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传输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式,气溶胶,大气,厚度,光学,模型,温度。
辐射传输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瞿建华,张烺,陆其峰,张乃强,王丁[1](2019)在《基于ERA5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与FY-4A成像仪观测结果的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2月发射升空的FY-4A是中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该星上搭载了可提供东半球近实时高分辨率卫星观测数据的扫描辐射成像仪——AGRI(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在其观测数据应用于大气参数反演或同化前,数据偏差的定量化分析是一个必要环节。采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 (Radiative Transfer for the TIROS Operational Vertical Sounder),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5个全球再分析数据产品(ERA5)对AGRI的7个红外通道(通道08—14)进行了模拟,并利用MODIS云检测产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晴空筛选,以期得到一些对AGRI的定量应用有价值的偏差分析结果。观测-模拟(O-B)的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海洋和陆地上,通道10(7.1μm)存在明显大于其他红外通道的上存在较大的平均偏差,而海洋上平均偏差小于0.4 K。通道14在ERA5近地层气温偏高及定标偏差的影响下,海洋存在接近1 K的平均偏差;陆地上存在2 K左右的平均偏差。其余各红外通道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平均偏差分别在0.6和1.3 K以下。偏差影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地表海拔高度、观测天顶角对偏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海洋上偏差分布存在季节变化可能来源于再分析资料中海表温度估算的季节性误差。(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妙芬,骆蔚健,刘杨,邢旭峰,庄炀[2](2019)在《应用Hydrolight模式研究含油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峰,薛丹,李雯雯,石怡宁,朱明伟[3](2018)在《有云大气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仿真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提出了有云大气下短波和红外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卫星仿真模拟。对于辐射传输方案,短波主要采用四流球谐函数累加算法,并且运用TMS订正,提出了可以计算双向反射率的辐射传输算法;红外主要采用了四流变分迭代算法。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计算大气的光学特性。针对大气中气体吸收,提出了改进的相关K分布方法来计算大气的吸收系数。针对云粒子的散射特性,利用水云粒子光学特性数据库,提出了计算水云粒子散射光学特性的参数化方案。我们将新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应用于葵花八号卫星的仿真模拟中。结果显示,无论是短波还是红外情况下,水云的模拟结果与卫星观测的结果都较为吻合。与目前较为准确的辐射传输模式(CKD+DISORT)的模拟结果相比,新方案的结果在短波波段和长波波段都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且计算效率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9 卫星资料同化》期刊2018-10-24)
李姗姗,邓小波,丁继烈,刘海磊[4](2017)在《基于SCIATRAN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卷云大气短波红外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痕量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精确测量问题,首先比较大气辐射传输的几种模型,然后选用SCIATRAN这种模型在二氧化碳的强吸收带进行晴空大气和卷云大气辐射的模拟计算,接着对计算结果进行敏感性测验,结果表明:晴空时的辐射强度比卷云时的辐射强度小;卷云条件下太阳天顶角和卫星观测角越小时,辐射强度越大;卷云条件下地表反照率越大时,辐射强度越大;卷云条件下光学厚度越小时,辐射强度越大。最后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SCIATRAN计算的结果进行训练和模拟并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于下一步二氧化碳浓度的反演模型和算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刘童童[5](2017)在《短波辐射传输模式对上层海温及混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辐射是海洋热量的重要来源。其中可穿透到海水一定深度的可见光(400nm~760nm)部分的能量占总量的44%。穿透海表的太阳辐射将直接影响混合层的水体温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对混合层海洋热动力过程、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对短波辐射在水体中的传输进行准确模拟一直是海洋光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短波辐射在水下的辐射传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叶绿素浓度、黄色物质(CDOM)等,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通过水体类型、叶绿素浓度、固有光学特性等多个方法来计算水下短波辐射的传输系数Tr(z)。在目前的海洋模型中,短波辐射的传输模拟部分大多采用的是Paulson(1977)提出的依据水体类型选取参数的双指数模型。相对于新出现的多个短波辐射传输模型中的研究,由于参数固定、模型水体类型不随时间变化,Paulson模型较为不灵活,且模拟精度较低。Ohlman(2003)提出的以海表面叶绿素浓度作为参数的模拟方程和Lee(2005)提出的以固有光学性质作为参数的模拟方程在短波辐射水下传输的模拟结果中均有更好的表现。但是目前,新的短波辐射传输方程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到海洋模型中。本研究以ROMS模型作为背景,建立了水深200m 一维海洋模型,通过修改模型中的短波辐射传输模拟方式,验证了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的不同是否会对模型结果——海水温度造成影响。首先,在四个不同水体类型站位数据的模型中,对比了采用叁个不同短波辐射传输方程的模型的表现,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的不同的确会对海洋模型最终运行结果得到的垂直温度分布造成影响,在混合层底部的温度差值最大可达到1.5~2℃。且影响情况主要决定于传输系数Tr在叁个方程中的计算结果。(2)叁个短波辐射传输模式对运行结果海水温度的影响更多发生在较深层海水,对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其次,本研究对短波辐射传输模式对海水温度影响程度相对于水体类型、辐射通量的敏感度以及水体类型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较为清澈的海水中,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的不同对海水垂直温度的影响可到达的深度更深,但是不同传输模式对海水温度的影响程度与水体类型不存在相对应的规律,在不同的季节,叁种短波辐射传输方程所导致的温度差异的最大值并不出现在同一水体类型中,具体的温度偏差和偏差程度与该处的光学参数选取和不同方程传输系数计算结果的关系更大。(2)短波辐射传输方程的不同对海水温度的影响程度与纬度有关,在较低纬度、辐射通量更高的站位,不同辐射传输方程造成的海水温度不同的幅度更大,即对海水温度的影响程度更大。(3)在采用固定参数与随时间变化的参数的003模型、L05模型结果对比分析中,003模型改用随时间变化的参数后,运行结果受到的影响更明显,而L05模型在此试验中结果差异非常小。