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体,谷氨酸,神经元,突触,蛛网膜,神经,病毒。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光杰,顾俊峰,肖昀[1](2019)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5,mGluR5)表达变化。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只,观察组腹腔注射紫杉醇制备周围神经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第1、7、14天检测2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值;造模第14天,处死大鼠后取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GluR5在脊髓与背根神经节分布及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与背根神经节mGluR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造模前机械痛阈值[(41.48±3.29)g]与对照组[(42.00±2.71)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1、7、14天,观察组机械痛阈值[(30.78±2.04)、(19.48±2.22)、(14.29±1.44)g]均低于对照组[(39.98±1.48)、(40.87±3.11)、(40.10±2.74)g](P<0.05);造模第14天,对照组脊髓、背根神经节mGluR5表达均较低、且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浅层,观察组脊髓、背根神经节均可见mGluR5表达、且分布较密集;观察组脊髓、背根神经节mGluR5阳性细胞率[(24.24±1.49)%、(38.20±2.47)%]均高于对照组[(6.30±1.11)%、(8.52±1.89)%](P<0.05),且观察组背根神经节mGluR5阳性细胞率高于脊髓(P<0.05),对照组脊髓mGluR5阳性细胞率与背根神经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14天,观察组脊髓、背根神经节mGluR5相对表达量(5.22±0.53、6.44±0.51)均高于对照组(1.02±0.33、1.23±0.41)(P<0.05)。结论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mGluR5分布较密集,且背根神经节mGluR5表达增加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博[2](2019)在《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对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案包括一期肿瘤切除、烷化剂替莫唑胺化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由于代谢旺盛,神经胶质瘤细胞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缺氧。缺氧环境下自由基生成减少,导致放疗效果变差。同样,缺氧状态会抑制肿瘤内药物的摄取、稳定和渗透过程,从而影响化疗的效果。因此,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的放化疗效果不佳。目前用于胶质瘤临床研究的分子靶向药物较多,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等。但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复杂,不同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胶质瘤作用有限。有互补作用的不同靶向药物的联合,靶向药物和细胞毒类药物如替莫唑胺,以及放疗的联合治疗或许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mGluR)可调节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内稳态,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是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反馈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家族根据其序列同源性、药理学和相关第二信使信号通路分为叁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1和mGluR5)信号由GTP结合蛋白(G蛋白)和下游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二酰甘油和肌醇1,4,5-叁磷酸介导。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I型和III型信号通路主要是由Gi/O蛋白介导,可释放Gβγ亚单位来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离子通道和其他下游信号分子的活性。本研究第一部分观察了抑制/激活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 1和mGluR 5)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本研究第二部分进一步明确了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对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氧化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第叁部分为明确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收集了部分临床病例并展开了相关研究。第一部分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降低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目的:观察抑制/激活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 1和mGluR 5)在常氧和缺氧环境下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常氧和缺氧两种状态下,我们分别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特异性抑制剂MPEP(2-甲基-6-苯乙炔基吡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特异性抑制剂CPCCOEt(7-羟基亚胺环丙基[b]色氨酸-1a-羧酸乙酯)、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 1和mGluR 5)激动剂DHPG(3,5-二羟基苯甘氨酸)及空白对照对四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LNT-229、LNT-308、LNT-428和G55处理24小时,分别使用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Roche)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使用碘化丙啶(PI)摄取染色,随后使用BD Canto II流式细胞仪评估缺氧和常氧环境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常氧状态下,MPEP、CPCCEt或DHPG对四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缺氧状态下,MPEP处理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PCCOEt组或DHPG组。