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的分析

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的分析

王少奎[1]2004年在《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的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测定了199个小麦品种全麦粉的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全麦粉中的多酚含量,进一步探讨了PPO活性测定方法。对其中19个品种进行了幼苗、植株、不同发育时期籽粒的同工酶电泳,并利用特异引物扩增了PPO基因。结果表明: 1、通过添加络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以降低内源性酚类底物对小麦籽粒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PVP含量为1%时,测得的酶活性最高。 2、PPO活性的频次分布集中于32-466U/g/min之间。安农9267、安农9043、温县4号、MW18、扬麦158等品种具有高的PPO活性,而安农9192,小冰麦32,小冰麦33,晋麦47等品种则具有低的PPO活性。 3、不同品种的幼苗及同一发育时期的籽粒同工酶主要谱带基本一致,仅有微小差别。未成熟的籽粒中同工酶种类最多,以邻苯二酚—对苯二胺染色液染色可检测到9条谱带。 4、经PCR特异扩增,所有被测品种中均只出现一条分子量大约为700kd—800 kd的条带,说明在被测品种中,均含有具有相同保守区段的PPO基因。活性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品种的代谢调控机制不同所导致。 5、不同品种多酚含量有显着差异,面制品酶促褐变造成颜色的差异在于不同品种的PPO活性差异。籽粒里的多酚含量与PPO活性无相关性。

张晓[2]2007年在《小麦面粉和制品色泽影响因素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利用RIL群体和中国若干高白度小麦品种研究了面粉及制品色泽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其中影响面粉及制品色泽的重要影响因子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探讨,对比了不同多酚氧化酶检测方法和变性剂SDS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提取效率及激活效应的影响及其面粉PPO活性与品质性状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RIL群体面粉及面片色泽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采用RIL群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遗传背景差异的干扰,从而较为准确地反映面粉及面片色泽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面粉及面片色泽有关的品质指标主要有:第一类包含硬度、吸水率、湿面筋、干面筋、蛋白质,主要反应蛋白质数量的性状,与面粉白度、L*值及鲜面片L*值呈负相关,大多数达到了极显着水平;与a*和b*值呈正相关,部分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水平。第二类包含出粉率、面团形成时间、叶黄素、PPO活性、沉淀值,主要与面粉及面片L*值呈负相关,与a*值无显着相关性,与b*值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第叁类包括面筋指数、面团稳定时间、回生值,面筋指数和面团稳定时间主要反应蛋白质质量的性状,与面粉及面片的L*值呈极显着正相关。第四类是淀粉糊化性状参数,与面粉白度、L*值及鲜面片L*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面粉及鲜面片各个时间的a*值呈极显着负相关。2中国若干高白度小麦的色泽优势及形成影响因素分析以进口的澳白麦和山东省现在主要推广的济麦21作对照,研究了山东省最新育成的几个高自然白度小麦品种优麦3号、山农12和山农8355,品系山农62008的色泽优势,并分析了面粉及面制品色泽优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的高白度品种(系)具有很大的色泽优势,与对照澳白麦相比,面制品色泽的L*值虽然稍低,但是b*值极显着降低,特别是山农62008和山农12加工成馒头后L*值比澳白麦高,b*值比对照澳白麦低。加入增白剂后,中国的高白度品种(系)色泽变化的幅度比澳白麦小。对面粉色泽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其色泽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淀粉含量高是其形成高亮度的主要原因;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高,面粉及面制品黄度较大。对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选择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低的株系。对淀粉含量高的材料,选择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低的株系。3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小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是引起面制食品褐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资料所报道的各种PPO活性的检测方法有所差异,包括吸收波长、反应时间、底物以及样品选择的不同。本研究对这几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有两个吸收峰,401nm有一个很宽的吸收峰,301nm有一个细窄的吸收峰,以酪氨酸为底物,在322nm有一吸收峰,随波长的增加,吸光度减小,301nm和322nm有吸收峰的物质还需进一步验证是否可以用来进行PPO活性检测。反应30min为PPO活性测定的最佳时间。分别以邻苯二酚和酪氨酸为底物所测PPO活性极显着相关,邻苯二酚所测活性强,但酪氨酸所测活性的变异系数大。4 SDS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提取效率及激活效应的影响选用了29份小麦材料,主要研究了变性剂SDS对小麦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可以增加小麦PPO活性,50mmol/L的SDS是提取小麦PPO的最适浓度。用SDS提取时,PPO活性很稳定。SDS不但可以增加小麦PPO的提取效率,而且可以诱导酶结构发生变化,对酶活性产生影响,对高活性品种有激活作用,对低活性品种有抑制作用,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大于对酶活性的影响。加入SDS后提取检测的全粉、面粉、籽粒PPO活性与面片24h L*值及0-24h L*值的变化显着相关。所以用SDS提取检测小麦PPO活性更有利于筛选不同PPO活性的种质,尤其是提高筛选低PPO活性种质的可靠性。此外,小麦PPO在加入SDS后所呈现的生化特征为小麦体内PPO生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5面粉PPO活性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用不同品种和RIL群体分别进行研究时,PPO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均呈显着正相关,与粗淀粉均呈极显着负相关,与面粉白度、L*值及面片各个时间L*值呈极显着负相关,在这几个性状的相关性上两种材料是一致的。在不同品种中,PPO活性与沉淀值、硬度、粗脂肪、降落值呈显着正相关,与淀粉糊化参数无显着相关性,与面粉及面片a*值有显着正相关。在RIL群体中,PPO活性与沉淀值、硬度无显着相关性,与降落值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淀粉糊化参数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与面粉及面片a*值无显着相关性,与b*值有显着正相关。所以可以通过其它性状的选择间接地进行PPO活性的改良,同时对小麦PPO活性进行改良过程中也要兼顾到其它性状,要综合考虑。

