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淀粉论文_秦桢,李爱贤,侯夫云,董顺旭,王庆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薯淀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薯,淀粉,颗粒状,淀粉酶,品种,麦芽糖,色谱。

甘薯淀粉论文文献综述

秦桢,李爱贤,侯夫云,董顺旭,王庆美[1](2019)在《甘薯贮藏根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薯淀粉含量高,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然而,甘薯贮藏根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途径相关基因昼夜周期变化规律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甘薯贮藏根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相关基因昼夜周期变化规律,本研究以4个不同淀粉含量的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qRT-PCR法对淀粉代谢相关基因全天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AGPa、IbSS、IbGBSSⅠ、IbSBEⅠ、IbSBEⅡ、Ibα-amylase基因的表达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淀粉合成相关基因(IbAGPa、IbSS、IbGBSSⅠ、IbSBEⅠ、IbSBEⅡ)的表达高峰出现在12时到15时,淀粉降解相关基因(Ibα-amylase)的表达高峰出现在15时之后。在不同淀粉含量的甘薯品种中,淀粉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整个昼夜周期内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且表达趋势相似。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甘薯贮藏根淀粉代谢调控机制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2](2019)在《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是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的高淀粉甘薯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此后,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了使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国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不同时期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品种审定(鉴定)标准,论述了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的育种方法,总结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成就,着重分析了2003-2016年淀粉型甘薯育种进展,探讨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思路和策略。(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恺,郑黎静[3](2019)在《颗粒冷水可溶性甘薯淀粉最佳制备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颗粒冷水可溶性甘薯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酒精碱法制备甘薯淀粉,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溶液用量、水与淀粉(干基)的比例、无水乙醇与淀粉(干基)的比例五个因素对产品冷水溶解度的影响,得出制备颗粒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为33.9℃、反应时间为22 min、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为18.1 g、水与淀粉(干基)的比例为3.6∶1、无水乙醇与淀粉(干基)的比例为3.8∶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薯淀粉冷水溶解度为89.07%。(本文来源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俊杰,杨璐,符芳芳,连喜军,王雪青[4](2019)在《人造沸石对甘薯不同链长直支链淀粉的分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柱层析法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差异,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分配将组分分离纯化。该文采用回生法分离甘薯直、支链淀粉后再进行二次回生,以窄化其分子链长,并采用柱层析法分离出不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淀粉组分,直、支链淀粉组分总制备率均大于2.4%。可见光谱及分子量分布研究表明,粒径为1~3 mm的人造沸石适合分离支链淀粉,粒径为4~6 mm的人造沸石适合分离直链淀粉。经大沸石分离,聚合度大的直链淀粉分子依赖沸石表面吸附,洗脱速度快,先被洗脱下来,聚合度较小的直链淀粉分子进入沸石孔隙内部,吸附力大,后被洗脱下来;经小沸石分离,甘薯支链淀粉组分F1b中分子量小、均一度高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F2b中分子量大、均一度低的组分先被洗脱下来,说明甘薯直、支链淀粉的分支度对淀粉组分的分离也有一定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甘薯直链淀粉组分在18.9°、23.4°、27.2°、29.3°、32.3°、33.7°附近出现强衍射峰,甘薯支链淀粉组分在21.6°、22.9°、23.9°、26.5°、27.1°、29.3°、34.1°、35.8°、39.5°附近也出现明显的衍射峰,此时甘薯直、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指数(PDI,polydispersity index)均接近1.0。人造沸石柱层析可制备出分子量分布范围极窄的甘薯直、支链淀粉,该类淀粉表现出类似金属盐的X射线衍射峰,可作为深入研究淀粉大分子空间结构变化的材料。显微图片显示直链淀粉是由多个线型分子聚集在一起,呈典型的"柳条"状,而支链淀粉呈典型的"树枝"状。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大量制备分子量分布范围极窄的直、支链淀粉的简单、高效方法,为深入探索淀粉大分子聚集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秦家范,王自力,李小艳,刘忠玲,刘克[5](2019)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国家区试和省级区试试验数据,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系统分析洛薯11号淀粉产量的稳定性、高产稳产性、适应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洛薯11号淀粉率高,淀粉产量高,淀粉质量优质,耐储藏,深受淀粉加工企业及农户的喜爱,是优质高产稳产的淀粉型甘薯品种。(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6期)

