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锂离子电池论文_东玥,江晓宇,周金平,张俐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锂离子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电极,电池,单质。

二次锂离子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东玥,江晓宇,周金平,张俐娜[1](2017)在《由纤维素铜氨溶液制备二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铜氨溶液是富含有大量铜化合物的高分子溶液,通过简单方法可以直接制备负载有铜化合物的复合材料。同时,人类使用纤维素作为碳源历史久远比,如直接燃烧使用或者煅烧成炭再使用。通过改变纤维素的形状,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的碳材料。本论文以纤维素铜氨溶液为基础,通过乳液法制备了氢氧化铜@纤维素复合微球,再通过高温碳化-氧化法制备得到CuO@C复合微球,并将其应用于二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表明,所得微球在经过烧结之后仍然能保持完整的球形结构,高温氧化后依旧含有一定量的碳,为其应用于二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基础。经电池测试,所得CuO@C微球-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良的库伦效率和稳定的循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曾艾群[2](2016)在《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电极材料在二次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独特且稳定的多孔纳米结构,它有容量大、稳定性高、种类丰富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本文对MOFs材料及其衍生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和正极材料的相关研究工作分别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7期)

李晓[3](2016)在《单/双壳层SnO_2@C纳米空心球多级结构的设计制备及其高效二次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储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运输等新兴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这些新产品对于电动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与日俱增。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设备正是凭借其超高的容量密度、杰出的功率密度以及稳定的循环性能等诸多优势得以脱颖而出,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锡基负极材料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一致认可。那是因为其理论容量高达992 mA h g-1,这几乎是现如今使用的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372 mA h g-1)的两倍多。所以,锡基负极材料的改性,尤其是对其形貌的调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报道。目前,合成形貌多变、纯度高且结晶性良好的晶体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水热合成法。本论文中的双壳层SnO2@C纳米空心球、单壳层SnO2@C纳米空心球和双壳层SnO2纳米空心球都是采用多步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得。合成采用了模板法,其中核-壳结构的SiO2模板发挥重要的作用。随后,我们将这些合成的锡基材料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上并测试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课题中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核-壳结构SiO2的形貌表征,我们推测出了SiO2胶球向核-壳结构转变的可能原理。从形貌的变化过程可以清楚的看到SiO2内部核的消融与外部壳层的生长这两个过程是单独且并发的。在整个过程中,NaBH4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应开始,NaBH4会和H2O发生缓慢的反应,并产生出NaBO2和H2。一方面,这一反应会使体系呈碱性,因此SiO2很容易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溶解,比如SiO2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另一方面,单硅酸盐和聚硅酸盐类大量释放到体系中,最终会达到过饱和的程度。同时,NaBO2的量也会伴随着NaBH4的反应而增加。这些导致SiO2再次沉淀到正在溶解的内部核表面,形成壳层结构。(2)双壳层SnO2@C纳米空心球具有诸多杰出性能。内部活性壳层的引入可以提高材料的体积比容量。双碳层包覆不仅可以保护材料结构的完整性而且可以增加材料的导电性。更重要的是材料本身又具有多孔结构,既可以提供电解液自由穿梭壳层内外的通道,又可以缓解电极反应带来的体积效应。同时,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锂离子附着点,这样就可以提高材料的实际容量。很多优点都得到了实验的验证。本论文制备的双壳层SnO2@C纳米空心球相对于单壳层SnO2@C纳米空心球和双壳层SnO2纳米空心球具有更加优越的倍率性能、更加稳定的循环性能(循环100圈后具有911 mA h g-1的容量)和更高的比容量。(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丁艳红,张景萍,彭军[4](2015)在《共沉淀辅助法合成二次纳米碳包覆的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并用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简单的共沉淀和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二次碳包覆的具有类球结构D-LiFe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以及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与单次包覆的复合材料S-LiFePO_4/C作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D-LiFePO_4/C复合材料具有均匀的类球结构,表面碳层厚度为1.7 nm,其中碳含量为2.48 wt.%,并且均匀地涂布在LiFePO_4颗粒表面。均一分布的碳层以及颗粒分散良好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电子和锂离子传输速率,进而改善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1-3]在10 C的倍率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2.9 mA hg~(-1),20C倍率时,仍保持有87.1 mA hg~(-1)。10C倍率下循环400次后几乎没有衰减。(本文来源于《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15-07-21)

