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附加系论文-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

单体附加系论文-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体附加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染色体工程,远缘杂交,遗传学性状,单体附加系

单体附加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1](2018)在《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实验材料相关性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远缘杂交甜菜单体附加系M14高频传递的遗传学机理,通过胚珠分离切割、花粉败育调查和含糖量单株检测等方法,对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实验材料的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遗传特性存在兼性无融合生殖现象。无融合生殖体的比例达96.5%,花粉败育程度高达90%以上,大孢子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胚囊不需要精卵结合繁育后代;有性生殖体的比例占3.5%,有性生殖体存在致死基因的可能性。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的实验样品含糖量均高于普通栽培甜菜。野生白花甜菜染色体携带的高糖、抗病、无融合生殖等基因决定了远缘杂交甜菜和空中搭载实验材料具有专属的遗传学性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0期)

尚维,党江波,梁国鲁,郭启高,张艳[2](2018)在《抗黑胫病Nicotiana tabacum-N.plumbaginifolia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鉴定及其后代中抗黑胫病植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黑胫病为烟草的主要病害,目前抗病性主要来源于Florida 301,抗性单一成为烟草抗黑胫病育种的瓶颈,故引入新抗源培育新品种对烟草抗黑胫病育种是有利的。野生烟草种Nicotiana plumbaginifolia对黑胫病具有较强抗性,是较为理想的黑胫病抗源。【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一株N.tabacum-N.plumbaginifolia异源五倍体的后代—TP-1进行鉴定,并在其自交后代中筛选对黑胫病具有较强抗性的植株。首先,对TP-1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和黑胫病病原菌侵染试验;其次,以云烟87(2n=4x=48)、抗黑胫病野生烟草N.plumbaginifolia(2n=2x=20)及TP-1为材料,进行外源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第叁,利用特异分子标记对191株TP-1自交后代进行分析;第四,通过离体侵染法对含特异性标记的植株进行鉴定;第五,观测抗病异源染色体株系的育性。【结果与分析】TP-1染色体数目为49,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为2n=24II+1I,基因组原位杂交证实该植株有一条染色体来自N.plumbaginifolia,离体侵染试验显示,该植株对黑胫病具有较强抗性,为抗抗黑胫病的异源单体附加系。分子标记筛选试验显示,PT40035、PT54199、PT60715和PT52640能在TP-1中扩增出N.plumbaginifolia特异产物。在191株TP-1自交后代中筛选出154株含N.plumbaginifolia特异分子标记的植株,这些植株应含N.plumbaginifolia的染色体。离体接种黑胫病病原菌孢子液后,191株TP-1自交后代中有125株未出现病斑,其余66株出现不等程度的水渍样病斑,未出现病斑的植株中有1株未扩增出N.plumbaginifolia特异分子标记。7株植株的花粉活力较高,且能正常坐果,其中1株具N.plumbaginifolia特异SSR标记,且无病斑,可能为抗病异源二体附加植株;另有5株具N.plumbaginifolia特异SSR标记,但有病斑,可能为不抗病的异源染色体株系;还有1株无N.plumbaginifolia特异SSR标记,且有病斑,可能为不含外源染色体的株系。【结论】可见,TP-1为抗黑胫病的N.tabacum-N.plumbaginifolia异源单体附加系;利用SSR分子标记于TP-1自交后代中筛选抗黑胫病异源染色体植株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部分育性较高的TP-1自交后代可能为异源二体附加系。(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汤冬[3](2017)在《陆地棉-比克氏棉单体附加系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比克氏棉(Gbickii,2n=26,G1G1)是原产于澳洲的二倍体野生棉,具有许多栽培棉所没有的优异性状,例如抗黄萎病、枯萎病,种子无腺体而植株有腺体,多毛、抗棉蚜、螨类,结铃性强等特点。但是因为它与栽培棉种亲缘关系较远,通过传统杂交的方法很难直接将其优异性状导入到栽培品种中。本研究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陆地棉—比克氏棉的异源六倍体,将其与陆地棉继续回交,获得野生种的单条外源染色体附加到栽培种的遗传背景的中间材料,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分子标记(SSR)相结合,鉴定出一套陆地棉-比克氏棉的单体附加系(MAALs),可用于基因定位,研究染色体配对与重组机制等。开展了比克氏棉5S和45S定位。