常氧状态下,MPEP、CPCCOEt或DHPG对四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没有影响。在缺氧状态下,MPEP处理组比对照组、CPCCOEt组或DHPG组更能诱导碘化丙啶(PI)染色。小结: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第二部分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降低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与蛋白激酶B相关目的:为明确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原因,我们进一步探索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对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比较阈值循环(2~(-△CT))方法将mRNAs的表达标准化为对照组,管家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亚基A(SDHA)作为负荷控制,用CFX96实时PCR检测系统(Bio-Rad)和SYBR premix ex Taq II检测了在缺氧状态下经8小时MPEP、CPCCOEt或空白对照处理后LNT-229细胞线粒体氧化功能PGC-1a、PGC-1b、ERR-a、SCO2、ATP5G1、MT-CO1、MT-CYB和MT-CO2。用含磷酸酶和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的放射免疫沉淀缓冲液裂解了缺氧状态下用MPEP、DHPG、CPCCOET或对照处理8小时后收集的LNT-229细胞,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载药缓冲液中煮沸溶解物,用SDS-PAGE分离蛋白质,在室温下用5%脱脂牛奶和Tween-20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阻断1小时后将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用初级抗体孵育硝酸纤维素膜作为装载控制,使用Bio-Rad(Hercules,CA,USA)的二级抗体(1:10000)并使用增强化学发光(Pierce,IL,USA)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缺氧状态下,分别用MPEP、蛋白激酶B激动剂(SC79)、MPEP+SC79及空白对照处理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LNT-229细胞24小时,分别使用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Roche)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使用碘化丙啶(PI)摄取染色,随后使用BD Canto II流式细胞仪评估缺氧和常氧环境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同时按上文所述用RT-PCR方法测定线粒体氧化功能相关基因PGC-1a、PGC-1b、ERR-a、SCO2和ATP5G1的含量。结果:在缺氧状态下,与对照组和CPCCOEt处理组相比,MPEP处理组增加PGC-1a、PGC-1b、ERR-a、SCO2和ATP5G1的含量,而MT-CO1、MT-CYB和MT-CO2的含量未受影响。在缺氧状态下的LNT-229细胞中,MPEP、CPCCOEt或DHPG处理不影响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蛋白(ERK)水平和磷酸化率(pERK/ERK),而与对照组、CPCCOEt或DHPG组比较,MPEP处理显着降低蛋白激酶B磷酸化(pAkt)水平。在缺氧状态下的LNT-229细胞中,与MPEP组比较,MPEP+SC79组细胞存活率显着升高。PGC-1a、PGC-1b、ERR-a、SCO2和ATP5G1含量降低。小结: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增加部分线粒体氧化基因的含量,抑制蛋白激酶B磷酸化。激活蛋白激酶B逆转了这一作用。这说明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通过蛋白激酶B失活提高了线粒体氧化功能,降低了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第叁部分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目的:为了明确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我们收集了部分临床病例并展开了相关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住院患者27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胶质瘤。我们将每份临床标本分别取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1cm)进行Westem blot检测,观察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情况。结果:患者癌组织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我们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增高(P<0.05)。小结:人胶质瘤细胞中可检测到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与癌旁组织相比处于高表达水平,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成为人胶质瘤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结论:1.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2.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增加部分线粒体氧化基因的含量,抑制蛋白激酶B磷酸化。激活蛋白激酶B逆转了这一作用。这说明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通过蛋白激酶B失活提高了线粒体氧化功能,降低了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率。3.人胶质瘤细胞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处于高表达状态,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成为人胶质瘤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春莲[3](2019)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2/3活动对前扣带回皮层GABA能中间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抑郁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在临床上抗抑郁药物多是以调控单胺类神经系统功能为主,但这类药物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效率不高、起效缓慢等。