何克勤[3]2006年在《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及低PPO活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我国小麦品种资源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筛选稳定的低PPO活性种质资源,03~04年度、04~05年度分别选用177份和181份小麦品种及资源,种植于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以多巴为底物,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其PPO活性,结果表明:1、03~04年度177份品种资源多酚氧化酶活性频次分布图变幅较大,峰值偏向低PPO活性一侧,活性变异范围主要集中在191.2~371.2AU/min/g,并且在较低PPO活性处也有一峰值,集中分布了较多的低PPO活性材料。04~05年度181份品种资源多酚氧化酶活性频次分布较为平缓,活性主要集中分布在131.2-371.2AU/min/g范围。2、两年度测得相同材料的PPO活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4,显示了较高的遗传效应,说明基因型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3、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一些小麦品种PPO活性差异较大,大部分品种PPO活性较高,如:豫麦34、温8、内乡188和淮麦20两年测定都在270.00AU/min/g以上,分别高于相应年份的平均值,其中宁麦9号和烟优361两年的值均较低。4、初步筛选一批低PPO活性的品种资源,如:渝02321、中国春、新乡9178、宁麦9号、02P157、02Y151、34-th195、宁0076、鄂麦19、济宁12、鲁麦22、Federation共12个品种,两年测得PPO活性较低,均小于150.00AU/min/g。利用这批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资源,将有利于改善其品质水平。5、小麦种皮颜色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一般高PPO活性大多为红皮品种。

