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锰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根系,方式,营养,鹰嘴豆,基因型,油菜。
小麦锰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赵秀芬,房增国,吕世华,刘学军,张福锁[1](2009)在《根系不同分隔方式下油菜和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油菜和鹰嘴豆对小麦生长及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菜或鹰嘴豆混作能显着改善小麦生长及锰营养,其地上部干质量和吸收锰量均以根系不分隔处理显着高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但油菜和鹰嘴豆的生长受小麦抑制,表现为不分隔处理地上部干质量及吸锰量显着低于完全分隔。不施锰小麦/油菜和小麦/鹰嘴豆混作体系中,根系不分隔处理小麦根区土壤DTPA-Mn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分隔方式,且油菜或鹰嘴豆地上部植株锰含量显着高于相应的混作小麦,在锰胁迫条件下,油菜和鹰嘴豆根系活化的土壤锰可被小麦吸收利用。因此与油菜或鹰嘴豆混作是改善小麦锰营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赵秀芬,刘学军,张福锁[2](2009)在《燕麦/小麦轮作和混作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燕麦/小麦轮作和混作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麦耐缺锰能力不同,表现为9023>川麦28。与燕麦轮作或混作均未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并且还抑制其生长;与单作相比,混作降低了小麦的地上部吸锰量;而叶面喷施锰肥则显着促进了小麦生长,明显改善其锰营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12期)
赵秀芬,刘学军,张福锁[3](2009)在《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着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着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10期)
赵秀芬[4](2004)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燕麦、油菜及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缺锰土壤面积很大,作物缺锰特别是麦类作物缺锰在全球石灰性土壤上仅次于缺铁。植物种间相互作用能够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间、混作和轮作),燕麦、油菜、鹰嘴豆对小麦生长及锰营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缺锰土壤上,施用锰肥显着改善了小麦、燕麦和油菜的锰营养,鹰嘴豆受锰肥影响较小。 整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的小麦/燕麦种植体系中,根系分隔方式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而且,不论是混作还是轮作,燕麦对小麦锰营养的改善作用均不显着。 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与油菜或鹰嘴豆混作能显着改善小麦的生长及锰营养,其地上部干重及吸锰量均以根系不分隔处理显着高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油菜和鹰嘴豆的生长受小麦抑制,均表现为不分隔处理的地上部干重及吸锰量显着低于完全分隔。小麦/油菜种植体系的总生物量不受根系分隔方式的影响,但总吸锰量以根系不分隔处理较低;小麦/鹰嘴豆种植体系的总生物量以根系不分隔处理的最高,而总吸锰量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间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刘学军,曾祥忠,吕世华,张福锁[5](2001)在《施锰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锰时期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缺锰状况、产量及吸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旱轮作缺锰土壤上 ,施用锰肥可以显着改善小麦缺锰症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吸锰量 ,其效果以全生育期施锰处理优于单个生育期施锰 (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 ) ;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 ,无论缺锰症状或小麦产量对锰肥的反应 ,均以 80 8最耐缺锰 ,85 4 1次之 ,绵阳 2 6和32 95对缺锰最为敏感。上述结果说明 ,在严重缺锰土壤上只有各个生育期均满足小麦锰营养的需要小麦产量水平才能达到最佳 ,不仅应在小麦生长前期保证锰的供应而且还应注意营养生长后期的锰素供应 ,这对于缺锰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尤其如此。(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刘学军,吕世华,张福锁,毛达如[6](1999)在《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与根际锰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二室根盒试验研究了根际施锰和土体施锰对3317和川麦22两个基因型小麦锰营养以及根际锰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锰条件下3317的生物量和吸锰量均显着高于川麦22;前者不施锰或土体施锰即可基本满足其正常生长对锰的需求,后者则只有根际施锰条件下才能完全消除其缺锰症状。从根际变化可进一步发现,两基因型小麦根际pH值均低于土体而有效锰含量则相反(土体施锰处理除外),并伴随近根际(离尼龙网0~5mm)有效锰的相对富积。不同基因型比较,3317根际pH低于川麦22;而根际和近根际有效锰含量明显高于川麦22,但这种差异在施锰特别是根际施锰条件下大大缩小。综合以上结果,初步认为根系活化溶解锰氧化物能力强是3317比川麦22耐缺锰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小麦锰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燕麦/小麦轮作和混作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小麦耐缺锰能力不同,表现为9023>川麦28。与燕麦轮作或混作均未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并且还抑制其生长;与单作相比,混作降低了小麦的地上部吸锰量;而叶面喷施锰肥则显着促进了小麦生长,明显改善其锰营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锰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赵秀芬,房增国,吕世华,刘学军,张福锁.根系不同分隔方式下油菜和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
[2].赵秀芬,刘学军,张福锁.燕麦/小麦轮作和混作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
[3].赵秀芬,刘学军,张福锁.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
[4].赵秀芬.不同种植方式下燕麦、油菜及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
[5].刘学军,曾祥忠,吕世华,张福锁.施锰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1
[6].刘学军,吕世华,张福锁,毛达如.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与根际锰动态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