姚明静,赵祥颖,张立鹤,张家祥,杨丽萍[6](2019)在《甘薯渣残留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薯淀粉生产副产物薯渣为原料,通过液化、糖化、转苷等工序将薯渣中残留淀粉转化为低聚异麦芽糖(IMO)。研究结果显示,液化DE值控制为20%左右有利于液化工艺控制及后续糖化、转苷反应;β-淀粉酶的添加可加快转苷反应进程且有利于提高IMO得率;糖化、转苷同时进行对IMO得率没有影响,且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转苷酶的添加量对IMO的最终得率和成分组成影响显着。添加300 U/gβ-淀粉酶和30 U/gα-葡萄糖转苷酶,60℃糖化转苷反应2 h左右,糖浆中IMO含量可达最高值。以新鲜薯渣为原料生产IMO时,在得率相同的条件下可减少一半的β-淀粉酶添加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辛国胜,邱鹏飞,贾礼聪,张磊,韩俊杰[7](2019)在《优质高淀粉型甘薯品种烟薯29号选育及品质特征和栽培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薯29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以烟薯24为母本放任授粉获得杂交后代选育而成,在2014—2015年的国家区域试验中,平均淀粉产量469.9 kg/667 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6.37%;烘干率34.55%,比对照高5.82个百分点;薯块的甜度、香味、纤维量、食味评分均为当轮区域试验中最高的品种,其中食味总评分为74.7,居当轮区试第1位;薯干洁白和平整度高,淀粉性质为慢消化淀粉,且黏性较好,属于优质高淀粉品种,2016年5月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最适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地,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品种潜力.(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路路,孙哲,郝媛媛,田昌庚,张焕利[8](2019)在《2种淀粉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品质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高产优质甘薯品种的市场需求,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系‘泰薯15’的选育推广,以‘济薯25’为对照,对‘泰薯15’的不同发育时期生物学特性变化及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2个品种(系)的蔓长及茎粗在栽苗后40~100天基本呈现持续升高趋势,‘泰薯15’茎粗明显大于‘济薯25’;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栽苗后80天达到峰值;单株鲜薯重和单薯重在栽苗后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泰薯15’的单株鲜薯重明显大于‘济薯25’;T/R值在栽苗后持续下降,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在产量及品质性状上,‘泰薯15’鲜薯产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明显高于‘济薯25’,其鲜薯产量达到38951.40 kg/hm~2,增产幅度为17.76%,可溶性总糖含量为74.07 mg/(g·DW);2个品种(系)间干率及淀粉含量差异较小,‘泰薯15’干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29.37%、756.07 mg/(g·DW),综合表现较好。(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佳佳,杨春贤,曾令江,程鹏,李静[9](2019)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渝薯1号”的选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渝薯1号"选育过程和在推广示范中的表现,以期为推广与种植提供参考.在2012-201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1号"淀粉产量为7.23 t/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32.90%,淀粉百分比为26.24%.在2014-2015年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渝薯1号"淀粉产量为7.15 t/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21.70%,淀粉百分比为25.64%.该品种萌芽性一般,大中薯率70%以上,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和蔓割病.(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郭倩,邱伊琴[10](2019)在《组合工艺处理甘薯淀粉生产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薯为原料生产淀粉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淀粉废水,采用"水力筛-初沉池-迭螺机-调节池-高效厌氧池-MSBR池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有效降低了厌氧进水负荷,并避免了废水酸化对厌氧系统的影响。同时,组合工艺有效的减少了传统厌氧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缩小了占地面积,节约了一次性投入成本,且能够高效稳定的处理甘薯淀粉废水,工艺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甘薯淀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是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的高淀粉甘薯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此后,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了使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更上一个台阶,本文通过对中国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不同时期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品种审定(鉴定)标准,论述了中国淀粉型甘薯品种的育种方法,总结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成就,着重分析了2003-2016年淀粉型甘薯育种进展,探讨了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思路和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薯淀粉论文参考文献

[1].秦桢,李爱贤,侯夫云,董顺旭,王庆美.甘薯贮藏根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

[2].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中国淀粉型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9

[3].王恺,郑黎静.颗粒冷水可溶性甘薯淀粉最佳制备条件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郭俊杰,杨璐,符芳芳,连喜军,王雪青.人造沸石对甘薯不同链长直支链淀粉的分离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9

[5].秦家范,王自力,李小艳,刘忠玲,刘克.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J].南方农业.2019

[6].姚明静,赵祥颖,张立鹤,张家祥,杨丽萍.甘薯渣残留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9

[7].辛国胜,邱鹏飞,贾礼聪,张磊,韩俊杰.优质高淀粉型甘薯品种烟薯29号选育及品质特征和栽培要点[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陈路路,孙哲,郝媛媛,田昌庚,张焕利.2种淀粉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品质差异分析[J].农学学报.2019

[9].王佳佳,杨春贤,曾令江,程鹏,李静.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渝薯1号”的选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郭倩,邱伊琴.组合工艺处理甘薯淀粉生产废水[J].山东化工.2019

论文知识图

甘薯淀粉和甘薯抗性淀粉扫描电镜...甘薯淀粉加压混合凝胶扫描...2 甘薯淀粉的光学显微照片(A:偏振...甘薯生产和加工信息系统中甘薯淀粉碱化温度对甘薯淀粉溶解度的影响...氢氧化钠用量对甘薯淀粉溶解度的...

标签:;  ;  ;  ;  ;  ;  ;  

甘薯淀粉论文_秦桢,李爱贤,侯夫云,董顺旭,王庆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