沈兆梅[4]2007年在《不同种植地点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文中认为小麦籽粒中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EC1.14.18.1)的含量对面粉及其面粉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色泽品质影响较大,受到育种界的重视。为了研究我国小麦品种资源多酚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生态地区的变异,筛选稳定的低PPO活性的种质资源,2005~2006年度,选用285份小麦核心种质种植于安徽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凤阳),251份种植于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231份原始材料种植于安徽农业大学试验农场。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其PPO活性,结果表明:1、凤阳点,285份核心种质多酚氧化酶活性频次分布变幅较大,峰值偏向低PPO活性一测,所测材料PPO活性主要集中在120~180AU/min~*g范围,在较高PPO活性处也有一峰值,分布了较多的较高PPO活性材料。合肥点,251份核心种质多酚氧化酶活性频次分布也较大,所测材料PPO活性也主要集中分布在120~180AU/min~*g范围,180~360AU/min~*g范围内所测材料分布平缓。两地PPO活性大于360AU/min~*g的材料都较少,小于150AU/min~*g的材料凤阳和合肥两点比例分别为32.62%和16.33%。2、所选用的核心种质和原始材料品种PPO活性差异较大,大部分原始材料PPO活性较高,如PPO活性大于210.00AU/min~*g的材料,凤阳点核心种质占43.52%,合肥点核心种质占54.59%,而原始材料占71.00%。3、两试点测得相同材料的PPO活性值相关性达极显着水平,相关系数r=0.93,显示了较高的遗传效应,说明基因型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4、初步筛选出一批在两试点间PPO活性都较低的品种资源。如:紫秸红、繁6(206)、鄂麦6号、线麦、扎红、繁6(254)、大粒半芒、台中23、潮安小麦、敖德萨3号、白秃子麦等共34份来自全国各个省的品种及资源,PPO活性两地均低于150.00AU/min~*g,利用这批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资源,将有利于改善其品质水平。

司红起[5]2008年在《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生化特性及其控制基因的研究》文中指出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引起亚洲面条和其它面制食品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发生褐变的食品是不受消费者欢迎的,所以如何选育低PPO活性品种是育种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而小麦籽粒PPO活性如何被快速、准确地检测,PPO的生化特性以及控制基因与活性的关系是育种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24个小麦品种初步探讨了以邻苯二酚代替L-DOPA,按照AACC 22-85的程序检测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可能性,并选用196份小麦品种作了进一步验证;选用3个代表性品种,初步分析了小麦PPO的酶学特性;选用19、54个PPO活性差异较大的品种,分别分析了籽粒发育、萌发过程中同工酶的变化;分析了11种化学试剂在5种浓度下对100个小麦品种籽粒PPO活性的抑制和激活效应;对43条EST和7条mRNA进行了序列组装;采用2A和2D染色体上STS标记分别检测了300个F_4单株和362份小麦品种的PPO等位基因变异,并分析了等位基因2AL(2A染色体上低PPO活性基因)、2AH(2A染色体上高PPO活性基因)、2DL(2D染色体上低PPO活性基因)、2DH(2D染色体上高PPO活性基因)及等位基因组成类型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内含子变异对PPO活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内含子参与PPO基因表达调控的可能性。通过以上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以邻苯二酚代替L-DOPA,按照AACC 22-85的程序检测小麦籽粒PPO活性,是一个成本较低、准确可靠的小麦籽粒PPO活性检测方法。2.小麦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4.0~4.6,Km=0.19mol/L,Vmax=4.04×10~2mol/min。3.干种子中没有检测到同工酶。同工酶的数目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和灌浆期逐渐增加,而在从乳熟期到完熟期间逐渐减少。籽粒在吸水12h后PPO活性迅速升高,24h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趋向平缓。4.巯基乙醇、EDTA、饱和NaCl和SDS、亚硫酸氢钠、铜试剂、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对小麦PPO产生抑制效应,CuCl_2产生激活效应。抑制剂和激活剂浓度与小麦PPO活性之间呈对数关系,小麦PPO的抑制和激活效应也受添加剂种类和基因型的影响。5.小麦中至少存在15种PPO基因,这些基因可分为3大类。第Ⅰ类为组织特异表达基因,与组织阶段发育生理功能有关;第Ⅱ类为种子储藏基因,参与完成种子萌发过程中某项生理功能;第Ⅲ类为抗耐性基因,亦可称为防御基因,在外界因素诱导下表达。6.约50%的籽粒PPO活性变异是由2A、2D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变异提供的,2A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变异对籽粒PPO活性的影响是2D染色体等位变异的2-3倍。7.大多数品种籽粒PPO活性处于中低水平。四种基因型2AL/2DL、2AL/2DH、2AH/2DL、2AH/2DH的籽粒PPO活性逐渐升高一个档次(40-60AU/min·g),且其活性分别处于低偏中、中等、中偏高、高偏中水平,可分别使活性降低30.1%、降低7.8%、升高8.3%、升高30.0%。8.2AL和2DL基因分别使籽粒PPO活性降低25%和10%。2AH和2DH基因均可使籽粒PPO活性增加17%左右。2AL、2DL、2AH、2DH基因分别使籽粒PPO活性维持在低、中等、中高、中高水平。因此,在低PPO活性小麦育种中,应注重对2AL基因的选择。9.DQ889708可能是位于2B染色体上控制籽粒高PPO活性的主效基因片段。

