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流变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凝胶,特性,载频,水化,性能,黏度。
动态流变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胡国良,张佳伟,喻理梵,钟芳[1](2019)在《径向流磁流变阀动态性能及阀控缸系统阻尼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磁流变阀输出压降较小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可有效提高压降的径向流磁流变阀,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压降数学模型.搭建性能测试实验台对不同加载电流及不同流量下的径向流磁流变阀压降及响应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同时对磁流变阀控缸系统进行了阻尼特性分析,分别测定了不同电流、频率及振幅下的动力性能.结果表明,以径向流磁流变阀为核心元件的阀控缸系统能够输出较大阻尼力,最大阻尼力达5 kN;系统响应迅速,电流1.2 A时压降可达3.2 MPa,响应时间在100~150 ms之间.输出阻尼力连续可调,同时输出阻尼力受活塞杆运动速度影响很小,阀控缸系统能在各种工况输出稳定阻尼力.(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华,胡泽佩,梁健业,匡正[2](2019)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细砂岩流变损伤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软弱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RLW-2000M型叁轴流变试验机,测试砂岩试样的轴向应力-应变、轴向流变变形、径向流变变形,研究了动荷载频率和幅值对砂岩流变特性的影响;选取轴向应变为损伤变量,推导出损伤度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各因素对损伤度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荷载作用下,轴向与径向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滞回曲线会由稀疏变稠密;轴向、径向变形增量随动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频率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试样的损伤度在突变后趋于稳定,且随着动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论为揭示动态荷载作用下细砂岩流变损伤演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国杰,李利平,Subhash,Rakheja,上官文斌[3](2018)在《带旁通孔磁流变减振器动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激振频率、不同激励电流下,对一种带旁通孔的磁流变减振器在MTS平台上进行阻尼力测试.该减振器的活塞具有不受磁场影响的3个旁通孔.实验结果表明,该减振器的阻尼力可以在较宽的激振速度范围内与激振速度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着激励电流和激振频率的增大,该减振器的阻尼力逐渐增大.在各种激振频率下,阻尼力均没有出现突增现象;但是当阻尼力达到一定数值后,阻尼力基本不再受活塞速度影响.这些特性可以有效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通过引入液体的局部水头损失,对磁流变液分别采用宾汉模型和艾林模型,计算出减振器的阻尼力理论值.经比较,采用艾林模型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得更好.在各工况下,行程中间位置的阻尼力理论值与实验值最大误差小于2. 3%.若忽略液体的局部水头损失,阻尼力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将增大.该结果表明,引入局部水头损失及采用艾林模型进行阻尼力理论计算是合理的,研究结论可以对减振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杨磊,王洪瑞,王中阳,刚芹果,王光磊[4](2018)在《动态流变学评价血栓的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真实血栓的力学特性,为介入取栓器械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初步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流变学法评价手术取栓后离体1 h血栓的流变学特性,剪切速率、频率扫描法检测血栓流变学参数,温度扫描法检测血栓稳定性。结果血栓稳态流变学实验表明,血栓呈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黏度;同时获得血栓流变特征曲线以及拟合曲线,对是否为钙化血栓作出初步判断。结论为介入取栓器械选择提供了生物力学初步判断依据,为血栓物理建模提供了生物力学特性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段红娟,薛安当,范苏晓,黄亮,张海军[5](2018)在《MgO浆体的动态流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通过调控MgO的水化反应而制备以其为结合剂的高性能无水泥浇注料,采用动态流变中小振幅振荡法测定了MgO浆体的流变特性,并分别研究MgO、SiO2微粉、ρ-Al2O3和加0.3%(w)外加剂(硼酸、柠檬酸、醋酸)的MgO浆体中水化产物的微观网络结构形成历程。结果表明:MgO浆体的储能模量G'随着时间t的增长而先增大后趋于稳定,G'-t曲线变化规律反映MgO水化后的网络结构形成的动态过程,G'突变点为MgO水化后的网络结构的形成点;SiO2微粉水化产物最早形成微观网络结构,MgO和ρ-Al2O3水化产物形成微观网络结构的强度明显好于SiO2微粉;外加剂硼酸和醋酸明显提高了MgO水化产物微观网络结构的形成速度和强度。(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8年03期)
