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源二氯甲烷脱卤酶的异源表达优化及其定向改造

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源二氯甲烷脱卤酶的异源表达优化及其定向改造

论文摘要

二氯甲烷(DCM)是一种高挥发性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工业溶剂。它在水溶液中稳定,半衰期超过700年,在大气中约为150天。DCM具有严重的遗传毒性,因此需要严格的处理条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方法,包括焚烧、吸收、氧化、冷凝和生物降解,用于去除环境中的DCM。其中,生物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而日益普及。微生物细胞中的DCM脱卤酶可以催化DCM的降解。然而,由于传质慢和酶活性及含量低,微生物细胞中天然存在的DCM脱卤酶的效用通常受到限制。基于此,本论文期望通过异源表达DCM脱卤酶,优化产酶条件来提高DCM脱卤酶的表达量,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探究DCM脱卤酶的结构并进行改造,得到酶活力更高的DCM脱卤酶。首先将编码DCM脱卤酶的基因从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中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对重组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其最适产酶条件是诱导温度20℃,诱导时间8 h,培养基pH为7。构建了分子伴侣共表达菌株,发现伴侣质粒pGro7表达的蛋白使可溶性DCM脱卤酶的表达量提升了近50%。此外,通过包涵体的折叠复性,得到了更多可溶的DCM脱卤酶。使用同源建模和保守结构域分析对DCM脱卤酶的结构进行预测,发现DCM脱卤酶属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家族,由N末端β折叠结构域和C末端α螺旋结构域组成。底物结合在C末端α螺旋之间的裂隙中。基于以DCM为配体的DCM脱卤酶分子对接分析,将底物结合口袋和10个保守氨基酸残基的所有靶氨基酸残基分别突变为丙氨酸(Ala)。测定活性后,选取R120,L121,W128和T146进行饱和突变。结果显示dcmT146A、dcmT146R和dcmT146Q具有更高的活性,而dcmL121A、dcmT146L、dcmL121Q和dcmL121F的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接下来,选择这7个突变体进行双突变。结果发现突变体dcmL121A/T146R表现出最高的酶活力,相对于野生型DCM脱卤酶的活性提高了52.8%。通过分析比较野生酶和突变体dcmL121A/T146R的结构,探究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发现突变体dcmL121A/T146R在活性中心具有更小的空间位阻,底物结合口袋氨基酸残基的数量从8个减少到5个,同时酶分子整体的亲水性增加。此外,底物结合口袋内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的比例增加并且Km值变小。据推测,突变体dcmL121A/T146R中所有的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DCM脱卤酶催化活性的增加;此外还对比研究了两者的酶学特性,发现突变型和野生型酶具有相似的酶活变化规律。为了提高DCM脱卤酶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酶的固定化研究。使用氧化石墨烯(GO)来固定DCM脱卤酶,提高了DCM脱卤酶的热稳定性。研究还发现,在交联剂戊二醛和金属离子Fe2+的作用下,GO的固定化效率大大提高。固定化酶的最适pH向碱性偏移。此外,固定化酶使用6次以后,酶活仍然保留50%。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缩略
  • 第一章 绪论
  •   1.1 DCM的处理方法
  •     1.1.1 DCM的物化处理方法
  •     1.1.2 生物法处理DCM
  •     1.1.3 DCM降解菌
  •   1.2 DCM脱卤酶的研究现状
  •     1.2.1 DCM脱卤酶与GST的关系
  •     1.2.2 DCM脱卤酶代谢过程
  •     1.2.3 DCM脱卤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   1.3 重组大肠杆菌的包涵体
  •     1.3.1 包涵体形成的原因
  •     1.3.2 减少包涵体形成的策略
  •     1.3.3 包涵体蛋白的折叠复性
  •   1.4 酶的固定化方法
  •     1.4.1 传统酶固定化方法
  •     1.4.2 新型酶固定化方法
  •     1.4.3 氧化石墨烯固定化酶
  •   1.5 选题意义、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目标
  •     1.5.1 选题意义
  •     1.5.2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1.5.3 研究目标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DCM脱卤酶的表达优化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菌株及培养条件
  •     2.2.2 实验仪器
  •     2.2.3 主要药品试剂
  •     2.2.4 DCM脱卤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     2.2.5 菌落PCR验证阳性克隆
  •     2.2.6 质粒DNA的提取
  •     2.2.7 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2.2.8 DNA含量和纯度的测定
  •     2.2.9 PCR产物测序
  •     2.2.10 DCM脱卤酶的提取纯化
  •     2.2.11 SDS-PAGE凝胶电泳
  •     2.2.12 蛋白浓度的测定
  •     2.2.13 共表达体系的构建
  •     2.2.14 重组包涵体蛋白质的折叠复性
  •     2.2.15 Cl-浓度的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DCM脱卤酶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克隆表达
  •     2.3.2 重组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
  •     2.3.3 诱导剂IPTG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2.3.4 酶活检测条件的优化
  •     2.3.5 DCM脱卤酶重组菌产酶条件的优化
  •     2.3.6 伴侣蛋白对DCM脱卤酶可溶性表达的影响
  •     2.3.7 共表达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
  •     2.3.8 包涵体蛋白的折叠复性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DCM脱卤酶的分子对接及定点突变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菌株及培养条件
  •     3.2.2 实验仪器
  •     3.2.3 主要药品试剂
  •     3.2.4 DCM脱卤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5 DCM脱卤酶与DCM的分子对接
  •     3.2.6 突变菌株的构建
  •     3.2.7 蛋白的提取纯化
  •     3.2.8 蛋白浓度的测定
  •     3.2.9 DCM脱卤酶酶活的测定
  •     3.2.10 DCM脱卤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3.2.11 圆二色谱(CD)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DCM脱卤酶的结构预测
  •     3.3.2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     3.3.3 DCM脱卤酶底物结合位点的预测
  •     3.3.4 DCM脱卤酶的定点突变
  •     3.3.5 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分析
  •     3.3.6 圆二色谱检测蛋白的二级结构
  •     3.3.7 突变型和野生型DCM脱卤酶底物结合口袋的对比分析
  •     3.3.8 突变型和野生型DCM脱卤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     3.3.9 突变型和野生型DCM脱卤酶的降解动力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DCM脱卤酶的固定化的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实验菌株及培养条件
  •     4.2.2 实验仪器
  •     4.2.3 主要药品试剂
  •     4.2.4 DCM脱卤酶的提取纯化
  •     4.2.5 固定化酶的制备
  •     4.2.6 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氧化石墨烯固定化DCM脱卤酶
  •     4.3.2 固定化酶的酶学特性
  •     4.3.3 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
  •     4.3.4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施佳齐