这些缺点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自杀及自残风险。因此,开发起效快、毒副作用低的快速抗抑郁药物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重点。代谢性谷氨酸受体2/3(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2/3,mGluR2/3)具有调节突触传递的功能。在动物实验中发现,mGluR2/3拮抗剂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目前已经开展临床试验,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mGluR2/3表达增加,突触传递发生变化,含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ST)的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数量减少。抗抑郁治疗能够使脑内GABA浓度升高,GABA受体活动性增强。因此我们推测,拮抗mGluR2/3活动产生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可能通过ACC脑区GABA能中间神经元活动介导。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免疫组化及膜片钳电生理等方法,研究了mGluR2/3活动对ACC脑区两类GABA能中间神经元(SST中间神经元和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中间神经元)上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影响,探讨了mGluR2/3活动对两类GABA能中间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差异,为揭示快速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1、使用SST-CRE和PV-CRE工具鼠分别和Ai9-RFP(Red fluorescence Protein,RFP红色荧光蛋白)工具小鼠进行交配。通过PCR鉴定小鼠基因型,获得SST-CRE/Ai9-RFP和PV-CRE/Ai9-RFP双阳性基因型的小鼠。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方法确定两种基因型小鼠ACC脑区中间神经元上RFP表达特的异性。2、通过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在SST-CRE/Ai9-RFP和PV-CRE/Ai9-RFP离体脑片ACC脑区分别记录SST和PV中间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包括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输入阻抗(Input resistance)、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的阈值(Threshold)、AP中位宽度(Half-width)、AP幅值(Amplitude)、AP的超极化后电位(Afterhyperpolarization,AHP)、AP的起始(Initial)和稳定频率(Steady),AP频率的适应性(Spike frequency adaptation)。3、通过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在SST-CRE/Ai9-RFP和PV-CRE/Ai9-RFP小鼠ACC脑区的SST和PV中间神经元上,分别记录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 EPSCs),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 EPSCs),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 IPSCs),分别观察mGluR2/3激动剂DCG-IV(4μM)和拮抗剂LY341495(2μM)对它们的影响。结果:1、荧光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SST-CRE/Ai9-RFP转基因小鼠ACC脑区表达RFP细胞中,有80%与SST抗体共标,在PV-CRE/Ai9-RFP转基因小鼠ACC脑区中,有81%的RFP细胞与PV抗体共标。2、SST-CRE/Ai9-RFP小鼠ACC脑区SST中间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n=28):静息膜电位-69.82±0.70 m V,输入阻抗312±25.87 MΩ,AP阈值-35.49±1.17 m V、AP中位宽度0.36±0.02ms、AP幅值83.44±2.31 p A、AP的超极化后电位20.63±1.02m V、AP的起始频率111.30±8.69Hz和稳定频率39.88±4.30 Hz,AP频率的适应性3.66±0.61;PV-CRE/Ai9-RFP的小鼠ACC脑区PV中间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n=27):静息膜电位-73.52±0.64 m V、输入阻抗171±8.01 MΩ、AP阈值-26.15±0.91 m V、AP中位宽度0.25±0.02 ms、AP幅值72.52±1.55 p A、AP的超极化后电位25.68±0.66m V、AP的起始频率93.42±10.14 Hz和稳定频率73.66±6.87 Hz、AP频率的适应性1.25±0.07。3、灌流DCG-IV激活mGluR2/3,SST中间神经元的s EPSCs频率显着下降(p<0.05),幅值变化不显着;在激活mGluR2/3的基础上灌流LY341495,可以拮抗SST中间神经元s EPSCs频率的降低(p<0.05)但不影响幅值;单独灌流LY341495不显着影响s EPSCs和m EPSCs的频率和幅值;灌流DCG-IV对SST中间神经元m IPSCs的频率和幅值影响都不显着;在激活mGluR2/3的基础上灌流LY341495和单独灌流LY341495都能使m IPSCs的频率显着增加(p<0.05),但不影响幅值。4、灌流DCG-IV激活mGluR2/3,PV中间神经元的s EPSCs频率显着下降(p<0.05),而幅值变化不显着;在激活mGluR2/3的基础上灌流LY341495,可以拮抗PV中间神经元s EPSCs频率的降低(p<0.001)但不影响幅值;单独灌流LY341495对s EPSCs的频率和幅值影响不显着,但可以增加m EPSCs的频率(p<0.01),而不影响幅值。灌流DCG-Ⅳ,在激活mGluR2/3的基础上灌流LY341495和单独灌流LY341495对PV中间神经元m IPSCs的频率和幅值影响都不显着。结论:1、激活mGluR2/3可以减弱ACC脑区SST中间神经元和PV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拮抗mGluR2/3不影响ACC脑区SST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但可以增强PV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2、激活mGluR2/3对ACC脑区SST中间神经元和PV中间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传递都没有显着影响;拮抗mGluR2/3可以增强ACC脑区SST中间神经元抑制性突触传递,但不影响PV中间神经元抑制性突触传递。3、我们的结果提示,mGluR2/3活动对ACC脑区SST和PV中间神经元上的突触传递功能有不同的影响。这些不同影响在抗抑郁中有何作用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5)