傅玉颖,沈亚丽,陈国文,王美,李肖蒙[6](2018)在《Na~+和Ca~(2+)浓度对魔芋葡甘聚糖与黄原胶凝胶动态流变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盐离子对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与黄原胶(xanthan gum,XG)复配凝胶体系动态流变学特性的调控机制,该文以KGM-XG(konjac glucomannan-xanthan gum,KGM-XG)复配凝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Na+与Ca2+,按照1~15 mmol/L的浓度分别加入到KGM-XG复配凝胶中,测定复配凝胶体系的动态流变学特性,即应变扫描、应力扫描、频率扫描、温度扫描、蠕变-恢复等。结果表明:盐离子的加入会破坏KGM与XG形成的空间网络状结构,造成复配凝胶体系弹性降低,同时盐离子的加入会使得复配凝胶体系的溶胶-凝胶转化温度降低,凝胶体系的损耗因子不断升高。Ca2+由于具有更高的价态,因此对KGM-XG复配凝胶体系的凝胶强度减弱作用更强,但高浓度的Ca2+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黏弹性质。研究结果可为含有KGM-XG复配凝胶的体系提供从质构设计到工业生产等多方面的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曹连鹏,傅玉颖,李欣,盖武军[7](2017)在《酸诱导大豆蛋白凝胶动态变化与流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小变形震荡流变(SAOS)分析大豆蛋白酸诱导过程中的流变性质,考察GDL浓度、大豆蛋白浓度、温度对大豆蛋白冷凝胶形成过程中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的影响,同时用色差亮度变化表征凝胶过程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室温(25℃)下,随GDL含量(0.5%~3%)的增加,8%的蛋白质聚集体溶液p H值迅速下降,G′和G″迅速增加,凝胶强度增大,耗散因子(tanδ)在0.2左右,形成弱凝胶体系;蛋白质含量(1%~7%)和冷却过程(95~25℃)显着影响凝胶强度,且蛋白质浓度越高,形成凝胶的G′值越大,强度越高。冷却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凝胶强度。在凝胶过程中,浊度增大,用色差仪准确测量其亮度值,从光学角度研究酸诱导凝胶的动态变化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郭秋月[8](2017)在《高稳定性磁流变液制备方法及其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液是一种主要由软磁性颗粒、载液和添加剂组成的智能材料。在无外加磁场时是自由流动的流体状态,施加外部磁场后变为类固态,这一效应使磁流变液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磁流变液的悬浮相和分散相的巨大密度差造成的沉降稳定性差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应用。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磁流变液的制备技术、磁流变液配方、磁流变液主要性能以及在小孔泄流机构中的泄流特性研究,具体工作如下:分析了制备方法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能的影响,选择了最佳的制备方法。根据磁流变液各组分的特点和选择原则,选择了合适的磁性颗粒、载液和添加剂。在既定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试验设备,搭建了磁流变液制备试验平台。试验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的影响,以磁流变液的沉降稳定性为主要指标,确定了磁流变液制备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时间参数、分散速度和磁流变液制备时的温度。利用选择的磁性颗粒、载液和添加剂设计磁流变液的配方方案,完成了磁流变液的制备,并研究了添加剂对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添加剂种类和含量。选择了磁流变液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和仪器,分析了影响磁流变液零场黏度、剪切屈服应力和沉降稳定性的因素,测试了配方磁流变液的主要性能,研究了 SiO2和分散剂的种类和含量、铁粉的直径和含量、载液的黏度等对磁流变液的零场黏度、剪切屈服应力和沉降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泄流特性实验平台,完成了不同的密度/黏度等级的磁流变液的制备,测试了磁流变液的密度/黏度对泄流时间的影响,得到了泄流最可靠的磁流变液密度/黏度等级。将中密度/黏度磁流变液和中高密度/黏度磁流变液储存一定时间,研究了其沉降稳定性对泄流时间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孙金山,李正川,刘贵应,易兵[9](2017)在《间歇性动态剪切作用下泥质夹层剪切流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反复扰动作用是驱动岩体渐进失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爆破振动对岩体软弱结构面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剪切力间歇性循环作用下泥质软弱夹层的扰动流变试验,对比分析了试样的单纯剪切流变、单纯循环动态剪切和间歇性动态剪切作用下流变变形特征。研究表明,软弱夹层试样在流变过程中,受动态剪切力间歇性循环扰动时,若初始剪应力水平和动态循环剪切应力峰值均较低,动力扰动对试样流变过程可能无明显的影响。而若初始剪应力水平较接近其剪切强度时,微弱且长期作用的动力扰动也可以加速其流变变形过程。循环动态剪切间歇性扰动作用下试样最终发生流变破坏时,存在一应力状态门槛值,该值由静态剪应力和动态剪应力峰值之和确定。对于受泥质夹层等流变性软弱结构面控制且受爆破振动长期影响的岩质边坡,应进行瞬态动力稳定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欧阳青[10](2017)在《多级并联式磁流变缓冲器动态特性及可控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缓冲技术应用于火炮反后坐装置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面对现代武器向大威力、轻量化及高机动性发展的要求,被动式液压阻尼缓冲装置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和局限性。