王晓波[6]2008年在《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酚氧化酶(PPO)是导致面条、馒头、饺子等面制食品发生褐变的主要因素,降低小麦籽粒中的PPO活性可以有效改善面制食品的外观品质。由于目前主要采用生化的方法测定小麦籽粒中的PPO活性,存在成本高、易受环境影响、不能在育种早代材料中检测、选择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小麦PPO基因遗传变异的规律,开发出小麦籽粒PPO活性功能标记,对于低籽粒PPO活性分子育种和我国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NCBI上最新公布的小麦PPO基因序列进行了搜索和比对并根据在小麦籽粒中表达的PPO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这些引物的功能进行验证,开发小麦籽粒PPO活性功能标记。同时研究中国小麦种质资源的籽粒PPO活性遗传变异和基因型的分布规律以及PPO基因的等位变异对籽粒PPO活性的影响,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根据NCBI网站上新注册的3条小麦PPO基因(GenBank:AY515506、AY596270和AF507945)序列,在不同位置设计了多对引物,对7个高PPO活性和7个低PPO活性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其中一对引物(STS01)在高、低PPO活性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该引物在7个低PPO活性的材料中能扩增出560 bp的目标片段,在7个高PPO活性的材料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将该标记定位在2D染色体长臂上。利用该标记检测130份小麦品种,结果表明有75个品种可以扩增出560 bp的目标片段,其PPO活性均值为221.08;55个品种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PPO活性均值为309.98,方差分析表明两者的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利用STS01和PP018(小麦2A染色体上PPO基因STS分子标记)共同检测后发现,在130份小麦品种中有37个品种的双标记扩增均表现出高活性带型(H1H2),这些品种PPO活性的均值为337.82,显着高于其他几种扩增带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P<0.01)。32个双标记扩增均表现为低活性带型(L1L2)的小麦品种PPO活性值普遍较低,可作为改良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候选亲本。因此STS01是一个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PPO基因分子标记,可以在小麦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2.通过对NCBI上注册的小麦PPO基因序列的搜索与比对后发现,现有的小麦PPO基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Ⅰ、Ⅱ),其中第Ⅱ大类的PPO基因与小麦籽粒PPO活性密切相关,第Ⅱ大类第ⅰ小类中的PPO基因可能位于小麦2A、2D以外的染色体上,可做为改良面团色泽的侯选基因。通过对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4条PPO基因比对后发现,位于小麦2D染色体长臂上的PPO基因(PPO-2D)存在丰富的等位变异,等位基因间有94个单核苷酸变异(SNP),其中发生在编码区的有80个(cSNP),这些cSNP中有36个影响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属非同义cSNP。在非同义cSNP处,设计引物(STS-H),对130个已连续测得两年PPO活性的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STS-H在大部分低PPO活性品种中没有扩增出目标片段(a),而大部分高PPO活性品种可以扩增出460bp的目标片段(b)。方差分析表明,a、b两种类型品种的PPO活性均值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说明非同义cSNP对小麦籽粒PPO活性有重要影响。与STS01比较后发现,STS-H与STS01是一对互补标记,根据STS01和STS-H引物各自的特点,研究了能同时扩增两对引物的多重PCR反应体系。3.以251份基因多样性丰富的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2004-2005年度种植于两个地点(安徽合肥、凤阳),采用生化和特异引物PCR扩增的方法对其PPO活性及基因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资源品种间PPO活性差异明显,并且低PPO活性的品种居多;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PPO活性的影响达到1%显着水平。利用控制小麦PPO活性两个主效基因位点的特异PCR引物扩增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植资源中共检测出PPO-2Aa1/PPO-2Da2(a1a2)、PPO-2Aa1/PPO-2Db2(a1b2)、PPO-2Ab1/PPO-2Da2(b1a2)和PPO-2Ab1/PPO-2Db2(b1b2)四种标记基因型,标记基因型间PPO活性均值的大小顺序为:a1a2<a1b2<b1a2<b1b2,方差分析表明均值间差异达1%显着水平,与环境互作分析表明标记基因型与地点的互作效应不显着(P<0.05)。小麦不同位点上的PPO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有较大差异,2A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2Aa1\2Ab1)出现频率相近,而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2Da2的出现频率约是2Db2的4倍,单倍型效应分析表明相同染色体上单倍型间的PPO活性关系为:PPO-2Aa1<PPO-2Ab1,PPO-2Da2<PPO-2Db2。按照麦区,冬、春性以及地方和育成品种对试验材料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冬麦区的小麦品种PPO活性均值最低,显着低于(P<0.01)西南冬麦区、叁个春麦区(西北、东北和北部春麦区)和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其它麦区间的PPO活性差异不显着(P<0.01);来源于5个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的PPO活性均值显着(P<0.01)低于来源于3个春麦区小麦品种的PPO活性均值:地方小麦品种的PPO活性均值最低,显着(P<0.01)低于育成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的PPO活性均值,说明小麦PPO活性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小麦品种的PPO活性与品种来源和人工选择有关。4.为了克隆出小麦不同染色体上控制籽粒PPO活性的PPO基因,利用小麦2A和2D染色体上PPO基因一致性高的特点,在两个基因(PPO-2A和PPO-2D)相同序列处设计了一对引物(PPO05),对高、低活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扩增,结果发现1.5%琼脂糖凝胶上PP005在低PPO活性小麦品种中可以扩增出两条带(a:位于DNA Marker1000-750bp之间和b:750-500bp之间),而在高PPO活性小麦品种中只扩增出一条位于750-500bp之间的条带(b)。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发现b条带实际包含2-3条长度相近的DNA片段。对这些条带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序,并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研究,结果发现PP005同时扩增出了小麦2A和2D染色体上的PPO基因,并且发现其中一条PPO基因序列(4号带)可能是小麦PPO基因新的变异类型。

