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尺度重力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力,尺度,急流,通量,高空,波导,大气。
中尺度重力波论文文献综述
王羱,张立凤,尹韩笑[1](2018)在《理想梅雨锋系统的中尺度重力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ARW-WRF模式(3.2版本)模拟了理想梅雨锋系统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研究了波动的产生和传播特征。为了模拟需要,对模式的控制方程组进行了稍微的修改,并构造了一个2D锋面迭加位温和水汽扰动来初始化模拟。1与初始锋面相关的fanlike波(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 副热带气象及其生态环境影响》期刊2018-10-24)
孙艳辉[2](2018)在《暴风雪天气和中尺度重力波个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观测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格点资料、数字化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WRF模拟资料,对1983年4月28-29日和2007年3月3-4日中国东北地区两次历史罕见的暴风雪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对2007年的个例进行了中尺度重力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暴风雪天气的影响系统是爆发性气旋。地面气旋在300 hPa高空南支急流出口区左侧和北支急流入口区右侧爆发性加深。叁维显示的结果表明,水平风速大于25 m·s-1的区域在南北两支高空急流之间向下伸展到近地面,暴风雪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强风能量来源于对流层高层大气。(2)在波导中传播的中尺度重力波能够与基本气流进行动量交换,使得对流层中上层4.5-8 km气层内的水平平均风速趋于均匀,形成斜穿整个对流层的饱和湿空气急流,即“湿急流”,降水中心出现在850 hPa急流中心的正前方。在高空急流出口区激发的垂直向下传播的重力波,使基本气流的水平风速在垂直方向出现了加速和减速的交替变化。水平风速波动引起气流辐合辐散,对反射率回波强度产生显着影响,反射率回波呈现波动特征,水平风加速的气层,反射率增大;水平风减速的气层,反射率减小。随着波动下传及其随基本气流的移动,反射率回波强度沿高空风的方向(由西南向东北)出现周期性变化,回波带呈西北—东南走向,相邻两个强回波中心之间为宽约40 km的弱回波区。波动下传期间,当地面气压迅速下降时,东北风快速增长,风向有明显改变,反射率强度开始减弱。地面大风出现在反射率回波强度周期性变化的地带,沿西南—东北方向间隔着分布。(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郜海阳,张祖熠,卜令兵,霍朝阳,王震[3](2017)在《小尺度重力波引起夜光云反照率变化的统计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IM卫星搭载的CIPS云成像探测器获得的云图数据,提取2008-2009年南北半球共6664个小尺度重力波(波长10~150 km)个例,通过重力波区域与背景云层反照率变化值的对比分析,研究重力波引起云层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波引起的反照率变化值以正值为主,最大平均值4.48×10~(-6)sr~(-1)出现在南半球降交轨道.反照率变化值与IWC变化值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重力波引起的反照率变化呈现出很强的纬度和时间依赖性,且几乎均为正值.反照率变化值在中期阶段(冬/夏至日之后的50天)的高纬地区(>70°)更大,但在中期以外始末阶段的低纬地区(<70°)逐渐变小,甚至开始出现负值.随着背景云层的增强,反照率平均值呈线性增大,小尺度重力波能够引起背景云层反照率约14.6%~28.8%的变化量.当重力波引起的反照率周期性变化的振幅逐渐增大时,反照率变化值也线性增大,变化率约为0.909%~1.194%.南半球的变化率整体比北半球稍小,这与背景大气条件的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卜令兵,张祖熠,郜海阳,霍朝阳,王震[4](2016)在《夜光云内小尺度重力波对冰晶粒径谱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AIM卫星搭载的CIPS云图反照率和冰晶粒径数据,从中提取了2007/08南半球和2008年北半球共6489个小尺度重力波活动(波长5~150km范围)个例,对重力波区域与背景云层冰晶粒径谱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研究重力波对冰晶平均半径和谱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北半球重力波区域冰晶的平均半径和谱宽分别比背景云层小2.5nm和6.1nm,南半球则分别减小1.1nm和7.9nm.在随纬度的分布上,小于80°时,南北半球的平均半径扰动值均为负值,绝对值随纬度增大而减小,而大于80°时,负扰动转变为正扰动,且绝对值增加;谱宽扰动的绝对值也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小,但均为负值.在季节内随时间的分布上,南北半球重力波对冰晶平均半径和谱宽的扰动在始末阶段以负值为主,且绝对值较大,而在中期阶段正负值相当,且绝对值较小.这一特征与重力波引起冰晶粒径变化的振幅在纬度和时间上的分布趋势一致.重力波的波长均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在季节的始末阶段较大,中期小,且南半球的平均波长和变化幅度都要明显大于北半球的,粒径扰动振幅随波长的变化率为南半球0.207nm·km-1,北半球的0.163nm·km-1.