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以磁流变液智能材料为工作介质的磁流变缓冲器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式阻尼缓冲装置,其输出阻尼力受工作电流实时可控,同时还具有输出阻力大、动态范围宽、响应速度快、低功耗等优良特性,为解决武器后坐缓冲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磁流变缓冲器在火炮反后坐装置中的应用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设计、试验验证的方法,从材料特性-缓冲器器件-后坐缓冲系统角度,由小及大,研究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磁流变缓冲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在反后坐系统中的可控性问题,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缓冲器的冲击应用环境以及磁流变液的流动状态,采用Herschel-Bulkley本构模型以反映磁流变液在高剪切速率下的剪切稀化现象。确定磁流变液在高剪切速率下的流变特性试验方案,设计了圆筒剪切型流变特性测试装置并搭建了测试系统,针对测试数据进行参数辨识,得到磁流变液在高速流动状态下的实际本构关系。同时,结合流体的非定常运动因素,建立磁流变缓冲器的冲击动力学模型。试验表明,该动力学模型虽能较好反映出冲击载荷下缓冲器的阻尼力特性,但无法从机理上解释新型磁流变缓冲器多级线圈工作模式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对缓冲器特性进一步分析。(2)基于传统串联线圈结构的磁流变缓冲器磁场分布单一、缺乏灵活性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多级并联式结构的磁流变缓冲器。建立了多级并联线圈的磁路模型并进行磁场分布实测,分析了单级线圈工作时的磁场分布规律及多级线圈组合工作时的磁场矢量迭加效应。通过磁流耦合仿真,研究了不同线圈工作模式的输出阻尼力性能,结果表明,磁场空间分布状态会影响缓冲器输出阻尼力。通过设计正交仿真试验,考察影响缓冲器输出阻尼力的主次因素,结果表明工作线圈数目为主导性因素,其后依次为电流大小、磁场分布和活塞运动速度。(3)针对新型磁流变缓冲器各级线圈可独立加载激励电流的特性,提出了冲击动态试验方案,研究了冲击载荷下多级并联式磁流变缓冲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动态响应特性。通过开展各线圈等值电流加载及组合电流加载试验,研究了阻尼通道空间维度上的磁场分布变化对缓冲器输出阻尼力的影响。并与磁流耦合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磁场的主体分布越接近于流体通道入口处,磁流变缓冲器的输出阻尼力更大,且磁场分布集散程度会影响磁流变缓冲器的输出阻力性能的结论。同时通过各线圈逐级延时加载试验,在时间维度上对磁场分布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对线圈延时加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冲击瞬间阻尼力峰值剧增问题。(4)从火炮后坐缓冲统角度考虑,对磁流变缓冲器的后坐运动进行动力学分析,并以此得到火炮发射阶段的稳定性条件。基于固定式火炮和野战式火炮的各自特点,分别提出以“平台效应”及“分段线性”后坐缓冲曲线为各自的缓冲优化目标,并以跟随度作为后坐缓冲可控性的量化评价指标。结合磁流变缓冲器的冲击试验结果和火炮后坐缓冲优化目标,考察了新型磁流变缓冲器在固定式火炮和野战式火炮中的可控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缓冲器尽管无法在整个后坐行程上输出理想的阻尼力,然而通过ON-OFF开环控制策略对线圈电流进行延时加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后坐缓冲时间,改善既定结构缓冲器的缓冲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动态流变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软弱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RLW-2000M型叁轴流变试验机,测试砂岩试样的轴向应力-应变、轴向流变变形、径向流变变形,研究了动荷载频率和幅值对砂岩流变特性的影响;选取轴向应变为损伤变量,推导出损伤度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各因素对损伤度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荷载作用下,轴向与径向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滞回曲线会由稀疏变稠密;轴向、径向变形增量随动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频率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试样的损伤度在突变后趋于稳定,且随着动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论为揭示动态荷载作用下细砂岩流变损伤演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流变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胡国良,张佳伟,喻理梵,钟芳.径向流磁流变阀动态性能及阀控缸系统阻尼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2].胡华,胡泽佩,梁健业,匡正.动态荷载作用下细砂岩流变损伤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3].李国杰,李利平,Subhash,Rakheja,上官文斌.带旁通孔磁流变减振器动态特性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杨磊,王洪瑞,王中阳,刚芹果,王光磊.动态流变学评价血栓的力学特性[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
[5].段红娟,薛安当,范苏晓,黄亮,张海军.MgO浆体的动态流变特性研究[J].耐火材料.2018
[6].傅玉颖,沈亚丽,陈国文,王美,李肖蒙.Na~+和Ca~(2+)浓度对魔芋葡甘聚糖与黄原胶凝胶动态流变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7].曹连鹏,傅玉颖,李欣,盖武军.酸诱导大豆蛋白凝胶动态变化与流变特性[J].中国食品学报.2017
[8].郭秋月.高稳定性磁流变液制备方法及其动态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9].孙金山,李正川,刘贵应,易兵.间歇性动态剪切作用下泥质夹层剪切流变特性[J].煤炭学报.2017
[10].欧阳青.多级并联式磁流变缓冲器动态特性及可控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