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集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方式,交通,行人,公交,概率论,信息。
非集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韩宝睿,宋婉璐,孙雅丽,何丽丽,王彤伟[1](2019)在《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城市夜间弹性公交设置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夜间弹性公交的可行性及乘客群体对其运营方案的选择行为,首先使用叙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 SP)调查法对夜间弹性公交进行市场潜力调查,通过设定夜间常规公交与夜间弹性公交的对比方案及夜间弹性公交的运营参数对比方案,围绕出行费用、车辆绕行时间、步行至站台时间3个影响因素,对乘客进行选择偏好分析。然后,运用非集计模型效用理论,校正了乘客选择弹性公交的概率模型。最后,对绕行时间价值及步行时间价值进行计算,针对不同费用情况下的夜间弹性公交分别进行了最优偏移系数讨论及计算。结果表明,夜间弹性公交在参数设置恰当时具备良好的市场潜力,乘客选择率高达82.3%;乘客更倾向接受增加乘车时的绕行时间、减少步行时间的运营方案;公交的偏移系数应随着票价的改变进行调整。(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马华,郭凯明[2](2019)在《非集计模型在“公交都市”分担率确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交都市"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围绕公交都市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指标,针对不同城市人口、城市交通、产业布局等特点,引入非集计模型对公交都市评价指标进行计算。通过设定模型,进行市场调研并计算出城市内各种机动交通方式的属性值,合理的分担率指标可以诱导公交都市建设更加适合产业布局和人口集聚。经过计算验证,非集计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14期)
杜江升,彭金栓[3](2018)在《重庆市商业区行人出行方式的非集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重庆市商业区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问题,本文研究商业区人口出行规律。对重厌市南坪、观音桥和杨家坪3处商业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商业区行人特性、公共交通特性和行人对公共交通的选择。基于数据,分析影响商业区行人选择出行方式的因素,以此建立反映选择偏好的二元Logit模型。研究发现,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是是决定行人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女性和低收入者偏好选择公共交通;年龄和发车频率的影响程度不显着;若个体拥有私家车,出行更加偏好选择私家车。(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01期)
孙艳英[4](2016)在《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腾飞,城市发达水平不断在提高。与此同时,交通行业也在迅猛的发展,仅仅靠拓宽道路不能解决城市交通紧张的局面。要想使城市更具国际化水平,就要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交通系统,首选系统是一个集电力、轮轨、车辆、轨道等为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如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兴建已经跨进了迅速前进的阶段,为了更好的为出行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好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系统。鉴于历年来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的研究,本论文重点对非集计模型进行探索。通常把出行者个体的出行行为当成非集计模型的研究客体,在对所有数据调查分析之后,尽量使用分析整理的数据建立模型,并且得到出行者出行行为的概率值。此模型比较适合进行出行者出行决策的预测和出行行为的描述。非集计模型含有下面几个特征:需要较少的样本就可以完成模型的标定过程;出行者行为假设比较清晰;具备完善的时间和空间可转移性;模型前后一致性比较匹配。一般非集计模型是以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相互独立为前提的,但是如果各选择方案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时,这一假设不再成立,因此用非集计模型描述出行者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不合适的。本文提出了对非集计模型进行改进的思想,改进思路是:鉴于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相关性,把具有相似性质的出行属性归为一类,这样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非独立性假设所造成的后果,可以使预测过程更简单易行;通过选择概率分布函数建立更能反映出行行为的非集计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期刊2016-12-01)
何予希[5](2016)在《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多元交通出行信息选择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下的交通出行信息环境较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行者可获取的出行服务信息在数量上急剧增加,在内容上越来越多元化,乃至获取方式都发生转变。研究表明,出行者对不同出行信息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导致这种需求差异性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将私家车与公共交通分开讨论,对交通出行信息环境的转变也考虑不足,局限了对信息内容和用户群体的讨论。因此,本文以当前出行者实际所处的多元信息环境为背景,对多元交通出行信息进行梳理,研究出行者对信息的选择行为,探求各方面影响因素对信息需求的影响,以期对现有研究有所补充。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 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出行信息相关研究的现状、国内的先进的出行者信息服务ATIS (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ervice)>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服务应用产品所包含的出行服务信息,梳理并确定了30项多元交通出行信息的具体内容。2、 设计并实施了出行者对30项多元交通出行信息需求的SP调查,获得了出行者的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属性,以及对30项信息按需求程度高低打分的结果。统计分析了出行者的信息使用特征,得到单种信息在样本群体中的需求程度差异,为建立关键信息选模型的选择枝集合提供了纵向维度。3、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依据各信息得分程度的相关性,对4种出行特征组合情境下的30项多元交通出行信息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结果的因子得分,获得了4种情境下各个大类信息的需求程度,表征了单个样本对30项多元交通出行信息的需求差异,为建立关键信息选择模型的选择枝集合提供了横向维度。4、 通过前述两种维度确定了关键信息选择集,并利用个体关键信息的选择机制,获得了关键信息选择模型的因变量,以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属性为自变量建立关键信息选择的MNL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对标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究得到对出行者选择关键信息影响显着的因素,并对此结果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晶,刘洪[6](2016)在《基于Biogeme非集计模型中的“逆向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集计模型的效用函数在实际标定过程中会出现"逆向选择"结果。作为现代信息经济学行为理论的两大重要成果,非集计模型和"逆向选择"行为广泛应用于交通方式选择预测、交通政策制定等领域。本文从两大理论基础出发,通过模型假设过程,对效用函数"逆向选择"的原因作出分析,提出"第一类逆向选择"和"第二类逆向选择"的概念,并提出有效消除效用函数中"逆向选择"的方法。最后通过昆明交通出行意愿调查数据位基础作为案例研究,论证理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07期)
