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体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质,中医,高血压,老年人,肿瘤,北京地区,横断面。
中医体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仙伟,柯绍发,何欣威,雷虹,金笑平[1](2019)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缺乏明显定位体征,临床可能仅有头昏、头胀、睡眠差、记忆力衰退等非特异表现~([1]),属于中医"眩晕""不寐""健忘"等范畴,缺乏重视及治疗。但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早于明显的临床症状~([2-3])。国内学者也发现,ACS存在注意力、记忆力等皮层功能下降,影响日常生活或社交~([4])。ACS中医临床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静宇,鲁琴,杨阳,谭东宇,康伟聪[2](2019)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以及肺癌临床TNM分期与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中医角度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肺癌患者481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及中医体质)进行收集,并录入EpiData数据库中,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研究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有无吸烟史的关系,肺癌TNM分期与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吸烟史与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肺癌TNM分期Ⅰ期患者以气虚质、痰湿质为多,Ⅱ期患者以湿热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为多,Ⅲ期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为多,Ⅳ期以气虚质、阴虚质为多,肺癌不同TNM分期中医体质分布总体上有显着差异(P<0.01)。肺癌TNM分期Ⅰ期、Ⅱ期患者气虚痰湿证占比最大,其次为气血瘀滞证和阴虚热毒证,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为气阴两虚证占比最大,肺癌不同TNM分期中医证型分布总体上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与肺癌TNM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莫碧颖,杨劲松[3](2019)在《江门市新会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了解江门市新会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辨识情况,总结该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江门市新会区6家健康档案规范且真实的医疗机构共13782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其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结果 13782名老年人中,有17.33%的老年人辨识为平和质,另82.67%的老年人辨识为偏颇体质,其中女性偏颇体质占比显着高于男性(P <0.05),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平和体质的百分比逐渐减少,而偏颇体质的所占比逐渐增多(P <0.05)。结论江门市新会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虚性偏颇体质为主,但性别、年龄不同其体质分类不尽相同,因此,临床应明确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类,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的中医健康保健指导。(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雷贻禄,卢健棋,李成林,韩景波,罗锦伟[4](2019)在《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的研究均在使用西药降压的常规方法上进行干预,既往的研究即使辨识的是同一种体质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其体质干预方法未能形成统一,不利于推广。且因病例采集难度大、长期治疗患者依从性低、医者的临床经验积累时间长等因素,国内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今后,在中医体质的实验研究或临床诊疗上要注重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选择不同的微观指标、从多维角度评价其疗效的科学性、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陈亚兰,徐晓薇,魏頔[5](2019)在《北京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其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体检的1 996例北京地区人群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其血脂水平并研究中老年人群中医体质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1 996例北京地区人群中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将其分为气虚质214例,气郁质198例,湿热质488例,痰湿质601例,血瘀质298例,阳虚质28例,阴虚质169例,检出高脂血症1 237例,检出率为61.97%,在对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中发现,仍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常见;男性中医体质以痰湿质常见,女性则以湿热质常见,而在检出的1 237例高脂血症患者中,男性556例(44.95%),女性681例(55.05%),并且男性高脂血症患者仍以痰湿常见(36.51%),女性患者以湿热常见(34.80%)。1 996例调查对象中以31~60岁年龄段为主,而在高脂血症年龄分布中则以41~60岁年龄段为主,并且仍以湿热质、痰湿质最为多见。结论 1 996例调查对象中以31~60岁中老年人群为主,中医体质分布以湿热、痰湿、血瘀质最为常见,而其中高脂血症检出率高达61.97%,并且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常见,临床可将痰湿质、湿热质作为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的风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血脂监控,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及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张雪梅,杨雪,陈皓田,杨春霞[6](2019)在《老年人中医体质及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1—6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用标准中医体质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测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2 757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72.21±7.41)岁,男性占45.77%,高血压患病率为59.0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锻炼、 BMI及中医体质均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有升高趋势(χ~2=23.36,P<0.001);BMI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χ~2=58.62,P<0.001);不同中医体质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差异(P<0.001),其中痰湿质(70.45%)、阳虚质(65.38%)和阴虚质(64.64%)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位列前叁。