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论文-曹世忠

河洛大鼓论文-曹世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洛大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洛大鼓,《腊月里的一场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论文文献综述

曹世忠[1](2019)在《唤醒“非遗”中的“河洛记忆”——读中篇小说《腊月里的一场河洛大鼓》》一文中研究指出尚培元是一位以理性思辨见长而执着勤奋的作者,从《白庄的夜晚》到《黑色的蝴蝶》,从《最后一头牛》到《父亲的手艺》,他的小说都是以坚实的现实主义为根基,描摹豫西地区文化历史的生命底色,在跌宕曲折故事中流淌出人生的烂漫诗意,一步步走向创作的新高度。中篇小说《腊月里的一场河洛大鼓》(载《牡丹》2019年2期,以下简称《河洛大鼓》),将细腻的笔触深入到民族文化的罅隙深层,描述在河洛地区广为流传、灿烂绽放之后又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河洛大鼓,关注河(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31期)

包婷[2](2019)在《河洛大鼓在当代城市广场中的传播学研究——以洛阳市周王城广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洛大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河洛大鼓在广场中的传播渠道以口耳相传为主,辅以电视、报纸、网络和微信等大众媒体。传播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部分是在广场中听书长达数年的河洛大鼓书迷,他们对河洛大鼓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极高的欣赏能力。在广场中通过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承,成为老一辈河洛大鼓书迷"集体追忆"的固定场所,更多的普通民众通过广场中河洛大鼓的演出接触和了解河洛大鼓,传播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刘馨远[3](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的历史发展和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洛阳地区的传统地方曲种河洛大鼓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河洛大鼓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创新创作的一种新型大鼓书形式,主要发源地是河南偃师,流行于巩义、洛阳、孟津、登封等地,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艺术。本文主要探究河洛大鼓的发展历史及传承问题分析,期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艺术的发扬提供微薄帮助。(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2期)

王悦潇,连忠忠,朱静雯[4](2019)在《“后非遗时代”的河洛大鼓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一些靠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不断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因此保护与传承"非遗"是刻不容缓的。河洛大鼓于2006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就河洛大鼓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后有哪些变化对老艺人们进行访谈、调查,并对河洛大鼓走进中小学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以河洛大鼓为例能看出,对"非遗"的研究与抢救有利于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3期)

尚培元[5](2019)在《腊月里的一场河洛大鼓》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腊月二十叁,是祭灶的日子。金环觉得,祭灶,是一种仪式。仪式,是庄重的。按照年俗,这天也叫"小年"。"小年",是"大年"的序曲,序曲奏起,过大年,就像一道隐约的彼岸,在朦胧的前方诱惑着,等待着。这时的金环,心头就会萌动起一种殷殷的期盼,萌动起一种浮躁的煽情的腊月的味道。这味道,其实就是人们期盼的过年的味道。祭灶仪式,是在晚上,可这会儿,天刚过午,金环就忙着炸馃子了。除了炸馃子,还要炸糖角和麻花,这些是祭灶的供品。祭灶,不(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4期)

焦艺扬[6](2018)在《河洛大鼓传承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洛大鼓是我国洛阳地区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我国河洛一带,以说唱音乐形式为主,具有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音乐氛围,受到人民的广泛欢迎和喜爱,凸显出河洛民间音乐的特色。河洛大鼓与其他民间音乐形式在传播的方面具有相似性,都是通过口口相传进行传播的,同时从传承的原则上可以分为宗亲制和师承制两种方式。为了更好的传承河洛大鼓文化,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保证河洛大鼓的文化传承性,同时还需要保证与时俱进性。本文主要对河洛大鼓的传承方式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9期)

张九来,王国军[7](2018)在《[河洛大鼓] 心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曲艺》期刊2018年09期)

逯玉克[8](2018)在《河洛大鼓昔与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亳那片沟壑纵横的原野上,我的小村像一捧秋草,悄然藏在满是褶皱的沟壑间。冬天的炉火旁,奶奶老掉牙的嘴里总是那么几个老掉牙的故事;夏夜的槐树下,妈妈的芭蕉扇再也扇不出新鲜的童话;而父亲的烟袋锅又只会燃些索然无味的乡村旧事。那时,文化沙漠里只萎蔫着两株瘦弱的衰草:唱戏、说书。唱戏,演员、舞台、服(本文来源于《金秋》期刊2018年18期)