李建勋,肖斌,孙朝晖,王露霞,陈丽丹[4](2019)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胞内段的原核表达及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核表达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胞内段(metabolic glutamate receptor 4 intracellular,GRM4 intracellular,GRM4 intra),并用Ni柱进行纯化。方法采用PAS(PCR-based accurate synthesis)法合成GRM4 intra基因序列,将目的片段和质粒p Czn1双酶切后,经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zn1-GRM4 intr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Rosseta菌株,IPTG诱导GRM4 intra蛋白的表达,表达的蛋白利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结果经测序和双酶切鉴定证明质粒pCzn1-GRM4 intra构建正确;在IPTG诱导下,质粒能够在Rosseta菌株中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8 400,主要以可溶性性形式存在,纯度> 90%。结论成功获得了原核表达的GRM4 intra蛋白,为利用体外pull down方法鉴定GRM4的相互作用蛋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陈晓丹,张雪,孙灏,陈克平[5](2019)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作为重要的mGluR之一,通过第二信使发挥生物学效应。mGluR5以二聚体形式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等区域,通过激活磷脂酶C-肌醇1,4,5-叁磷酸-甘油二酯-Ca~(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等信号通路,参与神经兴奋性网络调节、神经发生以及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突触可塑性形成。近来研究证实,mGluR5在神经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GluR5的过度激活或抑制与多种神经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多种选择性激活或抑制mGluR5活性的药物已被应用于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翡,张婷,李立荣,薛星莉,牛侨[6](2018)在《PC12细胞铝染毒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在PKC和NMDAR表达中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激动和抑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蛋白表达对麦芽酚铝染毒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蛋白激酶C(PKC)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PC12细胞)、激动剂组(100μmol/L mGluR1激动剂)、抑制剂组(100μmol/L mGluR1抑制剂)、麦芽酚铝染毒组(200μmol/L麦芽酚铝)、染铝+激动剂组(100μmol/L mGluR1激动剂+200μmol/L麦芽酚铝)、染铝+抑制剂组(100μmol/L mGluR1抑制剂+2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时间为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PC12细胞中PKC及NMDAR亚基的mR 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PC12细胞中PKC及NMDAR亚基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PC12细胞的PKC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麦芽酚铝染毒组的PKC、NMDAR1、NMDAR2A和NMDAR2B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降39%、21%、38%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39%、31%、41%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染铝+抑制剂组的NMDAR1 mRNA和蛋白表达与麦芽酚铝染毒组相比分别上调32%和36%(P <0.05);与麦芽酚铝染毒组相比,染铝+抑制剂组NMDAR2B mRNA表达下调46%,染铝+激动剂组NMDAR2B蛋白表达上调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麦芽酚铝染毒组PKC酶活性下降56%,而染铝+激动剂组PKC酶活性相对于麦芽酚铝染毒组上调116%(P <0.05)。[结论]麦芽酚铝可以抑制PC12细胞的PKC和NMDAR各亚基的mRNA和蛋白表达;麦芽酚铝可通过mGluR1调节NMDAR表达和PKC酶活性;mGluR1对NMDAR的调节主要作用于NMDAR1和NMDAR2B。(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程,谢荣霞,孙保亮,张宗勇[7](2018)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 GluR1)的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90只,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SAH+安慰剂组(36只)、SAH+JNJ16259685组(36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术后2、24、48 h,SAH+安慰剂组腹腔注射含5%二甲基亚砜(DMSO)的无菌水,SAH+JNJ组腹腔注射1 mg/kg JNJ16259685(溶解于5%DMSO的无菌水)。SAH后72 h,采用Garci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伊文思蓝法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利用钙测定试剂盒检测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凋亡。采用Graph Pad 7. 0软件对3组间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安慰剂组的Garcia评分[(11. 0±0. 4)分]降低,左右脑半球脑组织水含量[分别为(80. 5±0. 1)%、(80. 3±0. 2)%]、伊文思蓝溢出量(2. 8±0. 2)、基底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2. 5±0. 3)、基底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活性caspase-3/Neu 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00±30)个/mm~2、(20±2)个/mm]均增加(均P <0. 