根据分析推断,重力波自身的扰动振幅应与其影响区域内的谱参数相对于背景云层的变化量有直接关系,且振幅越大,平均半径和谱宽的负扰动就越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孙艳辉,李泽椿,寿绍文[5](2015)在《一次暴风雪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特征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数字化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WRFV2.2.1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分析了中尺度重力波与基本气流的相互作用,以及重力波活动对暴雪和大风天气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在波导中传播的中尺度重力波能够与基本气流进行动量交换,使得对流层中上层4.5—8 km气层内的水平平均风速趋于均匀,形成斜穿整个对流层的饱和湿空气急流,即"湿急流"。在高空急流出口区激发的垂直向下传播的重力波,使基本气流的水平风速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了加速和减速的交替变化,水平风加速的气层,反射率增大;水平风减速的气层,反射率减小。随着波动下传及其随基本气流的移动,反射率回波强度沿高空风的方向(由西南向东北)出现周期性变化,回波带呈西北—东南走向,强回波中心之间为宽约40 km的弱回波区。重力波下传期间,当地面气压迅速下降时,东北风快速增长,风向有明显的改变,反射率强度开始减弱;气压脊线过后,反射率降低到最低点。地面大风中心出现在反射率回波强度周期性变化的地带,沿西南—东北方向间隔着分布。雷达探测表明,对流层低层风速在风向切变层上下边界对称相等,因此推测在重力波与切变层汇合的高度层存在垂直环流,由风切变层上下边界附近的西南气流和东北气流与受重力波影响形成的垂直方向上的上升和下沉气流共同组成。切变层上方的动量通过垂直环流的下沉支到达地面,强风中心对应着下沉气流,出现在降水回波开始减弱之际。(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贾铭蛟,薛向辉,窦贤康,唐怡环,于超[6](2014)在《北京地区中高层大气中尺度重力波个例的溯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大气环流、大气结构和大气变化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巨大贡献,大气重力波在近几十年来收到了人们广泛的研究[1]。重力波通常由低层大气的气象扰动或者地形等因素产生[2],并向上传播,并将动量通量和能量通量携带并释放到中高层大气,从而对背景大气产生重要的影响。重力波可以由不同的探测方式在不同区域被探测,若是能清楚重力波从低层大气到中高层大气的具体传播路径,就可以明确重力波的产生区域及其成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低层大气和中高层大气动力学耦合的了解。(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9: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论文集》期刊2014-10-20)
钟水新,陈子通,黄燕燕,张诚忠,徐道生[7](2014)在《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在华南中尺度模式(GRAPES)中的应用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华南中尺度模式GRAPES中发展KA95方案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GWDO),并对2012年的2月8—12日影响华南冷空气过程、8月23—24日发生在广东的局地性暴雨和5—8月共4个月的KA95方案预报试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KA95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的引入,改善了GRAPES模式对冬、春季低层南风偏强和地面温度偏高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在模式积分过程中出现的南风偏差,改正了在业务预报中因南风偏强而导致温度偏差过大的现象;改善了模式对局地强降水强度和落区的预报,减小了大雨和暴雨的漏报率和预报偏差,提高了GRAPES模式对降水的预报效果。(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洋,孙即霖,高山红,张笑[8](2013)在《西风急流南侧中尺度重力波对降水落区影响的个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7月2—3日山东地区发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影响这次降水的环流形势不同于典型的华北降水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控制着整个中国东南部区域,高压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区域,脊线位于25°N附近。研究发现,在这次降水过程中由于在山东附近区域上空有很强的非地转风,地转适应的过程会激发中尺度重力波。重力波沿着高空急流南侧自西向东传播,波长在150km~200km之间。由于低层满足位势不稳定条件,200hPa上的波动对降水有激发作用,200hPa辐散中心是造成深厚对流的主要原因,是造成降水在时间和东西向分布不连续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气象》期刊2013年04期)