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本实验室构建的海岛棉-陆地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每隔5-10cM选择一个标记,从D亚组染色体上共选择1506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筛选出了一套陆地棉-比克氏棉多态性SSR引物共183对,平均分布在D组13条染色体上,用以区分比克氏棉和陆地棉染色体,以及鉴定比克氏棉13条不同的染色体。2.将陆地棉-比克氏棉人工合成的异源六倍体与陆地棉的回交,对后代进行GISH鉴定,在回交到第叁代的时候,鉴定出82株以陆地棉为背景的比克氏棉单体附加系材料。经SSR分子标记鉴定,确定分离出第2、3、4、5、6、8、9、10、12、13等10个比克氏棉单体附加系,比克氏棉1、7、11号染色体仍为多体附加系,未分离出单体附加系。3.结合GISH和SSR,跟踪和鉴定在回交过程中比克氏棉染色体的传递情况得到不同比克氏棉染色体在回交过程中的不同传递率,其中,13Gb传递率最高,BC2世代回交传递率为55.56%,BC3为7.02%,而7Gb传递率最低,BC2世代回交传递率为14.81%,BC3为0。未能分离出的单体附加系原因可能与染色体在回交过程中传递频率低有关。4.通过观察单体附加系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配对行为,发现在减数分裂时,单体附加系的外源染色体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且在分离时滞后,导致外源染色体容易丢失。5.以45S和5S序列作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在9号单体附加系材料上发现存在45S和5S位点,在5号单体发现存在45S位点。比克氏棉含有4对45S位点和1对5S位点,由于没有获得全套的单体附加系材料,所以未能区分出比克氏棉余下的45S位点。6.通过对比克氏棉单体附加系的形态学性状调查,发现不同单体附加系材料在不同程度上都遗传了比克氏棉二倍体的性状:在植株的株型上10Gb单体附加系遗传偏向二倍体,植株矮小;5Gb在叶型上介于两亲本之间,叶片较小,叶裂数为3;6Gb纤维颜色为棕色,同二倍体一样。这些表型性状可作为研究比克氏棉单体附加系的形态学标记。(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董辉,顾爱侠,王彦华,申书兴,刘立平[4](2016)在《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AC_5及其亲本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AC5及其亲本大白菜85-1和结球甘蓝11-1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AC5的粗纤维含量和VC含量分别为23.02%和425.08 mg/100 g,显着高于大白菜85-1(P<0.05)。有机酸含量为0.30%,显着高于结球甘蓝11-1(P<0.05);从AC5中共检测到8种硫苷,硫苷组分与85-1相同,主要硫苷组分为PRO和GBC,含量分别为1.41μmol/g和1.23μmol/g;AC5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合理,优于85-1,符合FAO/WHO规定的蛋白模式。AC5的限制性氨基酸与其亲本相比,包括11-1的亮氨酸和赖氨酸以及85-1的甲硫氨酸+胱氨酸,结合了双亲的特点;AC5与85-1相比,含有较高的K元素和Mg元素,含量分别为2 065.87 mg/100g和201.59 mg/100 g,其它矿质元素含量二者相当。可见AC5较好地综合了双亲的营养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赵玉靖,滑帆,赵建军,王彦华,顾爱侠[5](2016)在《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后代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60Co-γ辐射结合自交及游离小孢子培养,培育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的后代群体。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自交结角率变化无显着规律,而结籽率则呈下降趋势;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状体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显着下降,辐射剂量高于60 Gy时,胚状体诱导率为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杨丽娟,敖游,王丹,白琰,赵洁宇[6](2016)在《小麦杀配子染色体单体附加系CS-2C的DNA甲基化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MSAP方法检测普通小麦中国春(CS)、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单体附加系(CS-2C单体附加系)的DNA甲基化变异,探究DNA甲基化与杀配子染色体的关系。结果表明,CS-2C单体附加系5'-CCGG位点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45.33%)高于CS(40.35%),其中全甲基化率与半甲基化率均有所升高。与CS相比,CS-2C单体附加系的5'-CCGG位点发生了明显的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变异,以胞嘧啶甲基化升高为主,其中CG位点甲基化变异幅度高于CHG位点甲基化变异幅度。通过对甲基化差异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部分差异片段与普通小麦Sukkula-like转座子等具有高度同源性。由此推测,转座子可能在杀配子作用机制中起作用。本研究为揭示杀配子染色体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王笑笑[7](2016)在《陆地棉—异常棉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常棉(2n=2x=26,B1)是二倍体野生棉种,它起源于非洲,主要分布在安哥拉的海岸地带和非洲的西南部以及大沙漠的南部边境。