05);而SAH+JNJ组Garcia评分[(13. 0±0. 5)分]显着高于SAH+安慰剂组,左右脑半球脑组织水含量[分别为(79. 8±0. 2)%、(79. 3±0. 1)%]、伊文思蓝溢出量(1. 8±0. 2)、基底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1. 7±0. 1)、基底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目[活性caspase-3/Neu 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0±10)个/mm~2、(12±2)个/mm]均较SAH+安慰剂组减少(均P <0. 05)。结论 SAH后,JNJ16259685减轻脑水肿及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皮质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增加,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刘俊科[8](2018)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异源二聚体激活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蛋白偶联受体(GPCR)作为一类最庞大的膜受体家族,可以响应多种细胞外化学和物理的刺激,并且可以通过招募不同的下游信号伴侣来传递不同的信息,完成多种生理功能。因此GPCR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靶点,以其为靶点的药物大约占全球药物市场份额的27%。虽然很多GPCR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功能,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CR可以自己与自己或者相互之间形成同源二聚体或者异源二聚体。目前,大多数GPCR异源二聚体在体内所扮演的生理作用还处于未知状态。GPCR超家族拥有超过800个成员,可以分为A族,B族,C族和F族。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属于C族成员,拥有8个成员,可以分为3个亚族:亚族I(mGluR1和mGluR5),亚族II(mGluR2和mGluR3),亚族III(mGluR4、mGuR6、mGluR7和mGluR8)。mGluR通过结合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来来介导下游信号,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到认知、记忆、焦虑、疼痛感知等生理过程中。mGluR是一种严格的二聚体,二聚化对受体的激活非常重要,最近有报道称他们不仅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而且不同亚族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来发挥功能。但是同源二聚体与异源二聚体之间的激活机制以及下游的信号通路是否一样,仍然研究得不清楚。本课题以mGluR为研究模型,探讨了GPCR异源二聚体的激活机制。我们发现虽然在mGluR2和mGluR4同源二聚体中,两侧的亚基都有G蛋白偶联功能,但是在mGluR2-4异源二聚体中,只有mGluR4的亚基担任G蛋白偶联的角色,展示出一种不对称激活现象,并且该现象在大部分的mGluR异源二聚体(mGluR2-4、mGluR2-6、mGluR2-7、mGluR2-8、mGluR3-4、mGluR3-6、mGluR3-7和mGluR3-8异源二聚体)中都是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意义;通过构建不同结构域的嵌合体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的方法,我们发现这种不对称激活现象与受体的7次跨膜区(HD区)的变构调节有关;最后,我们发现该不对称激活现象可以被结合在HD区的变构分子逆转。在mGluR2-4异源二聚体中,用mGluR4的负向变构剂(NAM)增加mGluR4的HD区激活能垒或者用mGluR2的正向变构剂(PAM)降低mGluR2的激活能垒时,mGluR2的HD区可以重新获得G蛋白偶联功能。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我们发现mGluR4的HD区的静息状态下构象波动以及HD区底部ICL1和ICL3之间的距离都比mGluR2的大,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mGluR4的激活能垒低于mGluR2。该研究细节性的展示出了GPCR同源二聚体与异源二聚体之间的激活差异,发现GPCR异源二聚体中一种有趣的不对称激活现象,并且该现象是可以被小分子变构分子所调节。我们的研究展示了变构分子对于倾向性的不对称激活的调节作用,对于GPCR二聚体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构调节提出来一种新的机制,为基于GPCR异源二聚体的药物筛选提供了理论基础。GPCR的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都是不同的功能实体,虽然他们都由相同的单体组成,但是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属性,就好比虽然后代的基因都来源于父亲和母亲,却展示着自己独有的特性一样。GPCR异源二聚体必须被当做区别于单体和同源二聚体的独特药物靶点来进行药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杨军兰,赵天智,谢云[9](2018)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阻滞剂LY367385对NMDA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特异性阻滞剂LY367385预处理神经元细胞1 h,加入N-甲基-D-门冬氨酸(NMDA)造成兴奋性损伤;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活性; LDH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转移酶介导的叁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NMDA受体2B亚基(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相互作用。结果 MTT、LDH和TUNEL实验显示,LY367385能减轻NMDA造成的神经元损伤(P <0. 05);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显示,NMDA受体与PSD95存在相互关系,LY367385可以减轻兴奋性损伤造成的NMDAR-PSD95表达增高(P <0. 05)。结论 LY367385能够明显减轻NMDA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可以减少NMDA受体与PSD95连接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Wang,Jin-liang,Wang,Zi-long,Liu,Ren-qiang[10](2018)在《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关键受体:代谢性谷氨酸受体2》一文中研究指出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全球每年因狂犬病致死人数高达6万人,其中40%左右是儿童。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报告病死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始终居前3、4位。