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车轴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车轴,牛膝,白粉病,薄层,毛细管,正交,挥发性。
白车轴草论文文献综述
朱淼,廖文,向红,翁贵英,李欣燃[1](2019)在《白车轴草多酚提取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超声辅助提取白车轴草多酚工艺。先以白车轴草的茎、叶和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分别提取上述部位总多酚,并进行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白车轴草的花中多酚含量最高。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超声辅助提取白车轴草花中多酚得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白车轴草花中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白车轴草花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8(g/m L),提取时间43 min,乙醇体积分数43%。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 55%,与预测得率2. 51%相近,且相对标准偏差为1. 57%。(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09期)
何春兰,张刚平,周平,王如意,温志浩[2](2019)在《GC-MS技术分析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挥发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与比较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萃取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红车轴草种子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为3. 48×109。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1-辛烯-3-醇(30. 24%),正己醇(11. 94%),2,2,4,6,6-五甲基庚烷(11. 00%),壬醛(7. 74%),辛醛(6. 79%)和己酸(6. 04%)。白车轴草种子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为6. 37×109。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1-辛烯-3-醇(42. 98%),十七烷(14. 47%),3-辛醇(9. 42%),己酸乙烯酯(8. 82%)和5-甲基-4,6-二羟基嘧啶(6. 59%)。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共有20种成分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异。1-辛烯-3-醇为共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物质。红车轴草种子有26种特有成分,占挥发性组分的54. 85%。白车轴草种子有24种特有成分,占挥发性组分的46. 79%。结论: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两品种之间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峰面积和相对含量具有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森林,刘春明,黄彧,李赛男,张语迟[3](2018)在《离子液体提取白车轴草中黄酮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车轴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离子液体-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白车轴草中黄酮类含量为指标,使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离子液体-超声辅助提取白车轴草中黄酮的最佳工艺为:白车轴草粉末加入0.25 mol/L的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提取90 min,料液比为25 mg/m L。结论:离子液体-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白车轴草中黄酮稳定、可行。(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孙姗,吕元琦,袁哲,姚庆强[4](2018)在《白车轴草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对不同产地样品毛细管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方法建立了中药白车轴草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结果 10批不同产地白车轴草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共确认10个共有峰,除济宁汶上样品毛细管电泳图谱相似度小于0.8外,其他各地样品图谱相似度均在0.8~0.9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为白车轴草质量评价提供方法依据。(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2期)
刘刚[5](2016)在《白车轴草夏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研究获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单位对白车轴草夏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车轴草夏枯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8℃;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菌核形成的培养基为PDA;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Richard培养基,最适菌核(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13期)
孙慧颖,杨丽娜,谢昀烨,万丹凤,白庆荣[6](2016)在《白车轴草夏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白车轴草夏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IB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28℃,菌核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28℃;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菌核形成的培养基为PDA;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Richard培养基,最适菌核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以L-精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L-α-丙氨酸为菌核形成最佳氮源;p H5.0~10.0适宜菌丝生长,p H 6.0菌核产量最高;半光照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利于菌核形成。