异常棉具有许多优异潜力基因,如高纤维强度与优异细度基因、耐旱基因、抗病虫害基因、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等等,如果将这些优异基因导入到陆地棉(2n=4x =52,AADD)中,则可以达到丰富其遗传资源、拓宽其遗传基础、改良其纤维品质和提高其抗逆性的目的。所以为了系统解析异常棉各染色体所携带的优异基因及其在陆地棉遗传背景中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结合形态调查开展了陆地棉—异常棉染色体异附加系的构建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从本实验室构建的四倍体棉遗传图谱中选择1402对分布在D亚组染色体的标记,进行陆地棉与异常棉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共获得452对共显性多态性引物,然后再以10cM作为一个间隔,删去成簇密集的标记,最终获得了 170对共显性引物而且这些多态性引物是均匀地分布于陆地棉D亚组的13条染色体,可用于陆地棉—异常棉异附加系身份的鉴定。(2)采用异常棉和草棉基因组DNA同时作探针,对棉花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体系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陆地棉—异常棉外源染色体的鉴定,结果从BC2和BC3世代共鉴定出108株染色体条数为53(2n=52+1)即附加了一条外源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3)利用SSR标记,对108株单体附加系(MAAL)附加染色体的身份鉴定,发现了 MAAL-2Ba、MAAL-3Ba、MAAL-4Ba、MAAL-6Ba、MAAL-7Ba、MAAL-8Ba、MAAL-9Ba、MAAL-10Ba、MAAL-11Ba、MAAL-12Ba、MAAL-13Ba共 11 个单体附加系,但是仍然有两个MAALs即MAAL-1 Ba和MAAL-5Ba没有被分离出来,仍然以多元附加系的形式存在。在这些已被发现的MAALs中发现10Ba染色体的传递率最高,MAAL-10Ba在已分离出的所有单体附加系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1.5%,其次是 MAAL-4Ba和 MAAL-6Ba都约占 16.0%,MAAL-13Ba和 MAAL-2Ba都约占 9.0%,MAAL-3Ba和MAAL-9Ba只发现一株,染色体传递率较低。(4)对这些附加系进行形态观察和性状调查后发现,不同的MAALs性状表现各不相同。较突出的性状有,MAAL-6Ba表现为长花柱和长柱头,浅棕色纤维,这些都源自亲本二倍体的影响;MAAL-7Ba为紫色花斑但生长发育较慢;MAAL-8Ba则花和苞片都较小,它的花药数目也远远少于其它附加系,而且叶片颜色要比两亲本和其它MAALs都要深,叶绿素含量比较高;MAAL-10Ba表现叶小花小铃小果枝多;MAAL-11Ba表现花很大和花药数目很多;MAAL-12Ba的棉铃和果柄都很长;MAAL-13Ba棉铃又大又圆果枝短等等,因此这些独特的性状可以成为MAALs之间鉴定的形态标记。(5)在产量和品质性状上发现,MAAL-9Ba的单铃重最高平均值为5.49g,接近TM-1的5.64g,但是衣分为34.14%,远高于TM-1的28.16%;而MAAL-10Ba的单铃重最低,平均值只有2.30g,衣分也低,为29.46%。(6)对6个MAALs的棉花纤维品质进行初步检测后发现,虽然这些MAALs的纤维长度都在25.84-27.99mm之间,低于TM-1的29.08mm,但是发现MAAL-8Ba纤维的马克隆值为4.04;MAAL-10Ba纤维长度较短为25.94mm,但是它的纤维比强度最高达到35.67cN/tex,MAAL-8Ba的纤维比强度也达到32.44 cN/tex,都大于TM-1的 31.95 cN/tex。总的来说培育的这11个MAALs都具有各自识别标记和特点还有各种可供利用的优异性状,这将为异常棉的有益基因导入陆地棉栽培品种,提高陆地棉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及抗病虫害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中间材料,对于高产、优质、抗病虫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董辉,顾爱侠,轩淑欣,罗双霞,申书兴[8](2014)在《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AC_3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原产中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利尿通便、清热解毒、和中止咳等功效,是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1]。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又称洋白菜、卷心菜,与大白菜相比含有较丰富的钾元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中排名第叁,具有和胃、健脾、止痛、防衰老等功效[2-3]。大白菜—(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顾爱侠,刘立平,赵建军,许愿超,王彦华[9](2014)在《大白菜-结球甘蓝2号单体异附加系的FLOWERING LOCUS C(FLC)基因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花时间是芸薹属蔬菜的重要性状,FLOWERING LOCUS C(FLC)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FLCs基因外显子4的多态性区段设计正向引物,外显子7的保守区设计反向引物,建立了能够区分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AA)BrFLC1、BrFLC2、BrFLC3和BrFLC5,与结球甘蓝(B.oleracea var.capitata,CC)BoFLC1、BoFLC2、BoFLC3和BoFLC5,共计8个基因的4对特异引物。利用该特异引物对添加结球甘蓝2号染色体的大白菜单体异附加系的FLCs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单体异附加系除具有大白菜的4个BrFLCs基因,同时添加了结球甘蓝的BoFLC3基因。