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诗歌论文-王艳

黄州诗歌论文-王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州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州时期,价值观念,悲剧意识

黄州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1](2017)在《苏轼黄州、岭海时期诗歌中“情—理—情”价值建构理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苏轼现存的二千七百余首诗,风格多有变化。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坡诗略如昌黎,有汗漫者,有谨严者,有丽缛者,有简澹者。翕张开合,千变万态。"~([1]25)但在这些风格不同的诗中,却多能体现一种"情—理—情"的价值建构理路。所谓"情—理—情"的价值建构理路,冷成金先生认为:"中国主流文化的价值架构的起点和动力来自于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这种内在亲证在本质上不属于理性范畴,而是属于感性的范畴和情感,即人的最原初的情。(本文来源于《中国苏轼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由兴波[2](2015)在《从《黄州寒食帖》看苏轼的诗歌观与书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是其诗歌代表作,而其墨迹《黄州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为"天下第叁行书",是苏轼书法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该帖书与诗互相配合,二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是苏轼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在创作实践中的集中体现。一、诗书双璧《黄州寒食诗》(又称《寒食雨》)二首①是苏轼被贬黄州后,于元丰五年(1082)所作,诗中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华书画家》期刊2015年05期)

桂天寅[3](2013)在《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有助于把握他在乌台诗案后诗歌创作风格的转变。本文认为,乌台诗案前,苏轼的诗歌创作情志主要体现在奔放外露的不羁性格、致君尧舜的儒家情怀、时光易逝的焦虑情绪、归隐与否的矛盾心态四个方面,总体上以外露为基调。而谪黄期间,苏轼的诗歌创作在情志上一变而以内敛虚静、随缘自适、平和超脱、幽怨婉曲为主。可见乌台诗案的政治打击和贬谪黄州的艰苦生活使他的思想、情感和心态变得更加复杂,但其内在的共性则以内敛为基调。(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23期)

桂天寅[4](2013)在《超然与幽怨并存:谪居黄州期间苏轼诗歌创作中的情志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了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的诗歌创作后认为,苏轼此时期的作品存在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志特征,一方面是追求平和超脱、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又在抒发幽怨婉曲、自伤自怜的贬谪心态。在这两种创作情志中,虽然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引导苏轼走向从容淡泊的人生境界,但后者却始终未能彻底消除,这使他此一阶段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一种复杂而别具风味的情志特征和艺术风貌。(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3年04期)

桂天寅[5](2013)在《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诗歌创作情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情志是构成并决定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核心要素。分析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基本特征,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他的诗歌创作风格。文章认为,乌台诗案及贬谪黄州对苏轼的思想、情感和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谪黄期间,苏轼的诗歌创作情志以内敛虚静、随缘自适、平和超脱为主,但也有幽怨婉曲的一面,内在的共性则以内敛为基调,与之前创作中反映出来的纵横豪迈及外露奔放差异明显。(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3年02期)

潘守皎[6](2008)在《琵琶女、商山竹和黄州海棠——谪臣的文化心态和诗歌意象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居易、王禹偁和苏轼都属于因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遭贬黜的文臣,在泽畔行吟的谪居生活里,都走过了复杂的心路历程:愤懑、委屈、敏感、多疑、羞辱,并进而生成孤高自许或伤感沉沦等种种情绪。这种心态往往会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表现出来,从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形成对某种意象的钟情和反复吟咏。白居易引琵琶女为同调,王禹偁对商山竹大加颂赞,苏轼则将黄州的海棠花作为知己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08年03期)

