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活动论文-周慧玲

儿童美术活动论文-周慧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儿童美术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术活动,儿童画

儿童美术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周慧玲[1](2019)在《让“听”儿童画贯穿美术活动始终》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学者鸟居昭美在着作《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一书中提出"儿童画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听"的观点,当儿童画被用来"听"时,儿童就有了为自己的作品补充思想的机会,教育者"听"儿童画,可以对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构思、创作、表达理解得更全面。第一,着重"倾听"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而并非仅仅是画面本身。儿童画在用来"听"时,"儿童画=绘画作品+美术活动解说"。当教育者欣赏和指导儿童的绘画作品时,应从儿童美术(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马辉,赵申[2](2019)在《“不言教令,顺其自然”教育观下的儿童美术活动基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儿童美术教育更加指向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精神体验,指向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但从目前儿童美术教育模式,尤其是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来看,依然存在对速成技巧、评比考核等方面的追捧,浇灭了儿童创造力的幼苗,压抑了儿童天生对线条、色彩、空间和美的感悟力和表现力。基于以上矛盾,笔者也在思考:在儿童美术活动中如何创设艺术互动性与教育性兼容的环境?教师如何把握教与不教的尺度?如何在美术游戏中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题。早就听说过珠海南色美术活动基地(以下简称"南色"),他们二十年的不断磨炼、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美术实践之路。带着思考,笔者于2019年初走进了南色。(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美术教育)》期刊2019年Z1期)

高孟霞[3](2019)在《结构化美术活动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绘画过程及作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结构化美术活动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干预,通过对"我的身体""我的学校""我的周末"叁阶段主题绘画活动过程的记录与作品分析可以发现,结构化美术活动能有效促进儿童社交互动水平的提高和问题行为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3期)

刘轹厉[4](2019)在《数字媒体技术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最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技术已经被很多幼师广泛应用于学前儿童美术活动,通过这种技术的引进不仅仅给幼儿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艺术之窗,还可以有效活跃幼儿的课堂氛围,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专业素养,让幼儿可以在日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技术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数字媒体技术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2期)

蔡一娉,吴丽芳[5](2019)在《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艺术——以中班美术活动“春之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来自生活,幼儿园的美育也一直强调,应尊重、贴近和来源于幼儿生活。但是,如何基于幼儿生活开展审美教育,又如何凸显美育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武洁[6](2019)在《家长参与儿童美术活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艺术涵养。家长参与是当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有助于营造亲子美术氛围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是提升亲子关系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家长作为美术活动开展的重要参与资源,对美术教育理论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活动的预期质量。现阶段家长参与的美术教育活动多以欣赏课程为主,且参与模式机械、内容单一,家长对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更是褒贬不一,导致儿童难以提高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也不愿表达出让家长参与美术活动的意愿和期盼。家长参与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美术学习的效率,同时,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和合适的家长参与形式还对提升儿童美术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参与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弘扬家庭美育为目标导向,遵循美术活动多元化的特点,对家长参与儿童美术活动模式进行的针对性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新时代家庭美育的背景,结合问卷调查和前人的相关研究,发现家长参与儿童美术活动中存在亲子参与形式单一、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少、教师对家长参与活动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与家长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其次,通过分析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发展分期理论,笔者对家长参与儿童美术活动的实践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家长参与能够促进儿童审美认知经验发展、利于重塑家长角色认知并实现家庭美育常态化发展。归纳家长参与活动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团体和个案的活动实践,证明家长融入美术活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后,论文列举了四种家长参与的活动模式:参观学习型、亲情分享型、游戏体验型、劳动探索型,得出家长参与活动的可行性比较强,有效性还不够。为提升家长参与美术教育的认同感,笔者提出了下一步家长参与儿童美术活动模式研究的改进策略。此项研究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多种参与儿童美术活动的选择,同时也丰富了学校内外亲子艺术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晓丹[7](2019)在《数字媒体技术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主要特点是运用电教媒体,凸显电子教学中音、形、色相结合的特色,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儿童。其优势在于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补充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空白,优化了教学结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徐美兰[8](2018)在《“拙趣”理念下儿童美术活动的游戏化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前教育在教育历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立足于整个教育的起点,引导幼儿步入漫长的教育过程中。儿童普遍好动,大多数又天性好奇,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广泛地运用各种适合幼儿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其想象力。幼儿游戏充满稚趣,这种看似稚嫩的游戏教学模式,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同时在实施这种教育模式的时候,需要老师对教学过程有详细的策划和实施的谋略。本文就"拙趣"理念下儿童美术活动的游戏化教学做相应的探讨,并且分析这样教学模式的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12期)

