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生物教学

作者简介:黄利花,任教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柏塘中学。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渗透在生物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一、从生物课本的特点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生物课程的改革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筛选和修改,直到2002,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实验教科书成为大家认可的初中生物教材。这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直观性

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图文并茂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全书共有彩图72幅,但都是静态图片,如果改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Flash制作动画或者上网下载一些相关视频,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八年级下册《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节,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动物的分类以及各类别的特点,然后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判断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学会区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2.实验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生物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一些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差,缺乏实验器材,有许多实验无法开展。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完成的生物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生物实验的演示效果。如八年级下册《生命的起源》一节,实验装置的要求比较高,难度比较大,一般的中学都无法完成这个实验。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这个实验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还有《自然选择》学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动物自然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生物知识。

3.微观性

生物学的内容有许多是微观的,我们很难在课堂上用实物展示,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如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结构》一节,七年级的学生对“细胞”这一名词还是比较陌生的,而绝大多数细胞都是微小的,不能用肉眼观察,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到,如果让每个学生轮流到讲台上,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假如全班60人,每人1分钟,就要一个小时,这样不仅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太好。因为有些学生明明没有看清楚细胞的结构,为了顾全面子,却说看清楚了。如果老师把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放到多媒体展示台上,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放大的细胞,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这就实现了细胞在教学上由微观变宏观,由抽象变具体,有助于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趣味性

初中生物学课本,在每个章节后面都有“小资料”和“课外读”,其内容既联系实际又发人深思,是对课堂知识的扩展。如:你知道“古莲子沉睡千年之谜”吗?“一棵植物的根总共有多长”?你想了解“昆虫通讯的奥秘”吗?这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还可以建立一个生物学科专题博客,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自由讨论课本的内容,或者写下学习的体会,或者在答疑区留下问题等等,借助信息环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角度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则扮演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课堂上只需要一张挂图、一个模型、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教具单一,形式单调,课堂乏味枯燥,学生不爱听,积极性差。

现在的教学模式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和协作,在教师的帮助下,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信息,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并以作品展示等方式对问题解决和学习成果进行表达。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基于问题的学习也受到基础教育界的重视,并逐渐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如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一节,可以确立为一个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去研究,去探索鼠妇的生活习性。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第1组负责上网查找鼠妇的图片,了解鼠妇的形态特征;第二组负责上网或在图书室查找鼠妇的视频,掌握鼠妇的生活习性;第3组负责在生活中寻找鼠妇,了解鼠妇的生存环境。一周后,各小组都把学习的收获带回课堂,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老师做出最后的总结。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已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和启发式;学生的学由机械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从学生的角度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大部分都处于13岁到16岁,自控能力较差。呆板、枯燥的课堂容易让学生疲劳,注意力转移。如果改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直观的图片,丰富的视频,生动的画面,不仅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觉,从而喜欢上生物课,喜欢学生物知识。

2.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许多学生的家里都有电脑,而且初中生对电脑都比较感兴趣,尤其是游戏。教师可以把一些实验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去闯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生物知识。

四、从教师的角度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利用电脑进行备课,已制作好的电子教案或课件可以重复使用,不仅节省了备课时间,还可以与同级同科的教师实现资源共享。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如生物学专题博客,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正教学方法。还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生物知识由微观变宏观,由抽象变具体,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应让信息技术更深地融入到教学中去,促进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柏塘中学516148)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七年级上册《生物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标签:;  ;  ;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