    导师: 余志良,於建明

    关键词: 脱卤酶,分子伴侣,分子对接,定点突变,固定化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分类号: Q55;Q78

    DOI: 10.27463/d.cnki.gzgyu.2019.000850

    总页数: 87

    文件大小: 3176K

    下载量: 48

    相关论文文献

    • [1].卤醇脱卤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2].一种新型微生物卤醇脱卤酶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10(01)
    • [3].2-卤代酸脱卤酶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5)
    • [4].多功能生物催化剂——卤醇脱卤酶的研究进展[J]. 化工学报 2008(12)
    • [5].酿酒酵母对特定底物脱卤机制的研究[J].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6].哈龙加氢脱卤研究进展[J]. 浙江化工 2012(12)
    • [7].β-脱卤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1(08)
    • [8].金属离子对卤醇脱卤酶发酵生产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12(03)
    • [9].重组卤醇脱卤酶的表达优化及纯化[J]. 化工学报 2010(12)
    • [10].产乙烯脱卤拟球菌195脱卤反应途径的理论探针[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1)
    • [11].从α-三氟甲基苄溴合成烷基硫酸盐——脱卤亚磺化反应的延伸[J]. 有机化学 2019(01)
    • [12].重组大肠杆菌E.coli P84A/MC1061发酵生产卤醇脱卤酶的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3(07)
    • [13].金属配合物催化氢解脱卤研究[J]. 化学进展 2016(04)
    • [14].嗜热古细菌Sulfolobus tokodaii脱卤酶在D-乳酸生产中的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04)
    • [15].一种来源于运动替斯崔纳菌KA081020-065的新型卤醇脱卤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 2015(05)
    • [16].持久性有机卤代物在亚临界水中的脱卤机制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12(04)
    • [17].含卤废PVC塑料热解脱卤技术的研究[J]. 上海塑料 2009(01)
    • [18].生活垃圾与危险废物焚烧烟气脱卤技术[J]. 上海建设科技 2020(04)
    • [19].环氧树脂固定化卤醇脱卤酶的研究[J]. 现代化工 2016(11)
    • [20].繁茂膜海绵共附生假单胞菌属菌株DEH138A中脱卤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表征[J]. 广西科学 2013(02)
    • [21].重组大肠杆菌P84A/MC1061诱导和表达卤醇脱卤酶的条件优化[J]. 中国酿造 2012(02)
    • [22].脱卤防燃整理和防火服[J]. 染整技术 2011(02)
    • [23].新型生物催化剂——卤醇脱卤酶[J]. 生物产业技术 2011(06)
    • [24].新型卤代醇脱卤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05)
    • [25].基于芳香胺化合物的光催化脱卤加氢(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20(10)
    • [26].底物诱导海洋假单胞菌DEH138A产生脱卤酶的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04)
    • [27].以咪唑为配体固载金属钯催化剂还原芳香卤化物脱卤研究[J]. 贵州化工 2010(03)
    • [28].PVP-PdCl_2-CrCl_3/GLM-PEG400催化芳香卤化物的脱卤研究[J]. 化学世界 2008(02)
    • [29].Zn~(2+)对基因工程大肠杆菌P84A/MC1061发酵生产卤醇脱卤酶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3(08)
    • [30].X射线衍射晶体法解析脱卤酶DehDIV-R结构的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08)

    标签:;  ;  ;  ;  ;  

    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源二氯甲烷脱卤酶的异源表达优化及其定向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