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阶梯阻抗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阻抗,阶梯,算法,双频,对称,波导。
阶梯阻抗变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安[1](2018)在《基于对称阶梯阻抗K变换器的双频电桥耦合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对称阶梯阻抗K变换器的电路和网络参量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电长度比值情况下的电路参数计算公式。将该阶梯阻抗K变换器用于实现双频分支线电桥耦合器,工作频率比可控,而且可实现较大的频率比。为了验证方案的正确性,设计加工了一款工作频率分别为1GHz和5.2GHz的双频电桥,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非常吻合。该电桥具有非常简洁的结构,而且其尺寸不大于工作于1GHz的传统单频分支线电桥。(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8年04期)
裴山会,刘云,缪细洋[2](2017)在《基于对称阶梯阻抗双频变换器的双频宽带功分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称阶梯阻抗双频阻抗变换器,研究双频宽带Wilkinson功分器。其中,对称阶梯阻抗变换器实现了双频阻抗变换,且具有较高的频率;通过提高功分器的阶数、多节级联,有效拓展了两个频段的工作带宽。本文设计并加工了频率比为5.2的叁阶宽带阶梯阻抗双频功分器,两个频点的工作带宽分别为700Mhz@1GHz,500MHz@5.2GHz。该双频宽带功分器具有频率比高、带宽宽、结构简单和尺寸小的特点。(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期刊2017-05-08)
刘雷,李永东,王瑞,崔万照,刘纯亮[3](2013)在《微波阶梯阻抗变换器低气压电晕放电粒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维粒子软件VORPAL对微波阶梯阻抗变换器中的低气压电晕放电过程进行了粒子模拟,获得了放电过程中带电粒子实空间分布的时间演变图像,分析并解释了其中低气压电晕放电机理和微放机理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低气压电晕放电的阈值电压随着气压的增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且随着气压的增长,微放电作用减弱,低气压电晕放电作用增强.通过对银和铜两种器壁材料放电阈值的比较,获得了两种放电机理之间的临界气压.(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沈叁平[4](2012)在《波导阶梯不连渎性及其在阻抗变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波技术的迅速发展,折迭波导已成为一类重要行波管慢波线。由于折迭波导输出窗是非标准波导,所以折迭波导能量输入输出耦合需要有匹配的过渡波导,最常见的过渡波导是阶梯渐变波导,因为该结构长度最短,损耗最小,因而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过渡波导还有双曲圆弧渐变波导、直渐变波导。对这些微波器件的设计,传统一般采用等效电路法。但这种方法设计的微波器件已经不能满足微波技术发展对器件高精度,高性能的需要,因此提出了基于严格场理论的模式匹配法。基于严格场理论的模式匹配法相比传统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波导不连续性所激发高次模的相互影响,有精度高的优点。此外,基于该方法的优化设计能够获得结构更加合理的微波器件。总而言之,基于严格场理论的模式匹配法可以满足现代微波技术应用对微波器件高性能,小型化的要求。从微分的角度上,我们可以找出叁种常用的波导过渡结构共性的结构,我们把这个共性的结构称为基本单元。在做模式匹配分析时把这些基本结构作为分析对象,得到基本单元的S参数矩阵,该矩阵反映了结构中各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接着可以采用矩阵级联技术,计算整个过渡结构的广义散射矩阵。在上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理论方法编写程序进行计算。其次我们要在模式匹配法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最后得到的微波器件各尺寸参数进行仿真。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阻抗变换器件的高精度模式匹配法,结构优化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算法,从而实现对此类器件的快速、精确设计。文章从匹配分析方法理论研究出发,系统地研究常用阻抗变换结构中若干通用基本单元的模式匹配分析方法,推导出耦合系数矩阵和广义散射矩阵的通用表达式。接着,根据上面的理论结果讨论算法并给出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每个不连续面上的广义散射矩阵和中断电纳,并采用级联的方法算得整个阻抗变换器的S参数。采用优化程序对器件结构进行优化计算。最后,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仿真,并与优化前的结果作比较。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的优化设计对器件的性能指标有了一定的改善,该结果也说明本文研究的理论、提出优化方法、以及算法的实现都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4-01)
李庭,孙永志,王伟光[5](2009)在《阶梯阻抗变换宽带功分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采用λ/4阶梯阻抗变换实现宽带功分器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四级阻抗变换器级联的各段阻抗的计算公式。设计了2-8GHz一分二功率分配器,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都能很好的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5-23)