RABV感染后专门侵染神经系统,人感染后一旦出现神经症状,致死率几乎100%,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囊膜糖蛋白(G)是介导RABV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功能蛋白。RABV侵入细胞的第一步是G蛋白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在受体介导下通过部分网格蛋白包裹的形式进入细胞。已有研究表明RABV能够利用多种受体侵入细胞,目前已经发现(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经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案包括一期肿瘤切除、烷化剂替莫唑胺化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由于代谢旺盛,神经胶质瘤细胞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缺氧。缺氧环境下自由基生成减少,导致放疗效果变差。同样,缺氧状态会抑制肿瘤内药物的摄取、稳定和渗透过程,从而影响化疗的效果。因此,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的放化疗效果不佳。目前用于胶质瘤临床研究的分子靶向药物较多,如伊马替尼、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等。但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复杂,不同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胶质瘤作用有限。有互补作用的不同靶向药物的联合,靶向药物和细胞毒类药物如替莫唑胺,以及放疗的联合治疗或许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mGluR)可调节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内稳态,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是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调节神经递质释放的反馈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家族根据其序列同源性、药理学和相关第二信使信号通路分为叁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1和mGluR5)信号由GTP结合蛋白(G蛋白)和下游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二酰甘油和肌醇1,4,5-叁磷酸介导。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I型和III型信号通路主要是由Gi/O蛋白介导,可释放Gβγ亚单位来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离子通道和其他下游信号分子的活性。本研究第一部分观察了抑制/激活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 1和mGluR 5)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本研究第二部分进一步明确了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对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氧化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第叁部分为明确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收集了部分临床病例并展开了相关研究。第一部分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降低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目的:观察抑制/激活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 1和mGluR 5)在常氧和缺氧环境下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常氧和缺氧两种状态下,我们分别用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特异性抑制剂MPEP(2-甲基-6-苯乙炔基吡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特异性抑制剂CPCCOEt(7-羟基亚胺环丙基[b]色氨酸-1a-羧酸乙酯)、代谢性谷氨酸受体I型(mGluR 1和mGluR 5)激动剂DHPG(3,5-二羟基苯甘氨酸)及空白对照对四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LNT-229、LNT-308、LNT-428和G55处理24小时,分别使用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Roche)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使用碘化丙啶(PI)摄取染色,随后使用BD Canto II流式细胞仪评估缺氧和常氧环境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常氧状态下,MPEP、CPCCEt或DHPG对四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缺氧状态下,MPEP处理组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PCCOEt组或DHPG组。常氧状态下,MPEP、CPCCOEt或DHPG对四种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没有影响。在缺氧状态下,MPEP处理组比对照组、CPCCOEt组或DHPG组更能诱导碘化丙啶(PI)染色。小结: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第二部分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降低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与蛋白激酶B相关目的:为明确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原因,我们进一步探索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对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比较阈值循环(2~(-△CT))方法将mRNAs的表达标准化为对照组,管家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亚基A(SDHA)作为负荷控制,用CFX96实时PCR检测系统(Bio-Rad)和SYBR premix ex Taq II检测了在缺氧状态下经8小时MPEP、CPCCOEt或空白对照处理后LNT-229细胞线粒体氧化功能PGC-1a、PGC-1b、ERR-a、SCO2、ATP5G1、MT-CO1、MT-CYB和MT-CO2。