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年龄越大患高血压的危险越大,8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60岁~人群(OR=1.88,95%CI:1.48~2.38);超重(OR=1.41,95%CI:1.17~1.69)、肥胖(OR=1.59,95%CI:1.17~2.16)、痰湿质(OR=1.77,95%CI:1.45~2.16)、阳虚质(OR=1.60,95%CI:1.12~2.29)、阴虚质(OR=1.50,1.08~2.09)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升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是高血压的易发体质,应针对此类体质的老年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郭继飞,季美娟,张春湘[7](2019)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健康管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健康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所中医全科就诊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高血压疗法,即联合服用替米沙坦以及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联合采取中医体质辨识。比较两组的临床血压控制效果以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良好率为73.00%(73/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52/100)(P<0.05),观察组的血压控制不良率为10.00%(1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32/100)(P<0.05);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健康管理中具有显着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战志阳,陈颖[8](2019)在《从中医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论室性早搏》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因此,如何防治室性早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通过从中医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论角度来探讨室性早搏易发体质类型,从而进行有效预防。(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杨洁,朱继民,武松,李静,王鸣瑞[9](2019)在《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学生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安徽2所高校1 137例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医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6.30%,男女学生在睡眠障碍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医学生在睡眠质量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医学生平和质占18.47%,偏颇体质占81.53%。偏颇体质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气虚质(占17.77%)、阴虚质(占15.22%)和阳虚质(占14.16%)。③不同体质类型的学生睡眠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V1所代表的湿热质与W1所代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正相关,湿热体质者PSQI得分高,睡眠质量差。结论医学生睡眠质量不佳,发生偏颇体质的可能性较高,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者睡眠质量较差。(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范玉滢,李艳,孙璐[10](2019)在《临床健康护士中医体质、年龄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健康护士人群中中医体质、年龄与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广东省叁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护士的性别、年龄层次、工作年限、中医体质分型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评估护士的心理状态与压力现状,观察其分布特点,分析健康护士人群中中医体质、年龄与心理压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护士压力知觉量表(C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气郁质组护士CPSS评分高于其他体质分型护士(P<0. 05),且不同年龄组气郁质护士CP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临床健康护士人群心理压力与年龄及中医体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通过中医偏颇体质对护士心理予以干预,改善护士心理状态。(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中医体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以及肺癌临床TNM分期与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从中医角度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肺癌患者481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及中医体质)进行收集,并录入EpiData数据库中,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研究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有无吸烟史的关系,肺癌TNM分期与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吸烟史与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肺癌TNM分期Ⅰ期患者以气虚质、痰湿质为多,Ⅱ期患者以湿热质、气虚质及痰湿质为多,Ⅲ期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为多,Ⅳ期以气虚质、阴虚质为多,肺癌不同TNM分期中医体质分布总体上有显着差异(P<0.01)。肺癌TNM分期Ⅰ期、Ⅱ期患者气虚痰湿证占比最大,其次为气血瘀滞证和阴虚热毒证,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为气阴两虚证占比最大,肺癌不同TNM分期中医证型分布总体上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与肺癌TNM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对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体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仙伟,柯绍发,何欣威,雷虹,金笑平.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王静宇,鲁琴,杨阳,谭东宇,康伟聪.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J].河北中医.2019
[3].莫碧颖,杨劲松.江门市新会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雷贻禄,卢健棋,李成林,韩景波,罗锦伟.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9
[5].陈亚兰,徐晓薇,魏頔.北京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6].张雪梅,杨雪,陈皓田,杨春霞.老年人中医体质及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9
[7].郭继飞,季美娟,张春湘.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健康管理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9
[8].战志阳,陈颖.从中医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论室性早搏[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9].杨洁,朱继民,武松,李静,王鸣瑞.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10].范玉滢,李艳,孙璐.临床健康护士中医体质、年龄与心理压力的相关性[J].护理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