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论文摘要

岷山-横断山北段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本论文以GIS技术和遥感技术为支撑,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空间分析、统计学等方法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了“子系统-综合”的生态承载力多层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承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等状况以及生态承载力研究体系基础上,遵循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采用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等指标筛选方法,构建了“子系统-综合”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子系统承载力与综合承载力有机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2个系统层构成,包含年均温度、年均降水、年均叶面积指数、净初级生产力、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烟粉尘总量、废水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总量、氮氧化物总量等11个指标。第二,进行了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估算。利用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法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法和CASA模型分别对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岷山-横断山北段区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80%以上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高达90%以上;岷山-横断山北段区净初级生产力呈现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差异,75%以上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达220gc/m2/a以上。第三,构建了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评价了生态承载力状况。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子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和基于线性变换的欧式距离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空间分析表明:支撑力系统和压力系统承载力较弱区域分别集中于研究区的中西部和中部;而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综合状况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呈现相同生态承载力等级小范围聚集和相近生态承载力等级穿插分布的特征,生态承载力超载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统计结果表明:岷山-横断山北段区所涉及的32个县(区、市)中,16个县(区、市)的生态承载力处于未超载状态;14个县(区、市)生态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2个县(区、市)生态承载力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即茂县和汶川县。第四,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在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支撑力因子和压力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探测模型和交互探测模型对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对支撑力因子和压力因子分别进行空间探测,识别出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年均降水、年均叶面积指数、烟粉尘总量的解释力均在0.3以上,是影响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对主导因子进行空间探测,因子探测解释力值的大小对影响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程度进行排序为:年均降水(0.56)>年均叶面积指数(0.5)>森林覆盖率(0.36)>植被覆盖度(0.35)>烟粉尘量(0.32);交互探测解释力均在0.75以上,表明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是支撑力因子和压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支撑力因子奠定了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而压力因子主要引起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的局部变异。总体而言,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总体状况一般,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尤其是生态环境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态承载力研究
  •     1.2.2 生态承载力驱动因子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生态承载力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构建
  •   2.1 生态承载力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生态系统理论
  •   2.2 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
  •     2.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2.2 指标体系建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处理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1.1 自然环境
  •     3.1.2 生态地位
  •     3.1.3 生态环境问题
  •   3.2 数据来源
  •   3.3 遥感数据处理
  •     3.3.1 遥感数据预处理
  •     3.3.2 遥感数据量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生态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   4.1 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
  •     4.1.1 数据标准化模型
  •     4.1.2 子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
  •     4.1.3 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
  •   4.2 生态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     4.2.1 支撑力系统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     4.2.2 压力系统承载力评价与分析
  •     4.2.3 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驱动因子分析
  •   5.1 驱动因子分析模型
  •   5.2 驱动因子影响分析
  •     5.2.1 支撑力因子影响分析
  •     5.2.2 压力因子影响分析
  •     5.2.3 支撑力因子与压力因子交互影响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陈婷

    导师: 徐京华

    关键词: 岷山横断山北段区,指标体系,生态承载力,驱动因子,地理探测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信息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分类号: X826;P208

    DOI: 10.27414/d.cnki.gxnju.2019.002338

    总页数: 60

    文件大小: 2251K

    下载量: 31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设美丽廊坊,提升京津冀生态承载力[J]. 河北林业 2019(11)
    • [2].海岸带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以连云港市为例[J]. 生态学报 2020(08)
    • [3].基于大数据的水生态承载力分析模型[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0(05)
    • [4].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及预警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陕西省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动态关系研究[J]. 南方农业 2020(21)
    • [6].广西贫困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空间特征分析[J]. 广东土地科学 2018(05)
    • [7].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9(02)
    • [8].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4)
    • [9].生态承载力与产业一致性评价综述[J]. 环境生态学 2019(04)
    • [10].“一带一路”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绿色发展(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9(06)
    • [11].生态承载力环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修正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2)
    • [12].河北省生态承载力与产业转移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6)
    • [13].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4].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与研究趋势展望(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8(02)
    • [15].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综述[J]. 绿色科技 2018(08)
    • [16].台州市椒江区水生态承载力量化与恢复潜力评估[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4)
    • [1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湖北省利川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2)
    • [18].基于遥感的煤炭型矿业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20)
    • [19].基于综合生态承载力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5(10)
    • [20].我国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测算与提升研究[J]. 当代经济 2015(19)
    • [21].区域水生态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方法与例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9)
    • [22].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5(11)
    • [23].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研究[J]. 花卉 2020(06)
    • [24].淮南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J]. 科学家 2017(01)
    • [25].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以湖北神农架林区为例[J]. 规划师 2019(10)
    • [26].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6)
    • [27].武汉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3)
    • [28].城镇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J]. 建筑设计管理 2018(05)
    • [29].福建省化石能源地生态承载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8)
    • [30].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原理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内涵解析[J]. 生态经济 2016(02)

    标签:;  ;  ;  ;  ;  

    岷山-横断山北段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