王晓乐[9](2018)在《河洛大鼓的传承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曲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方式。河洛大鼓在河南豫西一带的地方曲种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所演唱的书目,内容丰富,既有百姓家长里短的琐事,亦有以天下家国纪事等。通过说说唱唱的形式,使群众寓教于乐,褒忠贬邪,抑恶劝善。河洛大鼓以说唱音乐的方式,来宣扬传统道德观念,不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也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但长期以来,因其口语化的表现形式,使其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20世纪以来,大批的国内学者和专家对河洛大鼓发展的研究如火如荼,对其艺术特色、发展脉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一些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特别是对优秀传统曲艺教育传承的研究涉及较少,加之社会外部条件和本土文化传承需求等方面,探究不够深入。故可见,学界有关于河洛大鼓的传承教育发展研究中仍有遗漏,此种现状,为后来者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从音乐角度完整梳理有关河洛大鼓的专着及学术论文,以“河洛大鼓的传承发展”为研究对象,追溯其艺术源起。以每一阶段的承袭发展为主线,根据每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再结合搜集掌握的应有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层的论述。努力把传统传承教育与现代传承作比较,在新的历史背景与客观考量的前提下,提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学界关注,志者推动,市场运作,精品细作,创新发展”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针对现有河洛大鼓艺人、艺术团体和传媒公司的重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思路与建议。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叁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是从其背景、艺术源起、追溯其历史承袭发展脉络及河洛文化等方面,对河洛大鼓的概述进行全面挖掘。第二章从河洛大鼓的唱腔及表演风格、音乐乐器伴奏特点和语言艺术等方面探索其艺术特征。第叁章基于河洛大鼓的传承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发展传承问题。第四章则从政府参与、师资培训、书目编排、媒介传播以及产业运作等方面论述其发展对策。主要探讨政府主导性举措,呼吁全社会参与,借助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发展,运用好市场的调节手段,努力用科学管理方法引导演艺集团和传媒公司,为振兴传统曲艺的传承发展而添加砝码。最后总结全文,培养全年龄段和多层次的听众,努力实现河洛地区优秀传统曲艺的有序传承与发展。希望全社会增强其关注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为河洛大鼓的传承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力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燕翔[10](2018)在《洛阳市中小学河洛大鼓社团运行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8年2月教育部宣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10省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后,戏曲曲艺进校园活动随即在全国逐步推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颁布以后,全国多个学校开始结合戏曲曲艺进校园方针,在中小学探索传承与保护本土传统文化遗产的方案。洛阳市有着丰富的地方戏曲与曲艺,其中河洛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笔者以洛阳市中小学为调研范围,进行为期进一年的调研,发现洛阳市区开设河洛大鼓社团的学校共有11所,除了4所高校、1所特教中心外,其它学校均为中小学,分别是洛阳外国语学校、青岛路小学、邙山一中、洛阳十八中、高新区第二实验学校和老城敬事街小学。这几所中小学的河洛大鼓社团的运行从组建到日常训练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自河洛大鼓社团开展以来,为学生普及了相关的知识,学生在经过社团学习后,开始对传统曲艺产生兴趣,并乐于在同学和家人面前展示所学的河洛大鼓。同时笔者总结了一些问题:如河洛大鼓艺人都是高龄老人,中小学一线教师真正介入到课堂中的并不多,教学任务重,师资配备比较薄弱;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口传心教,缺乏教学创新形式;由于学生普遍不识谱,在教唱鼓词时有些吃力等问题。此外,笔者结合社团现状和自身专业情况,调研期间进行创新实践,如课前准备活动;创新伴奏形式;创新演出形式,创造演出锻炼机会等。结合各校开展河洛大鼓社团的经验,笔者提出一些发展对策:河洛大鼓师资的培训;社团招新分层次;多方面配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合理设计社团课程内容;注重舞台实践与表演形式,多角度的为中小学开展河洛大鼓社团提供更有效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期刊2018-05-01)

河洛大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洛大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河洛大鼓在广场中的传播渠道以口耳相传为主,辅以电视、报纸、网络和微信等大众媒体。传播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部分是在广场中听书长达数年的河洛大鼓书迷,他们对河洛大鼓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极高的欣赏能力。在广场中通过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承,成为老一辈河洛大鼓书迷"集体追忆"的固定场所,更多的普通民众通过广场中河洛大鼓的演出接触和了解河洛大鼓,传播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洛大鼓论文参考文献

[1].曹世忠.唤醒“非遗”中的“河洛记忆”——读中篇小说《腊月里的一场河洛大鼓》[J].牡丹.2019

[2].包婷.河洛大鼓在当代城市广场中的传播学研究——以洛阳市周王城广场为例[J].北方音乐.2019

[3].刘馨远.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的历史发展和传承[J].艺术品鉴.2019

[4].王悦潇,连忠忠,朱静雯.“后非遗时代”的河洛大鼓调查与教学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9

[5].尚培元.腊月里的一场河洛大鼓[J].牡丹.2019

[6].焦艺扬.河洛大鼓传承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8

[7].张九来,王国军.[河洛大鼓]心歌[J].曲艺.2018

[8].逯玉克.河洛大鼓昔与今[J].金秋.2018

[9].王晓乐.河洛大鼓的传承发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10].燕翔.洛阳市中小学河洛大鼓社团运行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8

标签:;  ;  

河洛大鼓论文-曹世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