沈海涛[9](2018)在《激发美术活动兴趣 引导儿童积极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年级儿童进行美术活动可以培养积极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才能将美术活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调动儿童对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因此,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发儿童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顺应身心特点,激发活动兴趣(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期刊2018年11期)

张田润[10](2018)在《3-6岁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及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儿童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独特方式,成人应对儿童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遵循儿童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或美术创作活动来感染儿童,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因素不仅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而且也对幼儿他长远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也是智力发展较快的时期。家庭是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儿童接触最多的人,因而家庭因素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3-6岁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出发,寻求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包括构思、主动性、兴趣性、专注性、独立性、创造性、操作熟练性、自我感觉、工作顺序性、保持工具秩序等十方面内容。家庭养育环境包括语言/认知,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等六个方面内容。在对3-6岁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及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探讨中,笔者首先从各个方面分别分析了3-6岁儿童的美术活动过程表现以及家庭养育环境的情况,再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日记、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福田区、罗湖区的6所幼儿园的513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研究分析: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来源、选题意义、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以及研究设计。本研究的主体内容为第二、叁、四部分。第二部分:对3-6岁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3-6岁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的总体得分情况、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办园性质差异分析、是否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办园的差异分析等内容。第叁部分:对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的总体情况、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办园性质差异分析等内容。第四部分:探讨3-6岁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关系,主要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第五部分:主要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发现,在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方面:(1)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创造性以及构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女生在美术活动过程表现中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兴趣性、专注性以及独立性;(3)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水平与年龄班成正比,小班到中班阶段提升较迅速;(4)公办园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表现的各方面得分显着高于民办园儿童得分;(5)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园所的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表现中存在显着优势。在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方面:(1)儿童家庭成员间情感的和谐程度及表达的自由度高,但容易受到忽视、干涉和惩罚;(2)女生的家庭养育环境在整体上优于男生;(3)主要带养人为父辈带养人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整体优于主要带养人为祖辈带养人的儿童;(4)公办园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整体上优于民办园儿童。在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方面: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各方面与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存在显着相关,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1)拓展儿童视野,创设自由的活动空间,促进创造力发展;(2)丰富儿童美术体验,培养基本构思能力;(3)掌握儿童发展规律,关注性别差异;(4)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配备专职的美术指导教师;(5)借鉴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园所的美术活动课程经验,完善自身发展;(6)营造科学和谐的家庭养育环境氛围,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总之,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是儿童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关注儿童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儿童艺术创作的过程,并在儿童艺术创作的过程之中探索和发现儿童表现出来的良好学习品质。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我们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之中,也要注重家庭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儿童美术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儿童美术教育更加指向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精神体验,指向儿童综合素养的发展。但从目前儿童美术教育模式,尤其是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来看,依然存在对速成技巧、评比考核等方面的追捧,浇灭了儿童创造力的幼苗,压抑了儿童天生对线条、色彩、空间和美的感悟力和表现力。基于以上矛盾,笔者也在思考:在儿童美术活动中如何创设艺术互动性与教育性兼容的环境?教师如何把握教与不教的尺度?如何在美术游戏中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等问题。早就听说过珠海南色美术活动基地(以下简称"南色"),他们二十年的不断磨炼、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美术实践之路。带着思考,笔者于2019年初走进了南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童美术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周慧玲.让“听”儿童画贯穿美术活动始终[J].中国教育学刊.2019

[2].马辉,赵申.“不言教令,顺其自然”教育观下的儿童美术活动基地[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9

[3].高孟霞.结构化美术活动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绘画过程及作品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19

[4].刘轹厉.数字媒体技术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管窥[J].作家天地.2019

[5].蔡一娉,吴丽芳.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艺术——以中班美术活动“春之舞”为例[J].福建教育.2019

[6].武洁.家长参与儿童美术活动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9

[7].李晓丹.数字媒体技术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

[8].徐美兰.“拙趣”理念下儿童美术活动的游戏化实施[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9].沈海涛.激发美术活动兴趣引导儿童积极参与[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

[10].张田润.3-6岁儿童美术活动过程表现及其与家庭养育环境的关系研究[D].深圳大学.2018

标签:;  ;  

儿童美术活动论文-周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