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离合器论文_黄晨,褚超美,顾健华,顾荣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式离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合器,扭矩,转矩,摩擦片,粗糙,温度场,油膜。

湿式离合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晨,褚超美,顾健华,顾荣华[1](2019)在《湿式双离合器摩擦副瞬态温度场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湿式双离合器摩擦副热失效问题,以对偶钢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离合器摩擦副瞬态温度场特性的仿真研究。依据摩擦副热学模型,计算片间热流密度及对流换热系数。建立对偶钢片有限元模型,以片间热流分配、摩擦副热传导及对流换热为基础建立边界条件,利用ANSYS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了起步工况以及不同运行参数下对偶钢片瞬态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滑摩过程中钢片上各点的温度随径向距离增加而上升,高温部分集中于外半径处,但在最大半径处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曹珊,马岩,宁甲奎,曹龙[2](2019)在《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策略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为一种新型自动变速器,起步技术是DCT开发过程中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论述了当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策略研究现状。指出对于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与难于建模的离合器控制,模糊控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而模糊控制参数难于优化,在模糊控制系统引进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的研究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汽车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杨勇强,王忠民,王永琴[3](2019)在《湿式离合器摩擦片接合过程温度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某型矿用机车摩擦离合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欧拉方法求解主从动摩擦片接合过程的角速度及热流密度。建立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摩擦片径向热传导方程,采用微分求积法离散热传导方程及边界条件,并利用龙格-库塔法计算矿用机车名义和满载载荷情况下摩擦片的温升值随时间和半径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离合器接合过程摩擦片的径向温升值随着时间和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且载荷越大,接合时间越长,温升值越高。该结论为摩擦离合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0期)

郝洪涛,严冬,马辉[4](2019)在《湿式双离合器扭矩传递特性对换挡品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中离合器扭矩传递模型的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其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建立包含粘性扭矩和粗糙扭矩的湿式双离合器扭矩传递模型,分析温度及主从动盘转速差对离合器扭矩传递特性的影响,并将其嵌入到搭载湿式双离合器的整车模型中,研究了扭矩传递特性变化对车辆换挡品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粘性扭矩对整车的换挡品质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尤其温度变化时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陆亮[5](2019)在《湿式双离合器测试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离合器是DCT变速箱核心零部件之一,为了更好掌握双离合器性能,满足公司自动变速箱的开发需要,提升测试能力,基于双离合器测试需求设计开发了双离合器测试台架。本文主要介绍了双离合器测试需求及台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台架总体测控原理设计、硬件结构设计、软件控制系统设计、液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等几个部分,实现了台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需要。(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周晓军,吴鹏辉,杨辰龙,许晋,商晓波[6](2019)在《高速工况下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特性的仿真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传统带排转矩模型无法预测的湿式离合器高转速工况下带排转矩回升的特性规律,建立了考虑沟槽和温度效应并包含气液两相的带排转矩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工况下,摩擦片与钢片间隙润滑油膜厚度减小造成带排转矩回升的趋势。同时,建立VOF两相流模型,以仿真分析气液两相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最后,针对不同工况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了转速、带排间隙、润滑油流量、润滑油温度、摩擦材料和沟槽等因素对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郑亚鹏,李岩[7](2019)在《湿式离合器中摩擦片油槽间距对表面温升和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软启动器中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的失效问题,建立摩擦副混合摩擦阶段热结构耦合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带有同心圆式油槽的摩擦片在混合摩擦过程中的温度场以及应力场进行分析。在相同工况下对比分析不同油槽间距对摩擦片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油槽间距的增加,摩擦片的最大表面温度降低,摩擦片的最大应力值降低。研究结果对湿式离合器中摩擦片的油槽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吴健鹏,马彪,李和言,刘继凯[8](2019)在《考虑接触面局部散热的湿式离合器摩擦片滑摩温升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摩擦温升状态与车辆性能息息相关.首先考虑沟槽冷却、接触面局部散热和摩擦因数实时变化,引入了副间等效对流换热系数和等效增益系数,优化了温度场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并试验验证了有效性,比原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滑摩稳定期,应用滑摩温度场优化模型分析了转速、油压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用试验方法研究了润滑流量对滑摩温升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测得了变形失效过程的温升特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宿博康,唐长亮,王立勇,刘晓波[9](2019)在《铝制缸套湿式离合器极限滑摩转矩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新一代装甲车辆对减重和变速箱功率密度提升的要求,通过抱死制动状态下双副双钢片与双副单钢片两种安装方式,对一种铝合金材料缸套离合器进行滑摩转矩测试。结果表明,铝质缸套离合器在极限滑摩转矩条件下强度满足要求,未出现明显磨损;抱死制动状态下双副双钢片安装测得峰值滑摩转矩为2263.80 N·m,双副单钢片安装测得峰值滑摩转矩为2371.4 N·m,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极限测试时,出现联轴器断裂、钢片烧蚀翘曲等现象。(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7期)

杨品涛,丁中华,张伟[10](2019)在《温度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润滑及摩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局部温升的影响,建立了平面接触热混合润滑模型。分别对正弦粗糙表面、Gauss粗糙表面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温度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间油膜厚度、局部压强分布、局部温升、油膜和微凸峰承压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摩擦副间油膜厚度减小,微凸峰接触数量增多,局部温升增大,微突峰承担的载荷逐渐增大,而润滑油膜承担的载荷虽然有所减小,但依然非常显着,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7期)

湿式离合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为一种新型自动变速器,起步技术是DCT开发过程中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论述了当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策略研究现状。指出对于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与难于建模的离合器控制,模糊控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而模糊控制参数难于优化,在模糊控制系统引进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的研究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式离合器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晨,褚超美,顾健华,顾荣华.湿式双离合器摩擦副瞬态温度场特性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2].曹珊,马岩,宁甲奎,曹龙.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策略综述[J].汽车文摘.2019

[3].杨勇强,王忠民,王永琴.湿式离合器摩擦片接合过程温度场分析[J].机械传动.2019

[4].郝洪涛,严冬,马辉.湿式双离合器扭矩传递特性对换挡品质影响的研究[J].传动技术.2019

[5].陆亮.湿式双离合器测试系统研究[J].传动技术.2019

[6].周晓军,吴鹏辉,杨辰龙,许晋,商晓波.高速工况下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特性的仿真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9

[7].郑亚鹏,李岩.湿式离合器中摩擦片油槽间距对表面温升和应力的影响[J].煤矿机械.2019

[8].吴健鹏,马彪,李和言,刘继凯.考虑接触面局部散热的湿式离合器摩擦片滑摩温升特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9].宿博康,唐长亮,王立勇,刘晓波.铝制缸套湿式离合器极限滑摩转矩测试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10].杨品涛,丁中华,张伟.温度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润滑及摩擦特性的影响[J].机械传动.2019

论文知识图

各公司的DCT产品与DQ200变速器金属带式CVT传动原理有协调控制仿真结果无协调控制仿真结果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试验台系统组成

标签:;  ;  ;  ;  ;  ;  ;  

湿式离合器论文_黄晨,褚超美,顾健华,顾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