是个体层面的涉网被害,均呈现趋重态势。以线下治理为特征的传统被害预防应对乏力,实现未成年人被害预防的线上保护迫在眉睫。对此,从数据权利保护出发实现被害预防成为新思路,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数据权利的法律保护模式值得借鉴。这一立法模式在夯实互联网企业平台责任、完善政府监管、加强侵权救济及刑法控制等领域对数据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启示,并对信息社会未成年人被害预防的实现颇具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江耀炜[2](2019)在《网络金融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金融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能够被认识和预防的。网络金融犯罪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犯罪发生过程的互动性。而情境预防理论认为,持久有机地改变可能作案或者经常作案的情境,能够影响行为人的理性选择,从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从被害人角度而言,适格的被害人亦是有利于犯罪的情境。网络金融犯罪被害情境预防就是通过开展对被害人参与或者促成该犯罪过程的研究,发现和揭露对该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被害性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旨在减少网络金融犯罪被害现象发生的对策和措施。其自身有良好的扩展性、适应性、可维护性,因而对我国现阶段网络金融犯罪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贾健,王玥[3](2019)在《留守儿童犯罪被害预防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教育功能缺失与学校法治教育功能的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易遭受犯罪侵害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成长的客观环境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往往导致相关预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主要可以分为被害前阶段以及重复被害预防阶段。目前应进一步统筹、对接、协调各部门间的预防教育活动,构建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共同体;有必要组织推广有益经验并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设施;应设立专项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基金,包括被害前预防与被害后预防两类基金。(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邱刚[4](2018)在《诈骗罪被害人被害分析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诈骗罪是一项古老而传统且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侵财型犯罪,刑事立法对它的规范由来已久,有关诈骗罪的刑法理论的发展较为成熟,然而从被害人方面对诈骗罪的研究却很少。这也与犯罪学研究的侧重点有关,因为大量的对犯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犯罪人的特征和类型的分析。这些信息固然重要,但是在有些犯罪中,被害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研究他们如何与犯罪人之间进行互动显然也很重要。本文通过对被害人因素与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来揭示诈骗犯罪的全过程,从而为预防犯罪提供实践基础。因此,最后笔者从被害前防控和被害后防控两个阶段提出了被害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应注意防诈骗行为的教育、诈骗方法的及时公开、建立被害过错责任机制等。(本文来源于《刑法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刘梦银[5](2019)在《被害预防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被害预防,是指以被害人为视角,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具体个体以及社区、家庭乃至全社会,为消除易遭犯罪侵害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以避免刑事被害所做出的各种积极防范性努力和措施的总和。被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被害预防可以促(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19-01-09)

于阳[6](2018)在《留守儿童犯罪防治与被害预防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58名留守儿童、72名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儿童权益保障情况"访谈,再结合其他数据及案例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犯罪防治和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人身安全隐患较多、农村社会文化环境问题严重、基层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关注较少等五个方面。建议今后做好以下叁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在公共政策层面,要进一步明确各方关系和职责,并对留守儿童实行综合救治。二是在法律保护层面,既要制定专门法律,出台《儿童福利法》或者《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以及《留守儿童社会救助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也要修改、完善与留守儿童群体相关的法律规范,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叁是在社会治理层面,要多措并举,构建留守儿童问题的源头治理机制;加强专业化机构建设,强化学校和社会的作用;推动和强化亲职教育措施;加强针对性的儿童保护服务,提倡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于阳,张鹤[7](2018)在《留守女童性被害原因及预防对策——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28例个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其权利保障形势和救济途径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留守女童性被害案件多发,反映出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尤为严峻。通过对中国裁判文书网的28起留守女童性被害典型案例的分析可知,社会、立法、司法叁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留守女童遭受性侵的主要原因,因而应从社会治理、法律制度、司法保障叁个维度进行有效防范:制定公共政策并高效落实到位,完善法律制度并全面有效实行,加大打击力度并强化司法保护,以此构建"叁位一体"的留守女童性被害防范机制,逐步降低留守女童性被害案件的发案率,切实维护留守女童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秦雨薇[8](2018)在《关于离家出走儿童的被害预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及其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儿童离家出走问题频频发生。儿童年龄的特殊性、自身易被侵害性、其面临危险的未知性,都大大增加了其被害的可能性。因此,基于被害预防理论,应通过加强儿童事前安全教育,严格公安机关事中快速反应,落实社会组织事后心理辅导,并结合信息发布平台形成社会联动的找寻机制,以此来切实预防出走儿童被害。(本文来源于《湖南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于阳[9](2018)在《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和被害防治情况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实施一些极端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是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中国法学会"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情况实证调查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调研发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缺少关爱、心理失衡、行为失范、安全堪忧,特别是在安全失保、道德意志薄弱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精神上空虚,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低,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女孩很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男孩也容易被拐卖到其他(本文来源于《犯罪学论坛(第五卷)》期刊2018-05-26)

江耀炜[10](2016)在《“心由境生”: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策略研究——以北大法宝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为研究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现象是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互动的结果。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亦是如此。以北大法宝网站中的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为研究样本,将被害人的被害性操作化为贪利性和制度缺陷两个变量,将被害损失操作化为消极发现率和损失金额两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与被害损失之间具有显着关系。可以说被害性的有无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害损失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互联网对金融诈骗犯罪被害人被害性的影响,一方面是互联网放大了贪利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会产生新的制度缺陷。情境预防通过确认、管理、涉及、调整等方式,持久有机地改变情境,影响行为人的理性选择,减少犯罪机会情境因素和促成情境因素,从而达到减少犯罪现象的目的。而被害情境预防就是通过改变被害情境即控制和减少自身被害性,来预防被害,以有效控制和减少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网络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预防被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金融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能够被认识和预防的。网络金融犯罪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犯罪发生过程的互动性。而情境预防理论认为,持久有机地改变可能作案或者经常作案的情境,能够影响行为人的理性选择,从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从被害人角度而言,适格的被害人亦是有利于犯罪的情境。网络金融犯罪被害情境预防就是通过开展对被害人参与或者促成该犯罪过程的研究,发现和揭露对该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被害性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旨在减少网络金融犯罪被害现象发生的对策和措施。其自身有良好的扩展性、适应性、可维护性,因而对我国现阶段网络金融犯罪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防被害论文参考文献

[1].单勇.未成年人数据权利保护与被害预防研究——以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9

[2].江耀炜.网络金融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的机理[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9

[3].贾健,王玥.留守儿童犯罪被害预防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9

[4].邱刚.诈骗罪被害人被害分析与预防[J].刑法论丛.2018

[5].刘梦银.被害预防的意义[N].江苏经济报.2019

[6].于阳.留守儿童犯罪防治与被害预防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于阳,张鹤.留守女童性被害原因及预防对策——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28例个案的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8

[8].秦雨薇.关于离家出走儿童的被害预防研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8

[9].于阳.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和被害防治情况实证研究[C].犯罪学论坛(第五卷).2018

[10].江耀炜.“心由境生”:互联网金融诈骗犯罪被害情境预防策略研究——以北大法宝108件互联网金融诈骗案例为研究样本[J].网络法律评论.2016

标签:;  ;  ;  ;  

预防被害论文-单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