于云梅,严凌[7](2015)在《基于Gumbel分布的非集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充分运用已建成停车换乘设施的能力,又不会由于交通需求太大在交通换乘点产生交通拥挤是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一项重点。利用非集计模型对出行者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确定换乘点的分担率。概率论中,Gumbel分布是一种在交通运输领域较为罕见的频率分布函数,文章将重点运用Gumbel分布对出行者在换乘设施的选择行为模型进行公式推导及论证。(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刘霞,徐远新,仵琳[8](2015)在《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居民出行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集计理论,以个人为单位,通过研究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然后应运效用最大化原理,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选择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以南方某城市居民调查结果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并将研究结果应运于交通运输管理、划以及政策的制订,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5年19期)
潘应久,杨令,茹渑博[9](2015)在《基于非集计模型的行人过街方式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依据对西安市高新区的居民出行调查,建立行人过街方式选择Logit模型。利用SPSS中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标定,并对所标定的模型进行精确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行人过街方式选择Logit模型可以比较精确的对行人过街方式做出预测,为城市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和交通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赵旭[10](2015)在《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区域运输通道方式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运输通道是区域内城市间人员和物资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构建高效的运输通道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带动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正处于高速铁路大发展的阶段,各主要运输通道将先后引入高速铁路这种大运量的客运方式,必将对未来通道内的客运市场结构带来巨大影响,科学地预测在引入高速铁路后的通道内的客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国内外关于运输通道及通道方式划分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客运通道的构成及通道内各方式客流的特征及旅客出行选择影响因素,构建出基于非集计原理的运输通道方式划分模型,并以郑州-济南客运通道为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运输通道的客运系统进行分析,对运输通道定义和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运输通道客运系统的两大要素——运输工具和客流的特征,剖析了各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和不同运输方式旅客的出行特征,总结了旅客出行过程及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然后比较分析了运输通道方式划分的两大方法——集计方法和非集计方法的不同点,得出了非集计模型优于集计模型的结论,阐述了非集计模型的原理及形式,介绍了非集计模型参数标定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在确定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对RP和SP调查数据分析的前提下,把握通道内旅客出行规律,合理选择效用函数变量,借助TransCAD软件平台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通过统计检验方法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根据对未来年通道特征的假设,运用Logit模型得到通道方式划分结果。最后,论文以郑济通道为例,对未来年通道内的四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担率进行了预测。(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6-01)
非集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交都市"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围绕公交都市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指标,针对不同城市人口、城市交通、产业布局等特点,引入非集计模型对公交都市评价指标进行计算。通过设定模型,进行市场调研并计算出城市内各种机动交通方式的属性值,合理的分担率指标可以诱导公交都市建设更加适合产业布局和人口集聚。经过计算验证,非集计模型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集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韩宝睿,宋婉璐,孙雅丽,何丽丽,王彤伟.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城市夜间弹性公交设置参数分析[J].交通运输研究.2019
[2].马华,郭凯明.非集计模型在“公交都市”分担率确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
[3].杜江升,彭金栓.重庆市商业区行人出行方式的非集计模型[J].智富时代.2018
[4].孙艳英.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研究[C].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二等奖).2016
[5].何予希.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多元交通出行信息选择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6].李晶,刘洪.基于Biogeme非集计模型中的“逆向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16
[7].于云梅,严凌.基于Gumbel分布的非集计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15
[8].刘霞,徐远新,仵琳.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居民出行方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5
[9].潘应久,杨令,茹渑博.基于非集计模型的行人过街方式选择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5
[10].赵旭.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区域运输通道方式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