秦红波,翟阳文,赵永久[6](2009)在《阶梯阻抗变换器的二次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微种群遗传算法的阶梯阻抗变换器的二次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理想的阶梯阻抗变换器原型的进行优化设计,作为初次优化;初次优化所得的结果转换到具体结构中,其值作为初值。然后考虑阶梯处高次模式的影响,基于模式匹配法对阻抗变换器进行全波分析,结合优化方法进行再次优化设计,即二次优化设计。最后,分别对负载阻抗为复数形式、相对带宽为100%的理想阶梯阻抗变换器,以及X-Ku波段的矩形波导阶梯阻抗变换器进行优化设计。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避免了综合设计方法在负载形式上的限制,传统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所能优化变量较少,以及其它遗传算法收敛速度较慢、需要群体规模较大的缺点,特别是经过二次优化设计能够获得通带内下降更快和更平坦的反射系数。两次优化设计均能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的优于其它方法。(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5-23)
邹德慧,赖万昌,邱东[7](2007)在《阶梯阻抗变换器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阶梯阻抗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数学模型,重点讨论了阶梯阻抗变换器两种设计方法间的优劣,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就最大反射系数模值的指标来说,遗传算法设计结果普遍优于Chebyshev综合设计结果。(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07年04期)
李庆华,史小卫[8](2001)在《应用遗传算法设计复杂阶梯阻抗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遗传算法应用于阶梯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中,并与契比雪夫设计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具有很好的全局搜索特性。通过对模型的改进,用遗传算法进一步设计了总长度固定、单节长度可调的复杂宽带阶梯阻抗变换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01-10-01)
马国田,梁昌洪[9](1999)在《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宽带阶梯阻抗变换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将标准遗传算法和确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并应用该方法对相对带宽为100%的宽带阶梯阻抗变换器进行优化设计,克服了标准遗传算法效率太低及确定性方法易收敛于局部极小点的缺点.分别对负载阻抗为纯实数和复数的两种情况进行优化设计表明:当负载为纯电阻时,混合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与Chebyshev综合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当负载为复阻抗时,混合遗传算法所得结果优于传统的综合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彭宏,欧庆玲,雷秀仁[10](1997)在《设计微波宽带阶梯阻抗变换器的演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化策略,并用于微波宽带阶梯阻抗变换器的优化设计.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优化效果好,运算量小,通用性强.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期刊1997年05期)
阶梯阻抗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对称阶梯阻抗双频阻抗变换器,研究双频宽带Wilkinson功分器。其中,对称阶梯阻抗变换器实现了双频阻抗变换,且具有较高的频率;通过提高功分器的阶数、多节级联,有效拓展了两个频段的工作带宽。本文设计并加工了频率比为5.2的叁阶宽带阶梯阻抗双频功分器,两个频点的工作带宽分别为700Mhz@1GHz,500MHz@5.2GHz。该双频宽带功分器具有频率比高、带宽宽、结构简单和尺寸小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阶梯阻抗变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安.基于对称阶梯阻抗K变换器的双频电桥耦合器[J].舰船电子对抗.2018
[2].裴山会,刘云,缪细洋.基于对称阶梯阻抗双频变换器的双频宽带功分器[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2017
[3].刘雷,李永东,王瑞,崔万照,刘纯亮.微波阶梯阻抗变换器低气压电晕放电粒子模拟[J].物理学报.2013
[4].沈叁平.波导阶梯不连渎性及其在阻抗变换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
[5].李庭,孙永志,王伟光.阶梯阻抗变换宽带功分器设计[C].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9
[6].秦红波,翟阳文,赵永久.阶梯阻抗变换器的二次优化设计[C].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9
[7].邹德慧,赖万昌,邱东.阶梯阻抗变换器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
[8].李庆华,史小卫.应用遗传算法设计复杂阶梯阻抗变换器[C].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01
[9].马国田,梁昌洪.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宽带阶梯阻抗变换器的优化设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
[10].彭宏,欧庆玲,雷秀仁.设计微波宽带阶梯阻抗变换器的演化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