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口鲇论文-王晓君,沈秋霞,卢朝婷,吉礼,丁文武

南方大口鲇论文-王晓君,沈秋霞,卢朝婷,吉礼,丁文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方大口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方大口鲇,冷藏,指标,货架期

南方大口鲇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君,沈秋霞,卢朝婷,吉礼,丁文武[1](2018)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南方大口鲇品质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对南方大口鲇在4℃和0℃冷藏条件下的感官指标、各种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期获得2种贮藏方法对南方鲇品质的影响,为其短期存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贮藏条件下南方鲇肌肉pH值均呈V型变化,感官评分值、持水率、硬度、黏性、弹性、咀嚼性均不断降低,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及K值均呈上升趋势。综合各项指标的实验结果,4℃和0℃贮藏条件下,南方鲇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10 d。(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11期)

龚达荣[2](2018)在《VIE标记和T型标记标志南方大口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剥隘库区增殖放流的南方大口鲇开展放流效果评估工作,采用可见荧光植入标记(VIE)和T型标记对其进行标记。笔者研究了VIE标记和T型标记对南方大口鲇的标志效果,旨在为南方大口鲇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估提供技术储备。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试验鱼为南宁市水产良种场人工培育的南方大口鲇。试验鱼饲养于渔业站网箱养殖基地,养(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8年01期)

王运能[3](2016)在《无害化鸭粪培育南方大口鲇苗种饵料鱼技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无害化鸭粪培育南方大口鲇苗种饵料鱼。结果表明: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变化因素,提前3~4d,采用3~5d为周期性投施无害化鸭粪培育滤食性饵料鱼,每667m2投放饵料鱼苗80万~100万尾,培育成活率达78%。饵料鱼苗规格达1cm左右时,饲喂南方大口鲇,2cm南方大口鲇苗种经22~25d培育,规格达8cm,成活率达88%以上。(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09期)

古霞[4](2016)在《南方大口鲇储藏稳定性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大口鲇又名南方鲇,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水域。因其产量高、肌肉营养成分丰富,水产加工业多采用冷藏、冻藏方式储存,但随储藏时间延长,肉质品质会发生劣变。此外,目前对南方大口鲇的利用仍处在鲜销阶段,产品种类较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储藏期间南方大口鲇品质变化、研究无磷保水剂配方提升鱼肉持水性、开发川味裹粉调味油爆鱼、杏鲍菇味醉鱼产品,以期丰富南方大口鲇产品类型,为水产品储藏加工提供基础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鱼肉pH值在冻藏和冷藏储存条件下均呈V型变化。冻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酶活,但肉品品质的劣变依然会随保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发生,故以TVB-N和K值作为鲜度考评指标,建议原料鱼冻藏时间不宜过长。冻藏时水产品不饱和脂肪酸仍在氧化,但低温可降低脂肪氧化速度,减缓微生物代谢及降低酶活,使品质劣变速度延缓,储藏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2)无磷保水剂的配方为蔗糖酯0.6%,山梨糖醇1.5%,魔芋葡甘露聚糖2.4%,山梨糖醇、魔芋葡甘露聚糖添加量对解冻后南方大口鲇质量分数的影响高度显着,蔗糖酯添加量不显着,影响主次顺序为魔芋葡甘露聚糖>山梨糖醇>蔗糖酯。冻藏时无磷保水剂组持水性与复合磷酸盐组相比无显着差异,但感官评分明显优于复合磷酸盐组。(3)以南方大口鲇为原料开发的川味裹粉调味油爆鱼的腌制液、二次调味料配方、油炸条件的确定是产品加工的关键工艺环节。实验确定腌制液配方:向3L体积比1:4的酱油-水混合液中加入生姜末30 g,八角35 g,小茴香15 g,桂皮20 g,熬至液体体积减少叁分之二。二次调味料配方:辣椒粉5.0%、花椒粉1.0%、味精1.0%、糖1.0%、料酒0.5%、香油9.0%、芝麻1.0%。为有效抑制致癌物杂环胺、多环芳烃的生成,保持鱼块的硬度、咀嚼性在合适水平,色泽美观并控制油炸过程丙烯酰胺的生成,确定油炸时间6 min,油温150℃为最佳工艺条件。(4)杏鲍菇味醉鱼加工关键工艺:鱼块腌制液浓度90 g/1,料液比1:2,腌制时间12h。以色泽、质构、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确定冷风干燥温度14℃,时间20 h,相对湿度70%。杏鲍菇糟醉酱配方:豆瓣酱35%,五香粉6%,酱油10%,花椒粉2%,白糖11%,味精2.5%,酒糟30%。产品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对产品进行GC-MS检测,主要风味成分有30种:醇类7种,醛类8种,羧酸及酯类11种,酚类4种。(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6-05-01)