廖运勋,周明,张先俊[9](2010)在《中尺度重力波指数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中尺度风场计算低频重力波指数,对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低频重力波指数Cし*与对流的暴发性发展相联系,对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都有很好的预报意义;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Cし*<-10的区域;Cし*的大小与预报时效相联系;中尺度风场比大尺度风场的重力波指数更能反映出重力波指数与强对流天气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气象》期刊2010年S2期)
丁锋,袁洪,万卫星,I.M.Reid,J.M.Woithe[10](2003)在《中尺度重力波的OH和OI气辉观测及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在中高层大气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动力学现象,大气重力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能量从极区向赤道传输的“南北耦合”,从近地空间向高层大气传播的“上下耦合”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国际上重力波的激发、传播和耗散特性一直是一个核心的研究内容。通过气辉仪接收到的数据和图像来分析重力波扰动,已经成为重力波观测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去年以来,我们实验室与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在气辉研究方面展开合作,获取了位于Adelaide的3镜头(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3-10-01)
中尺度重力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使用观测资料、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格点资料、数字化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WRF模拟资料,对1983年4月28-29日和2007年3月3-4日中国东北地区两次历史罕见的暴风雪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对2007年的个例进行了中尺度重力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暴风雪天气的影响系统是爆发性气旋。地面气旋在300 hPa高空南支急流出口区左侧和北支急流入口区右侧爆发性加深。叁维显示的结果表明,水平风速大于25 m·s-1的区域在南北两支高空急流之间向下伸展到近地面,暴风雪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强风能量来源于对流层高层大气。(2)在波导中传播的中尺度重力波能够与基本气流进行动量交换,使得对流层中上层4.5-8 km气层内的水平平均风速趋于均匀,形成斜穿整个对流层的饱和湿空气急流,即“湿急流”,降水中心出现在850 hPa急流中心的正前方。在高空急流出口区激发的垂直向下传播的重力波,使基本气流的水平风速在垂直方向出现了加速和减速的交替变化。水平风速波动引起气流辐合辐散,对反射率回波强度产生显着影响,反射率回波呈现波动特征,水平风加速的气层,反射率增大;水平风减速的气层,反射率减小。随着波动下传及其随基本气流的移动,反射率回波强度沿高空风的方向(由西南向东北)出现周期性变化,回波带呈西北—东南走向,相邻两个强回波中心之间为宽约40 km的弱回波区。波动下传期间,当地面气压迅速下降时,东北风快速增长,风向有明显改变,反射率强度开始减弱。地面大风出现在反射率回波强度周期性变化的地带,沿西南—东北方向间隔着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尺度重力波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羱,张立凤,尹韩笑.理想梅雨锋系统的中尺度重力波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副热带气象及其生态环境影响.2018
[2].孙艳辉.暴风雪天气和中尺度重力波个例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3].郜海阳,张祖熠,卜令兵,霍朝阳,王震.小尺度重力波引起夜光云反照率变化的统计特征[J].空间科学学报.2017
[4].卜令兵,张祖熠,郜海阳,霍朝阳,王震.夜光云内小尺度重力波对冰晶粒径谱的影响规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6
[5].孙艳辉,李泽椿,寿绍文.一次暴风雪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特征及其影响[J].气象学报.2015
[6].贾铭蛟,薛向辉,窦贤康,唐怡环,于超.北京地区中高层大气中尺度重力波个例的溯源研究[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9: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论文集.2014
[7].钟水新,陈子通,黄燕燕,张诚忠,徐道生.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在华南中尺度模式(GRAPES)中的应用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14
[8].刘洋,孙即霖,高山红,张笑.西风急流南侧中尺度重力波对降水落区影响的个例分析[J].山东气象.2013
[9].廖运勋,周明,张先俊.中尺度重力波指数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关系[J].贵州气象.2010
[10].丁锋,袁洪,万卫星,I.M.Reid,J.M.Woithe.中尺度重力波的OH和OI气辉观测及统计[C].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