陈军[7]2006年在《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研究》文中指出多酚氧化酶(PPO)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结合Cu元素的蛋白酶,对产品的外观品质和营养价值影响较大。小麦籽粒中也含有PPO,其会对小麦面粉及其面粉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色泽品质影响较大,受到了育种界的重视,本文对小麦籽粒PPO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籽粒发育的不同时期PPO活性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品种这种差异水平是不同的;籽粒发育过程中每个时期品种间PPO活性的差异水平存在差别;基因型与时期互作对PPO活性影响不显着,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2、不同时期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不同品种籽粒从满仁到成熟发育过程PPO活性变化大致趋势是先降低然后又升高,品种间这一变化幅度不同。3、同品种籽粒发育过程同工酶谱变化有明显的共性,一直存在具有活性的高分子量PPO,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PPO是动态变化的,中分子量酶蛋白发育前期逐渐增加,发育后期又逐渐减少成熟后全部消失,低分子量酶蛋白开始含量较高随着籽粒的发育含量逐渐减少,成熟后也全部消失。4、研究了15个小麦品种麸皮中PPO的提取,活性测定小麦中的PPO主要存在麸皮层,用该方法提取的麸皮PPO活性是全麦粉和面粉中的10和60倍左右,与全麦粉相关性好(0.74, P≤0.01),品种间差异大,在育种中应用代替全麦粉分析PPO活性以区分品种间的差异可能效果较好。5、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吸收光谱测定小麦籽粒,全麦粉和面粉中PPO活性,相同单位的全麦粉和面粉中的平均PPO活性相比,全麦粉大约是面粉的4倍以上,全麦粉与面粉的相关系数为0.7198(P<0.01),与籽粒的相关性0.5626(P<0.05),但是籽粒与面粉的相关性较差。籽粒,全麦粉和面粉中的PPO活性与面粉的色泽关系都不很明显。但面粉和全麦粉中的PPO活性与鲜面片的白度相关性高(0.8237,0.5676),分别达到了0.01和0.05显着水平。籽粒PPO活性与Δa0-24h相关性(0.7234)达到了0.01显着水平,而面粉PPO活性与Δb0-24h也呈显着的正相关(0.5174)。其余都不显着,但有正相关趋势。籽粒PPO活性与面片红色度的变化达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其他色度指标有正相关趋势。