官禹平[7](2007)在《清代湖北黄州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迁移,受此影响,湖北境内文化格局表现为鄂东(以武汉为代表)代替鄂北(以襄阳为代表)、鄂南(以荆州为代表)崛起,黄州也在这个过程发展起来,到明清时期占据了湖北境内文化高地的位置。清代湖北诗歌的地区发展水平呈现从东、南方向到北、西方向递减的趋势;黄州诗歌和诗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代表了清代湖北诗歌的最高水平;黄冈又是黄州地区诗歌繁荣的主力;无论清代湖北或清代黄州的诗歌,在清中叶都经历了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清初的黄州诗人大都具有较为强烈的遗民思想和反清情绪,个性隐逸,不愿跻身仕途,在其诗歌中表现出对故国的眷恋和与清廷不合作的态度,他们以诗记载、评价时事,留下了宝贵的史料;清中叶的黄州诗歌或格调超浑,或冲和平淡,或发抒性情,吟咏着盛世之音;鸦片战争以后,新的诗歌风气与表现新思想的诗歌作品逐渐成为黄州诗坛主流,旧的诗歌流派也在寻找新出路,其代表是“同光体”的重要诗人陈曾寿和晚唐体诗人樊增祥。明末清初喊出“愿我人民千万岁”的黄冈诗人顾景星,嘉、道之际“以诗文雄海内”的蕲水诗人陈沆是清代黄州和湖北诗坛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两位诗人。优良的文化传统是清代黄州诗歌繁荣的重要原因;清代黄州诗歌的发展顺应了古典诗歌的发展趋势;地域文学应与主流文学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4-01)

方星移[8](2006)在《谪官憔悴来天涯——论张耒谪居黄州期间的诗歌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耒在谪居黄州的八年间,创作了两百多首诗,这些诗歌描述了黄州的自然条件、城市现状、人文风貌等,内涵十分丰富。诗人正当盛年而贬黄州,地理上的穷僻与荒凉给诗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但让诗人欣慰的是,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抚慰着他;而他身处患难之中,仍一如既往地牵挂着民生民情,至今也让世人感动。(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冯红[9](2000)在《浅析苏轼黄州时期的诗歌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是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更是自成一体,成为宋代诗歌的冠冕。今存苏诗近二千七百余首,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的诗风,主要以豪放、旷达和清雄着称。豪放恣肆的风格贯穿了苏轼的一生。但一个伟大作家的艺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姜永满[10](1998)在《杜牧黄州时期诗歌创作艺术成就鸟瞰》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牧黄州时期的诗作共30多首,这30多首诗歌包括绝句、律诗等近体诗以及古体诗等各种体式,而且名作迭出;这些诗歌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重大政治、军事和社会事件,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而且颇富艺术成就,诸如;格调高迈,意境深邃;情采蕴藉,流丽多姿;巧于变化,博而能一;炼意炼辞,戛戛生新。(本文来源于《黄冈师专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黄州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是其诗歌代表作,而其墨迹《黄州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为"天下第叁行书",是苏轼书法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该帖书与诗互相配合,二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是苏轼诗学思想与书学理论在创作实践中的集中体现。一、诗书双璧《黄州寒食诗》(又称《寒食雨》)二首①是苏轼被贬黄州后,于元丰五年(1082)所作,诗中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州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苏轼黄州、岭海时期诗歌中“情—理—情”价值建构理路浅析[J].中国苏轼研究.2017

[2].由兴波.从《黄州寒食帖》看苏轼的诗歌观与书法观[J].中华书画家.2015

[3].桂天寅.乌台诗案前与被贬黄州后苏轼诗歌创作情志的比较分析[J].名作欣赏.2013

[4].桂天寅.超然与幽怨并存:谪居黄州期间苏轼诗歌创作中的情志矛盾[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

[5].桂天寅.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诗歌创作情志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3

[6].潘守皎.琵琶女、商山竹和黄州海棠——谪臣的文化心态和诗歌意象选择[J].东岳论丛.2008

[7].官禹平.清代湖北黄州诗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8].方星移.谪官憔悴来天涯——论张耒谪居黄州期间的诗歌内涵[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

[9].冯红.浅析苏轼黄州时期的诗歌风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

[10].姜永满.杜牧黄州时期诗歌创作艺术成就鸟瞰[J].黄冈师专学报.1998

标签:;  ;  ;  

黄州诗歌论文-王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