墨柯,Christophe,Pillot[5](2014)在《全球二次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市场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全球二次电池市场发展总况及预测1.全球二次电池市场发展总况从二次电池的销量来看,Avicenne的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除铅酸电池之外的其他二次电池市场〔指镍镉电池(NiCD)、镍氢电池(NiMH)、锂离子电池(Li-ion)和液流电池(Flow Battery)、钠硫电池(NAS)等其他二次电池〕销量增速很快,1990年总销量约420.5万kWh,到(本文来源于《新材料产业》期刊2014年02期)

吴锋,谢潇怡,张存中,穆道斌,吴伯荣[6](2013)在《I~-的光电化学氧化与光助充电二次锂离子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粉末微电极分别考察了TiO2粉末的形貌、结构以及氧化I-的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iO2粉末晶型为锐钛矿,粒径在100~200 nm范围内.在光照条件下,在TiO2半导体电极上电化学氧化I-生成I2的超电势数值降低约1 V.以TiO2/ITO和Li4Ti5O12分别作为正负极,电解液为碳酸丙烯酯(PC)+LiClO4+LiI,并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隔膜构成分隔式电解池,进行整体电解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光照条件下电池充电电压比非光照条件下的充电电压降低约0.9 V,且充电效率接近100%.该光电化学装置是一种可以利用光能充电的二次锂离子电池.(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李旸,马钧[7](2013)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次生命周期商业运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二次生命周期,分析其再次利用为储能装置的可行性,旨在降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针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估计电池成本和新能源汽车总量,预测未来可供使用的二次电池总量。考虑可再生能源并网,研究储能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了锂离子电池用于电网调峰调频的可行性。通过对比锂离子电池二手市场不同参与者的利益点,根据各个时期电池拥有者的不同,得到了可行的商业模式,确立了锂离子电池二手市场竞争环境。(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代克化,苗恒,毛景,翟玉春[8](2012)在《二次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次固相合成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_(1/3)Mn_(1/3)O_2,研究了两次焙烧时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条件下的验证性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测定了优化条件下制备的LiNi(1/3)Co_(1/3)Mn_(1/3)O_2材料的结构,通过组装成扣式电池测定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化工艺条件为第一次焙烧温度1000℃,时间16 h,第二次焙烧温度950℃,时间1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材料层状结构发育完整,无杂质相。0.25 C放电比容量为161.1 mAh/g,循环5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为90.8%。在0.5和1 C倍率时放电容量分别为150.6和139.9 mAh/g。(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期刊2012-08-01)

陈光,赵秀云,夏定国[9](2010)在《二次锂离子电池硫系正极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正极材料的研发,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不仅要提供正负极嵌锂化合物往复嵌/脱所需要的锂,而且还要负担负极材料表面形成SEI膜(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所需的(本文来源于《新材料产业》期刊2010年10期)

卞锡奎[10](2007)在《薄膜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二次锂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最新领域,正极材料的薄膜化是薄膜二次锂离子电池的重要部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发展的一些薄膜正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沉积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磁控溅射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正极薄膜制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二次锂离子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独特且稳定的多孔纳米结构,它有容量大、稳定性高、种类丰富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本文对MOFs材料及其衍生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和正极材料的相关研究工作分别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锂离子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东玥,江晓宇,周金平,张俐娜.由纤维素铜氨溶液制备二次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2].曾艾群.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电极材料在二次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6

[3].李晓.单/双壳层SnO_2@C纳米空心球多级结构的设计制备及其高效二次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储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

[4].丁艳红,张景萍,彭军.共沉淀辅助法合成二次纳米碳包覆的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并用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C].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上).2015

[5].墨柯,Christophe,Pillot.全球二次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市场研究分析[J].新材料产业.2014

[6].吴锋,谢潇怡,张存中,穆道斌,吴伯荣.I~-的光电化学氧化与光助充电二次锂离子电池[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

[7].李旸,马钧.动力锂离子电池二次生命周期商业运营模式[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3

[8].代克化,苗恒,毛景,翟玉春.二次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C].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2012

[9].陈光,赵秀云,夏定国.二次锂离子电池硫系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新材料产业.2010

[10].卞锡奎.薄膜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研究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7

论文知识图

二次锂离子电池原理图钴酸锂作正极,碳作负极组装二次锂钴酸锂作正极,碳作负极组装二次锂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工...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与工...反应24h后的样品形貌与SEM图

标签:;  ;  ;  ;  ;  ;  ;  

二次锂离子电池论文_东玥,江晓宇,周金平,张俐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