这或许与该站位海表面叶绿素浓度的变化相对于固有光学性质幅度更大有关。(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邵思雅,张晶,周丽花,薛文晧[6](2017)在《基于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和卫星观测资料的气溶胶对全球地表太阳辐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溶胶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影响地表辐射收支平衡,使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减少,同时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本文基于MODIS气溶胶产品和CERES云产品等大气遥感资料,利用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对全球地表辐射进行了有无气溶胶的两组模拟试验。将考虑气溶胶的试验模拟值与BSRN站点观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地表总辐射模拟的R值达到0.92,地表散射辐射模拟的R值达到0.84,模拟值与观测值有着比较好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模拟结果显示,2007年气溶胶导致全球地表总辐射平均减少了9.16W/m2,降低幅度较大的地区往往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也较高。对于散射辐射来说,气溶胶在全球不同地区却有着不同的正负效应:地表反照率高的地区,气溶胶往往使得散射辐射大幅增加;而云分数较高的地区,气溶胶往往导致散射辐射大幅度下降。2007年气溶胶导致全球地表散射辐射平均增加了8.17W/m2。(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李秀镇,盛立芳,刘骞,刘玉芝,王力群[7](2016)在《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式的晴天地面总辐射模拟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式,利用POM-02型天空辐射计观测和反演获得的气溶胶光学参数计算地面总辐射,并与CM21辐射表的观测结果对比以探讨晴天地面总辐射模拟的误差来源。结果表明:地面总辐射对气溶胶单次散射比和水汽柱含量的敏感性较强,模拟中对这2个因子减少50%会分别造成地面总辐射量增加56.99W/m2和减少25.45W/m2。在准确输入水汽柱含量基础上变换大气廓线对地面总辐射计算结果影响甚微。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天顶角、气溶胶单次散射比和光学厚度是地面总辐射相对误差的主要来源。利用上述3个因子建立回归方程,回归结果与地面总辐射相对误差的相关系数为0.486(通过了置信度0.01的显着性检验),说明回归方程能够准确的计算相对误差,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本站模式计算结果进行修订。(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刘乐,李耀东[8](2016)在《RTTOV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RTTOV(Radiative Transfer for TOVS)是近期出现的一个比较优秀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该研究介绍了RTTOV工作的原理和方法,从提高数值预报模式准确度和模拟卫星辐射亮温2个方面出发,综述了RTTOV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利用RTTOV将卫星资料直接同化到数值预报模式中,能显着提高数值预报的准确度;同时,RTTOV能够较好地模拟晴空条件下卫星接收到的辐射亮温,有云条件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大于晴空条件。利用RTTOV模拟得到的亮温进行仿云图制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云体和云系的移动及发展变化,进而改善气象预报和保障业务。(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张华,荆现文[9](2016)在《气候模式中云的垂直重迭及其辐射传输问题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全球气候模式中云的垂直重迭的处理方法及其辐射物理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云垂直重迭模型的构造、模型在气候模式中的实现方式,得到与观测一致的云重迭结构所采用的数据和方法、重迭云的辐射传输等方面,给出了针对这一国际研究难点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关于气候模式中云的垂直重迭问题的研究至今已取得了许多成果,表现在:重迭模型上有了更为科学的描述形式(如指数衰减重迭);重迭云的辐射传输也有了更快速的处理方法(如蒙特卡洛独立柱近似)并被广泛应用;连续的叁维云遥感观测(如CloudSat/CALIPSO)和云分辨尺度的叁维云模式的发展为在气候模式中精确描述云的垂直结构提供了丰富的观测资料和模式数据。但是,气候模式中现有的云重迭结构处理及其辐射传输方法还远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未来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冬冬,张淳民[10](2015)在《温度对SCIATRAN辐射传输模式近红外正演光谱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温度的全球分布数据,基于SCIATRAN辐射传输模式,对O2-A Band(757nm-772nm)和CO2(1570nm-1618nm)近红外吸收波段进行正演模拟研究,获取不同纬度观测点的模拟光谱,对光谱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模拟光谱在O2-A Band和CO2近红外波段均显示出典型的随纬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性。相较低纬度地区而言,在中高纬度区域,光谱辐射强度对纬度变化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0-17)
辐射传输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传输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瞿建华,张烺,陆其峰,张乃强,王丁.基于ERA5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与FY-4A成像仪观测结果的偏差分析[J].气象学报.2019
[2].黄妙芬,骆蔚健,刘杨,邢旭峰,庄炀.应用Hydrolight模式研究含油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关键技术[J].海洋技术学报.2019
[3].张峰,薛丹,李雯雯,石怡宁,朱明伟.有云大气快速辐射传输模式仿真模拟研究[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卫星资料同化.2018
[4].李姗姗,邓小波,丁继烈,刘海磊.基于SCIATRAN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卷云大气短波红外敏感性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7
[5].刘童童.短波辐射传输模式对上层海温及混合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7
[6].邵思雅,张晶,周丽花,薛文晧.基于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和卫星观测资料的气溶胶对全球地表太阳辐射影响的研究[J].资源科学.2017
[7].李秀镇,盛立芳,刘骞,刘玉芝,王力群.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式的晴天地面总辐射模拟误差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刘乐,李耀东.RTTOV快速辐射传输模式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
[9].张华,荆现文.气候模式中云的垂直重迭及其辐射传输问题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16
[10].刘冬冬,张淳民.温度对SCIATRAN辐射传输模式近红外正演光谱影响的研究[C].2015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