吕小江[5](2015)在《南方大口鲇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大口鲇,俗称河鲇、大口鲇、叉口鲇等。2014年我们进行了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水产养殖者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6.5亩,水深1.5~2米,水源为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河道水,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并配备有自动增氧仪的1.5千瓦增氧机2台。2.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修好(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5年03期)

李金金,倪加加,李学梅,颜庆云,余育和[6](2013)在《南方大口鲇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其胃肠分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肉食性南方大口鲇(Silurus soldatovi meridonalis Chen)为对象,研究采用PCR-DGGE指纹技术对其仔稚鱼胃肠道分化过程及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了细菌群落与胃肠道分化的关系。消化道外部形态和胃肠切片显示13日龄样品起,胃肠在结构上出现较大的分化。DGGE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细菌群落的分化始于18日龄:从18日龄样品起,肠内细菌群落明显开始分化,但在随后的18—33日龄期间细菌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而胃内细菌群落则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这说明,南方大口鲇仔稚鱼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胃肠在组织结构上的分化,其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分化,并且胃和肠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分化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胃和肠内细菌群落的功能差异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梁宏伟,李林,李忠,邹桂伟,刘小林[7](2011)在《基于mtDNA全序列的南方大口鲇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mtDNA)探讨南方大口鲇在鲇形目中的系统进化地位,为鲇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覆盖全基因组引物的方法,设计合成16对引物对南方大口鲇mtDNA进行分段扩增,拼接后获得其mtDNA全序列,对其基因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基于mtDNA序列对南方大口鲇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南方大口鲇mtDNA全长16 527bp(GenBank检索号为:HM746661),包括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13个编码蛋白质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序列分析显示,南方大口鲇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现已公布的鲇形目鱼类完全一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南方大口鲇与六须鲶聚为一支,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越南拟鲿聚为一支,湄公河巨鲶、长臀鮠及斑点叉尾鮰聚为一支,这3支聚在一起后再与牛头鲴及黑躯兵鲶相聚,最后与扬子鳄相聚。【结论】南方大口鲶与鲇形目鲇科鱼类六须鲶的进化地位最为相近。在进行系统发育研究时,应选择合适的基因,以便得到较为可靠的系统发育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刘汉元,吴宗文,高启平,杨毅,王勇强[8](2009)在《投喂浮性膨化饲料与冰鲜鱼养殖南方大口鲇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dis chan,简称大口鲇)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肉食性鱼类,在四川的简阳、双流、邛崃、西昌二滩等地养殖较多。目前主要是用冰鲜鱼来养殖,随着冰鲜鱼的数量减少,价格上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期刊2009年11期)