用含磷酸酶和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的放射免疫沉淀缓冲液裂解了缺氧状态下用MPEP、DHPG、CPCCOET或对照处理8小时后收集的LNT-229细胞,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载药缓冲液中煮沸溶解物,用SDS-PAGE分离蛋白质,在室温下用5%脱脂牛奶和Tween-20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阻断1小时后将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用初级抗体孵育硝酸纤维素膜作为装载控制,使用Bio-Rad(Hercules,CA,USA)的二级抗体(1:10000)并使用增强化学发光(Pierce,IL,USA)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缺氧状态下,分别用MPEP、蛋白激酶B激动剂(SC79)、MPEP+SC79及空白对照处理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LNT-229细胞24小时,分别使用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Roche)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使用碘化丙啶(PI)摄取染色,随后使用BD Canto II流式细胞仪评估缺氧和常氧环境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同时按上文所述用RT-PCR方法测定线粒体氧化功能相关基因PGC-1a、PGC-1b、ERR-a、SCO2和ATP5G1的含量。结果:在缺氧状态下,与对照组和CPCCOEt处理组相比,MPEP处理组增加PGC-1a、PGC-1b、ERR-a、SCO2和ATP5G1的含量,而MT-CO1、MT-CYB和MT-CO2的含量未受影响。在缺氧状态下的LNT-229细胞中,MPEP、CPCCOEt或DHPG处理不影响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蛋白(ERK)水平和磷酸化率(pERK/ERK),而与对照组、CPCCOEt或DHPG组比较,MPEP处理显着降低蛋白激酶B磷酸化(pAkt)水平。在缺氧状态下的LNT-229细胞中,与MPEP组比较,MPEP+SC79组细胞存活率显着升高。PGC-1a、PGC-1b、ERR-a、SCO2和ATP5G1含量降低。小结: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增加部分线粒体氧化基因的含量,抑制蛋白激酶B磷酸化。激活蛋白激酶B逆转了这一作用。这说明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通过蛋白激酶B失活提高了线粒体氧化功能,降低了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第叁部分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目的:为了明确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我们收集了部分临床病例并展开了相关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住院患者27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胶质瘤。我们将每份临床标本分别取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1cm)进行Westem blot检测,观察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情况。结果:患者癌组织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我们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在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增高(P<0.05)。小结:人胶质瘤细胞中可检测到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与癌旁组织相比处于高表达水平,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成为人胶质瘤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结论:1.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降低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2.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增加部分线粒体氧化基因的含量,抑制蛋白激酶B磷酸化。激活蛋白激酶B逆转了这一作用。这说明在缺氧状态下,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通过蛋白激酶B失活提高了线粒体氧化功能,降低了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率。3.人胶质瘤细胞中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处于高表达状态,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可成为人胶质瘤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光杰,顾俊峰,肖昀.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2].刘博.抑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对缺氧状态下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9
[3].王春莲.代谢性谷氨酸受体2/3活动对前扣带回皮层GABA能中间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
[4].李建勋,肖斌,孙朝晖,王露霞,陈丽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胞内段的原核表达及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5].陈晓丹,张雪,孙灏,陈克平.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6].王翡,张婷,李立荣,薛星莉,牛侨.PC12细胞铝染毒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在PKC和NMDAR表达中的调控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
[7].张程,谢荣霞,孙保亮,张宗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
[8].刘俊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异源二聚体激活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9].杨军兰,赵天智,谢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阻滞剂LY367385对NMDA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
[10].Wang,Jin-liang,Wang,Zi-long,Liu,Ren-qiang.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关键受体:代谢性谷氨酸受体2[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