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绘画论文_陈粟裕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绘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佛教,艺术,题材,绢本,人物画,禅宗,广东省。

佛教绘画论文文献综述

陈粟裕[1](2019)在《月映千江——明清时期佛教绘画面面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谈到明清时期的佛教状况,学界的普遍评价为"衰落"二字。如汤用彤先生在《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中谈及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有如此评价:"隋唐之后,外援既失,内部就衰,虽有宋初自奖励,元代之尊崇,然精神非旧,佛教仅存躯壳而已……然佛教究自明中叶后大衰。"〔1〕前辈学者的论述主要着眼于佛教内部的发展状况、教义与义理的研究、帝王的支持等方面,故而有此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19年11期)

上海,邵捷[2](2019)在《奇崛之中是狂禅 金农的佛教题材绘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扬州八怪"中,金农书画以奇崛的个人面貌为人所知,艺术成就也比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金农晚年转画佛教题材绘画,而且态度虔诚无比,这与他特立独行的狂傲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传世几件金农佛像画为例,分析金农创作佛像背后的精神世界。(本文来源于《收藏》期刊2019年11期)

张琬悦[3](2019)在《佛教绘画的中国化转向 初唐佛画风格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的佛教绘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从最初传入时期沿袭印度、西域的画风,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叁国吴画家曹不兴通常被称为中国"佛画之祖",他的绘画主要传承了西域的佛画艺术。南北朝时期,佛教画家名家辈出,其中尤以梁代张僧繇、北齐曹仲达最为突出:张僧繇"善图塔庙,超(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08期)

夏吾端智[4](2019)在《藏传佛教绘画的发展阶段划分——以史前时期到割据时期唐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传佛教绘画源远流长,唐卡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媒介,不仅成为藏族绘画的重要载体,而且对藏族宗教信仰产生重要影响。藏族史前时期的陶纹与岩画的线条及色彩为唐卡的形成铺垫了基石,故称其为唐卡的孕育期。吐蕃时期,唐卡正式诞生,而且有了初步的规模,可称为唐卡的雏形期。割据时期,西藏从周边地区引进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唐卡作品数量明显增多,画家作画水平显着提升,肖像画得到了快速发展,装裱成为唐卡的鲜艳标志,且出现了唐卡创作的小高潮,所以这时期是唐卡的发展期。(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吴佳美[5](2019)在《试论佛教东渐对传统中国画绘画理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东渐为中国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外域艺术,这些佛教的艺术逐渐在中土生根萌芽。佛教传入中国数千年来对中国画的影响尤为深远,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同时,持续适应于中国并更具中国化特色。(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9期)

戴斌[6](2019)在《南宋禅画 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05期)

王科梅[7](2019)在《从我国古代佛教绘画风格的演变看佛教艺术中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佛教绘画始于汉,兴于魏晋,盛于唐,历代擅画佛像者不胜枚举,其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断推动着佛教绘画艺术的发展。佛教绘画以其生动的佛教形象,对社会大众及社会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精神面貌。随着朝代的更迭,中国的佛教绘画艺术附着于本土的文化不断融合与创新,其佛画艺术形象已经完全融合于我国传统的人物画形象,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佛画艺术风格。(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4期)

刘广忠[8](2019)在《浅析佛教艺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始于汉明帝时期,《资治通鉴》记载:"帝梦金人,身高丈六,项佩日轮,光芒四射,金色灿烂,飞行于殿。"明帝遂派蔡愔等人西访,遇迦叶摩腾及竺法兰持佛像、舍利、贝叶经东来。一行人来到洛阳后,明帝赐建白马寺。自此佛教正始传入中原。此后在历代皇帝的推崇下,学佛、礼佛成为时尚,佛教造像艺术也开始兴盛起来。绘画艺术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佛教利用这种功能寓教义于艺术,把中国绘画(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19年02期)

闫雪[9](2019)在《藏传佛教觉囊派绘画遗存概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传佛教觉囊派(Jo nang pa)于11世纪发祥于今西藏拉孜县彭措林乡境内的觉囊沟。教派发展过程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佛教艺术作品,成为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的重要实例。现存觉囊派早期绘画遗存,主要以笃布巴于1330年在觉囊寺旁主持建造,后由多罗那他重修过的通卓钦摩大塔中残存的壁画为代表。觉囊大塔的壁画受到14世纪以夏鲁寺为代表的并受到萨迦派极其推崇的尼泊尔艺术风格影响,也继承了西藏后弘早期乃至西夏的艺术传统。甘丹彭措林寺壁画由多罗那他迎请藏地和尼泊尔艺术家为寺院创作了精美壮观的绘塑艺术作品,展现了成熟期的觉囊佛教艺术,堪称觉囊艺术的巅峰之作,也体现了多罗那他的宗教志趣和审美趣味。另外,西藏东部地区也有一部分保存下来的觉囊派早期绘画遗存。(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9年01期)

金延林[10](2018)在《毫生妙相——我的佛教题材绘画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本土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又称作"像教",足见图像对佛教的重要意义。在诸多佛教题材的美术品中,以观世音菩萨信仰为基础逐渐建构起来并丰富发展的造像,无疑是中国本土佛教美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题材之一。中国的观音信仰是在接受佛教影响之后建立起来的、最有中国本土文化及宗教特色的信仰类型,也是中国历史(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8年12期)

佛教绘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扬州八怪"中,金农书画以奇崛的个人面貌为人所知,艺术成就也比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金农晚年转画佛教题材绘画,而且态度虔诚无比,这与他特立独行的狂傲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以传世几件金农佛像画为例,分析金农创作佛像背后的精神世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绘画论文参考文献

[1].陈粟裕.月映千江——明清时期佛教绘画面面观[J].中国书画.2019

[2].上海,邵捷.奇崛之中是狂禅金农的佛教题材绘画[J].收藏.2019

[3].张琬悦.佛教绘画的中国化转向初唐佛画风格浅析[J].中国宗教.2019

[4].夏吾端智.藏传佛教绘画的发展阶段划分——以史前时期到割据时期唐卡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吴佳美.试论佛教东渐对传统中国画绘画理念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9

[6].戴斌.南宋禅画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J].中国宗教.2019

[7].王科梅.从我国古代佛教绘画风格的演变看佛教艺术中国化[J].美与时代(中).2019

[8].刘广忠.浅析佛教艺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J].中国书画.2019

[9].闫雪.藏传佛教觉囊派绘画遗存概说[J].艺术探索.2019

[10].金延林.毫生妙相——我的佛教题材绘画创作[J].美术观察.2018

论文知识图

唐代卫宪《竹石五禽图》(张东华临陆...2一27 5送子天王图 6 卷 (局部) =唐 >吴...干漆夹纻彩绘菩萨像11世纪华盛供养菩萨像敦煌465窟窟顶顿弗利尔美术...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宋摹本这一...8040e图2-10b/c/d/e感恩寺天王殿内地

标签:;  ;  ;  ;  ;  ;  ;  

佛教绘画论文_陈粟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