实现了大白菜染色体组背景下结球甘蓝FLCs基因的跟踪鉴定,同时为大白菜遗传背景下添加结球甘蓝BoFLC3基因易位系的获得提供了特色材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李丹丹,李雪红,彭莹,方小雪,万正杰[10](2014)在《大白菜—甘蓝型油菜单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蓝型油菜作为母本,大白菜作为轮回父本,杂交获得BC1和BC2群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法从BC2群体中筛选出大白菜—甘蓝型油菜C基因组6号单体异附加系,利用甘蓝型油菜C连锁群特异SSR标记鉴定,确定该单体异附加系中的外源染色体与甘蓝型油菜C6连锁群相对应。(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单体附加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黑胫病为烟草的主要病害,目前抗病性主要来源于Florida 301,抗性单一成为烟草抗黑胫病育种的瓶颈,故引入新抗源培育新品种对烟草抗黑胫病育种是有利的。野生烟草种Nicotiana plumbaginifolia对黑胫病具有较强抗性,是较为理想的黑胫病抗源。【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一株N.tabacum-N.plumbaginifolia异源五倍体的后代—TP-1进行鉴定,并在其自交后代中筛选对黑胫病具有较强抗性的植株。首先,对TP-1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和黑胫病病原菌侵染试验;其次,以云烟87(2n=4x=48)、抗黑胫病野生烟草N.plumbaginifolia(2n=2x=20)及TP-1为材料,进行外源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第叁,利用特异分子标记对191株TP-1自交后代进行分析;第四,通过离体侵染法对含特异性标记的植株进行鉴定;第五,观测抗病异源染色体株系的育性。【结果与分析】TP-1染色体数目为49,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为2n=24II+1I,基因组原位杂交证实该植株有一条染色体来自N.plumbaginifolia,离体侵染试验显示,该植株对黑胫病具有较强抗性,为抗抗黑胫病的异源单体附加系。分子标记筛选试验显示,PT40035、PT54199、PT60715和PT52640能在TP-1中扩增出N.plumbaginifolia特异产物。在191株TP-1自交后代中筛选出154株含N.plumbaginifolia特异分子标记的植株,这些植株应含N.plumbaginifolia的染色体。离体接种黑胫病病原菌孢子液后,191株TP-1自交后代中有125株未出现病斑,其余66株出现不等程度的水渍样病斑,未出现病斑的植株中有1株未扩增出N.plumbaginifolia特异分子标记。7株植株的花粉活力较高,且能正常坐果,其中1株具N.plumbaginifolia特异SSR标记,且无病斑,可能为抗病异源二体附加植株;另有5株具N.plumbaginifolia特异SSR标记,但有病斑,可能为不抗病的异源染色体株系;还有1株无N.plumbaginifolia特异SSR标记,且有病斑,可能为不含外源染色体的株系。【结论】可见,TP-1为抗黑胫病的N.tabacum-N.plumbaginifolia异源单体附加系;利用SSR分子标记于TP-1自交后代中筛选抗黑胫病异源染色体植株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部分育性较高的TP-1自交后代可能为异源二体附加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体附加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单体附加系甜菜及空中搭载实验材料相关性状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2].尚维,党江波,梁国鲁,郭启高,张艳.抗黑胫病Nicotianatabacum-N.plumbaginifolia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鉴定及其后代中抗黑胫病植株的筛选[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汤冬.陆地棉-比克氏棉单体附加系的培育[D].南京农业大学.2017

[4].董辉,顾爱侠,王彦华,申书兴,刘立平.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AC_5及其亲本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中国食品学报.2016

[5].赵玉靖,滑帆,赵建军,王彦华,顾爱侠.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后代的获得[J].江苏农业科学.2016

[6].杨丽娟,敖游,王丹,白琰,赵洁宇.小麦杀配子染色体单体附加系CS-2C的DNA甲基化变异分析[J].核农学报.2016

[7].王笑笑.陆地棉—异常棉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D].南京农业大学.2016

[8].董辉,顾爱侠,轩淑欣,罗双霞,申书兴.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AC_3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营养学报.2014

[9].顾爱侠,刘立平,赵建军,许愿超,王彦华.大白菜-结球甘蓝2号单体异附加系的FLOWERINGLOCUSC(FLC)基因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

[10].李丹丹,李雪红,彭莹,方小雪,万正杰.大白菜—甘蓝型油菜单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与鉴定[J].园艺学报.2014

标签:;  ;  ;  ;  

单体附加系论文-刘丽萍,刘巧红,闫赓,郭德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