张丹[8]2012年在《小麦制品色泽与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小麦制粉不同工序中的总酚含量及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中的总酚含量很低,其中选取的12个小麦品种中,周麦22和周麦16的总酚含量最高;在皮磨系统和心磨系统中,小麦中的多酚氧化酶都是越靠近后路,酶活性越高;面粉的白度要大于面片的白度,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面片的白度逐渐下降,颜色逐渐加深。通过对小麦中各成分与其制品色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对面粉及面片的L*值均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性;总酚含量对面粉及面片的L*值呈现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着。蛋白含量对面粉及面片的△E*值有显着的正相关性;总酚含量对面粉及面片的△E*值呈现正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着;随着面片放置时间的延长,多酚氧化酶活性对面粉及面片的△E*值也呈现显着的正相关。通过对小麦中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温度是40℃,最适pH是6.0。选取了10种不同种类的酚类物质,分别以这些物质为底物,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酶对焦性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的氧化活性最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小麦中提取的酚类物质分析表明,小麦中含有间苯叁酚,由此可以推测,多酚氧化酶在小麦中的作用底物极有可能为间苯叁酚。通过对13种食品添加剂,特别是营养强化剂对小麦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半胱氨酸、柠檬酸和烟酸对小麦中多酚氧化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效果较好的复合酶抑制剂,其中两组较好的方案分别是抗坏血酸0.02%、半胱氨酸0.06%、柠檬酸0.03%、烟酸0.16%和抗坏血酸0.02%、半胱氨酸0.048%、柠檬酸0.05%、烟酸0.12%。通过对复合酶抑制剂在不同小麦制品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粉中加入该复合抑制剂后,面制品的色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这些抑制剂大都同时又是人体所需的营养强化剂,在有效降低面制品褐变程度的同时,又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司红起, 马传喜, 夏云祥, 董召荣[9]2006年在《酶活抑制剂对小麦PPO活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测定24个小麦品种全麦粉中多酚氧化酶在不同酶活抑制剂作用下的酶活性变化情况,比较了几种常用酶活抑制剂巯基乙醇、EDTA、饱和NaC l和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全麦粉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同时着重分析了巯基乙醇、EDTA和SDS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抑制剂对同一小麦品种全麦粉的PPO活性抑制效果不同;相同浓度的抑制剂对全麦粉的PPO活性抑制效果因品种而异;在同一种浓度下(0.05mol/L)巯基乙醇和SDS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较强,其次是EDTA。用相对活力百分数证明了0.05mol/L巯基乙醇的抑制效果明显较相同浓度的EDTA和SDS两种抑制剂稳定。