药剂敏感性研究表明,病菌对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咯菌腈、多粘类芽孢杆菌、唑醚·代森联、异菌脲和多菌灵的敏感性较高,EC50<1.0 mg/L,EC90<5.0 mg/L,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姚静,齐淑艳,李晓春,杨琳蔚[7](2015)在《入侵植物牛膝菊与白车轴草之间化感互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培养皿培养法,配制0.625、1.250、2.500、5.000、10.000g/L不同浓度的植株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对白车轴草与外来入侵杂草牛膝菊之间化感互作开展研究,旨在为牛膝菊入侵生境合理选择种植替代物种,实现生物防除牛膝菊和研制新型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牛膝菊地上部分浸提液对白车轴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根长和根茎比总体呈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2)浓度为10.000g/L的白车轴草地上部分浸提液对牛膝菊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根长和根茎比有显着抑制作用,其他浓度有促进作用。(3)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牛膝菊对白车轴草化感综合效应均小于0,表现出对白车轴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000g/L的水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大,而白车轴草对牛膝菊的化感综合效应在浓度为10.000g/L时小于0,对牛膝菊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他浓度的化感综合效应均大于0,表现出对牛膝菊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相同生境下用白车轴草替代牛膝菊的生长要慎重。(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齐淑艳,昌恩梓,董晶晶,郭婷婷,李晓春[8](2014)在《入侵植物牛膝菊与白车轴草的竞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入侵植物牛膝菊与白车轴草的竞争效应,采用盆栽取代试验方法观察不同密度、不同比例条件下两种植物的竞争表现,定量分析其单株生物量和竞争能力,为探究牛膝菊入侵机理和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混种时白车轴草的生长受到牛膝菊的竞争抑制作用;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牛膝菊和白车轴草混种和单种时的单株生物量均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在不同密度、不同比例种植条件下,牛膝菊的相对产量(RY)>1,差异显着;相对产量总和(RYT)>1,差异不显着;相对攻击力系数(A)>0;牛膝菊有可能通过种间竞争将白车轴草排除种群,在牛膝菊和白车轴草混种时,白车轴草处于劣势;种植密度、种植比例及密度×比例对牛膝菊和白车轴草的竞争力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何刚,徐彪,张利莉[9](2012)在《新疆白车轴草白粉病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新疆阿拉尔地区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上发生的白粉病进行病原鉴定。[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根据形态观察,附着胞裂瓣形,分生孢子梗直立,无分支,脚胞柱形,直或稍弯曲,上接1~2个细胞,分生孢子单生呈桶-柱形,分生孢子顶端萌发。未发现有性型。病原菌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与来自Genbank中的8条Erysiphetrifolii序列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紧密,且同源性达到99%。[结论]采自阿拉尔地区白车轴草上的白粉菌为E.trifolii。(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7期)
韩银凤[10](2012)在《白车轴草醇提取物的薄层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了白车轴草的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展开体系,即氯仿-甲醇-乙酸乙酯(3:0.5:1,V/V/V)。分离出7种黄酮类物质,与红车轴草醇提取物的色谱图比较,确定了其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大豆甙元(Rf=0.2)、鹰嘴豆芽素A(Rf=0.28)及鹰嘴豆芽素B(Rf=0.37)。(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2年03期)
白车轴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与比较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萃取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红车轴草种子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为3. 48×109。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1-辛烯-3-醇(30. 24%),正己醇(11. 94%),2,2,4,6,6-五甲基庚烷(11. 00%),壬醛(7. 74%),辛醛(6. 79%)和己酸(6. 04%)。白车轴草种子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为6. 37×109。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1-辛烯-3-醇(42. 98%),十七烷(14. 47%),3-辛醇(9. 42%),己酸乙烯酯(8. 82%)和5-甲基-4,6-二羟基嘧啶(6. 59%)。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共有20种成分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异。1-辛烯-3-醇为共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物质。红车轴草种子有26种特有成分,占挥发性组分的54. 85%。白车轴草种子有24种特有成分,占挥发性组分的46. 79%。结论: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两品种之间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峰面积和相对含量具有较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车轴草论文参考文献
[1].朱淼,廖文,向红,翁贵英,李欣燃.白车轴草多酚提取工艺优化[J].化学试剂.2019
[2].何春兰,张刚平,周平,王如意,温志浩.GC-MS技术分析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挥发性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3].李森林,刘春明,黄彧,李赛男,张语迟.离子液体提取白车轴草中黄酮工艺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
[4].孙姗,吕元琦,袁哲,姚庆强.白车轴草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
[5].刘刚.白车轴草夏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研究获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6
[6].孙慧颖,杨丽娜,谢昀烨,万丹凤,白庆荣.白车轴草夏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
[7].姚静,齐淑艳,李晓春,杨琳蔚.入侵植物牛膝菊与白车轴草之间化感互作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
[8].齐淑艳,昌恩梓,董晶晶,郭婷婷,李晓春.入侵植物牛膝菊与白车轴草的竞争效应[J].广东农业科学.2014
[9].何刚,徐彪,张利莉.新疆白车轴草白粉病病原鉴定[J].新疆农业科学.2012
[10].韩银凤.白车轴草醇提取物的薄层色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