周剑,周波[9](2009)在《几种常用药物对南方大口鲇的急性毒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4种药物对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24h LC50、48h LC50、96h 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硫酸铜9.40、6.67、3.96和1.01mg/L;强氯精2.63、2.51、2.04和0.69mg/L;纯度90%的晶体敌百虫50.30、42.80、24.10和9.30mg/L;福尔马林71.05、64.20、52.03和15.73mg/L。南方大口鲇对4种药物敏感性依次排序为:强氯精>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张黎[10](2007)在《南方大口鲇和中华倒刺鲃抗菌相关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繁荣,水环境污染加剧,鱼类养殖频频发生各种疾病(细菌、病毒、寄生虫),制约了渔业的发展,防治过程中大量地使用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对鱼类品质又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提高渔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健康绿色鱼类食品,研究开发鱼类天然的新型的抗病药物显得十分必要。生物抗菌蛋白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在机体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大口鲇和中华倒刺鲃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消费市场广阔,因此研究清楚大口鲇和中华倒刺鲃的抗菌蛋白和抗病机制可以给渔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利益。从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取几条南方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更广泛地研究抗菌相关蛋白,先采用叁种抽提体系分别研究了健康大口鲇和患病大口鲇的皮肤分泌液和各个组织抽提样品里抗菌因子的抗菌活性及其理化性质,再研究了大口鲇和中华倒刺鲃的血清凝集素。用抽提体系Ⅰ“0.1%TritonX-100+0.2%NaAc+1mmol/L PMSF”和抽提体系Ⅱ“0.1%TFA+50%乙醇+1mmol/L PMSF”研究了健康南方大口鲇皮肤分泌液、皮肤、胃、肠、肝脏和肾的抗菌因子,结果发现用抽提体系Ⅱ抽提得到的皮肤分泌液样品的抗菌活性最强。它对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G~+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309、粪链球菌)和G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经胃蛋白酶在37℃下作用30min后,该抗菌因子的抗菌活性丢失;该抗菌蛋白在pH6.0和7.0时抗菌活性稳定,pH5.0或8.0时抗菌活性减弱了一些;将其煮沸10min后离心,上清的抗菌活性依然很稳定;采用20%~50%硫酸铵饱和度梯度对该抗菌因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纯化。采用抽提体系Ⅲ“10 mmol/L HEPES+112 mmol/L NaCl+3.4 mmol/L KCl+2.4mmol/L NaHCO_3,pH 7.4”初步研究了一条患病大口鲇的的皮肤、肾、肝中抗菌因子的抗菌活性和蛋白质组成。因为凝集素是鱼类主要的抗菌相关因子,所以着重研究了健康大口鲇和中华倒刺鲃血清中的天然凝集素。为进一步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大口鲇血清分离到一种天然的凝集素分子,能够凝集多种不同的抗原物质。该天然凝集素不能透过半透膜,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经过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过后,丧失凝集活性,是一种蛋白质;用DNase、RNase和脂溶剂乙醚处理过后,其凝集活性保持不变,说明其组成与核酸和脂类物质无关。该凝集素耐热性好,75℃条件下保温1h活性保持不变;而且对SDS不敏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4℃~37℃),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凝集素凝集能力增强。经糖的专一性抑制实验显示,蔗糖和半乳糖对凝集反应有抑制作用,说明这2种糖分子是凝集素在识别和凝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的糖分子。从中华倒刺鲃血清分离到一种天然的凝集素,能够凝集多种不同的抗原物质。该天然凝集素不能透过半透膜,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经过蛋白酶K、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过后,丧失凝集活性,是一种蛋白质:用DNase、RNase和脂溶剂乙醚处理过后,其凝集活性保持不变,说明其组成与核酸和脂类物质无关。该凝集素耐热性好,60℃条件下保温1h活性保持不变;而且对SDS不敏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4℃~37℃),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凝集素凝集能力增强。经糖的专一性抑制实验显示,蔗糖和乳糖对凝集反应有抑制作用,说明这2种糖分子是凝集素在识别和凝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的糖分子。(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5-01)

南方大口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对剥隘库区增殖放流的南方大口鲇开展放流效果评估工作,采用可见荧光植入标记(VIE)和T型标记对其进行标记。笔者研究了VIE标记和T型标记对南方大口鲇的标志效果,旨在为南方大口鲇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估提供技术储备。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试验鱼为南宁市水产良种场人工培育的南方大口鲇。试验鱼饲养于渔业站网箱养殖基地,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方大口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君,沈秋霞,卢朝婷,吉礼,丁文武.不同贮藏温度下南方大口鲇品质的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2].龚达荣.VIE标记和T型标记标志南方大口鲇的初步研究[J].科学养鱼.2018

[3].王运能.无害化鸭粪培育南方大口鲇苗种饵料鱼技术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

[4].古霞.南方大口鲇储藏稳定性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D].西华大学.2016

[5].吕小江.南方大口鲇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15

[6].李金金,倪加加,李学梅,颜庆云,余育和.南方大口鲇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其胃肠分化的关系[J].水生生物学报.2013

[7].梁宏伟,李林,李忠,邹桂伟,刘小林.基于mtDNA全序列的南方大口鲇进化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刘汉元,吴宗文,高启平,杨毅,王勇强.投喂浮性膨化饲料与冰鲜鱼养殖南方大口鲇的效果对比[J].中国水产.2009

[9].周剑,周波.几种常用药物对南方大口鲇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生态学杂志.2009

[10].张黎.南方大口鲇和中华倒刺鲃抗菌相关蛋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

标签:;  ;  ;  ;  

南方大口鲇论文-王晓君,沈秋霞,卢朝婷,吉礼,丁文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