左爱辉[10]2012年在《小麦籽粒颜色性状相关基因型鉴定及其优异基因挖掘》文中提出小麦籽粒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和黄色素含量是影响面制品颜色性状的重要指标。多酚氧化酶是导致面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而黄色素含量过高将导致面粉黄度增加,同时面粉的白度降低,二者都是导致面粉色泽性状不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培育出面粉白度高的小麦品种将成为当前品质育种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控制籽粒中PPO活性和决定面粉中黄色素含量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的部分主效基因已经得到了克隆,并且针对特定的等位基因类型已经开发了相应的功能标记用于筛选该等位变异。本研究采用已经开发的功能标记,对来自我国黄淮麦区的173份地方品种、历史品种、当前主栽品种和81份河南省2009-2010年与2010-2011年度区试小麦新品系以及57份来自意大利的硬粒小麦,采用PCR扩增、同源克隆以及DNA测序等方法,进行这两个主要品质性状相关的等位变异类型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对PPO活性进行测定,确定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未知基因类型的品种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以期发现新的等位变异。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黄淮麦区中同时含有低PPO活性和低黄色素含量的优异等位变异类型小麦品种较少。在黄淮麦区的254份材料中仅发现13份材料同时含有优异等位基因组合Psy-A1b/Psy-B1b和Ppo-A1b/Ppo-D1a类型,品种名称分别为高优503、远丰898、晋麦54、鲁麦15、冀麦38、繁6、矮丰3号、圆柱、冀5092、冀矮9号、豫麦3号、豫麦1号、郑麦0856在这13份材料中,PPO活性值较低,平均为18.8;同时,这些品种含有等位基因Psy-A1b/Psy-B1b(低黄色素含量基因组合),对降低籽粒中黄色素含量起重要作用。这些小麦品种籽粒中PPO活性和黄色素含量较低,可以作为未来品质育种中亲本材料的理想选择。2.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Ppo-A1g等位变异类型的基因全长。测定其PPO活性发现,该类型小麦品种表现出低PPO活性,参试品种中具有该类型的品种分别为冀874-109、庆丰1号、齿牙糙、红蜷芒,其籽粒PPO活性分别为16.3、15.9、25.3、18.5。通过与Ppo-A1a和Ppo-A1b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和Ppo-A1a类似,同样缺失191bp的片段,Ppo-A1g基因下游存在较多的InDel和SNP位点,推测这些差异位点的存在可能导致了该类型基因表达量降低,进而使籽粒中PPO活性下降。3.部分材料PPO活性与基因型存在不一致的现象。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材料得到的基因型与表型一致,尤其是基因型鉴定属于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西农6028和蚂蚱麦,其PPO活性分别为54.0和60.8,差异尤其明显。我们推测在该材料中可能存在新的主效QTL位点,其对PPO活性的影响效应更大。4.在硬粒小麦中发现等位变异类型Psy-A1a,这是对前人研究结果的补充。本研究发现,在试验中用到的意大利硬粒小麦中不仅仅有两种等位变异类型:Psy-A1d和Psy-A1e,还存在等位变异类型Psy-A1a,该基因类型在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中同时存在。因此,本研究丰富了硬粒小麦在Psy-A1位点等位变异类型的多样性。本研究表明,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仅仅通过YP7A-2不能简单的确定硬粒小麦品种的等位变异类型,需要YP7A标记的共同辅助,才能确定小麦品种的基因类型。由于当前开发的标记较少,标记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的分析[D]. 王少奎. 安徽农业大学. 2004

[2]. 小麦面粉和制品色泽影响因素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D]. 张晓.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3]. 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及低PPO活性种质资源的筛选[D]. 何克勤. 安徽农业大学. 2006

[4]. 不同种植地点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异[D]. 沈兆梅.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5].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生化特性及其控制基因的研究[D]. 司红起. 安徽农业大学. 2008

[6].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王晓波. 安徽农业大学. 2008

[7].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研究[D]. 陈军. 安徽农业大学. 2006

[8]. 小麦制品色泽与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D]. 张丹. 河南工业大学. 2012

[9]. 酶活抑制剂对小麦PPO活性的影响[J]. 司红起, 马传喜, 夏云祥, 董召荣. 中国粮油学报. 2006

[10]. 小麦籽粒颜色性状相关基因型鉴定及其优异基因挖掘[D]. 左爱辉. 河南农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